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苑珠林


  晋南京寺记云。波提寺在祙陵县新林青陵。昔晋咸安二年简文皇帝起造。本名新林寺。时历阳郡乌江寺尼道容。苦行通灵预知祸福。世传为圣。咸安初有乌巢殿屋。帝使常筮人占之。曰西南有女人师。当能销伏此怪。即遣使至乌江迎圣。问此吉凶。曰。修德可以禳灾。斋戒亦能转障。帝乃律斋七日。礼忏精勤。法席未终忽有群乌运巢而去。一时净尽。帝深加敬信。因为圣起此寺焉。

  晋海西公时有一人。母终家贫无以葬。因移柩深山。于其侧作屐昼夜不休。将暮有一妇人抱儿来寄宿。转夜孝子作未竟。妇人每求眠而于火边睡。乃是一狸抱一乌鸡。孝因打杀掷后坑中。明日有男子来问细小。昨行以寄宿。今为何在。孝云。止有一狸即已杀之。男子曰。君枉杀吾妇何得言狸。狸今何在。因共至坑。视狸已成妇人。男子因缚孝。付官应偿死。乃谓令曰。此实妖魅。但出猎犬则可知魅。复来催杀孝。令因问猎事。能别犬不。答云。性畏犬亦不别也。因放犬便化为老狸。则射杀之。妇人已还成狸。

  晋太元中瓦官佛图前淳于矜年少洁白。送客至石头城南。逢一女子美姿容。矜悦之。因访问。二情既和。将入城北角共尽忻好。便各分别。期更克集。便欲结为伉俪。女曰。得婿如君死何恨。我兄弟多。翁母并在。当问我翁母矜便令女婢问其翁母。翁母亦悬许之。女因敕婢取银百斤绢百匹。助矜成婚。经久养两儿。当作秘书监。明果骤卒来召。车马导从前后部鼓吹。经少日有猎者过。觅矜将数十犬径突入齰妇及儿。并成狸。绢帛金银并是草及死人骨。

  晋永初中。张春为武昌太守时。人嫁女未及升车。忽便失性。出外驱击人乘云。不乐嫁女家事。俗巫云。是邪魅。将女至江(右此三验出幽冥录)。

  宋时安定梁清。字道修。居杨州右尚坊问桓徐州故宅。元嘉十四年二月数有异光。仍闻擘篱声。令婢子松罗往看。见一人问。云姓华名芙蓉。为六甲至尊所使。从太微紫宫中下。来遇旧居。仍留不去。或鸟头人躬。举是眼抟洒粪秽清。射之应弦而灭。并有绛汁染箭。又睹一物形如猴。悬在树檦。令人刺。中其髀堕地奄没。经日反从屋上跛行就婢乞食。团饭授之。顿进二升。数日众鬼群至。丑恶不可称论。拉攞床障尘石飞扬累晨不息。婢采菊路遇一鬼。着衣帻乘马。卫从数十。谓采菊曰。我是上天仙人勿名作鬼。问何以常掷秽污答曰。粪污者钱财之象也。投掷者速迁之征也。顷之清果为武将军北鲁郡太守。清尘毒既久乃呼外国道人波罗叠读祝文。诸鬼怖惧。或逾壁穴而走。皆作鸟声。于此都绝。在郡少时夜中松罗复见威仪器械人众数万。一人戴帻。送书粗纸有七十许字。笔迹婉媚远拟羲献。又歌云。登阿侬孔雀楼。遥闻凤皇鼓。下我雏山头。仿佛见梁鲁。鬼有叔操。操哭泣答吊不异世人。鬼传教曾乞松罗一函书。题云。故孔修之死罪白笺以吊其叔丧。叙致哀情甚有诠次。复云。近往西方见一沙门。自名大摩刹。问君消息。寄五丸香以相与之。清先奉使炖煌忆见此僧。清家有婢产于此便断。

  琅邪王骋之妻。陈郡谢氏生一男。小字奴子。经年后王以妇婢招利为妾谢。元嘉八年病终。王大墓在会稽假瘗建康东冈。既空反虞与灵入屋冯几。忽于空中掷地便有嗔声曰。何不作挽歌令我寂寂上道耶。骋之云。非为永葬故不具仪耳(右二验出异苑)。

  周仲尼谓季桓子曰。丘闻之。木石之怪夔蝄蜽(韦昭注曰。木石谓山也。夔一足越人谓之山魈。或言独足。蝄蜽山精。好学人声。而迷惑人也)右出国语。史记曰。秦始皇云。山鬼不过知一岁事也。

  西方深山中有人焉。其长尺余袒身捕鰕蟹。性不畏人。见人止宿。喜依其火以炙鰕蟹。伺人不在而盗人盐以食蟹。名曰山魈。其音自噭。人常以竹着火中烞熚(上音朴下音毕)。而山魈皆惊。犯之令人寒热(此虽人形亦鬼魅类耳。所在山中皆有之)。右出神异经。

  宋元嘉初。富阳人姓王。于穷渎中作蟹断。旦往视之。见一材长二尺许。在断中而断裂开。蟹出都尽。乃修治断出材岸上。明往看之。见材复在断中。断败如前。王又治断出材。晨视所见如初。王疑此材妖异。乃取内蟹笼中孪头担归去。至家当斧斫然之。未至家三里。闻笼中倅倅动转。顾见向材头变成一物。人面猴身一手一足。语王曰。我性嗜蟹。比日实入水。破君蟹断。入断食蟹。相负已尔。望君见恕。开笼出我。我是山神当相祐助。并令断大得蟹。王曰。汝犯暴人前后非。一罪自应死。此物种类专请乞放。王回头不应。物曰。君何姓何名。我欲知之。频问不已。王遂不答。去家转近。物曰既不放我。又不告我姓名。当复何计。但应就死耳。王至家炽火焚之。后寂然无复异。土俗谓之山魈云。知人姓名则能中伤人。所以勤勤问王欲害人自免(右一验出述异记)。

  唐逆人张亮。昔为幽州都督。于智泉寺礼拜。见一大像相好圆满。遂别供养亮遇霹雳。其堂柱迸木击亮额角。而不甚伤。及就寺礼像。像额见有破处。事在冥报记。又贞观年中。其像忽然绕颈有痕迹。大如线焉。时人见之咸以为不祥之兆。未几亮果以罪被诛。其痕于今见在(出冥报拾遗记)。

  

  法苑珠林卷第三十一

  

  

  

  法苑珠林卷第三十二

  

  西明寺沙门释道世撰  变化篇第二十五

  眠梦篇第二十六

  

  

  变化篇(此有三部)

  述意部

  通变部

  厌欲部

  

  

  述意部第一

  

  夫圣人之用。玄通无碍。致感多方。不可作一途求。不可以一理推。故粗以粗应。细以细应。粗细随机理固然矣。所以放大光明现诸神变者。此应十方诸大菩萨将绍尊位者耳。若处俗接粗按邪归正者。复须随缘通变量称物情。不可以妙理通寤指事。而变现不思议之形质。用遮不思议之顽见也。譬圣人亦入鹿马而度脱之。当在鹿马。岂同于鹿马哉若不异于鹿马。应时常流不待此神变明矣。

  

  通变部第二

  

  如华严经云。佛子。如一如来一化身转。如是等不可说譬喻法轮云。一切法界虚空界等世界。悉以毛端周遍度量。一一毛端处。于念念中化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等身。乃至尽未来际劫。一一化佛身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等头。一一头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等舌。一一舌出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等音声。一一音声说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等修多罗。一一修多罗说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等法。一一法中说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等句身味身。复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等劫说异句身味身音声充满法界。一切众生无不闻者。尽未来际常转法轮。如来音声无异无断不可穷尽。是为一切诸佛大力那罗延幢佛所住法。

  又华严经云。一切诸佛悉有八种微妙音声。一一音声悉有五百妙音声眷属。不可称数百千音声以为庄严。无量无边妙音声伎乐皆悉清净。普能演说一切诸佛正法义味。悉离恐怖安住无畏大师子吼。悉令一切法界一切众生闻其音声随其本行种种善根皆令开解。是为一切诸佛最胜无上口业庄严。

  又处处经云。尔时佛笑。口中有五色光出者有五因缘。一欲令人有所问因所问有益故。二恐人言佛不知笑故。三为现口中光故。四笑诸不至诚故。五笑阿罗汉守空不得菩萨道。光还从顶上入者。当示后人大明故。

  又佛说心明经云。尔时世尊。为梵志乃笑。五色光从口出。照十方五趣之类。夫欲至人心喜令饿鬼饱。地狱痛息。畜生意开罪除。寻光来诣佛所。诸佛笑法皆有常瑞。若授菩萨决。遍照十方光从顶入。授缘觉决。光入面门。授声闻决。光入肩斗。说生天事。光从脐入。说降人中。光从膝入。说趣三苦。光从足心入。诸佛之欣不以欲笑。不以嗔笑。不以痴笑不放逸笑。不利欲笑。不荣贵笑。不富饶笑。今佛普等愍伤群生。行大慈笑。无斯七也。

  又智度论云。如佛初转法轮时。应持菩萨从他方来。欲量佛身上过虚空。无量佛刹至华上世界。见佛身如故。而说偈言。

  虚空无有边  佛功德亦尔

  设欲量佛身  唐劳不能尽

  上过虚空界  无量诸佛土

  见释师子身  如故而不异

  佛身如金山  演出大光明

  相好自庄严  犹如春华敷

  

  又处处经云。佛在世时。诸天鬼神龙人民皆到佛所。听经数百千重。前后皆见佛面。所以者何。佛前世时言语无前后故。是故无不见佛面者。人卧皆随佛所首。向佛尊故。

  

  厌欲部第三

  

  如大庄严法门经云。尔时王舍城中有淫女。女名金色。光明威德。彼女宿世善根因缘。形貌端正众相具足。身真金色光明照曜。容仪媚丽世所希有。神慧聪敏辩才无碍。音辞清妙深邃柔软。言常含笑。随所行处皆金光照。所著衣服亦皆金色。一切人众见者系心爱着无舍。随所游处皆悉随从。有长者子。名上威德。为欲乐故多与财宝。共相要契。车乘庄严。往诣园林。尔时金色女宿缘冥感。为文殊师利化令入道。神变自在故。以头枕彼威德膝上而睡。即以神力于其卧处现为死相。膀胀臭烂难可附近。须臾腹破肝肠剖裂。五藏露现臭秽可恶。大小便道流溢不净。诸根肢节蝇蛆唼食。不可称说。时长者子见此死尸。生大恐怖身毛皆竖。而作是念。我今无救。遍观四方无归依处。倍增怖畏发大怖声彼长者子二因缘故。生大怖畏。一昔所未见如是恶事。是故生怖。二大众知我与彼同来。在此而今忽死。谓我故杀。阿阇世王不鉴此理横见加戮。是故生怖。时长者子独于此林不见一人。一切凡圣谁能救者。彼长者子过去善根虽熟。以不闻见文殊共金色女所说法故。文殊师利即以神力。令诸树林悉说偈言。长者子闻已心大欢喜。深自庆幸。舍弃死尸从林而出。即往佛所具说怖缘。尔时佛告长者子。汝莫忧怖。我当施汝一切无畏。汝归佛者一切无怖。长者白佛。一切怖畏从何而生。佛言。从贪嗔痴因缘故。畏当知一切诸。怖无主无作无有执者。汝先欲觉今何所在。长者子言。此中所见好色恶觉。凡夫贪着。于圣法中无如是事。于是佛为种种方便说法。时长者子得顺法忍。时金色女知长者子受教化已。庄严五百马车前后围绕。来诣佛所却住一面。

  尔时文殊问长者子言。汝识此妹不。长者子言。我今实识。文殊师利言。汝云何识。时长者子。即向文殊。而说偈言。

  见色如水沫  诸受悉如泡

  观想同阳焰  如是我识彼

  见行如芭蕉  知识犹如幻

  女名假施设  如是我识彼

  身无觉如木  亦如草瓦砾

  心则不可见  如是我识彼

  诸凡夫如醉  颠倒生恶觉

  智者所不染  如是我识彼

  如彼林中尸  臭烂恶不净

  身体性如是  如是我识彼

  过去本不灭  未来亦不生

  现在不暂住  如是我识彼

  文殊当善听  彼恩难可报

  我本多贪欲  见不净解脱

  彼身实不死  为化我现死

  愍众故示现  谁见不发心

  如是贪嗔痴  及一切烦恼

  如是体法性  善哉甚微妙

  

  尔时佛告阿难。此金色女上威德男。已于过去教化。令发菩提。今更闻法得顺法忍。此金色女。于当来世过九十百千劫。当得作佛。号曰宝光如来。威德长者。于宝光佛所。得菩萨身。名曰德光。宝光灭后当得作佛。号曰宝焰如来。

  又观佛三昧经云。佛告阿难。我昔夏安居时。波罗柰国有一淫女。在楼上。名曰妙意。昔日于佛有缘。尔时世尊化三童子。年皆十五。面貌端正。胜诸世间一切人类。此女见已身心欢喜。白言。丈夫。我今此舍如功德天。富力自在众宝庄严。我今以身及与奴婢。奉上丈夫可备洒扫。若能顾纳随我所愿。一切供给。无所爱惜作是语已。化人就床未及食顷。女前亲近白言。丈夫愿遂我意。化人不违。随己所欲。既附近已。一日一夜心不疲厌。至二日时爱心渐息。至三日时。白言丈夫可起饮食。化人即起。缠绵不已。女生厌悔白言。丈夫异人乃尔。化人告言。我先世法凡与女通。经十二日尔乃休息。女闻此语如人食噎既不得吐又不得咽。身体苦痛如被杵捣。至四日时如被车轹。至五日时如铁丸入体。至六日时支节悉痛。如箭入心。女作念言。我闻人说。迦毗罗城。净饭王子。身紫金色三十二相。愍诸盲冥救济苦人。常在此城常行福度。放金色光济一切人。今日何故不来救我。我从今日乃至寿终。终不贪色。宁与虎狼同处一穴。不贪色欲受此苦恼。化人亦嗔。咄弊恶妇女。废我事业。我今共汝合体一处。不如早死。父母宗亲若来觅者。何处自藏。我宁经死不堪耻辱。女言。弊物我不用。尔欲死随意。是时化人取刀刺颈。血流滂沱涂污女身。萎陀在地。女不能胜。二日青淤。三日膀胀。四日烂溃。五日渐烂。六日肉落。七日唯有臭骨。如胶如漆粘着女身。一切大小便利及诸恶虫。迸血诸脓涂漫女身。女极恶厌而不得离。女发誓愿。若诸天神及与仙人。净饭王子能免我苦。我持此舍一切珍宝以用给施。作是念时。佛将阿难难陀。帝释在前。梵王在后。佛放常光照曜天地。一切大众皆见如来诣此女楼。时女见佛心怀惭愧。藏骨无处。取诸白缠裹臭尸。臭气如故不可覆藏。女见世尊。为佛作礼。以惭愧故身映骨上。臭骨忽然在女背上。女极惭愧流泪而言。如来功德慈悲无量。若能令我离此苦者。愿为弟子心终不退。佛神力故臭骨不现。女大欢喜。为佛作礼白佛言。世尊。我今所珍一切施佛。佛为祝愿梵音流畅。女闻祝愿心大欢喜。应时即得须陀洹道。五百侍女闻佛音声。皆发无上菩提道心。无量梵众见佛神变得无生忍。帝释所将诸天有发菩提心者。有得阿那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