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藏知津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二十卷今作十卷) [日*英]

宋中印土沙门法护共惟净等译

卽第三金刚力士会同本异译。分作二十五品。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二卷) 乃

后汉月支国沙门支娄迦谶译

佛说无量寿经(二卷) 乃

曹魏天竺沙门康僧铠译

佛说阿弥陀经(二卷) 乃



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南作二卷北上中下同卷 南深北命)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已上四经。并第五无量寿如来会同本异译。而法贤本中。有慈氏问答。尤妙。但止三十六愿。

○佛说大阿弥陀经(二卷) 贞

  宋国学进士王日休。取前四经删补订正。析为五十六分。惜其未见宝积一译。然心甚勤苦。故举世多流通之。

佛说阿閦佛国经(二卷北作三卷) 服

后汉月支国沙门支娄迦谶译

卽第六不动如来会同本异译

佛说大乘十法经(一卷) 服

萧梁扶南国沙门僧伽婆罗译

卽第九大乘十法会异译

佛说普门品经(一卷) 服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卽第十文殊师利普门会异译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四十卷今作二十卷 南辞安北如松﹚

宋中印土沙门法护等译



卽第十二菩萨藏会异译

佛说胞胎经(一卷) 服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卽第十三佛为阿难说人处胎会异译

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二卷) 服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卽第十五文殊师利授记会异译

⊙佛说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四卷南作三北作二 南夙北临﹚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卽第十八护国菩萨会异译

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一卷) 衣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分作八品。

佛说法镜经(二卷) 服

后汉安息国优婆塞安玄共严佛调译

二经皆卽第十九郁伽长者会异译

幻士仁贤经(一卷) 衣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卽第二十一授幻师跋陀罗记会异译

佛说决定毗尼经(一卷) 衣(北云。东晋录。失译人名。南云。炖煌三藏译。)



卽第二十四优婆离会异译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一纸半) 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卽前经中译出别行

发觉净心经(二卷北作一卷) 衣

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

卽第二十五发胜志乐会异译

佛说须赖经(一卷 南忘北衣)

曹魏西域沙门释白延译

  卽第二十七善顺菩萨会。而有同王见佛。得菩提记。诸佛摩顶。现出家相。诸事。

佛说须赖经(一卷 南忘北衣)

前凉月支国优婆塞支施崘译。亦同前本。

○菩萨修行经(亦名威施长者问观身行经 半卷 南忘北短)

西晋河内沙门白法祖译

佛说无畏授所问大乘经(上中下仅半卷 南馨北夙)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二经皆卽第二十八勤授长者会异译

佛说优填王经(四纸余) 衣

西晋沙门释法炬译



佛说大乘日子王所问经(九纸余) 力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

二经皆卽第二十九优陀延王会异译

○佛说须摩提经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佛说须摩提菩萨经(二经同卷) 衣

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

  二经皆卽第三十妙慧童女会异译

佛说阿阇世王女阿述达菩萨经(一卷) 衣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卽第三十二无畏德菩萨会异译

佛说离垢施女经(一卷) 衣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得无垢女经(一卷) 裳

元魏中天竺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二经皆卽第三十三无垢施菩萨应辨会异译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二卷) 裳

唐南印土沙门菩提流志初译

卽第三十五善德天子会异译

⊙善住意天子所问经(三卷) 裳



元魏乌苌国沙门毗目智仙共流志等译

△佛说如幻三昧经(三卷) 裳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二经皆卽第三十六善住意天子会异译

△太子刷护经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太子和休经(二经同卷) 裳

西晋录失译人名

二经皆卽第三十七阿阇世王子会异译

△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二卷) 推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四卷今作二卷 南清北深)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二经皆卽第三十八大乘方便会异译

○大乘显识经(二卷) 推

唐中印土沙门地婆诃罗译

卽第三十九贤护长者会异译

佛说大乘方等要慧经

后汉安息国沙门安世高译

卽第四十一弥勒菩萨问八法会异译



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二经南共一卷北共半卷) 推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卽第四十二弥勒菩萨所问会异译

佛遗日摩尼宝经(一卷) 推

后汉月支国沙门支娄迦谶译

佛说摩诃衍宝严经(一卷) 推

晋代失译师名

佛说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五卷今作二卷) 忠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三经皆卽第四十三普明菩萨会异译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一卷) 推

刘宋中天竺沙门求那跋陀罗译

卽第四十八胜鬘夫人会异译

△毗耶娑问经(二卷) 推

元魏中天竺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卽第四十九广博仙人会。而有结文。

入法界体性经(八纸半 南男北伤)

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

佛在耆阇崛山。文殊师利立佛门外。佛命之入。问佛住何三昧。佛言。宝积三昧。乃至种种问答。明法界义。舍利弗复与文殊问答深义。

宝积三昧文殊师利菩萨问法身经(五纸半 南男北才)

后汉安息国沙门安世高译。与前同本。

佛说阿弥陀经(四纸余) 贞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佛在祇园。与比丘菩萨诸天大众俱。无问自说。告舍利弗。称赞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不可思议依正功德。劝人发愿求生。但以执持名号为行。复引六方各恒沙佛。出广长舌。劝信流通。今时丛席皆奉之为晚课。真救世神宝。圆顿上乘也。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九纸欠) 贞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与上经同本。而有十方佛劝信。

后出阿弥陀偈经(十四偈) 贞

后汉失译师名

赞往生净土胜妙

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三纸) 行

开元附梁录

佛在瞻波大城。为诸比丘说阿弥陀佛父。母。子。侍者。上首。及魔等名。次说神咒。十日修行。必生彼国。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一卷) 贞

刘宋西域沙门畺良耶舍译

佛在耆阇崛山。韦提希夫人。被子幽闭。哀请世尊说生净土之法。佛示以三种净业。十六观门。天台智者大师有疏。四明法智尊者有妙宗钞。深得经髓。宜精究之。

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受记经(一卷 南罔北短)

刘宋幽州沙门昙无竭译

佛在鹿苑。与二万比丘。万二千菩萨。二万天子俱。华德藏菩萨问云何得如幻三昧。佛答以一法。谓无依止。又问何人得此三昧。佛答以弥勒文殊等六十正士。又问他方菩萨。何人得此三昧。佛答以观世音得大势二大菩萨。华德藏请佛召二菩萨。佛放白毫相光。照安乐刹。令彼此互见。互得大益。二大士来。佛遂说其过去发心之因。幷授补处成佛之记。

佛说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上中下同卷 南渊北似)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等译

与上经同本。末后有一女人发心。便得转为男子。授菩提记。

阅藏知津卷第三



阅藏知津卷第四

北天目沙门释智旭 汇辑

【大乘经藏 方等部第二之三】

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 位让国

北凉中天竺沙门昙无谶译

序品第一。佛在耆阇崛山。往古佛住大塔之中。与六万八千比丘。无量诸菩萨俱。时成正觉。始十六年。知众大集。堪任受持菩萨法藏。卽入佛境神通实见众生三昧。于欲色二界中间。出大坊庭。如大千界。从三昧起。放大光明。与诸大众上升宝坊。六



欲天王。各各偈赞随侍。佛至宝坊。坐师子座。又入无碍解脱三昧。一一毛孔放光。普照十方无量世界。光中说偈。为劝放逸诸菩萨故。光徧十方。还从顶入。十方各有一大菩萨。与十恒沙诸大菩萨俱来。右绕万匝。供养赞叹。次第而坐。佛从定起。謦欬声彻十方。人及非人。四禅天众。一切毕集。复放眉间光。入诸菩萨顶。于是诸法自在功德华子菩萨。入璎珞庄严三昧。出师子座。从三昧起。偈赞请佛登座。次有宝杖等十菩萨各入三昧。令众得益。乃至召魔王来。令其请转法轮。佛赞其譬如百年闇室。一灯能破。次有法自在王菩萨。广赞如来境界不可思议。叹惜众生舍大喜小。会中三十亿那由他百千万亿天人。发无上心。 陀罗尼自在王菩萨品第二。佛放白毫光明。入陀罗尼自在王菩萨顶。菩萨化大宝葢以覆如来。偈赞问法。佛答菩萨有四璎珞庄严。一戒璎珞庄严。二三昧璎珞庄严。三智慧璎珞庄严。四陀罗尼璎珞庄严。一一各有增一至十等事。次明有八光明能坏诸闇。净菩萨行。一念光。二意光。三行光。四法光。五智光。六实光。七神通光。八无碍智光。一一光复各八种。次明修



习大悲有十六事。一坏妄见。二坏四倒。三破憍慢。四坏五葢。五拔沉没。六断七慢。七断恶道。八断系缚。九断恶友。十施智慧。十一施因缘智。十二断所见。十三断三有。十四坏魔网。十五示乐因。十六开涅槃门。次明修三十二善业。坏众生三十二恶业。一智慧。二上解欲。三法自在。四正命。五正见。六不放逸。七坏粗犷。八一切施。九净戒。十忍。十一进。十二定。十三智。十四正义。十五坏世行。十六断烦恼。十七除我见。十八调诸根。十九坏邪说。二十知恩。二十一坏增上慢。二十二善口语。二十三知足。二十四恭敬父母师长。二十五修七财。二十六身念处。二十七燃慧灯。二十八出离道。二十九舍左道。三十舍爱著。三十一信三宝。三十二修六念。次广答如来十六大悲。非诸声闻菩萨所及。引古栴檀窟佛。度非非想天一人。入定八万四千大劫。待其下生与授记已。方般涅槃。次复明如来三十二业。卽是十力。四无所畏。及十八不共法。于是如来顾问大众。谁能守护如是供具。及此宝坊。令不毁损。待弥勒成佛十六年后。供养彼佛。及贤劫中五百如来。尔时诸法神通自在王菩萨。卽承当之。有一



神通魔王。问其安置何器。菩萨令其谛观我身。见其脐中有水王光世界。佛号宝优鉢罗。坐大宝山。宣说正法。魔王卽发大菩提心。誓不退转。次陀罗尼自在王菩萨。答师子幢菩萨。广说八陀罗尼。所谓净声光明陀罗尼。无尽器陀罗尼。无量际陀罗尼。大海陀罗尼。莲华陀罗尼。入无碍门陀罗尼。四无碍智陀罗尼。佛庄严璎珞陀罗尼。佛赞印之。幷说其曾于过去净光明佛时。名为光顶菩萨。问佛宝炬陀罗尼义。闻已。卽得。故今能说。次有慧聚菩萨。请问得已不失之故。佛广答以安住慧根。造作慧业。大地震动。次有具足四无碍智菩萨。请问以何因缘。名为慧聚。佛说过去功德佛藏时。曾为念意菩萨。不起于座。答佛所问百亿事义。大众获益。故得此名。次乃付嘱流通。 宝女品第三。世尊故在大宝坊中。有宝女手持白真珠贯。随诚言力。徧著佛及诸菩萨顶。众叹稀有。佛述成之。女问实语。法语。义语。毗尼语义。佛具答之。十千菩萨得无生忍。女为舍利弗说三十二菩萨宝心。悉无声闻辟支佛心。又为说四无碍智。舍利弗问其夙因。佛说过去分别见佛时。曾为轮王。供佛发心。久已离男



女身。今以方便示女身耳。宝女请问十力世尊。是卽是离。又何故说十。非一非百。佛说非卽非离。能说十事。故名十力。虽说十力。一具无量。为流布故。说言十力。因广说十力。无畏。十八不共。皆从菩萨修行所得。又答三十二相业因。地动获益。次答修行法行问。次宝女为舍利弗说不退印。地动获益。佛又答宝女大乘问。次说三十二障碍事。三十二速得大乘事。结益嘱持。 不眴菩萨品第四。东方普贤佛所。不眴菩萨来供养佛。赞叹问法。佛为说一切法自在三昧。次明具足一至十法。能得三昧。大众获益。次不眴为舍利弗说无住义。无生忍义。佛赞印之。因说得心自在。卽能得法自在三昧。次为舍利弗说不眴夙因。乃于过去自在王佛时。名为法语比丘。久修久证此妙三昧。不眴又为舍利弗说梵行法。大众获益。付嘱流通。 海慧菩萨品第五。大水盈满。出生无量芬陀利华。大众各自见在华上。华出大光。弥勒问何因缘。佛言。下方宝庄严土。海智神通佛所。有海慧菩萨。欲来听法故。海慧卽来。先入三昧。令此大众得见彼土。次偈赞佛。请问净印三昧。佛为具说菩提心宝。三押不坏。具



足六度。次说穿菩提心。次说三昧根本。所谓三业随智。复有十净。具三十法。得八不共。次明远离滓浊。破坏四魔。次为舍利弗说师子初产。小火烧薪等喻。复为海慧说过去勤精进佛。示坚固庄严菩萨四法。一者发心。二者作心。三者观心。四者如法住。旣广释已。菩萨奉持。勤行精进。今成世尊。次有修悲梵天请问海慧。何名佛法。答以一切法卽是佛法。无有二相。菩萨有八种力。闻深佛法。不生怖畏。佛赞印之。兼明能护正法。有四四摄。次有功德宝光菩萨问护法义。佛举过去大智声力如来。答法护菩萨所问护法之义。兼以付之山王等十九菩萨。各言能护。文殊师利言其悉是谬语。以世尊不得一法故。佛赞印之。文殊又说持经有十利益。大众发心。地动出光。海慧复问世尊何法摄取大乘。佛答以百种一法。百三十种二法。五十六种三法。及障碍大乘三十七种四法。众又获益。大地震动。天人赞善。佛复偈叹大乘功德。又为海慧广说门句。法句。及金刚句。于是十方菩萨。兴供偈赞。慧聚菩萨申明佛出世义。佛举然灯授记时。七种三净。以印成之。海慧复问菩萨发何等愿。佛答以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