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藏外
- 阅藏知津
阅藏知津
菩萨不可得。诸法毕竟不生。但有假名。都无自性。舍利子一一重问。善现广答。次白佛言。菩萨修行般若。观察诸法无受。无取。无住。无著。亦不施设为我。以不见一切法故。以一切法性空。无生灭故。一切法不生不灭。即非一切法。以一切法与不生不灭。无二无处。不生不灭法。非一非二。非多非别故。一切法入无二法数。 远离品第二十四。舍利子问。云何菩萨。云何般若。云何观察诸法。善现对曰。勤求菩提。利乐有情。名菩萨。具如实觉。徧知一切法相而无所执。名摩诃萨。有胜妙慧。远有所离。远有所到。名般若。观一切法。非常无常等。名观察诸法。次白佛言。菩萨见一切法无生。毕竟净故。舍利子言。六趣应无差别。三乘不应得果。善现对曰。非胜义中。有三乘六趣等。次明诸法不生。都无所依。次明应净菩提道。有世出世二种六度。次明大功德聚。皆由般若所办。般若为善法母。三乘从此生故。舍利子言。若菩萨住如是住。恒不舍离成就大悲相应作意者。则一切有情。亦应成就菩萨。以一切有情。亦于此住。及此作意。常不舍离。则菩萨与有情。应无差别。善现报言。善哉。能如实知我所说意。虽
似难我。而成我意。何以故。有情非有故。无实故。无性故。远离故。寂静故。无觉知故。当知如是住及作意。亦非有。乃至无觉知。历一切法。广说亦尔。由此因缘。菩萨于如是住及此作意。常不舍离。与诸有情。亦无差别。以一切法无差别故。佛赞印之。大千震动。佛笑显益。
帝释品第二十五。诸天来集。佛光赫奕。帝释重问。何谓般若。云何应住。应学。善现先劝诸天发心。次示以无所得而为方便。思惟世间法皆无常苦等。佛赞印之。善现白言。为报恩故。又为帝释说如所应住。不应住相。舍利子念言。若一切法不应住。云何应住般若。善现谓言。同诸如来。于一切法都无所住。亦非不住。以色等法。无二相故。天子作念。咒句犹可了知。般若竟不能解。善现告言。我曾不说一字。汝亦不闻。当何所解。如化。如梦。谷响。幻事。说听及解。都不可得。天子复念。转深转妙。善现告言。色等非深非妙。色等自性非深非妙。天子复念。善现所说不施设色等。善现告言。从初发心。应住无说。无听。无解。甚深般若。 信受品第二十六。天子作念。善现欲为何等有情。乐说何法。善现告言。欲为如幻化梦有情。乐说如幻化梦之法。诸声闻及菩萨同问。谁能信受。阿难答以有
能信受。善现告诸天子。其中实无能信受者。舍利子问。岂不于中说三乘法。乃至令得最胜妙辩。善现答言。诚如所说。此般若中。以无所得而为方便。说三乘法等。由内空等故。 散华品第二十七。诸天化华散供。佛令合成华台。善现念为从心化出。帝释言。但变现耳。善现言。既非生法。则不名华。乃至一切法亦如是。佛答帝释。善现不违色等假名。而说法性。善现谓言。菩萨知一切法但假名已。应学般若。不于色等学。不见色等可于中学故。舍利子问。何故不为摄受色等。亦不为坏灭色等故学。善现对曰。不见有色等可摄受。可坏灭。亦不见有能摄受及坏灭者。若能。若所。内外空故。以无所学无所成办为方便故。而学般若。则能成办一切智智。次明诸法皆无依持。随顺世俗。说依佛力。次答菩萨所学般若。不应于色等求。不应离色等求。帝释叹般若大。无量无边。善现印之。 授记品第二十八。天仙三返唱善。佛述见然灯佛得授记事。预命帝释。勤加守护。 摄受品第二十九。佛为帝释说现法当来功德胜利。 窣堵波品第三十。佛明修
般若者。能降自他贪等刀仗。是大明咒等。书经功德。胜于供设利罗。福生品第三十一。佛印帝释叹经功德。 功德品第三十二。诸天及佛。皆劝帝释受持般若。 外道品第三十三。外道来求佛过。帝释念般若退之。魔军亦尔。 天来品第三十四。庆喜白佛。何缘但赞般若。佛言。般若为尊为导故。帝释更说功德。佛又广说功德。并明诸天龙神来礼般若之相。是故经典随所在处。应周匝除秽。扫拭涂治。香水散洒。宝座安措。香华珍宝庄严供养。 设利罗品第三十五。帝释答佛。于设利罗宁取般若。以诸佛身。皆因般若生故。 经文品第三十六。佛为帝释展转较显书经功德。帝释白佛。应以种种巧妙文义。为他演说。佛又较显功德。并明说相似法。真正法。不同之义。 随喜回向品第三十七。慈氏菩萨。与善现酬唱随喜回向之法。诸天赞美。 大师品第三十八。舍利子向佛广赞般若。佛言。般若即是大师。善现亦叹般若是大波罗密多。 地狱品第三十九。舍利子问。能信解者。从何处来。乃至修习。为已久如。佛言。从十方法会来。乃至信解甚久。又为善现分别修学久近之相。并说谤般若者。堕三涂相。 清净品第四十。佛与舍利子明一切法。毕竟净故。是法清净。最为甚深。善现答帝释问所起执著。佛又为说微细执著。 无标帜品第四十一。善现问。云何应行般若。佛言。不行色等若常若无常等。善现白佛。菩萨如为虚空擐功德铠。会中有一苾蒭作念。般若微妙难测。虽非有法。而亦非无。佛赞印之。善现答天帝释。若欲守护修般若者。不异守护虚空幻梦化等。诸天以佛神力。见十方各有千佛同说般若。佛告善现。慈氏证菩提时。亦于此处宣说般若。乃至诸天庆慰唱言。今见第二转妙法轮。佛告善现。如是法轮。非第一转。亦非第二。于一切法。不为转故。还故。出现世间。但以无性自性空故。标帜名言。皆不可得。是故名大波罗密多。 不可得品第四十二。善现广叹。佛为释成。 东北方品第四十三。帝释念闻经善根。舍利子赞信解功德。佛答帝释云何住习之问。又印舍利子甚深等赞。舍利子又说王都前相等喻。佛赞印之。又印善现甚深等赞。次为舍利子说此经从东南方。乃至最后于东北方兴盛。 魔事品第四十四。佛为善现说修行时留
难魔事。 不和合品第四十五。次说学法与持法者。种种两不和合。皆为魔事。及说恶魔所化作事。 佛母品第四十六。佛告善现。佛观般若。如子护母。 示相品第四十七。诸天问。般若以何为相。佛言。以空。无相。无愿等为相。依世俗说。不依胜义。当知般若远离众相。不应问言以何为相。乃至一切法相。如来如实觉为无相。般若不见色等故。名示色等相。能为如来显色等世间空。示色等世间远离寂静等。由是能示世间实相。名如来母。能生如来。又色等皆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数量。无等等。以不可得故。于是四众得益。菩萨得记。 成办品第四十八。佛答善现。般若能办六度十八空等。信解般若菩萨。从人中来。或从他方佛处来。或从睹史多天来。 船等喻品第四十九。佛为善现说海船破喻。不取所依。则溺死。能取所依。则至岸。菩萨亦尔。不依般若。则退入二乘。能依般若。则定证菩提。及说度旷野等诸喻。 初业品第五十。佛答善现。初业菩萨。应亲近真净善友。 调伏贪等品第五十一。善现白佛。谁于般若。能生净信胜解。若生信解心。何性何相。何状何貌。佛言。心心调伏贪嗔痴等。为性相状貌。 真如品第五十二。诸天散华礼
赞。佛印述之。又赞善现随如来生。善现答之。大千震动。天又散华。善现复说真如相义。众生获益。六千菩萨。成阿罗汉。佛告舍利子。此由不摄受般若。远离方便善巧。如大鸟无翅故。次诸天谓菩提极难信解证得。善现谓极易信解证得。舍利子谓若易信解证得。不应有退屈者。善现问。色等有退屈不。色等真如有退屈不。离色等及色等真如有法有退屈不。舍利子一一答言。不也。然佛何故说三种乘。满慈子令问。为许有一菩萨乘不。善现以真如义反征辩竟。结云。若菩萨闻说诸法真如不可得相。心不惊恐怖等。速证菩提。定无退屈。佛赞印之。善现请问。菩萨欲疾成办菩提。当于何住。应云何住。佛广答之。二千菩萨。得无生忍。 不退转品第五十三。佛为善现说不退转菩萨诸行状相。乃至常得身语意净。魔不能惑。 转不转品第五十四。佛答善现。不退转菩萨。既名不退转。亦得名退转。于色等想有退转故。复次。不退转菩萨。当作上士。不作下士。常不远离念佛作意。闻法作意。生生之处。常不离佛。恒闻正法。 甚深义品第五十五。善现白佛。
惟愿复为菩萨说甚深义。今住其中。能修施等。令速圆满。佛言。种种增语。皆显涅槃为甚深义。乃至色等亦名甚深。色等真如甚深故。色等真如。非即色等。非离色等。是故甚深。次较显如教住。如说学之功德。又较显随喜回向功德。又答无数无量无边之义。又明依止无增减无所有为方便。修行般若。由此为门。集诸功德。便证菩提。如焰燋炷。非初非后。不离初后。 梦行品第五十六。舍利子问。梦中行此三三摩地。于深般若有增益不。善现答言。昼行有增益者。梦行亦有增益。次与弥勒菩萨问答。 愿行品第五十七。佛告善现。菩萨修行施等。为诸有情发大愿行。 殑伽天品第五十八。授天女记。 习近品第五十九。佛答善现。观色等空。不令心乱。则不见法。不作证。未入定位。系心于所缘。已入定时。不系心于境。不退施等。不证漏尽。如壮士过旷野。如坚翅翔虚空等。 增上慢品第六十。佛为善现说菩萨不退转相。及说增上慢相。次明菩萨欲证菩提。应常亲近真善知识。次说般若妙相。次较说经功德。 同学品第六十一。帝释叹持说者。非少善根所能。佛为
较显胜德。帝释复为一苾蒭广明胜德。兼为庆喜明仗佛力。佛又为庆喜分别有恼乱不恼乱之所由。次明菩萨与菩萨共住。相视应如大师。 同性品第六十二。佛答善现。内空等是菩萨同性。住此中学。名为同学。又问。若一切法本性清净。菩萨云何复于妙法而得清净。佛言。于性净中。精勤修学甚深般若。如实通达。远离烦恼染著。故说复得清净。复次。方便善巧威德力故。摄持增长。导引一切波罗密多。如萨迦耶见。如命根。 无分别品第六十三。帝释散华发愿。问随喜福。佛为较显。善现问如幻心。云何能证菩提。佛为征释。并叹菩萨能为难事。善现复言。不应说彼能为难事。以所证。能证。证法。证者。证处。证时。都不可得。如幻。如影。乃至如化。如机关等。无分别故。舍利子言。若一切法皆无分别。云何分别五趣三乘。善现答言。有情颠倒惑业因缘。施设五趣差别。无分别故。施设三乘圣者。三世如来。皆由分别断故。可施设有种种差别。菩萨应行无所分别甚深般若。便能证得无所分别微妙菩提。觉一切法。无分别性。尽未来际。利乐有情。 坚非坚品第六十四。善现答舍利子。菩萨修行般若。行非坚法。不行坚法。
又为诸天明稀有事。如欲调伏虚空。当知色等离故。即施等离。又答佛不沈不没之问。次问何等菩萨。为佛赞叹。佛言。住不退转位者。又随不动佛为菩萨时所行而学者。又随宝幢顶髻二菩萨所行而学者。 实语品第六十五。佛为帝释叹善现住于胜住。然犹不及菩萨所住甚深行住。六百苾蒭。发菩提愿。佛授其记。次以般若付嘱庆喜。并现不动佛国。令大众见。又出舌相。再嘱庆喜。 无尽品第六十六。佛答善现。般若菩提。皆如虚空。不可尽故。应观色等无尽故。引发般若。乃至魔皆愁苦。 相摄品第六十七。佛答善现。六度互相摄取之相。 巧便品第六十八。佛答善现。菩萨成就巧方便者。发心甚久。乃至善根甚多。又般若虽于五度最为前导。而无分别作用真实自体。菩萨为有情故。勤行六度。前五摄在般若。性无差别。为度有情。假说差别。又般若于一切法。都无所舍。若不思惟色等。便能增长善根。圆满六度。证得菩提。乃至著无所有不可取法。则离般若。般若如转轮王。一切善法。随行随至。又能示现道非道相。又如实观色等非相应非不相应。是能与六度常共相应
。不相舍离。又般若是诸善法所趣向门。如水趣海。又应于诸法如实了知略广之相。又应观色等雕落故。破坏故。乃至性虚伪故。行深般若。如引虚空。引深般若。破坏诸法。修深般若。从初发心。至菩提座。应行。应引。应修。无容横起诸余作意。又应学一切法皆不可施设而趣菩提。都无所行。是行般若。从初发心。常学无所得而为方便。应修布施等。应住内空等。诸有二者。名有所得。诸无二者。名无所得。虽于诸法常乐决择。而不得色等。以无为无作而为方便。行深般若。佛以净五眼。求色等不可得。虽证一切智智。不住有为界。亦不住无为界。如变化者。度化有情。如来与变化佛。俱为真净福田。诸法法性为定量故。又一切法。但有名相。唯假施设。名相性空。有情执著。沉沦生死。菩萨悲愍。发心行行。证得一切智智。拔济令出。然诸名相。无生无灭。亦无住异施设可得。又前际后际。俱不可得。达一切法自相空已。应行般若。无所执著。次释般若不与诸法为义非义。 树喻品第六十九。善现以空中种树。喻菩萨能为难事。佛以良田种树之喻答之。次释菩萨当知如佛。并较发心不退。乃至如来功德。展转增胜。又答初发心菩萨。恒正思惟
一切智智。信解一切法。皆无性为性。 菩萨行品第七十。佛答善现。当于色等空。行菩萨行。不以二故。摄受修行六度。乃至证得一切智智。恒时增长一切善法。 亲近品第七十一。佛答善现。若不亲近诸佛。圆满善根。承事善友。尚不名菩萨。岂能证一切智智。 徧学品第七十二。佛答善现。菩萨成就最胜觉慧。虽能受行清净深法。而不摄受殊胜果报。于法自性。能不动故。次明离四句。而有得有现观。以一切法常无常等为戏论。应离诸戏论。行深般若。徧学诸道。由菩萨道。得入正性离生。于圣法毗柰耶中。应如是学甚深般若。修除遣一切法。若一切有二想者。定无布施等。下至顺忍。彼尚非有。况能徧知一切法。况能得一切智智。 渐次品第七十三。佛答善现。住无想者。亦无顺忍。菩萨于一切法。皆无有想。亦无无想。以无性为圣道。以无性为现观。若一切法有少自性。或复他性为自性者。佛不应通达一切法无性为性已。入四禅。起五通。证菩提。度有情。菩萨初发心位。闻一切法。及诸有情。皆以无性为性。证得此故。说名为佛。乃至预流深信此故。名贤善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