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禾 【午集下】【禾字部】 禾 【唐韻】【正韻】戸戈切【集韻】【韻會】胡戈切,□音和。【說文】嘉穀也。二月始生,八月而孰,得時之中,故謂之禾。禾,木也。木王而生,从木从□省,□象其穗。【春秋莊二十八年】大無麥禾。【疏】麥熟於夏,禾成在秋。 又凡穀皆曰禾。【詩豳風】十月納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麥。【疏】苗生旣秀謂之禾。禾是大名,非徒黍稷重穋四種,其餘稻秫苽粱皆名禾,惟麻與菽麥無禾稱,故再言禾以總之。 又【山海經】玉山,王母所居。昆侖之墟,其上有木禾,長五尋,大五圍,二月生,八月熟。【註】木禾穀類可食。【鮑照詩】遠食玉山禾。 又禾,和也。【尚書序】唐叔得禾,異畝同穎,王命歸周公於東,作歸禾,周公得命禾,旅天子命作嘉禾。【孔傳】異畝同穎,天下和同之象。【疏】後世同穎之禾,遂名嘉禾,由此。 又姓。考證:〔【尚書傳】唐叔得禾,異畝同穎。〕 謹按所引係書序,傳改序。

【辰集中】【木字部】 同樕。

禿 【午集下】【禾字部】 禿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谷切,通入聲。【說文】無髮也。从人,上象禾粟之形,取其聲。王育說:倉頡出,見禿人伏禾中,因以制字,未知其審。又【徐鍇曰】言禿人髮不纖長,若禾稼也。【穀梁傳成元年】季孫行父禿,聘于齊,齊使禿者御之。【史記灌夫傳】與長孺共一老禿翁。 又凡物落盡皆曰禿。【後漢張衡傳】蘇武以禿節效貞。又【孔融傳】禿巾微行。【註】謂不加幘。又【杜甫詩】漱壑松柏禿。 又姓。祝融後八姓,禿居一。出【國語】。又複姓。南凉主禿髮烏孤。 又與鵚同。禿鶖,鳥名。

秀 【午集下】【禾字部】 秀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息救切,音繡。榮也,茂也,美也,禾吐華也。【詩大雅】實發實秀。○按《爾雅》云:禾謂之華,草謂之榮,不榮而實者謂之秀,榮而不實者謂之英。漢儒據此釋《詩》,遂以秀爲不榮而實。李巡曰:分別異名以曉人,故以英、秀對文,其實黍、稷皆先榮後實。《詩出車篇》云黍稷方華。《生民篇》云實發實秀,是黍、稷有華亦稱秀也。此說甚是。《論語》明言不秀不實,秀實自不容混。朱子釋《論語》秀曰吐華,釋《生民》秀曰始穟。足正漢儒之誤。 又凡草皆得言秀。【詩豳風】四月秀葽。【禮月令】孟夏苦菜秀。 又三秀,芝草。【楚辭九歌】采三秀於山閒。 又秀氣。【禮禮運】人者,五行之秀氣。【周子太極圖說】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 又秀士,秀才。【禮王制】命鄕論秀士,升之司徒曰選士。【史記賈誼傳】吳廷尉爲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韻會】秀才之名始此,後光武名秀,改爲茂才。 又州名。漢屬會□郡,五代晉錢元瓘奏置秀州,宋慶元改嘉興府。 又姓。 又與綉通。【石鼓文】秀弓寺射。【註】綉弓,戎弓也。 又叶思久切,音又。【詩大雅】實發實秀,實堅實好。好叶訐口切。

私 【午集下】【禾字部】 私 【唐韻】息夷切【集韻】【韻會】【正韻】相咨切,□音司。【說文】禾也。北道名禾主人曰私主人。 又對公而言謂之私。【書周官】以公滅私。【詩小雅】雨我公田,遂及我私。【禮孔子閒居】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 又家臣稱私。【儀禮士相見禮】見於大夫曰:某也,夫子之賤私。【禮玉藻】士自稱於大夫曰外私。【註】此大夫非己所臣,則稱外私。 又恩私也。【儀禮燕禮】寡君,君之私也。【註】謂獨受恩厚。【禮郊特牲】婦餕餘,私之也。【釋名】私,恤也,所恤念也。 又【爾雅釋親】女子謂姊妹之夫曰私。【詩衞風】譚公維私。 又天子以下皆曰私。【前漢張放傳】大官私官。【服虔註】私官,皇后之官。【後漢百官志】中宮私府令一人。 又姓。漢私匡。 又便也。【左傳襄十五年】師慧過宋,朝將私焉。【註】謂小便。○按《說文》專以禾訓私,而厶自爲部,訓姦衺也。引韓非、倉頡作字,自營爲厶,則私不兼公私義。今經傳公厶字皆作私,不復作厶矣。

秃 【午集下】【禾字部】 禿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谷切,通入聲。【說文】無髮也。从人,上象禾粟之形,取其聲。王育說:倉頡出,見禿人伏禾中,因以制字,未知其審。又【徐鍇曰】言禿人髮不纖長,若禾稼也。【穀梁傳成元年】季孫行父禿,聘于齊,齊使禿者御之。【史記灌夫傳】與長孺共一老禿翁。 又凡物落盡皆曰禿。【後漢張衡傳】蘇武以禿節效貞。又【孔融傳】禿巾微行。【註】謂不加幘。又【杜甫詩】漱壑松柏禿。 又姓。祝融後八姓,禿居一。出【國語】。又複姓。南凉主禿髮烏孤。 又與鵚同。禿鶖,鳥名。

秄 【午集下】【禾字部】 秄 【廣韻】祖里切【集韻】【正韻】祖似切,□音子。【說文】壅禾本也。【詩小雅】或耘或耔,从耒作耔。【前漢書】引《詩》作芓。 又【集韻】將吏切,音仔。俗謂禾猥生曰秄。

秅 【午集下】【禾字部】 秅 【唐韻】宅加切【集韻】【韻會】【正韻】直加切,□音茶。數名。【儀禮聘禮】禾三十車,車三秅,四秉曰筥,十筥曰稯,十稯曰秅,四百乗爲一秅。 又國名。【前漢西域傳】烏秅國,去長安九千九百五十里。 又【集韻】【韻會】【正韻】□都故切,音妒。義同。

稶 【午集下】【禾字部】 稶 【集韻】稢本字。

秆 【午集下】【禾字部】 秆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旱切,音笴。同稈。【左傳昭二十七年】或取一秉秆焉。【註】秉,把也。秆,槀也。(稈)【集韻】古旱切,音笴。與杆同。【博雅】稻穰謂之稈。【說文】禾莖也。引春秋傳:或投一秉稈。今左傳昭二十七年作或取一秉秆。

秇 【午集下】【禾字部】 秇 【集韻】藝古作秇。註詳艸部十五畫。

□ 【未集中】【羽字部】 □ 【集韻】□,或書作□。

□ 【未集上】【竹字部】 □ 【篇海】同筍。○按卽箰字之譌。

【辰集中】【木字部】 【集韻】【類篇】□汪胡切,音烏。【玉篇】槦,木中箭笴。 又【類篇】椑,靑□也。出長沙。【潘岳閒居賦】梁侯烏椑之□。不从木。 又【集韻】烏沒切。同榲。榲桲,或作桲。

秈 【午集下】【禾字部】 秈 【廣韻】【集韻】□相然切,音仙。【揚子方言】江南呼稉爲秈。或作。

秉 【午集下】【禾字部】 秉 【唐韻】兵永切【集韻】【韻會】【正韻】補永切,□音丙。禾盈把也。【詩小雅】彼有遺秉。【疏】秉,把也。【禮聘禮】四秉曰筥。【註】此秉謂刈禾盈手之秉,筥穧名,今萊易閒刈稻聚把有名爲筥者。 又米數。【禮聘禮】十斗曰斛,十六斗曰籔,十籔曰秉。又【小爾雅】鐘二謂之秉,秉十六斛。○按《儀禮》禾米之秉,字同□異。惟徐氏《韻譜》二石爲秉,又是一說。蓋石卽斛也。冉子與粟五秉。據《儀禮》爲八十石,據徐氏止十石,多寡迥別,俟考正。 又執持也。【禮禮運】天秉陽垂日,星地秉隂竅於山川。【詩大雅】民之秉彝。【書君奭】秉德明恤。 又去聲,陂病切。與柄同。【史記天官書】二十八舍主十二州,斗秉兼之。【絳侯世家】許負相周亞夫曰:君後三歲而侯,侯八歲爲將相,持國秉。 又姓。○按《說文》秉,从又持禾,《正字通》兼載鐘鼎文□字重出。□字原从□从殳。

秊 【午集下】【禾字部】 秊 【唐韻】奴顚切【集韻】寧顚切。□年本字。【說文】穀熟也。从禾,千聲。【春秋宣公十六年】大有秊。【穀梁傳桓三年】五穀皆熟爲有年。【疏】取歲穀一熟之義。 【正字通】俗俱作年。(年)〔古文〕□【唐韻】【廣韻】奴顚切【集韻】【類篇】【韻會】寧顚切【正韻】寧田切,□撚平聲。【說文】本作秊。穀熟也。从禾千聲。【春秋桓三年】有年。【穀梁傳】五穀皆熟爲有年。【宣十六年】大有年。【穀梁傳】五穀大熟爲大有年。 又歲也。【爾雅釋天】夏曰歲,商曰祀,周日年,唐虞曰載。【註】歲取星行一次,祀取四時一終,年取禾一熟,載取物終更始。【疏】年者,禾熟之名。每歲一熟,故以爲歲名。【周禮春官】正歲年以序事。【註】中數曰歲,朔數曰年。【疏】一年之內,有二十四氣。節氣在前,中氣在後。節氣一名朔氣。中氣帀則爲歲,朔氣帀則爲年。【左傳宣三年】卜年七百。 又齒也。【釋名】年,進也。進而前也。【禮王制】凡三王養老,皆引年。【註】引年,挍年也。【左傳定四年】武王之母弟八人,周公爲太宰,康叔爲司宼,□季爲司空,五叔無官,豈尚年哉。【註】言以德爲輕重,而不以齒爲先後也。 又姓。【萬姓統譜】永樂中有年當,懷遠人,歷官戸部尚書。 又叶禰因切,音紉。【前漢敘傳】封禪郊祀,登秩百神。協律改正,享兹永年。【崔駰襪銘】長履景福,至於億年。皇靈旣佑,祉祿來臻。又【集韻】乃定切,音佞。人名。【公羊傳襄三十年】年夫。【釋文】年音佞。二傳作佞夫。 【集韻】亦書作。唐武后作□。(年)考證:〔又叶禰因切,音民。〕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謹照音義民改紉。

秋 【午集下】【禾字部】 秋 〔古文〕□□龝□【唐韻】七由切【集韻】【韻會】雌由切【正韻】此由切,□音鰌。金行之時。【爾雅釋天】秋爲白藏。【註】氣白而收藏也。【釋名】秋,就也,言萬物就成也。又繒也,繒迫品物使時成也。 又【說文】禾穀熟也。【禮月令】孟夏麥秋至。【□澔曰】秋者,百穀成熟之期,此於時雖夏,於麥則秋,故云麥秋。【書盤庚】乃亦有秋。 又【禮鄕飮酒義】西方者秋。秋,愁也。愁之以時,察守義者也。【註】愁讀爲揫,斂也。察嚴殺之貌。【春秋繁露】秋之言猶湫也。湫者,憂悲狀也。 又九月爲三秋。【詩王風】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又四秋。【管子輕重乙篇】歲有四秋,而分有四時。故曰:農事且作,請以什伍農夫賦耜鐵。此謂春之秋。大夏且至,絲纊之所作,此謂夏之秋。大秋成,五穀之所會,此謂秋之秋。大冬營室中,女事紡績緝縷之所作,此謂冬之秋。 又【廣韻藻】竹秋,三月也。蘭秋,七月也。 又秋秋,馬騰驤貌。【前漢禮樂志】飛龍秋游上天。又【揚雄羽獵賦】秋秋蹌蹌入西園。【荀子解蔽篇】鳳凰秋秋。【註】秋秋,猶蹌蹌。謂舞也。 又春秋,魯史名。 又大長秋,皇后官名。【前漢百官表】景帝更將行爲大長秋。【師古註】將行,秦官名。秋者,收成之時,長者,恆久之義。 又姓。 又七遙切,音鍫。【揚雄賦】秋秋蹌蹌。蕭該讀。又【荀子解蔽篇】鳳凰秋秋,其翼若干,其音若簫。秋與簫爲韻。 又楚俱切,音蒭。【水南翰記】北方老嫗八九十歲,齒落更生者,能於夜出,食人嬰兒,名秋姑。秋讀如蒭酒之蒭。

秌 【午集下】【禾字部】 秌 【說文】秋本字。

种 【午集下】【禾字部】 种 【廣韻】直弓切【集韻】【韻會】【正韻】持中切,□音蟲。稚也。 又姓。後漢司徒种暠。(種)〔古文〕□□【廣韻】之隴切【集韻】【韻會】主勇切,□音腫。穀種也。【詩大雅】誕降嘉種。【周禮地官草人】以物地相其宜,而爲之種。又【夏官職方氏】豫州,其穀宜五種。【註】黍稷菽麥稻。 又種類。【書盤庚】無俾易種于兹新邑。【史記高帝紀】恐事不就後,秦種族其家。【後漢竇融傳】此遺種處也。 又地名。【史記貨殖傳】楊平陽□西賈秦翟,北賈種代。【註】種在恆州石邑縣,北蓋蔚州也。 又外域國名。【後漢任延傳】武威郡,北當匈奴,南接種羌,民畏宼抄,多棄田業。 又【莊子胠篋篇】舍夫種種之機。【註】種種,謹慤貌。 又【增韻】種種,猶物物也。 又髮短貌。【左傳昭三年】余髮如此種種。 又【廣韻】之用切【集韻】朱用切,□音偅。蓺植也,布也。【書大禹謨】臯陶邁種德。【註】種,布也。種物必布於地,故爲布也。【史記李斯傳】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前漢律歷志】鶉首初井十六度,芒種。 【正字通】說文種,先穜後孰也。从禾,重聲,直容切。穜,蓺也,从禾童聲,之用切,分穜種爲二。按,詩重穋借用重字,說文似與詩異。又童聲,與之用之音反。蓺與種植之種通。周禮種植之種與書傳所用種字皆同,當从經傳爲正。舊音同,音蟲,皆非。

【卯集中】【手字部】 【正字通】掊字之譌。掊克之掊本作。因字形相近譌爲,正韻與抔同,誤也。 詳掊字註。互見抔字註。字从。

【辰集下】【止字部】 【集韻】同魘。

竖 【酉集中】【豆字部】 豎 【唐韻】臣庾切【集韻】【韻會】上主切,□音裋。【說文】豎立也。【徐曰】豆器,故爲豎立。【後漢靈帝紀】槐樹自拔倒豎。【魏志鍾繇傳】起偃爲豎。 又【韻會】貞也。【字彙】直也。 又【廣韻】童僕之未冠者。【列子說符篇】鄰人亡羊,請楊子之豎追之。【宋書周朗傳】婢豎無定科。 又內廷之小臣也。【周禮天官】內豎掌內外之通令,凡小事。【註】豎,未冠者之官名。【左傳僖二十四年】晉侯之豎頭須,守藏者也。【註】豎,左右小吏。 又凡□鄙者皆曰豎。【史記留侯世家】豎儒幾敗乃公事。【晉書阮籍傳】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 又姓。【左傳昭十六年】鄭大夫豎柎。 又【韻會】通作裋。【史記秦始皇紀】寒者利裋褐。【註】一作短,一作豎。謂褐衣豎裁爲勞役之衣,短而且狹,故謂之短褐,亦曰豎褐。【荀子大略篇】衣則豎褐不完。【註】僮豎之褐,亦短褐也。【集韻】或作□。 又【正韻】【字彙補】□殊遇切,音樹。【通鑑】龎涓曰:遂成豎子之名。胡三省讀去聲。 【集韻】籀作。或作□。俗作竪,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