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文句


阿难自从屈指飞光验见之处。已从分别心中。变现一种昭昭灵灵凝然不动光景。顿在目前。唤作见性。至闻百千大海譬喻。其计转坚。故有未敢认为本元心地之疑。云何得知是我真性之疑。若此见性必我非余之疑。皆从此计发出。今被如来种种开示。势穷力尽。方将病根一口呈露。而曰今此妙性现在我前也。旧解不达此意。故使前后问答。总无线索。

 (子)二答释二。初斫破是非两途。二会通真性一理。

 (丑)初中四。初正破是见。二转破非见。三大众茫然。四世尊安慰。

 (寅)今初

佛告阿难。今汝所言见在汝前。是义非实。若实汝前。汝实见者。则此见精旣有方所。非无指示。且今与汝坐祇陀林。徧观林渠。及与殿堂。上至日月。前对恒河。汝今于我师子座前举手指陈。是种种相。阴者是林。明者是日。碍者是壁。通者是空。如是乃至草树纤毫。大小虽殊。但可有形。无不指著。若必其见现在汝前。汝应以手确实指陈。何者是见。阿难当知。若空是见。旣已成见。何者是空。若物是见。旣以是见。何者为物。汝可微细披剥万象。析出精明净妙见元指陈示我。同彼诸物分明无惑。(方许汝说现在汝前耳)阿难言。我今于此重阁讲堂。远洎恒河。上观日月。举手所指。纵目所观。指皆是物。无是见者。世尊。如佛所说。况我有漏初学声闻。(岂能指出见精示人)乃至菩萨。亦不能于万物象前剖出精见。离一切物别有自性。佛言。如是如是。

是义非实一句。直夺其非。若实汝前已下。纵许而令指出也。阿难决定不能指出。则见性不现在前明矣。故印成之。

 (寅)二转破非见

佛复告阿难。如汝所言。无有见精。离一切物别有自性。则汝所指是物之中。无是见者。今复告汝。汝与如来坐祇陀林。更观林苑乃至日月。种种象殊。必无见精受汝所指。汝又发明此诸物中。何者非见。阿难言。我实徧见此祇陀林。不知是中何者非见。何以故。若树非见。云何见树。若树卽见。复云何树。如是乃至若空非见。云何见空。若空卽见。复云何空。我又思惟。是万象中。微细发明。无非见者。佛言。如是如是。

常情旣闻破物是见。必将转计物非是见。故乘此卽反征之。而阿难亦知其无非见也。佛亦印之。

 (寅)三大众茫然

于是大众非无学者。闻佛此言。茫然不知是义终始。一时惶悚。失其所守。

是义者。无是非是之义也。终者。义所归竟。始者。义所从来。答中本是妙明真心。妄为色空及与闻见。正显是义之所始。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正显是义之所终。又观见与尘种种发明。则是非方始。繇是真精妙觉明性。则是非终息矣。

 (寅)四世尊安慰

如来知其魂虑变慑。心生怜愍。安慰阿难及诸大众。诸善男子。无上法王。是真实语。如所如说。不诳不妄。非末伽梨四种不死矫乱论议。汝谛思惟。无忝哀慕。

此义难明。须待文殊对辩。故先以慈音安慰之也。无伪曰真。称理曰实。不变名如。心境相应名不诳。悬见未然名不妄。亦名不异。如来五语。大与外道四种论议不同。须是谛审思惟。方有会悟。不宜徒自辱其哀慕。此亦策以观心默体之意也。不死矫乱。解在行魔文中。

 (丑)二会通真性一理二。初文殊述疑启请。二如来垂慈示答。

 (寅)今初

是时文殊师利法王子。愍诸四众。在大众中。卽从座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此诸大众。不悟如来发明二种精见色空是非是义。世尊。若此前缘色空等象。若是见者。应有所指。若非见者。应无所瞩。而今不知是义所归。故有惊怖。非是畴昔善根轻鲜。惟愿如来大慈发明。此诸物象。与此见精。元是何物。于其中间无是非是。

若此前缘下。代众述疑。惟愿如来下。正请垂答也。

 (寅)二如来垂慈示答二。初示妙体绝待。二示迷悟得失。

 (卯)初中二。初正明绝待。二引例释成。

 (辰)今初

佛告文殊及诸大众。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三摩地中。见与见缘。幷所想相。如虚空华。本无所有。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云何于中有是非是。

此是第四番彻底显性之文也。自住三摩地者。所谓自受用三昧。卽大佛顶首楞严王三昧是也。如来究竟。菩萨分证。故皆能知法自性。彻法源厎。不堕是非是妄想中也。见者。八识能缘之见分。见缘者。八识所缘之相分。此二卽是依他起性。如以麻为绳。亦如依于真月。捏成二月也。所想相者。于此相见二分。不了惟是依他起性。妄生我法二执。名为徧计执性。如以绳为蛇。亦如迷天上月。捉水中月也。如虚空华本无所有者。不惟徧计本空。抑且依他如幻。如麻上不惟无实蛇相。亦并无实绳相。真月不惟无影相。亦幷无二相也。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者。以真如不守自性。于自证上。幻成见相二分。只此二分。全是自证之体。所谓正随缘时。而常不变。如绳二分。全体皆卽是麻。如天二月。全体卽是真月。云何可分是与非是耶。旣知绳卽是麻。二月惟一。则虽指蛇卽麻。指影卽月。亦无不可。但徧计无体。故不说之。此菩提。亦指四智菩提。所谓第八识之见相二分。元是大圆镜智菩提妙净明体。第七识之见相二分。元是平等性智菩提妙净明体。第六识之见相二分。元是妙观察智菩提妙净明体。前五识之见相二分。元是成所作智菩提妙净明体。寂照不二。故妙。照而常寂。故净。寂而常照。故明。又旣是菩提妙净明体。亦卽涅槃元清净体。妙故卽是性净涅槃。净故卽是方便净涅槃。明故卽是圆净涅槃也。

 (辰)二引例释成

文殊。吾今问汝。如汝文殊。(为复)更有(一个)文殊是文殊者。为(复竟)无文殊。如是世尊。我真文殊。无是文殊。何以故。若有是者。则二文殊。然我今日非无(真正)文殊。(但)于中实无是非二相。佛言。此见妙明与诸空尘。亦复如是。本是妙明无上菩提净圆真心。妄为色空及与闻见。如第二月。谁为是月。又谁非月。文殊。但一月真。中间自无是月非月。

此中文亦三段。初以文殊为例。二此见妙明下。以法合释。三如第二月下。更举喻释成也。初文可知。次文此见妙明与诸空尘亦复如是者。亦如文殊实无是非二相也。盖本是妙明无上菩提净圆真心圆成实性。妄为色空之相分及闻见之见分耳。三卽举喻释云。加捏目妄见二月。岂可谓一是一非乎。但了月体本真。则是非戏论自永息矣。

 (卯)二示迷悟得失

是以汝今观见与尘。种种发明。名为妄想。不能于中出是非是。繇是真精妙觉明性。故能令汝出指非指。

谓若不达依他无性。观见是见观尘是尘。饶他种种发明。总名妄想。决定不能超出是非两关。此言迷之失也。繇此见与见缘卽是真精妙觉明性。故达之者。卽能令汝超出于有所指无所指之两疑。此言悟之得也。故知妙理无二。所争只迷悟之间耳。可不以开圆解为急务乎。

 (癸)八约外道世谛对简。显见性非因缘自然三。初对外道简自然。二对世谛简因缘。三结显自性。

 (子)初中二。初疑请。二开示。

 (丑)今初

阿难白佛言。世尊。诚如法王所说。觉缘徧十方界。湛然常住。性非生灭。与先梵志娑毗迦罗所谈冥谛。及投灰等诸外道种。说有真我徧满十方。有何差别。世尊亦曾于楞伽山。为大慧等敷演斯义。彼外道等。常说自然。我说因缘。非彼境界。我今观此觉性自然。非生非灭。远离一切虚妄颠倒。似非因缘。(但)与彼(外道)自然(必有差别)。云何开示不入群邪。获真实心妙觉明性。

此中文亦三节。初一节。是疑滥同外计。世尊亦曾下。为第二节。是疑违昔契经。与彼自然下。为第三节。正请开示真义也。须知佛之所说。深显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妙理。与彼外道何啻天渊。外道冥谛神我。已被藏教破无不尽。何容以此而滥圆宗。但末世谈圆。有言无旨。实去外道邪计不远。亦须略示差别源流。盖佛言净圆真心。妄为色空及与闻见者。卽是真如不变之性。举全体而随缘。如举真月之全体。妄成两月。而两月之外。更无真月可得也。外道所计冥谛神我能生万物。则冥谛神我为能生。万物为所生。能生是常。所生无常。一不同也。又佛言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者。卽是真如随缘之相。仍全体而不变。如指二月之全体。总是真月。而真月之外。更无两月别体也。外道所计。万物各有体相。而并推冥谛神我以为生因。则子不似父。因果皆非。二不同也。况佛言诸法所生。唯心所现。则彼都无非色非空境界。及昭昭灵灵境界。亦是自心一种相分。彼方昧之以为冥谛。以为神我。不达惟心。尤为大不同也。有此三种不同。所以大小乘经。咸说因缘深义以摧破之。今阿难强欲引同。其深知末世之流獘者乎。

 (丑)二开示

佛告阿难。我今如是开示方便。真实告汝。汝犹未悟。惑为自然。阿难。若必自然。自须甄明有自然体。汝且观此妙明见中。以何为自。此见为复以明为自。以暗为自。以空为自。以塞为自。阿难。若明为自。应不见暗。若复以空为自体者。应不见塞。如是乃至诸暗等相以为自者。则于明时见性断灭。云何见明。

此正重明不变之见性。举全体而随缘。别无自体可得也。卽明暗塞空。求见性之自体。了不可得。离明暗塞空。别求一见性之自体。又安可得哉。若外道所计冥谛。则以空暗而为自体。所计神我。则以空明而为自体。不伦甚矣。

 (子)二对世谛简因缘二。初转计。二破斥。

 (丑)今初

阿难言。必此妙见性非自然。我今发明是因缘生。心犹未明。咨询如来。是义云何合因缘性。

旣非自然。必属因缘。此通途情计之所不免。故今还拟是因缘教。但旣云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云何得与因缘之义相合耶。

 (丑)二破斥

佛言。汝言因缘。吾复问汝。汝今因见。见性现前。此见为复因明有见。因暗有见。因空有见。因塞有见。阿难。若因明有。应不见暗。如因暗有。应不见明。如是乃至因空因塞。同于明暗。复次阿难。此见又复缘明有见。缘暗有见。缘空有见。缘尘有见。阿难。若缘空有。应不见塞。若缘塞有。应不见空。如是乃至缘明缘暗。同于空塞。

此正重明举体随缘之见性。仍自举体不变。非藉明暗塞空为因缘也。因者。亲因。缘者。助缘。祗是亲疏之别耳。

 (子)三结显自性二。初正示离过真体。二结责滞著名相。

 (丑)今初

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离一切相。卽一切法。

此中非因非缘亦非自然二句。是双遮双破。非不自然一句。例应先有非不因缘一句。是双照双立。无非不非无是非是二句。乃是遮照同时。破立非别。离一切相句。牒上诸句。一总遮破情执。卽一切法句。蹑上情执旣破。当下照立法体也。此离一切相卽一切法二语。贯通一切圆融道理。罄无不尽。请更拈之。头手动摇开合。见无动摇舒卷。离一切相也。非风幡动。仁者心动。卽一切法也。彼不变者元无生灭。离一切相也。身后舍生趣生。卽一切法也。空体无方。离一切相也。在方器中非无方空。卽一切法也。指皆是物无是见者。离一切相也。微细发明无非见者。卽一切法也。见与见缘幷所想相如虚空华本无所有。离一切相也。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卽一切法也。及至下文非和合生离一切相也。非不和合。卽一切法也。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离一切相也。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卽一切法也。清净本然。离一切相也。循业发现。卽一切法也。如来藏本妙圆心十界俱非。离一切相也。如来藏元明心妙十界俱卽。卽一切法也。如来藏妙明心元离卽离非。离一切相也。是卽非卽。卽一切法也。以要言之。离一切相。卽所谓终日随缘终日不变。卽一切法。卽所谓终日不变终日随缘。此是第五番彻底显性之文。

 (丑)二结责滞著名相

汝今云何于中措心。以诸世间戏论名相而得分别。如以手掌撮摩虚空。祗益自劳。虚空云何随汝执捉。

妙性不可思议。言思路绝。唯直下观心。庶几有相应分。若欲措心思之。言说议之。不啻撮摩虚空矣。

 (癸)九约二妄合明显见性非见三。初引昔致疑。二对理征破。三正示见性。

 (子)今初

阿难白佛言。世尊。必妙觉性非因非缘。世尊云何尝与比丘宣说见性具四种缘。所谓因空。因明。因心。因眼。是义云何。

见性具四种缘者。谓眼识现行。须藉十缘方起。略但言四。此约虚妄见性。非今所明之真性也。妄见藉缘。自无实性。所以无我我所。不同外道邪妄因缘。若知无性之义。则知诸法本空。循业发现。若知循业发现。则知本如来藏。此因缘深义。所以徧为通别圆教作根本也。而阿难执文昧旨。尚未达于因缘卽空。又安能知卽假中耶。四缘合十缘者。空缘明缘。含于境缘。心之一字。具含六缘。谓作意缘分别依。染净依。根本依。种子依。开导依也。眼卽根缘。若以常途四缘收此十缘者。种子为亲因缘。自相分境为所缘缘。开导依为等无间缘。余七幷本质境。皆为增上缘也。

 (子)二对理征破二。初直明昔说随情。二正显见性非缘。

 (丑)今初

佛言。阿难。我说世间诸因缘相。非笫一义。

诸佛说法。常依二谛。依于世谛。名随情说。依第一义。名随智说。双显二谛。名随情智说。今明向日所说。是以世谛破邪计耳。非谓第一义中。实有因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