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儒藏
- 小学
-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烼 【巳集中】【火字部】 烼 【廣韻】【集韻】□許勿切,音欻。【玉篇】【廣韻】火煨起貌。【博雅】曝也,煨也。【集韻】或作□。
瀺 【巳集上】【水字部】 瀺 【廣韻】【集韻】□士減切,音嶃。瀺灂,水聲。【司馬相如上林賦】瀺灂霣墜。 又瀺灂,魚浮沉貌。【潘岳閑居賦】游鱗瀺灂。 又【集韻】士冉切,音嚵。義同。 又鋤咸切,音讒。瀺灂,水落貌。 又水注聲。【馬融長笛賦】碓投瀺穴。【註】瀺穴,瀺注□穴也。 又手足液也。【史記倉公傳】出及瀺水。
瀻 【巳集上】【水字部】 瀻 【集韻】丁代切,音戴。酒不淸也。
瀼 【巳集上】【水字部】 瀼 【唐韻】汝羊切【集韻】【韻會】【正韻】如陽切,□音穰。露濃貌。【詩小雅】零露瀼瀼。通作□。 又【集韻】奴當切,音囊。義同。 又【集韻】汝兩切,音壤。水淤也。【前漢溝恤志】杜欽曰:來春必羨溢,有塡淤反瀼之害。或从土作□。 又【集韻】【韻會】乃朗切【正韻】乃黨切,□音曩。水流貌。【木華海賦】涓流泱瀼。 又水名。【寰宇記】夔州大昌縣西有千頃池,水分三道,一道南流,爲奉節縣西瀼水。 又溪名。【廣輿記】唐元結僦居瑞昌之瀼溪上。 又【集韻】思將切,音襄。水貌。通作蘘。 又人切,音讓。義同。 又【木華海賦】瀼瀼溼溼。【註】瀼瀼,水光開合之貌。音傷。○按字書□無傷音。考證:〔【前漢溝恤志】杜欽曰,屯民河羨溢,有塡淤反瀼之害。〕 謹照原文屯民河羨溢改爲來春必羨溢。
瀽 【巳集上】【水字部】 瀽 【字彙】吉典切,音蹇。水也。
□ 【午集下】【穴字部】 □ 【海篇】同□。逃也,隱匿藏也。
□ 【備考】【未集】【耒字部】 □ 【篇海類編】同。
□ 【未集中】【羽字部】 □ 【篇海】奴勒切,能入聲。蟲名。與同。
瀾 【巳集上】【水字部】 瀾 【唐韻】洛干切【集韻】【韻會】郞干切,□音蘭。大波也。【爾雅釋水】大波爲瀾。【註】瀾,言渙瀾也。【釋名】瀾,連也。言波體轉流,相連及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郞旰切,音爛。義同。 又瀾漫,淋漓貌。一曰分散也。【王褒洞簫賦】恅瀾漫。 又瀾汗,長貌。【木華海賦】洪濤瀾汗。 又米汁也。【周禮地官稾人註】潘瀾戔餘,不可褻也。【禮內則註】爛,力旦反。或作灡。 又【韻補】叶陵延切,音連。【陸機文賦】或因枝以振葉,或沿波而討源,或虎變而獸擾,或龍見而鳥瀾。
【辰集上】【日字部】 【集韻】鬱縛切,音雘。勇貌。【東觀漢紀】哉是翁。○按《馬援傳》本作矍鑠哉是翁。从日疑譌。
煹 【巳集中】【火字部】 煹 【廣韻】古□切【集韻】居□切,□音遘。【廣韻】舉火也。
牫 【補遺】【巳集】【牛字部】 牫 【篇海類編】伐字之譌。【字彙補】古珂切,音歌。羣角也。
熫 【巳集中】【火字部】 熫 【顏氏家訓】吳人以火旁作庶,爲炙字。
煺 【巳集中】【火字部】 煺 【字彙】同。
煻 【巳集中】【火字部】 煻 【廣韻】【集韻】□徒郞切,音唐。【廣韻】煻煨火。【集韻】熱灰謂之煻煨。 又【正字通】煻煨池在遼東北。有唐太宗烽火臺。五里閒有火穴,名煻煨池。夜明如晝。或有物去池三十步,無巨細脅入池中。
煼 【巳集中】【火字部】 煼 【廣韻】初爪切【集韻】【韻會】【正韻】楚絞切,□音謅。【廣韻】熬也。同□□炒。【集韻】同□□。互詳前字註。
灍 【巳集上】【水字部】 灍 【集韻】,或作灍。
灎 【巳集上】【水字部】 灎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以贍切,音艷。瀲灎,水動貌。【木華海賦】浟湙瀲灎。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以冉切,音琰。義同。或作淊淡。 本作□。又作灎。俗作灧。
灏 【巳集上】【水字部】 灝 【唐韻】【正韻】胡老切【集韻】下老切【韻會】合老切,□音皓。灝溔,水勢遠也。 又灝灝,夷曠也。【揚子法言】商書灝灝爾。【註】灝灝,猶漫漫也。通作皡。 又【說文】豆汁也。【長箋】禮用豆汁沐髮,故特制字。釋氏以灝浴身,故四月八月用豆浴佛。 又【集韻】古老切,音杲。又【廣韻】【集韻】□古禫切,音感。義□同。
灑 【巳集上】【水字部】 灑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所蟹切,音洒。【說文】汛也。【詩大雅】灑埽庭內。【註】言以水灑地而埽,令塵不起也。 又分也。【張衡南都賦】開竇灑流。 又風汎物也。【陸機演連珠】時風夕灑。 又灑釣。【潘岳西征賦】灑釣投網。【註】灑,亦投也。 又灑然,驚貌。【莊子庚桑楚】庚桑子之始來,吾灑然異之。通作洒。 又【爾雅釋樂】大瑟謂之灑。 又【廣韻】【正韻】沙下切【集韻】【韻會】所下切,□沙上聲。落也,汛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所綺切,音躧。義同。 又與洗通。【謝朓詩】輕生諒昭灑。 又【廣韻】【集韻】【韻會】□所寄切,音□。又【集韻】【韻會】【正韻】□所賣切,音曬。義□同。 又【韻補】叶山宜切,音詩。【楚辭九歎】曾哀悽欷心離離兮,還顧高丘泣如灑兮。
【寅集下】【彳字部】 【集韻】同跔。
【未集中】【糸字部】 【篇海】莫卜切,音木。繩也。亦作。
灒 【巳集上】【水字部】 灒 【唐韻】【集韻】□則旰切,音贊。【說文】汙灑也。一曰水中人。亦作淺湔濺。 又【集韻】徂丸切,音欑。水集貌。 又財仙切,音錢。汛也。 又子末切,音。與□同。水濺也。
灓 【巳集上】【水字部】 灓 【唐韻】洛官切【集韻】盧丸切,□音鑾。【說文】漏流也。一曰漬也。【戰國策】灓水齧其墓。 又【廣韻】郞殷切【集韻】盧玩切,□音亂。沙丘絕水橫流也。一曰舟絕流渡曰灓。通作亂。 又【廣韻】力眷切【集韻】龍眷切,□音戀。義同。 【集韻】或作灤,亦書作□。
灔 【巳集上】【水字部】 灔 【正字通】俗灎字。
灕 【巳集上】【水字部】 灕 【廣韻】呂支切【集韻】【韻會】鄰之切【正韻】鄰溪切,□音離。滲灕,流貌。一曰水滲入地。【揚雄河東賦】澤滲灕而下降。 又水名。【前漢地理志】灕水,出白石縣西塞外。又水名,出湘南。【水經】灕水,出陽海山,南至廣信縣入鬱水。 又山名。【廣輿記】灕山,在廣西桂林府城東南。 又形容之辭。【揚雄甘泉賦】灕乎滲灑。 又淋灕,秋雨也。亦省作漓。又與漓通,薄也。
灖 【巳集上】【水字部】 灖 【玉篇】文彼切【集韻】母被切,□音靡。水流貌。【淮南子原道訓】雪霜瀼灖。
【寅集下】【广字部】 【集韻】與僅同。【禮射義】蓋有存者。
灹 【巳集中】【火字部】 灹 【廣韻】【集韻】□陟駕切,音吒。【玉篇】火焱也。【廣韻】火聲。 又【集韻】燠古作灹。註詳十三畫。
灗 【巳集上】【水字部】 灗 【集韻】潬或作灗。
灘 【巳集上】【水字部】 灘 〔古文〕潬【唐韻】【集韻】【韻會】他干切【正韻】他丹切,□育攤。水灘也。【增韻】瀨也。 又【集韻】他含切,音貪。【爾雅釋天】太歲在申曰涒灘。 又【集韻】【韻會】□他案切,音炭。義同。 又【廣韻】呼旱切【集韻】許旱切,□音。水濡而乾也。與暵同。【說文】作□。 又【廣韻】奴案切【集韻】乃案切,□難去聲。水奔流貌。 又【韻補】叶他涓切,音湍。【白居易詩】手拄靑竹杖,足踏白石灘。漸怪耳目曠,不聞人世喧。
灙 【巳集上】【水字部】 灙 【玉篇】多□切【集韻】底朗切,□音黨。水名。【水經】漢水東至灙城南,與洛谷水合。 又【類篇】漭灙,水貌。 又【集韻】坦朗切,音曭。義同。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居侯切,音鉤。竹名。【博雅】□□,桃枝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彙補】《戰國策》修其碆盧,治其矰繳。【註】碆,元作□。吳師道曰:字書無□字,碆與□聲相近也。一本作□。□字原作符下廾。
灚 【巳集上】【水字部】 灚 【集韻】吉巧切,音絞。攪水聲。
灛 【巳集上】【水字部】 灛 【廣韻】昌善切【集韻】齒善切,□育闡。水名。【爾雅釋水】汶爲灛。【註】大水溢出別爲小水之名。
【寅集下】【广字部】 【唐韻】【集韻】□都回切,音堆。【說文】屋從土傾下也。 又【集韻】徒回切,音頹。義同。 【玉篇】或作隤。【集韻】或作□。
灝 【巳集上】【水字部】 灝 【唐韻】【正韻】胡老切【集韻】下老切【韻會】合老切,□音皓。灝溔,水勢遠也。 又灝灝,夷曠也。【揚子法言】商書灝灝爾。【註】灝灝,猶漫漫也。通作皡。 又【說文】豆汁也。【長箋】禮用豆汁沐髮,故特制字。釋氏以灝浴身,故四月八月用豆浴佛。 又【集韻】古老切,音杲。又【廣韻】【集韻】□古禫切,音感。義□同。
灞 【巳集上】【水字部】 灞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必駕切,音霸。水名。【水經注】水出藍田縣藍田谷,所謂多玉者也。通作霸。
灟 【巳集上】【水字部】 灟 【集韻】朱欲切,音燭。【博雅】灟灟,恭也。【禮祭義】作屬屬。 又【淮南子天文訓】馮馮翼翼,洞洞灟灟,故曰大昭。【註】馮翼,洞灟,無形之貌。 又【集韻】珠玉切,音瘃。目汁。
灠 【巳集上】【水字部】 灠 【玉篇】【集韻】□盧瞰切,音纜。湧泉也。 又【集韻】魯敢切,音覽。漬果也。一曰染也。 【集韻】同濫。
【卯集上】【心字部】 【廣韻】良孽切【集韻】力孽切,□音列。【博雅】□,憂也。 或作。
灡 【巳集上】【水字部】 灡 【唐韻】洛干切【集韻】【韻會】郞干切,□音闌。【說文】潘也。【周禮地官稾人註】潘灡戔餘。通作瀾。 又【集韻】【韻會】□魯旱切,音嬾。又【集韻】郞旰切,音爛。義□同。
灢 【巳集上】【水字部】 灢 【廣韻】奴朗切【集韻】乃朗切,□音曩。泱灢,水濁。 又【廣韻】奴浪切【集韻】【韻會】【正韻】乃浪切,□音儾。義同。
灣 【巳集上】【水字部】 灣 【廣韻】【集韻】【韻會】烏關切【正韻】烏還切,□音彎。水曲也。【沈佺期詩】舟險萬重灣。 又【韻補】叶于權切,音淵。【白居易悟眞寺詩】去山四五里,先聞水潺湲。自兹拾車馬,始涉藍溪灣。
峲 【寅集中】【山字部】 峲 【字彙】良以切,音里。山逐行也。 【正字通】峛字之譌。
【卯集上】【心字部】 【集韻】居何切,音哥。【玉篇】楷也,知也,法也。
灤 【巳集上】【水字部】 灤 【廣韻】落官切【集韻】【韻會】盧丸切【正韻】盧官切,□音鸞。漏流也。與灓同。 又水名。【廣輿記】灤河,在永平府。 又州名。【廣輿記】直□永平府灤州,商孤竹國,漢海陽,五代灤州。
灥 【巳集上】【水字部】 灥 【唐韻】詳遵切【集韻】松倫切,□音旬。【說文】三泉也。 又【廣韻】【集韻】□昌緣切,音穿。義同。一曰衆流也。 又【集韻】從緣切,音全。與泉同。
烫 【巳集中】【火字部】 燙 【字彙】徒浪切,音宕。【篇海】盪,滌盪也。出《釋典》。 又【篇海】徒郞切,音唐。義同。考證:〔【篇海】從郞切,音唐。〕 謹按從郞切不音唐。謹照原文改徒郞切。
灦 【巳集上】【水字部】 灦 【集韻】呼典切,音顯。【玉篇】水也。一曰灦渙,水貌。【郭璞江賦】混瀚灦渙。【註】水勢淸深而澄徹光明也。 又【集韻】馨甸切,音韅。義同。
灧 【巳集上】【水字部】 灧 【正字通】俗灩字。
灨 【巳集上】【水字部】 灨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禫切,音感。水名也。【前漢地理志】豫章灨縣,水出西南,北入大江。 又【廣韻】【集韻】【韻會】□古暗切,音紺。通作淦。又【集韻】【韻會】【正韻】□古送切,音貢。通作贛。省作□。義□同。
灩 【巳集上】【水字部】 灩 【正字通】灎本字。
灪 【巳集上】【水字部】 灪 【廣韻】【集韻】□紆物切,音鬱。灪滃,大水貌。 又【木華海賦】澎濞灪。【註】灪,高峻貌。
火 【巳集中】【火字部】 火 〔古文〕□【唐韻】【集韻】呼果切【韻會】【正韻】虎果切,□貨上聲。【說文】火,燬也。南方之行炎而上。象形。【釋名】火化也,消化物也。亦言毀也,物入中皆毀壞也。【玉篇】□者,化也,隨也,陽氣用事萬物變隨也。【古史考】燧人氏初作火。【書洪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 又星名。【書堯典】日永星火。【傳】火,蒼龍之中星。 又大火,鶉火,辰次之名。 又【禮王制】昆蟲未蟄,不以火田。【前漢成帝紀】火耕水耨。 又【周禮夏官司爟】變國火以救時疾。【註】春取楡柳之火,夏取棗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論語】鑽燧改火。 又盛陽曰炎火。【詩小雅】田祖有神,秉畀炎火。【傳】炎火,盛陽也。【箋】螟螣之屬,盛陽氣嬴則生之。明君爲政,田祖之神不受此害,持之付與炎火,使自消亡。 又官名。【左傳昭十七年】炎帝氏以火紀,故爲火師,而火名。【疏】春官爲大火。夏官爲鶉火,秋官爲西火,冬官爲北火,中官爲中火。 又【春秋宣十六年】成周宣榭火。【左傳】人火也。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災。 又【南史齊武帝紀】魏地謠言,赤火南流,有沙門從北齎此火至,色赤而微,云以療疾貴賤爭取之,多得其驗,咸云聖火。 又【唐書兵志】府兵,十人爲火,火有長。彍騎,十人爲火,五火爲團。【通典兵制】五人爲烈,烈有頭目,二烈爲火,立火子,五火爲隊。 又【司馬法】人人正正,辭辭火火。【註】言一火與一火猶人人殊之人人也。卽俗謂火伴。【古木蘭詩】出門看火伴。 又人身有火。【本草綱目】心藏神爲君火。包絡爲相火。 又隂火,海中鹽氣所生。凡海水遇隂晦,波如然火,有月卽不復見。【木華海賦】隂火潛然。 又山名。【山海經】崑崙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又【正字通】陸游曰:火山軍,其地鋤深,則有烈燄,不妨耕種。 又井名。【左思蜀都賦】火井沈熒於幽泉。【註】火井,在臨邛縣。欲出其火,先以家火投之,須臾隆隆如雷聲,焰出通天,光輝十里,以筒盛接,有光無灰。 又寒火。【抱朴子地眞篇】南海蕭丘,火春生秋滅。生木小,焦黑。 又火傳。【莊子養生主】指窮放爲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又南方有食火之國,其人能食火炭。 又【爾雅釋魚】十龜,一曰火龜。【疏】龜生火中者。 又火。【山海經】火山國,其山雖霖,雨火常燃,火中白,時出山邊求食,人捕得之,以毛作布,名火澣布。 又姓。【明紀事本末】火濟,從諸葛亮南征孟獲有功,封羅甸國王。【正字通】洪武時,翰林火原潔。 又【廣東通志】古人一年四時改火。今瓊州西鄕音謂一年爲一火,火音微。東鄕人謂一年爲喜,或爲之化,乃喜之變音。 又叶虎洧切【詩豳風】七月流火,八月萑葦。◎按唐韻正:火,古音毀,轉聲則爲喜,故灰字从火得聲。而左傳襄三十年:或叫于宋太廟,曰:譆譆出出,鳥鳴于亳社。如曰譆譆,則爲火之徵也。是直以爲火當讀作毀,非止叶音矣。 又叶後五切。【韓愈元和聖德詩】施令酬功,急疾如火。天地中閒,莫不順序。 又叶虎何切。【莊子外物篇】利害相摩生火寔多,衆人焚和,月固不勝火。【韻會小補】今人謂兔岐脣曰火。蓋古音也。 【集韻】或作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