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藏外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
【寄王东里】
此事虽直捷。亦甚委曲。虽简夷。亦甚精细。吴公于简夷直捷。已信得及矣。委曲精细处。须竿头进步。此必居士陶铸之力。方可升堂入室也。
【寄雪航法主】
调护他人。正调护自己处。调伏得自己一分习气。方调伏得他人一分习气。视人犹己。舍己从人。血脉诚在此。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三岁儿童读得。八十老翁行不得。无怪乎受菩萨戒者多。行菩萨道者尠也。
【复邓靖起】
参禅念佛。善用无非是药。不善用。无不添病。又或执药是病。或借病为药。事非一槩。未可片言尽也。生死事大。佛道玄妙。纵一知半见。小小工夫。尚不济事。况一味死在句下者乎。禅本无参。佛本无念二语。亦是醍醐。亦是毒药。今之呼苍天呵佛祖者。正堕无参无念坑中。若真参真念。决不作此狂态矣。
【寄程用九】
日为居士持大悲七徧。五六年未尝一日缺也。命持准提。当助百万。但愿笃信呪力。不可思议。杜绝夤缘妄想。设一念妄想未尽。是信呪不及。虽大悲准提二大菩萨。亦未如之何矣。不肖十二三。便知有圣贤道脉。今知与佛法到家虽别。入门实同。若世法稍违圣贤轨辙。则出世决不成真实佛祖。方今贿赂公行。丈夫寕终身寥落。誓勿蹈其鄙迹。庶砥狂澜于万一。若未免逐流。以图一得。枉寻直尺之诮。其谁与归。大非所望于高明也。梦天神授签。乃大梵天王。非韦驮也。现有神策九十九首。在大灌顶神呪经中。南北藏皆恭字函。急取流通。勿以易林。苟且塞责。
【与行恕】
忆自十二三时。以千古道脉为任。便嚣嚣自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况今厕僧宝。岂世闲宰官书帖可招致哉。何病深山。已无人世闲想。卽今幻缘所牵。流浪漳泉。并不曾谒一宰官居士。若苕中不必用此世套。可容方外散人。专用佛法教化群品。则遣一确人。持足下一柬来。卽相赴。若不可为。毋强。
【与绪竺】
三颂附览。语言文字。标月之指。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际明生平傀儡。全露笔端。断不在笔端上安身立命。看得仙人手中扇。鹞子过新罗久矣。
【复王思鼓】
老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易传云。损德之修。益德之裕。居士精力虽减。而信心慙愧有加。卽苦海津梁。不求进而无所退。岂在学问修持闲邪。凡夫无不好胜好进。不知以退为进也。迦叶愿居人后。不为物先。乃成千古鼻祖。病是吾辈良药。消尽尘寰妄想。覰破此身虚幻。深明苦空无常无我观门。皆赖有病境耳。愿宽心耐意。安忍无厌。作随缘消旧业想。转重令轻受想。代众生受苦想。正不以不如人为愧也。
【与永觉禅师】
法运日譌。老成凋谢。兽蹄鸟迹。交于中国。乳臭小儿。竞称宗主。拈花微旨埽地。至此不惟可悲。亦可耻矣。惟老师耆年硕德。坚握寿昌不肎二字心印。不必频呻哮吼。狐犴已为丧气。兹者泉南隙地。膻风虽已时来。毒气幸未深入。老师正应久住此方。防护外邪。养育善种。但令二三志士。得接老师法脉。将来魔党败后。泉南佛国。一灯可徧布天下也。不肖幻缘所牵。未能执巾瓶。犹冀法驾蚤临。庶获一晤慈颜。兼欲委陈生平苦心。故敢冒昧。辄助劝请。
【与周洗心】
不可说破。恐塞悟门。是参究一涂别方便耳。宗门亦有不妨直直说破者。况教观。况净土邪。净土的旨。全在妙宗一书。纵持名不修观。可不达四土横竖之致乎。西方合论。亦净土有功之书。不肖圆通文句一则。收尽念佛三昧纲宗。但言简义富。乃提纲挈领之学。非徧探一代时教。不足尽数千言中所包摄也。傥专办己事。未暇利人。只昼夜弥陀十万。且求往生。一切宗教眼目。不必作意求通。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自是一论。若大悲为人。思垂言句。必令十分精莹。庶可普利三根。不然。一法才立。一弊旋生。况末世禅教净土种种语录。充楹积栋。安事更以襍而未纯之作。与流俗鬬富哉。法号漫作一文。其中理路。颇为入道之要。当依义不依文可也。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五之一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五之二
古歙门人成时编辑
【简韩茂贻】
【复九华常住】
【与王季延】
【与忍草】
【复吴聿修】
【复阎净土】
【与智龙】
【与体境】
【寄丁莲侣】
【复转依】
【复程用九】
【寄善超】
【寄王古学】
【与沈甫受甫敦】
【与圣可】
【与了因及一切缁素】
【与沈敬园】
【复韩朝集】
【复唐宜之】
【答莲勺】
【答韩服远】
【复张中柱】
【复陈旻昭】
【复导关】
【复达戒】
【复松溪法主】
【与唐宜之】
【答唐宜之二书】
【寄达月法主】
【与见月律主】
【与刘纯之】
【复张中柱(二)】
【寄钱牧斋】
【复钱牧斋】
【书二】
(简韩茂贻】
紫柏集点完。此老以博地凡夫。力战烦恼魔军。一生取办。真踞地狮子。透网金鳞也。今观其法语。精悍决裂。犹足令顽夫廉。懦夫立。柔情媚骨。不觉冰消瓦解。幸细细畱心。必羹墙寤寐见之。
【复九华常住】
向年托迹宝山。于一切精律行者。作地藏大士想。卽一二不拘小节者。亦作志公济颠等想。圣道场地。龙蛇混襍。凡圣交参。不敢以牛羊眼妄测。自招无闲重罪也。适闻山中。稍稍构难。虽大菩萨示现作略。然经云。寕破千佛戒。莫与外人知。又世典云。胡越人相为仇敌。及乘舟遇风。则相救如左右手。九华实地藏慈尊现化地。山中大众无非地藏真实子孙。不知歴几劫修行。到此名山福地。乃为小小一朝之忿。遂使智不若胡越同舟。非所谓一芥翳天。一尘覆地者邪。不肖智旭。少时无知。毁谤三宝。罪满虚空。仗地藏大士。深慈厚愿。拔我邪见。令厠僧流。故今日称地藏孤臣。山中大众。皆吾幼主。臣无轻君之念。而有谏君之职。惟是诚惶诚恐。稽首。顿首。遥向宝山。披陈忠告。惟愿众师。各各舍是非人我之心。念法门山门之体。同修无诤三昧。永播大士道风。古人云。官不容针。私通车马。又云。家无小人。不成君子。纵有实非大士真正眷属。亦须慈恕。令其渐种善根可也。
【与王季延】
净业障经。的是佛说。毫无可疑。请试言之。佛广度一切众生。如大医王。亦如大仙。能起必死之证。非循行数墨者可思议也。大般涅槃。为阿阇世王忏罪。与此经同。所谓实相忏。无生忏。直枯罪源。罪流自涸。如飜大地。树何所依。大佛顶经云。却来观世闲。犹如梦中事。摩登伽在梦。谁能畱汝形。又云。尚无不杀不盗不淫。何况更有杀盗淫事。皆是此旨。良由阿阇世王与今无垢光比丘。及过去勇施比丘。此三人慙愧恐怖急切。悔过之心无异。故对治妙药亦无异耳。良医于无名肿毒。初炙不痛者。炙至极痛而止。初炙卽痛者。炙至不痛乃止。不如是。病不能疗也。毗尼藏中。诃破戒为断头法。是不痛者炙令极痛。此经及大涅槃经。明罪性本空。是极痛者炙令不痛。如是妙法但为无知误犯者作救命神丹。非为谈空行有者。资牙慧口实。所云观于犯卽是不犯等者。只此观之一字。几许慧解。几许功夫。譬如钻木出火。火出则木必尽。傥犯戒心分毫未尽。岂名观于犯卽不犯哉。固知此经。真大乘圆顿无上法门。秖就路还家。不改弦易辙。与华严法华涅槃等经。同一线索。是故能令犯者闻之。罪根永拔。未犯闻之。永不复犯。譬如灵丹一粒。不论有病无病。但肎服之。可轻身遐举。何止延年益寿而已。傥读此经。不永离淫杀等事。与不读一般。如遇灵丹不服。身婴重病。岂灵丹却致病邪。设无慙人。欲援为例。请语曰。汝犯戒。亦如二比丘出不得已乎。旣犯后。如二比丘恐怖发露。急切求哀乎。纵求哀如二比丘。遇佛菩萨为说法乎。纵闻此法。如二比丘随文入观。顿悟无生。淫心永断乎。彼达法空已。淫习永除。一成佛于未来。一成佛于现在。然杀人之报。或因中卽偿。或成佛方受。如金枪头痛。理必有之。善夫古人曰如何是本来空。业障是。如何是业障。本来空是。故知大彻悟人。但可不堕地狱。决无不偿夙债之理。师子尊者。神光大师。僧肇岩头等。歴歴可据。非徧阅大藏。深明教眼宗眼。未可轻议也。至现在无垢光比丘。偶与过去无垢光佛同名。如观世音菩萨。与古观音佛同名。迦叶比丘。与古迦叶佛同名。柰何混而一之。所云开元附秦录者。唐开元重叙藏目。偶失译师之名。相传姚秦时译。仍附秦录。藏经失译名者颇多。未必皆伪。不当以此为责。呜呼。末世狂禅。罕知教典。依文解义法师。又无真正手眼。鼠唧鸟空。徧于寰宇。居士能如此畱心。可谓优昙鉢华矣。然真正经王。须阐幽旨。以示未闻。方见维摩大士作略。傥粗浮涉猎。辄云可疑。魔王闻之。踊跃欢喜。关系亦不小也。
【与忍草】
身病易治。心病难遣。古云。克己须从性偏难克处克将去。慈云大师亦云。行人各有无始恶习。速求舍离。当自观察。何习偏重。诃弃调停。取令平复。勿使行法。唐丧其功。夫恶习岂惟杀盗淫妄而已。二六时中。四威仪内。苟可动人念头者。最能折福损寿也。
【复吴聿修】
青龙钞。岂可与妙莲玄文同年而语。盖未悟时。搜索拟议。决无当大道。故德山云。穷诸玄辩。似一毫置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丈夫出词吐气。真实不欺如此。可谓太煞明白。何反代为瞒昧。妄拟于如虚空如大海之玄文。且疑一烧一不烧邪。末世迷人看语录。往往有此等恶习。不思比拟稍失当。金刚法华皆可烧矣。谤法之罪。亦大可畏哉。请烧却德山手中陈腐枯藤。此一言之失。不难知也。
【复阎净土】
文字性空。故淹贯三藏。元无一字。非以不识一丁为无字也。末世无闻比丘。借达磨不立文字。以掩其拙。亦可嗤矣。非知之艰。行之维艰。固然。又复应知非行之艰。知之更艰。不知而行。堕坑落壍。佛顶十卷。最勖修行。而以先开圆解为最初方便。圆觉经。文殊普贤二章。亦先开解。大乘止观。摩诃止观等书。无不皆然。参于学问思辨笃行之旨。若合符节矣。修行之法。如调琴弦。缓则不鸣。急则声绝。勿忘勿助。庶循循进道也。正修行路。必以空观为主。痛快直捷。莫若毗舍浮佛半偈。熟读默思。使沦骨浃髓。紫柏全集。幸觅观之。得此法印。可辨邪正。不被今时邪师所误矣。
【与智龙】
颠沛患难。是煆炼佛祖英灵汉一大炉鞴。能受煆炼。便如松柏歴岁寒而逾坚。不受则如夏草春花。甫遇风霜颓靡无似矣。夫松柏花草。禀质不同。不可强也。现前一念灵明心性。岂有定质。只贵当念自立。将身心世界一眼覰破。平日晏安粥饭习气一力放下。便向刀山劔树游戏出没。有何艰险。纵身心世界情见放不下。而身心世界未尝不是空花。纵晏安粥饭习气除不得。而业运临头。何处保得晏安粥饭如意。千经万论皆磨礲习气之具。习气不除。学问何益。不能亲明师良友。受恶辣钳锤。徒觅几部好佛法。静静闲坐。烧香啜茗。而披阅之。此措大学问。尚不可为世闲圣贤。况佛祖哉。佛祖可如此悠悠而得。善财常啼。真千古极拙人矣。何为华严般若之榜样也。
【与体境】
出家大丈夫事。非王侯将相所能。然不难有始。难于有终。故因果之邪正。必四句料简。应日慎一日。临深履薄。期到真实受用处。万勿大胆粗心。中涂狂惑。从袈裟下失人身也。切嘱切嘱。
【寄丁莲侣】
净土一门。有名无义久矣。居士躬行实践。为缁素标榜。此阿弥愿光所映发也。但末世往往视作曲为中下。不知其至圆至顿。普被三根。须将妙宗钞。及西方合论二书。深玩熟思。庶可破邪计耳。
【复转依】
指戒生来。具见接引。然纳是岳武穆。非淮阴侯也。用九一向粗浮。堕时文恶窠臼里。大乘性相。都作语言文字会去。待被禅宗菲薄。方思结制观心。观心之法。甚不易言。近代宗门。多发足问津。唯台衡知津发足。修证涂辙。不啻什伯相倍。只恐不是教下真种草。真种岂被禅宗菲薄。亦岂畏菲薄者。若是台宗真种。世语外籍。皆不相违。岂有轻唯识而不屑学者。可怜众生情见封迷。绝无超方手眼。才入台宗。便染台宗重病。才入禅门。便染禅门重病。未得清。先得隘。未得和。先得不恭。求不没于时流者几何人。大丈夫出家。不拌二三生埋头彻底。辄希十年二十年后弘教扬宗。修天爵以邀人爵。终必亡而已矣。
【复程用九】
圆顿行人。春夏秋冬。无非观心之期。昼夜六时。无非观心之会。行住坐卧。无非观心之事。说法听法。无非观心之缘。若必待冬期结制。而后观心。则三时讲演。仍说食数宝矣。讲听时不与心观相应。观心时亦决不与教理相应。若是。纵百春夏秋讲经。百冬观心。到底是两橛事。书生粗浮领略。无超方出格知见。出言鄙陋。从来可叹。经云。人命在呼吸闲。儒云。才说姑待明日。便不可也。唯居士一向不肎当下随文入观。妄谓一切人皆不能当下随文入观耳。当痛思力改。莫作矮子看戏文句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