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儒藏
- 小学
- 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注
路径:段注说文□第三卷□鬲部
□lìp112上
注解:□也。二字浅人□增。此云古文亦鬲字,卽介籒文大改古文之例。何取以汉令鬲为训释乎。古文亦鬲字。鬲、□皆古文也。象孰饪五味气上出也。谓弜也。鬲、□本一字,鬲专象器形,故其属多谓器。□兼象孰餁之气,故其属皆谓孰餁。凡□之属皆从□。
路径:段注说文□第三卷□部
□zhān
注解:鬻也。从□侃声。诸延切。十四部。按此当去□切。□或作餰,犹愆作諐也。浅人谓卽饘字不分,故同切诸延耳。餰,□或从食衍声。荀卿书:酒醴餰鬻。内则曰:取稻米举糔溲之。小切狼臅膏,以与稻米为酏。注:此周礼酏食也。此酏当从□。周礼醢人酏食注曰:酏,□也。引内则取稻米云云,正作□字。按杂问志曰:内则□次糁,周礼酏次糁。酏在六饮中,不合在豆,且内则有□无酏,周礼有酏无□,明酏、□是一也,故破酏从□也。据此则内则本作□字。注中此酏当从□,谓周礼此酏字当从内则作□字。言此酏者,以别于六饮之酏也。今本内则作酏,浅人所改。飦,□或从食干声。孟子曰:飦粥之食。赵曰:飦,□粥也。□同糜。□,□或从食建声。韵会引左传注:□于是,鬻于是。今未详所据。
路径:段注说文□第三卷□部
鬻zhōu
注解:□也。从□米。会意。之六切。三部。按一音余六切,是以卖鬻字作此,卖之假借也。铉本作米声,武悲切。此因误衍声字而为之切音,非眞唐韵有武悲切也。尔雅犹如麂之犹。舍人本作鬻。异文同部,是可以定其非形声矣。广韵、集韵、篆韵□脂韵内皆无鬻。玉篇云:说文又音糜。广韵云说文本音麋者,乃陈彭年辈误用铉本也。玉篇糜字又麋之误,类篇□皮切之误本此。鬻作粥者,俗字也。作□者,乐记假鬻为育而转写致讹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三卷□部
□hú
注解:□也。释言:餬,饘也。当作此字。今江苏俗粉米麦为粥曰餬。从□古声。戸吴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三卷□部
□ɡēnɡ
注解:五味盉□也。皿部曰:盉,调味也。内则注曰:凡羹齐宜五味之和,米□之糁。晏子曰:和如羹焉。水火酰醢盐梅以亨鱼肉,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凡鱼肉必用菜,菜谓之芼。仪礼:□芼牛藿羊苦豕薇。芼及酰醢盐梅,是之谓五味之和也。实于□谓之□羹。肉汁不和五味谓之大羹。从□从羔。会意。凡从羔者,羔犹美也。古行切。古音在十部。《诗》曰:“亦有和□。”商颂文。锴本□作羹。□,□或省。□,或从美,□省。羔下从美。今各本作两羔,非也。羹,小篆从羔,从美。此是小篆,则知上三字古文、籒文也。不先小篆者,此亦丄部之例。〖注〗《商颂□烈祖》。
路径:段注说文□第三卷□部
□sùp112下
注解:鼎实。惟苇及蒲。此有夺,当云鼎实也。诗云:其□维何,维笋及蒲。或曰:笋作苇者,三家诗也。尔雅:其萌虇。今芦笋可食者也。按诗其殽维何,炰鳖鲜鱼,此谓鼎中肉也。其蔌维何,维笋及蒲,此谓鼎中菜也。菜谓之芼。释器曰:肉谓之羹,菜谓之蔌。毛曰:蔌,菜殽也。菜殽对肉而言。凡礼经之藿苦薇,昏义之苹藻,二南之□,皆是。周易覆公餗,郑曰:餗,菜也。凡肉谓之醢,菜谓之菹,皆主谓生物实于豆者。肉谓之羹,菜谓之芼,皆主谓孰物实于鼎者。说详戴先生毛郑诗考正。陈留谓□为□。周易马注:餗,□也。按鼎中有肉有菜有米,以米和羹曰糜。糜者,□之类。故古训或举菜为言,或举米为言。正考父鼎铭:饘于是,鬻于是,以餬余口。亦单举米言也。许不以陈留语为别一义。□至□共七文皆谓鬻也,分别之,则有米和肉菜之鬻,有不和肉菜之鬻。从□速声。桑谷切。三部。餗,□或从食束。束声。
路径:段注说文□第三卷□部
□yù
注解:鬻也。叠韵。从□毓声。余六切。三部。按此切余六,鬻切之六,本分别不同。后人以□之切为鬻之切,而混误日甚。□,□或省从米。
路径:段注说文□第三卷□部
□miè
注解:凉州谓鬻为□。按此鬻,锴本作糜为长,糜、□双声故也。从□□声。莫结切。十五部。粖,□或省从末。
路径:段注说文□第三卷□部
□ěr
注解:粉饼也。周礼:糗饵粉餈。食部曰:餈,稻饼也。此曰□,粉饼也。葢谓餈者,不粉之稻米为饼。饵者,稻米粉之为饼。交互相足。经云糗饵者,谓以熬米麦傅于饵。粉餈者,谓以他谷粉傅于餈。此许意与先、后郑说异。小徐云:许说冣精。又内则注:饵,筋腱也。又庄子:以五十犗为饵。饵,钓□鱼者。从□耳声。仍吏切。一部。饵,□或从食耳。耳声。
路径:段注说文□第三卷□部
□chǎo
注解:□也。尔雅音义引三苍□也,说文火干物也,与今本异。□应再引与今本同。方言:□□□□□火干也。秦晋之闲或谓之□。按□卽□字,或作□。□应曰:崔寔四民月令作炒。古文奇字作□。从□刍声。尺沼切。广韵初爪切。古音在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三卷□部
□yuèp113上
注解:内肉及菜汤中薄出之。内,今之纳字。薄音博,迫也。纳肉及菜于□汤中而迫出之,今俗所谓煠也。□应曰:江东谓瀹为煠。煠音助甲切。□今字作瀹,亦作汋。通俗文曰:以汤煑物曰瀹。广雅曰:瀹,汤也。孙炎说夏礿之义曰:新菜可汋。从□翟声。以勺切。古音在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三卷□部
□zhǔ
注解:亯也。亯,普庚切。□,□也。□下当云□也。经传用亯,用烹乃□之假借字耳。亯部曰:献也。不训□。从□者声。章与切。五部。按惟周礼作□。煑,□或从火。□,□或从水。水在鬲中。会意。〖注〗煑、□、□、□。
路径:段注说文□第三卷□部
□bó
注解:炊□□溢也。炊,各本作吹,今从类篇。釜□溢,各本作釜溢,宋本作声沸,今参合定为□□溢。今江苏俗谓火盛水□溢出为铺出,□之转语也,正当作□字。从□孛声。蒲□切。十五部。文十三 重十二
路径:段注说文□第三卷□部
爪zhǎo
注解:□也。丮,持也。覆手曰爪。仰手曰掌,覆手曰爪。今人以此为□甲字,非是。□甲字见又部。□部□字下云:□,古爪字。非许语也。象形。侧狡切。二部。凡爪之属皆从爪。
路径:段注说文□第三卷□爪部
孚fú
注解:卵卽孚也。卽字依□应书补。通俗文:卵化曰孚。音方赴反。广雅:孚,生也。谓子出于卵也。方言:鸡卵伏而未孚。于此可得孚之解矣。卵因伏而孚,学者因卽呼伏为孚。凡伏卵曰抱,房奥反。亦曰蓲,央富反。从爪子。锴曰:鸟袌恒以爪反复其卵也。按反复其卵者,恐煦妪之不均。芳无切。古音在三部。一曰信也。此卽卵卽孚引伸之义也。鸡卵之必为鸡,□卵之必为□,人言之信如是矣。□,古文孚从□。□,古文□。□亦声。古音孚、□同在三部。439
路径:段注说文□第三卷□爪部
为wéi
注解:母猴也。左传鲁昭公子公为亦称公叔务人,檀弓作公叔禺人。甶部曰:禺,母猴属也。然则名为字禺,所谓名字相应也。假借为作为之字,凡有所变化曰为。其为禽好爪。禸部曰:禽者,走兽揔名。好爪,故其字从爪也。此下各本有爪母猴象也五字,衍文。下腹为母猴形。腹当作复。上旣从爪矣,其下又全象母猴头目身足之形也。王育曰:“爪,象形也。”此博异说。爪,衍文,王说全字象母猴形也。薳支切。古音在十七部。□,古文为,象□母猴相对形。左传:仲子生有文在其手曰为鲁夫人。手文必非若小篆为鲁,葢作□□,容或相似也。〖注〗□,亦古文为。
路径:段注说文□第三卷□爪部
□zhǎnɡp113下
注解:亦丮也。亦者,亦上篆,此亦持也。从反爪。对覆手言。阙。谓阙其音也。其义其形皆可知,而其读不传,故曰阙。后人肊为说曰诸两切,葢以覆手反之卽是掌也。杨雄河东赋:河灵矍踢,□华蹈衰。苏林曰:掌据之,足蹈之也。云掌据之,正合丮持之训。而小颜云:□,古掌字。郦注水经河水篇、李注西京赋皆引赋作掌,则自苏林已后皆读掌也。许曰:其于所不知,葢阙如也。何必许所阙而强为之辞乎。□之变为仉,见广韵。文四 重二
路径:段注说文□第三卷□爪部
丮jí
注解:持也。持,握也。象手有所□据也。外象拳握形。凡□之属皆从□。读若□。几剧切。按毛诗□与泽作韵。丮古音当在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三卷□丮部
□yì
注解:种也。齐风毛传曰:蓺犹树也。树、种义同。从□坴。会意。土部曰:坴,圭块坴坴也。□字今补。□持种之。说从□之意。鱼祭切。十五部。唐人树埶字作蓺,六埶字作艺,说见经典释文。然蓺、艺字皆不见于说文。周时六艺字葢亦作埶,儒者之于礼乐射御书数,犹农者之树埶也。又说文无势字,葢古用埶为之,如礼运在埶者去是也。《诗》曰:“我埶黍稷。”小雅文。〖注〗《小雅□楚茨》:我蓺黍稷。
路径:段注说文□第三卷□丮部
□shú
注解:食饪也。餁,大孰也。可食之物大孰,则丮持食之。从□□。亯部曰:□,孰也。此会意。各本衍声字,非也。殊六切。三部。孰与谁双声,故一曰谁也。后人乃分别□为生□,孰为谁孰矣。曹宪曰:顾野王玉篇始有□字。《易》曰:“孰餁。”鼎彖传曰:以木巽火,亯餁也。许所据作孰餁。
路径:段注说文□第三卷□丮部
□shú
注解:食饪也。餁,大孰也。可食之物大孰,则丮持食之。从□□。亯部曰:□,孰也。此会意。各本衍声字,非也。殊六切。三部。孰与谁双声,故一曰谁也。后人乃分别□为生□,孰为谁孰矣。曹宪曰:顾野王玉篇始有□字。《易》曰:“孰餁。”鼎彖传曰:以木巽火,亯餁也。许所据作孰餁。
路径:段注说文□第三卷□丮部
□zài
注解:设餁也。餁,宋本作食,玉篇同。广雅释言曰:□,设也。又释诂四曰:饥词也。钱氏大昕定饥为□字之误。古用为发语之载也,如石□诗载作□。从□食,才声。读若载。作代切。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三卷□丮部
□ɡǒnɡ
注解:袌也。手部曰:□,□也。□,袌也。从□工声。居竦切。九部。□,□或加手。又见手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三卷□丮部
谻juép114上
注解:相踦谻□也。踦当作掎。□,玉篇作却。从□□声。其虐切。五部。〖注〗□当作谻。
路径:段注说文□第三卷□丮部
□huà
注解:击踝也。从□戈。疑夺声字。读若踝。胡瓦切。古音在十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三卷□丮部
□jú
注解:亦持也。从反□。此亦谓又手之别。阙。亦谓音读不传也。后人读居玉切,此因毛传云拮据,□挶也。丮读如□,故反丮读如挶。手部云:挶,□持也。不云□、挶同字。然则宁从葢阙。文八 重一
路径:段注说文□第三卷□丮部
斗dòu
注解:□士相对,兵杖在后,象斗之形。按此非许语也。许之分部次弟,自云据形系联。□□在前部,故受之以斗。然则当云争也。两□相对象形,谓两人手持相对也。乃云两士相对,兵杖在后,与前部说自相戾,且文从两手,非两士也。此必他家异说,浅人取而窜改许书。虽孝经音义引之,未可信也。都豆切。四部。凡斗之属皆从斗。
路径:段注说文□第三卷□斗部
斗dòu
注解:遇也。叠韵。凡今人云鬬接者,是遇之理也。周语:谷□鬬,将毁王宫。谓二水本异道而忽相接合为一也。古凡鬬接用鬬字,斗争用斗字。俗皆用鬬为争竞,而斗废矣。从斗□声。都豆切。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三卷□斗部
哄hònɡ
注解:斗也。旧作鬬,今正。从斗共声。下降切。张镒胡弄切。九部。《孟子》曰:“邹与鲁哄。”梁惠王篇文。赵曰:哄,鬬声也,犹构兵而鬬也。刘熙曰:哄构也,构兵以鬬也。按赵注长。吕览:崔杼之子相与私哄。高曰:哄,鬬也。哄读近鸿,缓气言之。
路径:段注说文□第三卷□斗部
□liú
注解:经缪杀也。手部曰:摎,缚杀也。按缚杀,若今以一绳勒死。经缪杀,若今绞罪。以二绳绞死,故从斗。从斗翏声。力求切。玉篇吉了、力求二切。三部。按此恐卽摎之或体,俗增之。上下文皆言斗,中梗,非其次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三卷□斗部
阄jiū
注解:斗取也。旧作鬬,今正。广韵作阄取。按力取是此字本义。今人以为拈阄字,殆古藏彄之讹。荆楚岁时记注曰:藏彄之戏。辛氏三秦记以为钩弋夫人所起。周处、成公绥并作彄字,艺经、庾阐则作钩字,其事同也。从斗龟声。读若三合绳纠。见丩部。古矦切。广韵居求、居黝二切。三部。按龟,古音如姬,汉人多读如鸠,合音冣近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三卷□斗部
□nǐp114下
注解:智少力劣也。庄子: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郭云:疲困苶然。释文乃结反。按苶者,□之变也。诸韵书皆于荠韵作□,□怗韵作苶,是不知为一字矣。从斗尔声。奴礼切。十五、十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