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儒藏
- 四书
- 四书蒙引
四书蒙引
知止知字深知所先后知字浅此知字又在知止之前 近道虽就知上説而所以近道者正以其于用工处知所先后也故或问既曰进为有序而小注又云不知先后便倒了可见先后自重不是全未下着工夫只泛泛然仅知其序即便为近道耳 此近道与忠恕违道不逺一般故不必指为近大学之道盖非为大学之道道字不足以该天下之道也只是于词气之间欠寛平不类古人言语气象耳所谓平地铺着看何伤中庸忠恕违道不逺亦不必説是近中庸之道道是天下古今公共物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可见三纲领之有序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云 云】又见八条目之有序
古之欲明明徳于天下者【条芟三条减一百八十字】此举古人为学次第以着纲领之条目也此古字孔子指三代之隆时言也 不曰古之欲平天下而必曰古之欲明明徳于天下者正以见人己一理其治人者不过推吾所以自治者以及之耳 问此处明徳二字毕竟是在己之明徳耶抑天下之明徳耶曰毕竟是己之明徳也明徳二字岂可属人但云明之于天下则是使天下之人皆有以明其明徳矣犹云行道于天下章句与或问皆云使天下之人皆有以明其明徳其文与本文不类所以发其意耳读者反泥以为明徳字属天下盖误也先儒谓明徳新民止至善三者为一书之纲领而明明徳一言又其大纲领盖以其于治己治人者皆説得明明徳也如尽其性与尽人物之性并举之则为三若统而言之则尽人物之性要亦尽其性之分内事也此説未知是否但以明徳属之天下之人愚意有未安耳章句及或问之言则在人所体防 东阳许氏曰不曰欲平天下先治其国而曰明明徳者是要见新民是明徳中事又见新民不过使人之明其明徳而已 首之以明明德于天下至国家则只曰治曰齐不复以明明徳贯之者举一以包其余也至于下条又只曰天下平又可见此条首举明明徳之不为无意 平天下者必使天下之公卿大夫各举其职使天下之士农工商各得其分自东自西自南自北无一人之不遂其生全之天无一人之不归于皇极之内以至四夷八蛮之归心鸟兽鱼鳖之咸若所谓东渐西被朔南暨彼此如一均齐方正乃所谓平也 先治其国则内而朝廷外而四境人人皆欲有以明其明徳也齐治平皆新民之事家曰齐国曰治天下曰平字各有当宜细玩也 齐家之道必笃恩义使父子兄弟夫妇皆欢然有恩以相爱必正伦理使父子兄弟夫妇皆灿然有文以相接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是之谓齐
先修其身
身只对人而言观传之八章释修身齐家之义亦可见
先正其心【芟三条减二十九字】
正心者静亦静动亦静所谓宻察此心之存否也心统性情如何不兼动静 朱子小注谓心兼动静或谓动即意也以意对心似专指静然考之后注曰敬以直之然后此心常存又曰心有不存则无以检其身或问又引孟子曰操则存曰求其放心可见只是指所存主处言非専指静时也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芟一条减一百四十四字】人心之所以不正者大概皆妄念有以挠之也去妄然后可以存其真故曰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意者心之萌也心该动静意只是动之端心之时分多意之时分少 意者心之所发也【注】未发之前心固在乎曰然既发之后犹有心在乎曰然然则心兼动静或静而未应物或动而应物皆当敬以存之矣夫心对意而言则为本体不必谓正心之心全是体而以意为用也如彼説则将以心意分动静相对工夫矣 正心只是主静之法静亦静动亦静也故曰敬以直内诚意者致谨于动之端也盖一念善恶分路之始也别是一闗头也故另为一目 意既诚则善恶闗已透了其或心不正身不修者只是不免有所偏滞而已却非恶也正所谓正路上差了脚故曰意诚则真无恶而实有善矣 问按传之七章忿懥四者皆心之用也若意则心之发同乎异乎本体只是心心初发时有善恶两路是意若心之用则全行出外来却又在意之后矣但诚意之后已无恶只有偏耳 意与情不同意者心之发情者性之动情出于性随感而应无意者也意则吾心之所欲也视情为着力矣心之所之谓之志心之所念谓之懐心之所思谓之虑心之所欲谓之欲此类在学者随所在而辨别之然亦有通用者
先致其知【芟三条减十四字】
诚意者实于为善去恶也然不能致知则何者为善何者为恶盖有不辨而错认者矣 致知者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注】吾之所知是原有底所谓人心之灵莫不有知乃良知也然良知只是赤子之心未能扩而充之以至于无所不知故必推而极之使其表里洞然无所不尽然后为能尽乎此心之量也
致知在格物【芟十条减四百四字更定次序】
上文不曰在治其国在齐其家【云 云】而必曰先云者可见后面节节有工夫在不是国治了而天下自平家齐了而国自治故下条章句下可得字惟致知则在格物而已格得一分物则致得一分知格得十分物则致得十分知无复先后之可言矣然既如此则只言致知或格物足矣又必兼言之者盖格物是积渐工夫致知是求到那一旦豁然贯通处 格至也【注】谓必到之也章句曰欲其极处无不到也明白切当而痛快无以加矣此格字最难解非朱子不能定凡物理皆有所当然而不容己与其所以然而不
可易者要得此二意俱到方是 物犹事也【注】如为君是事为君而仁事之理也格之者自表而至里自粗而至精于仁之理穷之无所不尽也举其大畧如为君者必使天下之贤人君子各得其职必使天下之羣黎百姓各得其所必纪纲文章谨权审量读法平价无不备举又必有闗雎麟趾之意以行周官之法度又如必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必不侮鳏寡不虐无告必有五畆之宅百畆之田鸡豚狗彘之畜庠序孝弟之教又如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之类凡此皆其所当然之则也中间有表焉有里焉有精焉有粗焉如所谓纪纲文章百畆田五畆宅之类是自其行于外者言之表也如所谓闗雎麟趾之意敬事而信之类是自其存诸心本诸身者言之所谓里也精则是其本根大本所在所谓大徳不逾闲者也粗则是其末节细故所在所谓小徳出入可者也行于外者有精有粗存于内者亦有精有粗其谓之所当然而不容己者何也曰但是当然便是不容以不然故谓之所当然而不容己如必使天下贤人君子各得其职者不如是则天下之事不可得而理其可已乎必使羣黎百姓各得其所者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而无负也其可已乎必纲纪文章谨权审量读法平价皆不可缺者徒善不足以为政也其可已乎必有闗雎麟趾之意者徒法不能以自行也其可已乎必敬事而信者上不敬则下慢不信则下疑也必节用而爱人者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也必使民以时者不以时则力本者不获自尽也必不侮鳏寡不虐无告者哿矣富人哀此防独也必有百畆之田然后数口之家可以无饥必有五畆之宅然后五十者可以衣帛必有鸡豚狗彘之畜然后七十者可以食肉必有庠序孝弟之教然后老者不负戴于道路如此之类又岂容己乎是谓之所当然而不容己 所以然而不可易朱子曰君之所以仁盖君是个主脑人民百姓皆属他管他自是用仁爱非是説为君了不得已以仁爱行之此则所谓天命之意即为君者所以当仁之故也是统言之者也事事都要説到不可易处方是上不敬则下慢不信则下疑则敬事而信之理决在所不可易矣既不可易则是天实使为之也欲数口之无饥老者之衣帛食肉则五畆宅百畆田鸡豚狗彘之制决不可易亦是天实使为之也然防其所谓天实使为之者即天命之性之仁所为也只此便可见天体物而不遗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防衍又所谓天之明命其全体大用无时而不发见流行于日用之间者也他如臣之敬父之慈子之孝以至事事物物皆当以此类求之只是一个所当然一个所以然所当然者有表里精粗所以然者亦如之不可谓所当然者为表为粗所以然者为里为精盖在表在里各有精有粗验之事物则然小注之説不足尽凭也 或曰大学格物是所当然与所以然者一时齐格而论语四十而不惑集注以为知其所当然五十知天命集注以为知其所以然何以不同曰论语之言本夫子因其近似以自名之词固不必太泥 不可因论语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而分格物专为知所当然知至专为知其所以然也盖格物时便当兼求其所以然然必至于知至时乃为能尽得其所以然也此有用功与成功之分逐事与全体之别 以用功而言则格物时不但求其所当然便并求其所以然乃格物以致其知者也以成功而言则知至时方为尽得其所以然而凡所当然者不假言矣乃物格而知至者也 凡言事理所以然之故盖有自统体而言者亦有以逐事言者如云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类则逐事之所以然者在所格矣如云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则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则体统之所以然者无不格矣盖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非始格物时事乃后来物格时事也物格则与知至同时矣知至则知天矣故知天命当以全体言此论语所谓知天命者也是二书所注初看若有不同终则实无不同也 格物之理致吾之知是者必极其所真是非者必极其所真非善必极其本之所由来恶必极其几之所由起此之谓物格由是而徃则意可诚而无一念之或欺心可正而无一息之不存身可修而无一动之或偏矣故谓致知为梦觉闗也虽曰人心之灵莫不有知然不格物以致其知则其所知者或得于此而遗于彼或得于粗而遗其精或失之过或失之不及甚者孝或防父而慈或败子信或为尾生之信义或为杨朱之义所谓理有未穷知必有蔽此所以贵于格物以致其知而陆氏之学所以深见非于朱子者也 大学不説穷理只説格物者形而上之道与形而下之器元不相离此所谓道亦器器亦道也致知在格物此所以异于异端之外物以为知也 此条大概只是循八者之序而各反其本使人知所先务之为要耳非固谓必先了此而后可及彼也如必待格物一件既透然后进于诚意则格物致知工夫亦须费许多年然则人生百年之内当何时方得了此八事也 中庸之学问思辨者格物致知也所谓笃行者诚意正心修身也或曰笃行兼齐治平非也中庸【云 云】止言诚身之事也八条目以明徳新民分配説到格致诚正修为一节齐治平为一节若循其次序而概约之则格致为一节诚正修为一节齐治平为一节故朱子又有要做三节看之説 格物致知是穷此理诚意正心修身是体其所穷之理也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推此理于人也可见明徳新民一理也 圣贤极致只是天徳王道而天徳王道必自圣学始就此书言之格物致知圣学也诚意正心修身天徳也以之齐家治国平天下王道也有天徳方可语王道有圣学方可语天徳此自足以见三纲领八条目之序矣
物格而后知至【条芟三条减一百六十五字】
物既格则知便至知既至则意可诚意既诚则心可正心既正则身可修以至齐家治国平天下逐节皆用一可字其意方完若曰意诚心便正心正身便修云云则只用一个格物而诸事都完了而又何用八条目又何用曰诚意曰正心曰修身云云哉 上条云明明徳于天下而下条云天下平便须知必是天下之人皆有以明其明徳然后为天下平也 或以明明徳于天下一条为明徳新民之条目物格而后知至一条为知止能得之条目而以朱子后叚总注为据是错认矣盖朱子上叚既曰大学之条目则止至善之条目已在其中矣或问于后叚又曰此覆説上文之意则非补止至善之条目明矣其所以不曰格物致知则知所止诚意以下则皆得所止之序而必曰物格知至曰意诚以下者顺知止能得之义而云非因以贴后条意也
自天子以至于庻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芟七条】壹是一切也【注】一切一齐也刀之切物至齐者也此一切之义所由取也 或曰自天子至于庻人是皆有天下国家之责者庶人是庻人中俊秀乃飬之于大学之中者故亦责之以修身以为齐治平之本也曰然则天子亦当只是天子之元子而未即位者邪是不然大学説话都是虚设个规模如齐治平一皆是后来事未必在大学中便令家齐国治天下平了圣经所言只是论其道理以教人也 天子有天下与国家者也士庻人有家者也诸侯卿大夫兼有国家之责者也是皆当以修身为本也 正心以上为修身而设也齐家以下自修身而推也此是圣人于八条目之中举其最要者言之然本字还须与下文同对末字言也见得是以身对天下国家不可谓格致诚正亦以修身为本但欲修身则格致诚正四者皆不容缺矣 其本乱【题】不能格致诚正以修其身者也
四书蒙引卷一
<经部,四书类,四书蒙引>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蒙引卷二
明 蔡清 撰
康诰曰克明徳【芟一条减五十七字】
克明徳明字连上所谓明之者也徳自是明徳吴季子云明则众人之所同克则文王之所独此语有病盖以明之之明为明徳之明矣人多喜而用之误也克止是能也语録或问皆説得克字太重而与章
句有不同盖章句是后来所修改其説又较平实按朱子戊午嵗与廖徳明帖云大学又修得一番简易平实次第可以絶笔至庚申嵗则朱子卒矣可见章句是后来改定朱子易箦之前三日尚改大学诚意章
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芟六条更定次序】
顾字有惟恐失之之意 命本明顾之者欲其常明而不昏也 常目在之【注】此目字当带着在字读莫以带常字读乃是个活字也不然当曰目常在之矣此防人多不察 明命有何形状如何常目在他得只是此心常存耳如立则见其参于前在舆则见其倚于衡其实何甞有个物参前倚衡来其实目中何甞有所见也只是此心常存想着他若见其参前倚衡耳圣贤之言有不约而同者如此
克明峻徳【芟一条减七十五字】
峻徳亦非帝尧之所独万物皆偹于我尧舜与人同耳 或以峻徳为光被四表格于上下者非也盖明峻徳只就帝尧一身言乃至诚无息处光四表格上下则是征则悠逺以后事所谓圣人之徳着于四方者也故帝典于明峻徳之下方説亲睦九族平章百姓协和万邦今之言明峻徳者只可説其徳之明有以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却是正意若説出外便是新民境界矣 以上歴引三书皆不用过文深浅始终之意只可于言外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