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禫 【午集下】【示字部】 禫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感切,覃上聲。除服祭名。【禮閒傳】父母之喪期而小祥,又期而大祥,中月而禫。【疏】中,閒也,大祥後更閒一月爲禫,二十七月也。【釋名】禫孝子之意,澹然哀思益衰也。○按詳禫之說,鄭康成主異月,王肅主同月,今通考《禮》文《檀弓》云:孔子旣祥,五日彈琴而不成聲,十日而成笙歌,又魯人朝祥暮歌,孔子謂踰月則善,又祥而縞是月禫,徙月樂。《喪服四制》云祥之日鼓素琴。《三年問》云:三年之喪,二十五月而畢,則王肅之言爲可據。《士虞禮》《閒傳》皆言中月而禫,謂禫在祥月中也。卽令喪事先遠日,祥或在下旬,然祥後卽禫,亦不害爲中月。鄭氏特據《喪服小記》中一以上,《學記》中年考校兩文,釋中爲閒,遂定爲二十七月,實與經不合。然先儒司馬光朱元晦皆知王說爲是,而不敢昌言正之者,親喪寧厚,且相延已久,不容猝變也。 又同澹。【荀子非十二子篇】种禫其辭。

笇 【未集上】【竹字部】 笇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蘇貫切,音算。義同算。【史記吳王傳】上方與鼂錯調兵笇軍食。【水經注】武帝建元中,使虞丘壽王與待詔能用笇者,舉措阿城以南,盩厔以東,宜春以西,提封頃畝。 又【集韻】竹器。【正字通】又姓。 【集韻】或作□。

禬 【午集下】【示字部】 禬 【唐韻】【正韻】□古外切,音膾。除殃祭也。【周禮天官】女祝掌以時招梗禬禳之事也。【註】除災害曰禬,禬猶刮去也。卻變異曰禳。禳,攘也。 又【周禮春官大宗伯】以禬禮哀圍敗。【註】同盟者會合財貨,以更其所喪。 又【說文】會福祭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黃外切,音會。義□同。

禭 【午集下】【示字部】 禭 【玉篇】詞類切【篇海】徐醉切,□音遂。祭名。 又神名。【後漢東夷傳】高句驪在遼東之東千里,國東有大穴,號禭神,以十月迎而祭之。

禮 【午集下】【示字部】 禮 〔古文〕礼□□【廣韻】盧啓切【集韻】【韻會】里弟切【正韻】良以切,□音蠡。【說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釋名】禮,體也。得其事體也。【韻會】孟子言禮之實節文斯二者,蓋因人心之仁義而爲之品秩,使各得其敘之謂禮。 又姓。【左傳】衞大夫禮孔。 【徐鉉曰】五禮莫重於祭,故从示。豊者,其器也。

禯 【午集下】【示字部】 禯 【正篇】尼龍切,音醲。厚祭也。

禰 【午集下】【示字部】 禰 【廣韻】奴禮切【集韻】【韻會】乃禮切【正韻】乃里切,□音瀰。【說文】親廟也。【增韻】父廟曰禰。【公羊傳隱元年秋七月註】生稱父,死稱考,入廟稱禰。【疏】禰字示旁爾,言雖可入廟是神示,猶自最近於已,故曰禰。 又行主亦曰禰。【禮文王世子】其在軍則守於公禰。【註】公禰,行主也,行以遷主言禰,在外親也。 又地名。【詩邶風】飮餞于禰。 又姓。魏禰衡。○按公禰,註疏讀如字,不必依□澔讀作祧,《字彙》乃據此入蕭韻,非也。

禱 【午集下】【示字部】 禱 〔古文〕□□【唐韻】【正韻】都皓切【集韻】【韻會】覩老切,□音倒。【說文】告事求福也。【周禮春官】大祝作六辭,以通上下親疏遠近,五曰禱。【註】如趙文子成室,張老曰:歌於斯,哭於斯,聚國族於斯,君子謂之善頌善禱。 又【廣韻】【正韻】都導切【集韻】【韻會】刀號切,□音到。義同。 又叶丁口切,音斗。【詩小雅】吉日維戊,旣伯旣禱。叶下阜醜,戊讀牡。又【易林】白茅醴酒,神巫拜禱。

禲 【午集下】【示字部】 禲 【正字通】俗厲字。禮記作厲。周禮俗本譌作禲。

禳 【午集下】【示字部】 禳 【廣韻】【集韻】【韻會】如陽切【正韻】如羊切,□音穰。【說文】磔攘,祀除癘殃也。【徐曰】禳之爲言攘也。【周禮天官女祝註】却變異曰禳。

禴 【午集下】【示字部】 禴 【集韻】同礿。【詩小雅】禴祀烝嘗。【易萃卦】孚乃利用禴。【疏】四時之祭最薄者也。餘詳礿字註。

□ 【未集中】【老字部】 □ 同□。

【辰集中】【木字部】 【唐韻】所戟切,音索。讀若色。【廣韻】白索,木名。 又【集韻】霜狄切【爾雅釋木】赤栜。或作赤。 又【揚雄太□經】參珍睟精,三以數。 又【集韻】木枝上生也。 又【類篇】木名。中車輞。【正字通】引《松漠紀聞》:柃癭盂,則其木可用爲椀。 又【集韻】昔各切,音索。木梢。

【辰集上】【日字部】 【正字通】俗曬字。

禵 【午集下】【示字部】 禵 【字彙補】音題。福也。

箓 【未集上】【竹字部】 箓 【廣韻】【集韻】□盧谷切,音祿。【說文】竹高篋也。 【集韻】簏或从彔。通作盝。

禶 【午集下】【示字部】 禶 【廣韻】藏旱切,音趲。祭名。 又【集韻】則旰切,音贊。祝神也。

禷 【午集下】【示字部】 禷 【唐韻】【韻會】【正韻】□力遂切,音類。【說文】以事類祭天神。【爾雅】作禷,經傳多作類。【書舜典】肆類于上帝。 又師祭。【禮王制】天子將出征,類乎上帝。【詩大雅】是類是禡。【傳】於內曰類,於野曰禡。○按《周禮小宗伯》:凡天地之大烖,類社稷宗廟,則爲位。《鄭註》:禱祈禮輕,類者依其正禮而爲之。則知凡言類者,皆謂依事類而爲之,如郊祀爲祭天之常祭,今非常祭,而亦依郊祀爲之,則曰類,非有專稱,故許愼釋之以事類祭天神也。 本作□。

【辰集中】【木字部】 【唐韻】□吉切【集韻】壁吉切【類篇】逼吉切,□音必。【說文】木也。【正字通】俗字,非。

秿 【午集下】【禾字部】 秿 【廣韻】扶甫切【集韻】【韻會】奉甫切,□音釜。禾穳積也。 又【廣韻】【集韻】□芳無切,音敷。義同。 又【廣韻】博孤切【集韻】奔模切,□音逋。【廣韻】刈禾治秿。【集韻】刈禾也。 又【集韻】滂摸切,音鋪。大豆也。 或作□。

禸 【午集下】【禸字部】 禸 【唐韻】【集韻】人九切【韻會】忍九切,□音蹂。【說文】獸足蹂地也。象形。九聲。【爾雅釋獸】狸狐貒貈醜,其足蹯,其跡禸。【疏】蹯,掌也。此四獸之類,皆有掌蹯,其指頭著地處名禸。 又【廣韻】【集韻】□女九切,音鈕。【爾雅釋獸】陸德明讀。 【正字通】篆文禸本三畫。舊本沿俗作厶,入五畫,非。○按《徐鉉新附篆文》作蹂,《正譌》斥爲俗字,非。又《秦風》厹矛。陸德明:厹音求。鄭註:三隅矛也。《字彙》禸讀柔上聲。又云與厹同,亦非。

禹 【午集下】【禸字部】 禹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王矩切,音羽。夏王號。【顏師古曰】禹湯皆字,三王去唐之文,從高古之質,故夏商之王皆以名爲號。 又姓。【王憎孺百家譜】蘭陵蕭道游娶禹氏。 又諡法。【史記裴註】受禪成功曰禹。【書疏】淵源流通曰禹。 又【玉篇】舒也。 又【說文】蟲也。

禺 【午集下】【禸字部】 禺 【唐韻】【集韻】牛具切【韻會】元具切,□音遇。獸名,猴屬。【正字通】禺似獼猴而大,赤目長尾,山中多有之。說文專指爲母猴屬,誤。 又【廣韻】遇俱切,音虞。山名。【史記孔子世家】汪罔氏之君,守封禺之山。【韋昭曰】封,封山。禺,禺山。在吳郡永安縣。 又番禺,越地名。在南海。 又禺彊,神名。【莊子大宗師】禺强得之,立乎北極。【山海經】北海之渚有神,人面鳥身,名禺彊。 又區也。【管子侈靡篇】是爲十禺。【註】每里爲一禺。 又事端初見也。【管子侈靡篇】將合可以禺。 又禺禺,魚名。【司馬相如上林賦】禺禺魼鰨。【郭璞曰】禺禺,魚皮有毛,黃地黑文。 又日在已曰禺中。 又姓。 又【集韻】魚容切,音顒。義同。 又通作寓。【爾雅釋獸】寓曰嗛。【郭註】寓謂獼猴之類,寄寓木上,此屬及皆頰裏貯食。【六書故】寓卽說文之禺。 亦通作虞。【山海經】夸父追日景,逮之於禺谷。【註】禺淵,日所入也。今作虞。 亦通作偶。【史記封禪書】木禺龍欒車一駟。【索隱曰】禺,音偶。謂偶其形於木,禺馬亦然。 又讀作務。【左傳哀十一年】公叔務人。【禮檀弓】作禺人。

离 【午集下】【禸字部】 离 〔古文〕□【廣韻】丑知切【集韻】【正韻】抽知切,□音摛。同魑。又【韻會】鄰知切。同離。明也,麗也。易卦名。 又散也,違也。【晉書宣帝紀】司馬公尸居餘氣,形神已离。亦同離。(離)【唐韻】呂支切【集韻】【韻會】鄰知切,□音驪。【說文】黃倉庚也,鳴則蠶生。从隹离聲。【玉篇】亦作鸝。【廣韻】今用鸝爲鸝黃,借離爲離別。【集韻】或作鵹。 又卦名。【易離卦】彖曰:離,麗也。【玉篇】離,明也。 又【玉篇】散也。【廣韻】近曰離,遠曰別。【揚子方言】參蠡,分也。秦晉曰離。【易乾卦】進退無恆,非離羣也。【待王風】有女仳離。 又【玉篇】遇也。【揚子方言】羅謂之離。【易小過】飛鳥離之。【前漢揚雄傳反離騷註】應劭曰:離,猶遭也。 又【詩小雅】不離于裏。【疏】離,歷也。 又【玉篇】兩也。【禮曲禮】離坐離立。【註】離,兩也。兩相麗謂之離。 又【玉篇】判也。【禮學記】一年視離經辨志。【註】離經,斷絕句也。【周禮夏官形方氏】無有華離之地。【註】華讀爲□,正之使不□邪離絕。 又【禮明堂位】叔之離磬。【註】離,謂次序其聲懸也。【疏】叔之所作編離之磬。 又【儀禮大射禮】中離維綱。【註】離,猶過也,獵也。 又【玉篇】□也。【左傳昭元年】設衞離服。【註】離,□也。 又【爾雅釋親】男子謂□妹之子爲出,謂出之子爲離孫。 又【荀子非相篇】離離然。【註】離離,不親事之貌。 又【爾雅釋詁】覭髳茀離也。【註】謂草木之蒙茸翳薈也。茀離卽彌離,彌離猶蒙茸。又【屈原離騷】長余佩之陸離。【註】陸離,猶嵯,衆貌也。許愼云:美好貌。師古云:分散也。 又【前漢郊祀歌】闢流離。【註】流離,不得其所者。 又【司馬相如大人賦】滂濞泱軋,麗以林離。【註】林離,撡攦也。【揚雄羽獵賦】淋離廓落。 又【司馬相如大林賦】前長離而後矞皇。【註】服虔曰:皆神名也。師古曰:長離,靈鳥也。○按前漢禮樂志作長麗。註云:星名。【張衡思□賦】前長離使拂羽兮。【註】長離,南方朱雀神也。 又【爾雅釋樂】大琴謂之離。【疏】音多變,聲流離也。 又【前漢西域傳】罽賔出璧流離。【註】師古曰:魏略云:大秦國出赤、白、黑、黃、靑、綠、縹、紺、紅、紫十種流離。 又馬名。【李斯諫逐客書】乗纖離之馬。 又鳥名。【詩邶風】流離之子。【傳】流離,鳥也。○按爾雅釋鳥註,作留離。 又草名。【屈原離騷】扈江離與辟芷兮。【註】離,蘼蕪也。又【司馬相如子虛賦】蘖離朱楊。【註】離,山梨。又【埤雅】韓詩曰:芍藥,離草也。將離,相贈以芍藥。一名可離。 又木名。【史記孔子世家註】《皇覽》曰:塋中樹,柞、枌、雒、離。 又水名。【前漢武帝紀】出零陵下離水。 又地名。【左傳成十五年】會吳于鍾離。【註】鍾離,楚邑,淮南縣。 又國名。【前漢西域傳】東離國,大國也。【拾遺記】泥離之國來朝。 又【廣韻】姓也。孟子弟子離婁。 又【集韻】抽知切,音痴。本作螭。詳虫部螭字註。 又【集韻】輦尒切,音邐。離跂,攘臂貌。 又【司馬相如上林賦】離靡廣衍。【註】離靡,謂相連不絕也。離,音力爾反。 又【廣韻】【集韻】【韻會】□力智切,音荔。【廣韻】去也。【書胤征】畔官離次。【釋文】離,如字,又力智反。【禮曲禮】鸚鵡能言,不離飛鳥。 又與荔同。【司馬相如上林賦】答遝離支。【註】晉灼曰:離支,大如雞子,皮粗,剝去皮,肌如雞子,中黃,味甘多酢少。師古:音力智反。 又【廣韻】【集韻】【韻會】□郞計切,音麗。【禮月令】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離不貸。【註】離,讀如儷偶之儷,宿儷謂其屬。馮相氏保章氏掌天文者,相與宿偶,當審伺□,不得過差也。【釋文】離,呂計反。偶也。 又叶音黎。【卓文君白頭吟】凄凄復凄凄,嫁女不須啼。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又叶良何切,音羅。【韓愈裴少府墓銘】支分族離,各爲大家。家,音歌。(離)考證:〔【曲禮】離坐離立。【註】離,兩也。兩相麗,謂之立。〕 謹按註無此文。今据陳氏集說引方氏註改兩相麗謂之離。〔【揚雄校獵賦】淋離廓落。〕 謹照文選校獵賦改羽獵賦。〔【司馬相如上林賦】前長離而後矞皇。〕 謹照漢書上林賦改大林賦。

□ 【未集中】【羽字部】 □ 【玉篇】初已切。飛貌。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韻】諸延切,音旃。【說文】糜也。同。亦作饘。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韻】先的切,音錫。汰米也。同淅。

禼 【午集下】【禸字部】 禼 【唐韻】【廣韻】私列切【集韻】【正韻】先結切,□音薛。與偰契□同。【前漢百官表】禼作司徒。 又【說文】蟲也。象形。

禽 【午集下】【禸字部】 禽 〔古文〕□【唐韻】【集韻】巨今切【韻會】【正韻】渠今切,□音琴。【爾雅釋鳥】二足而羽謂之禽,四足而毛謂之獸。【白虎通】禽,鳥獸總名,言爲人禽制也。【孔穎達云】王用三驅失前禽,則驅走者亦曰禽。【于越志】臨川吳澄問東隅吳正道禽獸二字,正道曰:禽卽獸也。曰:兩翼爲禽,四足爲獸,何以言。曰:禮不云乎,猩猩能言,不離禽獸。 又【韻會】鳥獸未孕曰禽。 又戰勝執獲曰禽。【左傳僖三十三年】外僕髠屯禽之以獻。通作擒。 又姓。【左傳】魯大夫禽鄭。【高士傳】禽慶。 又叶渠容切,音窮。【易林】吉日車攻,田弋獲禽。宣王飮酒,以告嘉功。 又【字彙補】龍支切,音離。【魏志和洽傳】諡□侯子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