马氏文通

○1[31]与[36]的起词非读。
○2见【7.1.3】节[七?5]例。
○3此指【2.4.3】节。

【9.1.1.3】有以顿为表词,煞以「也」字,以决其是者。
[46]孟告下: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诸此表词,皆有偏次先焉。
表词用以结煞一段,往往以「此」「是」两代字为起词,以指前文也。
[47]孟滕上:此天下之通义也。——「此」指上文劳心劳力者之所以治人与治于人也。
[48]汉贾捐之传:人情莫亲父母,莫乐夫妇,至嫁妻卖子,法不能禁,义不能止,此社稷之忧也。
[49]汉书鼌错传言兵事书:各段之末,有云:此步兵之地也∣此长戟之地也。云云——诸「此」字皆指上文。
[50]孟告下:无他,疏之也。
[51]又:无他,戚之也。——「疏」「戚」两外动字,「之」,其止词,合之成顿,而为句之表词。
有先以「是」字指上文而明所推之理者。
[52]孟公下:无处而馈之,是货之也。——「是货之也」句,即以言所推上文之理也。
[53]又离上: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绝物也。
[54]又梁下: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
[55]史虞卿列传: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倦而归,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取以送之,是助秦自攻也。——三引同上。「是」字与「是则」同一用法。此种句法,经史习见,故不多引。

【9.1.1.4】有以读为表词,煞「也」字以决其是者。①
[56]孟离上: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弃于孔子者也。——犹云「如是皆为孔子所弃之人。」「者」乃接读代字。凡读为表词,类有接读代字者,其常也。
[57]孟离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58]又: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59]左庄三十二: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
[60]又*二:夫帅师,专行谋,誓军旅,君与国政之所图也。
[61]又桓八:季梁请下之,弗许而后战,所以怒我而怠寇也。——所引同上。
读为表词,而有「此」「是」等字先之者,皆以收束上文或指所推之理也。
[62]孟梁下: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
[63]又滕下:是率天下而路也。
[64]又告下:此则滑*所不识也。
[65]又离上:是天下之父归之也。
[66]又离下: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67]左隐三:若弃德不让,是废先君之举也。
[68]庄至乐: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夏秋冬四时行也。
[69]汉蒯通传:然则慈父孝子,将争接刃于公之腹,以复其怨而成其功名,此通之所以吊者也。
——详观引句,凡有「是」字为首者,类无接读代字为之后焉。
间有以「所谓」「此谓」诸语为先,而煞以「也」字者,亦在此例。盖「所」「此」两字后,其继之者或名或读,皆与同次而为之表词者也。
[70]孟滕上:彼所谓豪杰之士也。——「所」指「彼」,而「豪杰之士」与「所」字同次,以「也」字煞之,所以论断其如是也。
[71]又离上: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两「之」字各指前文,「自暴」「自弃」,各在「谓」字后,与「之」字同次。
[72]史平原君列传: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73]汉蒯通传:范阳令先下,而身富贵,必相率而降,犹如阪上走丸也。此臣所谓传檄而千里定者也。
[74]又息夫躬传:因下其军诸将军,令匈奴客闻焉,则是所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者也。——引内「因人成事者」,「传檄而千里定者」,与夫「上兵伐谋其次伐交者」三读,皆「所」字同次,「此」字乃各句之起词,而「也」字所以决其是也。
夫然,而「此之谓」「或之谓」「或谓之」诸语之「之」字,亦指前文,正此例也。
①[63]「率天下而路」,[67]「废先君之举」,[68]「相与为春夏秋冬四时行」皆非读。

【9.1.1.5】更有比拟之句,率以「也」字为煞,以决所比之诚然者。
[75]孟离上: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76]又:视天下悦而归己,犹草芥也。
[77]左隐四:夫兵,犹火也。
[78]史平准书: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也。——所谓「犹告」「犹草芥」「犹火」「犹是」者,皆比拟之字,①率煞「也」字,以决其所比之不谬。
[79]孟告上: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80]又: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81]左隐四: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
[82]又襄二十九: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
[83]庄应帝王:其于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蚉负山也。
[84]史李斯列传:夫人生居世间也,譬犹骋六骥过决隙也。
[85]韩送石处士序:与之语道理,辨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
——所引比拟之读,皆煞「也」字。其或煞以「耳」「乎」等字,或无助字为煞者,亦时见焉。然终未见有煞以「矣」字者。
○1此「字」宜作「辞」。

【9.1.2】断为非者,煞以「也」字,在必以「非」字先焉。表词之句,决为非者,式亦不一。有为名者,有为顿者,有为读者,爰各自变量则以明之。
表词为名、为顿。
[86]孟公上: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87]又离上:故曰诚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
[88]又:孔子曰:‘求,非吾徒也。’
[89]又万下:子思以为鼎肉使己仆仆尔亟拜也,非养君子之道也。
[90]论公冶: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
[91]左桓二:戊申,纳于大庙,非礼也。
[92]又哀十一:不属者,非鲁人也。
[93]史淮阴侯列传: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94]汉赵充国传:此人臣不忠之利,非明主社稷之福也。
[95]又息夫躬传:辩士见一端,或妄以意传着星历,虚造匈奴乌孙西羌之难,谋动干戈,设为权变,非应天之道也。
——以上所引,其结句或为名,或为顿,皆各蒙以「非」字而煞以「也」字,有如此者。
表词为读。
[96]孟滕下:子路曰:‘未同而言,观其色赧赧然,非由之所知也。’
[97]又公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98]论先进:回也非助我者也。
[99]左隐五: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皁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100]史商君列传:今君之见秦王也,因嬖人景监以为主,非所以为名也。
[101]汉贾谊传:若夫束缚之,系绁之,输之司寇,编之徒官,司寇小吏,詈骂而榜笞之,殆非所以令众庶见也。夫卑贱者习知尊贵者之一旦吾亦乃可以加此也,非所以习天下也,非尊尊贵贵之化也。
[102]吴语:夫越非实忠心好吴也,又非摄畏吾兵甲之强也。——诸引结句,皆以读为表词,①蒙「非」字以断其不然,煞「也」字以助直决口气,与前节所引辞义相同。
①[97]「要誉于乡党朋友」,「恶其声而然」,[101]「尊尊贵贵之化」,[102]实忠心好吴」「摄畏吾兵甲之强」,皆非读。

【9.1.3】经籍中有是非两句并置,然先「非」而后「是」者为常,所以明反正之意,以助决断之辞气耳。
[103]孟滕下:为其杀是童子而征之,四海之内皆曰,非富天下,为匹夫匹妇复仇也。
[104]又万上: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
[105]又:舜禹益相去久远,其子之贤不肖,皆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
[106]魏策:唐且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107]汉鼌错传:其民如是,则邑里相救助,赴胡不避死,非以德上也,欲全亲戚而利其财也。
[108]史信陵君列传:赵王田猎耳,非为寇也。
[109]又淮阴侯列传: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用与不用,听与不听也。
[110]汉郦食其传:此黄帝之兵,非人之力,天之福也。
[111]又娄敬传:天下莫朝周,周不能制。非德薄,形势弱也。
[112]又息夫躬传:所以遣子侍单于者,非亲信之也,实畏之耳。
[113]韩重答张籍书:虽诚有之,抑非好己胜也,好己之道胜也。非好己之道胜也,己之道乃夫子孟轲扬雄所传之道也。——诸引两句,皆一反一正。决非之句,先者为常。句无「也」字为助者,其辞气直贯下句,可通用也。决是之句,两助「耳」字,皆带有决断之意。

【9.1.4】他如言事理之句,有结「也」字者,要皆以论断其然耳。然所为论断者,不一其情。
有断其诚然者。
助动字为坐动者。
[114]孟万上:孔子主我,卫卿可得也。
[115]又滕上:禄足以代其耕也。
[116]又万上: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诸引句坐动字,「可」「足」「能」助动字也。夫曰「可得」,日「足代」,曰「能由」,则犹「未可」「未足」「未能」也,煞以「也」字,所以断其「卿」之诚「可得」也,「禄」之诚「足代」也,「路」与「门」之诚「惟君子」「能由」「能出入」也。故曰煞「也」字者,断其诚然也。故句有助动字为坐动者,概煞「也」字,而「可」「足」两字最习用也。
[117]齐策:如此,则兵不费,权不轻,地可广,欲可成也。
[118]左宣十二:中军下军争舟,舟中之指可掬也。
[119]齐策:今齐楚燕赵韩梁六国之递甚也,不足以立功名,适足以强秦而自弱也。
[120]汉刘向传:及秦惠文武昭严襄五王,皆大作丘陇,多其瘗臧,咸尽发掘暴露,甚足悲也。——似此句法,时见于书,故不多引。
「有」「无」两字,同动字了,其煞「也」字者,与助动同。
同动字为坐动者。
[121]孟离下: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
[122]又滕上:且志曰:‘丧祭从先祖。’曰吾有所受之也。
[123]齐策: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
[124]左襄二十三:奉君以走固宫,必无害也。
[125]秦策:王虽有之,不为得地,是王有毁楚之名,无得地之实也。——诸引句,各以「有」「无」字为助动①,结以「也」字,所以论断其所有所无之诚然也。至如
无助动、同动者。
[126]孟子滕文公上云:亲丧固所自尽也。
[127]又公孙丑下云: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
[128]又云:今愿窃有请也。
[129]又离娄下云: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
[130]齐策云: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131]左传襄二十六年云:初,楚伍参与蔡太师子朝友,其子伍举于声子相善也。
[132]又云:楚师轻窕,易震荡也。
——诸引句内本无助动、同动之字,而所记者或即为言者同时之事,或以明言者心中之愿,结以「也」字者,所以决其诚如是也。
两弗辞连用者。
[133]孟子尽心上云: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两句亦此例也。盖「无」「不」两字,皆弗辞也,连用相消,同乎正意。不然,当列下节矣。是则
[134]左传定公元年云:子家子亟言于我,未尝不中吾志也。
[135]汉书冯唐传云: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巨鹿也。
[136]又儒林传云:至于忠臣孝子之篇,未尝不为王反复诵之也。
[137]史记自序云:然其正名实,不可不察也。
[138]又云:若夫控名责实,参伍不失,此不可不察也。
——诸引结以「也」字者,决其然也。而句内「未」「不」与「不」「不」两弗辞互消,正此例也。
①「有」「无」前既已列为同动字,今又谓‘为助动’,易滋误解。

【9.1.5】有断其不然者。
此节反乎前节,以其所包者广,故别为两节耳。故凡句之坐动而为助动之字,有弗辞先焉者,皆在此例。
助动词为坐动者。
[139]孟滕上:民事不可缓也。
[140]孟公下:晋楚之富,不可及也。
[141]周语:大物其未可改也。
[142]左襄二十九:表东海者,其太公乎!国未可量也。
[143]孟滕上: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
[144]孟离下: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
[145]左昭五:今政令在家,不能取也;有子家覊,弗能用也。
[146]史自序: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
[147]汉食货志: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148]孟滕下:予岂好辨哉?予不得已也。
[149]孟万上:语云:盛德之士,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也。①
[150]齐策:今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151]汉匈奴传:卒其所以脱者,世莫得而言也。
[152]韩策:以韩卒之勇,被坚甲,跖劲弩,带利剑,一人当百,不足言也。
——诸句之以「可」「能」「得」「足」诸助动字为坐动,而先之以「莫」「不」「弗」「未」之辞者,皆煞「也」字,所以决其不然也。
同动字为坐动者。
[153]孟子梁惠王上云: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54]礼大学: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155]燕策:自五伯以来,功未有及先王者也。
——「有」,同动字也。「未有」二字相连,或冠句首,或间句中,在间以「之」字,必置于末。其殿以「也」字者,所以断之也,此可与同动节参观。②
至句中有「不」「未」「弗」「无」「莫」「非」诸弗辞,而煞以「也」字者,皆所为断其不然而助其决然之辞气也。
前有弗辞者。
[156]孟公下:所以自为,则吾不知也。
[157]左襄三十一: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
[158]吴语:天若弃吴,必许吾成而不吾足也。
[159]左定四:不然,文武成康之伯犹多,而不获是分也,唯不尚年也。
[160]公宣六:君将使我杀子,吾不忍杀子也。
[161]孟公下:仁智,周公未之尽也。
[162]孟万上: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系马千驷,弗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