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藏外
- 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
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
◎碧岩录第六十四则
举,南泉复举前话,问赵州,州便脱草鞋,于头上戴出。南泉云:“子若在,恰救得猫儿。”
赵州乃南泉的子,道头会尾,举著便知落处。南泉晚间复举前话问赵州,州是老作家,便脱草鞋,于头上戴出。泉云:“子若在却救得猫儿。”且道真个恁么不恁么?南泉云“道得即不斩”,如击石火似闪电光,赵州便脱草鞋,于头上戴出。他参活句,不参死句。日日新时时新,千圣移易一丝毫不得,须是运出自己家珍,方见他全机大用。他道:“我为法王于法自在。”
人多错会道,赵州权将草鞋作猫儿。有者道,待他云“道得即不斩”,便戴草鞋出去,自是尔斩猫儿,不干我事,且得没交涉,只是弄精魂。殊不知,古人意,如天普盖,似地普擎。他父子相投,机锋相合。那个举头,他便会尾。如今学者,不识古人转处,空去意路上卜度。若要见,但去他南泉赵州转处便见好。颂云:
公案圆来问赵州,长安城里任闲游。草鞋头戴无人会,归到家山即便休。
“公案圆来问赵州”,庆藏主道,如人结案相似,八棒是八棒,十三是十三,已断了也。却拈来问赵州,州是他屋里人,会南泉意旨,他是透彻底人,祝+土著磕著便转,具本分作家眼脑,才闻举著,剔起便行。雪窦道:“长安城里任闲游”,漏逗不少。古人道:“长安虽乐,不是久居。”又云:“长安甚闹,我国晏然。也须是识机宜别休咎始得。
“草鞋头戴无人会”,戴草鞋处,这些子,是无许多事。所以道,唯我能知,唯我能证,方见得南泉、赵州、雪窦同得同用处。且道而今作么生会?“归到家山即便休”,什么处是家山?他若不会,必不恁么道,他既会,且道家山在什么处?便打。
◎碧岩录第六十五则
垂示云:无相而形,充十虚而方广。无心而应,遍刹海而不烦。举一明三,目机铢两,直得棒如雨点喝似雷奔,也未当得向上人行履在,且道作么生是向上人事?试举。
举,外道问佛:“不问有言,不问无言。”世尊良久,外道赞叹云:“世尊大慈悲,开我迷云,令我得入。”外道去后,阿难问佛:佛云:“如世良马,见鞭影而行。”
此事若在言句上,三乘十二分教,岂是无言句,或道无言便是,又何消祖师西来作什么。只如从上来,许多公案,毕竟如何见其下落?这一则公案,话会者不少。有的唤作良久,有的唤作据坐,有的唤作默然不对,且喜没交涉,几曾摸索得著来。
此事其实不在言句上,亦不离言句中。若稍有拟议,则千里万里去也。看他外道省悟后,方知亦不在此,亦不在彼,亦不在是,亦不在不是,且道是个什么?天衣怀和尚颂云:“维摩不默不良久,据坐商量成过咎。吹毛匣里冷光寒,外道天魔皆拱手。”百丈常和尚参法眼,眼令看此话,法眼一日问:“尔看什么因缘?”常云:“外道问佛话。”眼云:“尔试举看。”常拟开口,眼云:“住住。尔拟向良久处会那?”常于言下,忽然大悟。后示众云:“百丈有三诀,吃茶珍重歇。拟议更思量,知君犹未彻。”翠岩真点胸拈云:“六合九,有青黄赤白。一一交罗。”
外道会四维陀典,自云我是一切智人,在处索人论议。他致问端,要坐断释迦老子舌头,世尊不费纤毫气力,他便省去,赞叹云:“世尊大慈大悲,开我迷云,令我得入。”且道作么生是大慈大悲处?世尊只眼通三世,外道双眸贯五天。沩山真如拈云:“外道怀藏至宝,世尊亲为高提。”森罗显现,万象历然,且毕竟外道悟个什么?如趁狗逼墙,至极则无路处,他须回来,便乃活泼泼地。若计较是非,一时放下,情尽见除,自然彻底分明。
外道去后,阿难问佛云:“外道有何所证而言得入?”佛云:“如世良马见鞭影而行。”后来诸方便道:“又被风吹别调中。”又云:“龙头蛇尾。”什么处是世尊鞭影?什么处是见鞭影处?雪窦云:“邪正不分,过由鞭影。”真如云:“阿难金钟再击,四众共闻。虽然如是,大似二龙争珠,长他智者威狞。”雪窦颂云:
机轮曾未转,转必两头走。明镜忽临台,当下分妍丑。
妍丑分兮迷云开,慈门何处生尘埃。因思良马窥鞭影,千里追风唤得回。
“机轮曾未转,转必两头走。”机乃千圣灵机,轮是从本已来诸人命脉。不见古人道:“千圣灵机不易亲,龙生龙子莫因循。赵州夺得连城璧,秦主相如总丧身。”外道却是把得住作得主,未尝动著。何故他道“不问有言,不问无言”?岂不是全机处。世尊会看风使帆,应病与药,所以良久,全机提起,外道全体会去,机轮便阿辘辘地转。亦不转向有,亦不转向无,不落得失,不拘凡圣,二边一时坐断。世尊才良久,他便礼拜。如今人多落在无,不然落在有,只管在有无处两头走。雪窦道:“明镜忽临台,当下分妍丑。”这个不曾动著,只消个良久,如明镜临台相似,万象不能逃其形质。外道云:“世尊大慈大悲,开我迷云,令我得入。”且道,是什么处是外道入处?
到这里,须是个个自参自究,自悟自会始得。便于一切处,行住坐卧,不问高低,一时现成,更不移易一丝毫,才作计较。有一丝毫道理,即碍塞杀人,更无入作分也。后面,颂“世尊大慈大悲,开我迷云,今我得入”,当下忽然分妍丑,“妍丑分兮迷云开,慈门何处生尘埃。”尽大地是世尊大慈大悲门户,尔若透得,不消一捏,此亦是放开的门户。不见世尊,于三七日中,思惟如是事:“我宁不说法,疾入于涅槃。”“因思良马窥鞭影,千里追风唤得回。”追风之马,见鞭影而便过千里,教回即回。雪窦意赏他道若得俊流,方可一拨便转,一唤便回。若唤得回,便鸣指三下。且道是点破?是撤沙?
◎碧岩录第六十六则
垂示云:当机觌面,提陷虎之机。正按傍提,布擒贼之略。明合暗合,双放双收。解弄死蛇,还他作者。
举,岩头问僧:“什么处来?”僧云:“西京来。”头云:“黄巢过后,还收得剑么?”僧云:“收得。”岩头引颈近前云:“囗+力。”僧云:“师头落也。”岩头呵呵大笑。僧后到雪峰,峰问:“什么处来?”僧云:“岩头来。”峰云:“有何言句?”僧举前话,雪峰打三十棒赶出。
大凡挑囊负钵,拨草瞻风,也须是具行脚眼始得。这僧眼似流星,也被岩头勘破了一串穿却。当时若是个汉,或杀或活,举著便用。这僧砑郎当,却道“收得”,似恁么行脚,阎罗老子问尔索饭钱在,知他踏破多少草鞋。直到雪峰,当时若有些子眼筋,便解瞥地去,岂不快哉!这个因缘,有节角淆讹处,此事虽然无得失,得失甚大。虽然无拣择,到这里,却要具眼拣择。
看他龙牙行脚时,致个问端,问德山:“学人仗莫邪剑,拟取师头时如何?”德山引颈近前云:“囗+力。”龙牙云:“师头落也。”山便归方丈,牙后举似洞山,洞山云:“德山当时道什么?”牙云:“他无语。”洞山云:“他无语则且置,借我德山落的头来看。”牙于言下大悟,遂焚香遥望德山礼拜忏悔。有僧传到德山处,德山云:“洞山老汉,不识好恶,这汉死来多少时也,救得有什么用处?”
这个公案,与龙牙的一般。德山归方丈,则暗中最妙。岩头大笑,他笑中有毒。若有人辨得,天下横行,这僧当时若辨得出,千古之下,免得检责。于岩头门下,已是一场磋过,看他雪峰老人是同参,便知落处。也不与他说破,只打三十棒赶出院,可以光前绝后。这个是拈作家衲僧鼻孔,为人的手段。更不与他如之若何,教他自悟去。本分宗师为人,有时笼罩,不教伊出头,有时放令死郎当地,却须有出身处。大小大岩头雪峰,倒被个吃饭禅和勘破。
只如岩头道“黄巢过后还收得剑么”,诸人且道这里合下得什么语?免得他笑,又免得雪峰行棒赶出?这里淆讹,若不曾亲证亲悟,纵使口头快利,至究竟透脱生死不得。
山僧寻常教人觑这机关转处,若拟议则远之远矣。不见投子问盐平僧云:“黄巢过后,收得剑么?”僧以手指地。投子云:“三十年弄马骑,今日却被驴子扑。”看这僧,也不妨是个作家。也不道收得,也不道收不得。与西京僧,如隔海在。真如拈云:“他古人,一个做头,一个做尾定也。”雪窦颂云:
黄巢过后曾收剑,大笑还应作者知。三十山藤且轻恕,得便宜是落便宜。
“黄巢过后曾收剑,大笑还应作者知。”雪窦便颂这僧与岩头大笑处。这个些子,天下人摸索不着。且道他笑个什么,须是作家方知,这笑中有权有实,有照有用,有杀有活。
“三十山藤且轻恕”,颂这僧后到雪峰面前,这僧依旧莽卤,峰便据令而行,打三十棒赶出。且道为什么却如此?尔要尽情会这话么,“得便宜是落便宜。”
◎碧岩录第六十七则
举,梁武帝请傅大士讲《金刚经》,大士便于座上,挥案一下,便下座。武帝愕然。志公问:“陛下还会么?”帝云:“不会。” 志公云:“大士讲经竟。”
梁高祖武帝,萧氏,讳衍,字叔达。立功业,以至受齐禅。即位后,别注五经讲议,奉黄老甚笃。而性至孝,一日思得出世之法,以报劬劳,于是舍道事佛,乃受菩萨戒,于娄约法师处,披佛袈裟,自讲《放光般若经》,以报父母。时志公大士,以显异惑众,系于狱中。志公乃分身,游化城邑。帝一日知之,感悟极推重之。志公数行遮护,隐显逮不可测。时婺州有大士者,居云黄山,手栽二树,谓之双林,自称当来善慧大士。一日修书,命弟子,上表闻于帝。时朝廷以其无君臣之礼不受,傅大士将入金陵城中卖鱼,
时武帝或请志公讲《金刚经》,志公曰:“贫道不能讲,市中有傅大士者,能讲此经。”帝下诏召之入禁中,傅大士既至,于讲座上,挥案一下,便下座。当时便与推转,免见一场狼藉。却被志公云:“陛下还会么?”帝云:“不会。”志公云:“大士讲经竟。”也是一人作头,一人作尾。志公恁么道,还梦见傅大士么?一等是弄精魂,这个就中奇特。虽是死蛇,解弄也活。
既是讲经,为甚却不大分为二,一如寻常座主道:“金刚之体坚固,物物不能坏,利用故能摧万物。”如此讲说,方唤作讲经。虽然如是,诸人殊不知,傅大士只拈向上关捩子,略露锋芒,教人知落处,直截与尔,壁立万仞。恰好被志公不识好恶,却云“大士讲经竟”,正是好心不得好报,如美酒一盏,却被志公以水搀过;如一釜羹,被志公将一颗鼠粪污了。且道既不是讲经,毕竟唤作什么?颂云:
不向双林寄此身,却于梁土惹埃尘。当时不得志公老,也是栖栖去国人。
“不向双林寄此身,却于梁土惹埃尘。”傅大士与没板齿者汉,一般相逢。达摩初到金陵,见武帝,帝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摩云廓然无圣。帝云:“对朕者谁?”摩云:“不识。”帝不契,遂渡江至魏。武帝举问志公,公云:“陛下还识此人否?”帝云:“不识。”志公云:“此是观音大士,传佛心印。”帝悔,遂遣使去取。志公云:“莫道陛下发使去取,合国人去,他亦不回。”所以雪窦道:“当时不得志公老,也是栖栖去国人。”当时若不是志公,为傅大士出气,也须是赶出国去。志公既饶舌,武帝却被他热瞒一上。雪窦大意道,不须他来梁土讲经挥案,所以道,何不向双林寄此身。吃粥吃饭,随分过时,却来梁土,恁么指注挥案一下,便下座,便是他惹埃尘处。
既是要殊胜,则目视云霄,上不见有佛,下不见有众生。若论出世边事,不免灰头土面,将无作有,将有作无,将是作非,将粗作细,鱼行酒肆,横拈倒用,教一切人明此个事。若不恁么放行,直到弥勒下生,也无一个半个。傅大士既是拖泥带水,赖是有知音,若不得志公老,几乎赶出国了。且道即今在什么处?
◎碧岩录第六十八则
垂示云:掀天关翻地轴,擒虎兕辨龙蛇,须是个活泼泼汉,始得句句相投,机机相应。且从上来什么人合恁么?请举看。
举,仰山问三圣:“汝名什么”圣云:“惠寂。”仰山云:“惠寂是我。”圣云:“我名惠然。”仰山呵呵大笑。
三圣是临济下尊宿,少具出群作略,有大机有大用。在众中,昂昂藏藏,名闻诸方。后辞临济,遍游淮海,到处丛林,皆以高宾待之。自向北至南方,先造雪峰便问:“透网金鳞,未审以何为食?”峰云:“待汝出网来,即向汝道。”圣云:“一千五百人善知识,话头也不识。”峰云:“老僧住持事繁。”峰往寺庄,路逢猕猴。乃云:“这猕猴各各佩一面古镜。”圣云:“历劫无名,何以彰为古镜?”峰云:“瑕生也。”圣云:“一千五百人善知识,话头也不识。”峰云:“罪过,老僧住持事繁。”
后至仰山,山极爱其俊利,待之于明窗下,一口有官人来参仰山,山问:“官居何位?”云:“推官。”山竖起拂子云:“还推得这个么?”官人无语,众人下语,俱不契仰山意。时三圣病在延寿堂,仰山令侍者持此语问之,圣云:“和尚有事也。”再令侍者问:“未审有什么事?”圣云:“再犯不容。”仰山深肯之。百丈当时,以禅板蒲团付黄檗,拄杖子拂子付沩山,沩山后付仰山。
仰山既大肯三圣,圣一日辞去,仰山以拄杖拂子付三圣,圣云:“某甲已有师。”仰山诘其由,乃临济弟子也。只如仰山问三圣“汝名什么”,他不可不知其名,何故更恁么问?所以作家,要验人得知仔细,只似等闲。问云“汝名什么”,更道无计较。何故三圣不云惠然,却道惠寂?看他具眼汉,自然不同。三圣恁么,又不是颠,一向搀旗夺鼓,意在仰山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