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巳集中】【火字部】 【正字通】譌字。【六書統】爟作。字彙亦云同爟。誤。

【辰集中】【木字部】 【唐韻】五各切【集韻】【韻會】逆各切,□音愕。【玉篇】穽也。

竘 【午集下】【立字部】 竘 【說文】丘羽切【廣韻】驅雨切【集韻】委羽切,□區上聲。健也,匠也。【逸周書】有竘匠。 又【集韻】果羽切,音矩。義同。 又【玉篇】丘垢切【廣韻】苦后切【集韻】去厚切,□音口。【博雅】治也。一曰巧也。【揚子方言】竘,貌治也,吳越飾貌爲竘,或謂之巧。【註】竘,謂治作也。 又【集韻】許后切,音吼。義同。

站 【午集下】【立字部】 站 【廣韻】【集韻】□陟陷切,音佔。久立也。【篇海】坐立不動貌。俗言獨立也。 又【集韻】知咸切,音詀。義同。 【廣韻】或作□。【集韻】亦作趈。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七六切,音蹙。笪也。 又就六切。義同。

笎 【未集上】【竹字部】 笎 【集韻】愚袁切,音元。竹名。【齊民要術】笎竹黑皮有文。

竚 【午集下】【立字部】 竚 【廣韻】直呂切【集韻】丈呂切,□音宁。企也,久立也。【楚辭九歌】結桂枝兮延竚。【王逸註】竚,立也。 本作佇。

笆 【未集上】【竹字部】 笆 【廣韻】傍下切【集韻】補下切,□音把。【廣韻】竹名,出蜀。【篇海】竹有刺者。【竹譜】棘竹騈深,一叢爲林。根若推輪,節若束針。亦曰笆竹,城固是任。蔑筍旣食,鬢髮則侵。【註】笆竹筍味,落人鬢髮。 又【集韻】部下切,音跁。義同。 又【廣韻】伯加切【集韻】【韻會】【正韻】邦加切,□音巴。【廣韻】有刺竹籬也。【史記索隱】今江南謂葦籬曰笆籬。【前漢司馬相如傳】諸蔗笆苴。【註】文穎曰:笆蕉。

竜 【午集下】【立字部】 竜 【集韻】龍古作竜。註見部首。 又【類篇】起也。 又地名。【字彙補】雲南有佴革竜地,有九山最險。

竝 【午集下】【立字部】 竝 【廣韻】蒲迥切【集韻】【正韻】部迥切,□音倂。【類篇】倂也,比也,皆也,偕也。【書立政】以竝受此丕丕基。【詩齊風】竝驅從兩肩兮。【禮禮運】聖人參於天地,竝於鬼神。 又【類篇】蒲浪切,傍去聲。近也。【晉書百官志】侍中中常侍得入禁中,散騎竝乘輿車。 又連也。【史記大宛傳】竝南山。【前漢郊祀志】北竝勃海。 又【類篇】部滿切,讀如伴。【前漢地理志】牂柯郡屬縣。【註】竝,音伴。 亦作並。

竞 【午集下】【立字部】 競 【廣韻】渠敬切【集韻】【韻會】渠映切【正韻】具映切,□音傹。彊也。【書立政】乃有室大競。【爾雅釋詁】競,彊也。【左傳僖七年】心則不競,何憚于病。 又爭也,逐也,高也,遽也。【詩商頌】不競不絿。【註】競,逐也。【左傳襄十年】鄭其有災乎,師競已甚。【註】爭競也。《哀二十三年》:敝邑有社稷之事,使肥與有職競焉。【註】競,遽也。 又【增韻】盛也。【左傳昭三年】二惠競爽。 又【集韻】或作□。亦作傹。【周禮春官鐘師註】繁遏執傹也。【韻會補】又作倞。【開元五經文字】毛詩:秉心無倞。 又借作境。【秦詛楚文】奮兵盛師,以偪□邊競。 又叶居良切。【黃庭經】魂魄內守不爭競,神生腹中銜玉鐺。 又叶其兩切。【詩大雅】靡所止疑,云徂何往。君子實維,秉心無競。俗作□。考證:〔【左傳襄十年】鄭其災乎,師競已甚。〕 謹照原文災上增有字。〔【又】季康子曰,敝邑有社稷之事,使肥與職競焉。〕 謹按此係哀二十三年傳文。謹將又季康子曰五字改爲哀二十三年。職上增有字。

竟 【午集下】【立字部】 竟 【廣韻】【韻會】【正韻】□居慶切,音敬。窮也,終也。【史記項羽紀】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高祖紀】歲竟,兩家常折券棄責。【前漢元帝紀】竟寧元年。【師古註】竟者,終極之言,言永安寧也。【霍光傳】縣官重太后,故不竟。【師古註】竟,窮竟其事也。 又【說文】樂曲盡爲竟。 又地名。【史記白起傳】遂東至竟陵。【註】在郢州長壽縣南百五十里。 又姓。出【何氏姓苑】。 又【集韻】舉影切,音景。與境同,界也。【禮曲禮】入竟而問禁。【疏】竟,界首也。【左傳莊二十七年】卿非君命不越竟。【字彙補】按竟界之竟,宜从上聲。徐師曾禮註:字彙附於去聲,非。 又【韻補】叶居亮切【郭璞不死圖讚】有人爰處,員丘之上。稟此遐齡,悠悠無竟。考證:〔【禮曲禮】入竟而問禁。【疏】竟,彊首也。〕 謹照孔疏原文彊改界。

章 【午集下】【立字部】 章 【廣韻】【集韻】【韻會】諸良切【正韻】止良切,□音彰。【說文】樂竟爲一章。从音从十。十,數之終也。 又采也。【書臯陶謨】五服五章哉。【周禮冬官考工記】畫繢之事,靑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 又明也。【易垢卦】品物咸章。【書洪範】俊民用章。 又文章也。【詩小雅】維其有章矣。【箋】禮文也。 又篇章。【詩疏】詩有章句,總義包體,所以明情也。 又成事成文曰章。【孟子】不成章不達。【周語】將以講事成章。 又【周語】余敢以私勞,變前之大章。【註】表也,表明天子與諸侯異物也。 又條也,程也。【史記高祖紀】約法三章。【太史公自序】張蒼爲章程。【註】章。歷數之章術也。 又大林木曰章。【史記貨殖傳】千章金材。 又【爾雅釋山疏】山形上平者名章。 又地名。【山海經】鮮山又東曰章山。又赤水之北有章尾山。【史記楚世家】吳大敗楚于豫章。【前漢地理志】勃海郡屬縣章武,章鄕,會稽郡屬縣句章,西河郡千章縣,廣平國斥章,東平國章縣。【後漢光武紀】建武六年,改春陵鄕爲章陵縣。 又官名。【周禮春官】保章氏。【前漢王子侯表】千章侯。【百官志】東閣主章令丞。【師古註】主章,掌大材也。【前漢宣帝紀】元康元年置建章衞尉。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庚曰上章。 又樂名。【禮記註】大章,堯樂名。 又印章。【漢官儀】吏秩比二千石以上,銀印龜鈕其文曰章,刻曰某官之章。 又章奏。【獨斷】凡羣臣書通於天子者四,曰章,曰奏,曰表,曰駁議。 又【左傳僖五年】日南至。【疏】步曆之始,以朔旦冬至爲首,曆之上元,其年是十一月朔旦冬,至十九年閏月盡,復得十一月。朔旦冬至,故以十九年爲一章,積章成部,積部成紀。治曆者以此章部爲法,以知氣朔。 又章甫,殷冠名。【禮郊特牲】章甫,殷道也。 又總章,舜明堂名。 又建章,漢宫名。在長安。城西周迴二十餘里。 又姓,秦將章邯。 又諡法。【逸書】温克令儀曰章。 又國名。【左傳註】謝,章,薛,舒,呂,祝,終,泉,畢,過,此十國皆任姓。 又俗或謂舅曰章。 又【六書音義】周章,怔營貌。又懼貌。亦作慞。 又【字彙補】與樟同。【司馬相如子虚賦】楩楠豫章。 又與獐同。【周禮冬官考工記】山以章。【註】讀爲獐。 【韻會小補】又叶之風切,音中。【書臯陶謨】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同寅協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 又之亮切。同障。【禮雜記】四面有章。考證:〔【司馬相如上林賦】楩楠豫章。〕 謹照原文上林賦改子虚賦。

竢 【午集下】【立字部】 竢 【廣韻】【集韻】【韻會】□牀史切,音俟。【爾雅釋詁】竢,待也。【前畫漢賈誼傳】竢罪長沙。【註】竢,古俟字。註見人部七。

竣 【午集下】【立字部】 竣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七倫切,音逡。【說文】止也,事畢也,退立也。【廣韻】倨也,改也。【周語】有司已事而竣。 又【集韻】壯倫切。伏貌。 又【韻會】逡緣切,音詮。義同。【集韻】或作踆□。

【辰集中】【木字部】 【唐韻】良冉切,音斂。善美之名。

竤 【午集下】【立字部】 竤 【篇海】胡萌切,音宏。度量也。

□ 【未集中】【羽字部】 □ 【廣韻】赤之切【集韻】充之切,□音蚩。【說文】飛盛貌。【類篇】□□,羽翼盛也。又【集韻】市之切,音時。義同。 又【集韻】職吏切,音志。義同。或作□。亦作□。考證:〔【廣韻】赤知切,【集韻】充知切,□音蚩。〕 謹照原文兩知字□改之。

□ 【未集上】【竹字部】 □ 【正韻】逋眉切,音□。竹名。

【卯集上】【心字部】 俗矜字。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居諧切,音皆。黑竹。

童 【午集下】【立字部】 童 【廣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音同。獨也。言童子未有室家者也。【增韻】十五以下謂之童子。【易蒙卦】匪我求童蒙。【詩衞風】童子佩觿。【穀梁傳昭十九年】羈貫成童。【註】成童,八歲以上。又【增韻】女亦稱童子。【禮記註】女子子在室,亦童子也。 又邦君妻自稱之謙辭。【論語】夫人自稱曰小童。 又牛羊之無角者曰童。【易大畜】童牛之牿。【詩大雅】俾出童羖。 又【釋名】山無草木曰童,若童子未冠然。【莊子徐無鬼】堯聞舜之賢,舉之童土之地。【註】童土,無草木地。 又地名。【前漢功臣表】童鄕侯鐘祖。 又草名。【爾雅疏】寓木,一名宛童。又稂,一名童梁。 又童童,盛貌。【蜀志】先主舍東南角桑樹童童,如小車蓋。 又【篇海】男有罪爲奴曰童使。【易旅卦】得童僕貞。【前漢貨殖傳】童手指千。【註】童,奴婢也。【韻會補】童,奴也,幼也。今文僮幼字作童,童僕字作僮,相承失也。 又姓。【急就篇註】顓頊子號老童,其後爲姓。【廣韻】漢有琅邪內史童仲玉。又【集韻】諸容切,音鐘。【公羊傳桓十一年】公會宋公于夫童。【註】童,音鐘。左氏穀梁皆作鐘。 又借作同。【列子黃帝篇】狀與我童者,近而愛之。狀與我異者,疏而畏之。【註】童,同也。聲之譌也。 又叶徒黃切。【韓愈此日足可惜詩】驚波暗合沓,星宿爭翻芒。馬乏復悲鳴,左右泣僕童。

竦 【午集下】【立字部】 竦 〔古文〕□□【廣韻】息拱切【集韻】【韻會】荀勇切【正韻】息勇切,□音悚。【說文】敬也,自申束也。【前漢東方朔傳】寡人將竦意而覽焉。 又懼也。【詩商頌】不戁不竦。【註】懼也。 又上也。【楚語】竦善抑惡。 又【集韻】竦,動也。 又【釋名】竦,從也。體皮皆從引也。 又鳥名。【山海經】灌題之山有鳥焉,見人則躍,名曰竦斯,其鳴自呼。 又與聳同。【揚雄長楊賦】整輿竦戎。【註】方言曰:西漢之閒相觀曰聳,竦與聳古字通。

竧 【午集下】【立字部】 竧 【字彙補】從性切,音淨。人名。宋有劉竧。 又【篇海】支禁切,音譖。人名。【世史類編】讀。 又【字彙補】仄謹切,音亲。身端也。【篇韻】與同。

竨 【午集下】【立字部】 竨 【集韻】徒弔切,音調。竨□,高危也。

竪 【午集下】【立字部】 竪 【廣韻】臣庾切,音樹。立也。俗豎字。【說文】从豎。【廣韻】童僕之未冠者曰豎。【史記酈生傳】沛公罵曰:竪儒。【註】竪,童僕之稱。沛公輕之,以比奴竪,故曰竪儒。 又姓。【山海經】帝命竪亥,步自東極,至於西極,五億十選九千八百步。【郭註】竪亥,健行人。 又國名。【山海經】在流沙外者,大夏竪沙居繇月支之國。 又去聲。【通鑑】龎涓曰:遂成竪子之名。【胡三省註】殊遇切,義同豎。

竫 【午集下】【立字部】 竫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疾郢切,音靜。停安也。 又【公羊傳文十二年】推諓諓善竫言。【何休註】竫猶撰也。 又與靜同。【後漢崔駰傳】竫潛思于至頤。【註】與靜同。 又小人名。【山海經】有小人國,名靖人。【郭註】或作竫。【列子殷湯篇】竫人長九寸。 又諡法。【史記秦本紀】文公太子卒,賜諡爲竫公。

竭 【午集下】【立字部】 竭 【廣韻】渠列切【集韻】【韻會】【正韻】巨列切,□音傑。盡也。【禮曲禮】君子不盡人之歡,不竭人之忠。【史記太史公自序】神大用則竭。 又【說文】負舉也。【禮禮運】五行之運,迭相竭也。【註】竭猶負戴也。言五行運轉,更相爲始。 又【玉篇】敗也。【左傳莊十年】曹劌曰: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又叶去例切。【妻誄柳下惠文】夫子之不竭兮,三黜終不弊兮,豈弟君子,永能厲兮。

竮 【午集下】【立字部】 竮 【廣韻】普丁切【集韻】【韻會】滂丁切,□音俜。竛竮,行不正也。 又【集韻】傍經切,音缾。義同。同竮。詳竮字註。

端 【午集下】【立字部】 端 〔古文〕耑【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多官切,音偳。【說文】直也,正也。【禮曲禮】振書端書于君前。【註】端,正也。【玉藻】目容端。【前漢賈誼傳】選天下之端士,孝悌博聞,有道術者,以衞翼之。 又【篇海】萌也,始也,首也。【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心,五行之端也。【公羊傳隱元年註】上係天端。【疏】天端,卽春也。春秋說云:以元之深,正天之端。以天之端,正王者之政也。【左傳文元年】先王之正,時也,履端于始。【疏】履,步也,謂推步曆之初始,以爲術曆之端首。【孟子】惻隱之心,仁之端也。【註】端者,首也。人皆有仁義禮智之首,可引用之。 又【廣韻】緒也,等也。【揚子方言】緒,南楚或曰端。 又【增韻】審也。【戰國策】郤疵對智伯曰:韓魏之君,視疵端而趨疾。 又專也。【戰國策】敢端其願。【註】端,猶專也。 又布帛曰端。【禮記疏】束帛,十端也。丈八尺爲端。【小爾雅】倍丈謂之端,倍端謂之兩,倍兩謂之疋。 又【周禮春官】其齊服有□端,素端。【鄭司農註】衣有襦裳者爲端。【穀梁傳僖三年】桓公委端搢笏,而朝諸侯。【註】端,□端之服。【疏】其色□,而制正幅無殺,故謂之□端。 又地名。【山海經】號山,端水出焉,東流注于河。又國在流沙中者,墩端璽。【史記趙世家】與韓魏分晉,封晉君以端氏。【註】端氏,澤州縣也。【前漢地理志】蒼梧郡有端溪。 又姓。孔子弟子端木賜。 又宮門名。【後漢黃瓊傳】舉吏,先試之于公府,又覆之于端門。【註】端門,太微宮南門也。 又獸名。【後漢鮮□傳】禽獸異于中國者,野馬,原羊,角端牛,以角爲弓,俗謂之角端弓。 又【正韻】尺兗切。與喘同。【荀子勸學篇】端而言。【註】端,讀爲喘。喘,微言也。 又【韻會小補】美辨切。同冕。大夫以上冠也。【禮玉藻】諸侯□端以祭,天子□端以朝,日于東門之外。【註】端,皆音冕。 又【韻補】叶都元切。【陸機文賦】罄澄心以凝思,眇衆慮而爲言。籠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 又叶多汪切。【楊戲贊秦子敕】正方受遣,豫聞後綱。不□不僉,造此異端。考證:〔【禮月令】諸侯玄端以祭,天子玄端以朝,日于東門之外。〕 謹照原文月令改玉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