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

  他作家相见,一擒一纵,逢强即弱,遇贱即贵,尔著作胜负会,未梦见雪峰在。看他二人,最初孤危峭峻,末后二俱死郎当,且道还有得失胜负么?他作家酬唱,必不如此。三圣在临济作院主,临济迁化垂示云:“吾去后不得灭吾正法眼藏。”三圣出云:“争敢灭却和尚正法眼藏。”济云:“已后有人问尔,作么生?”三圣便喝。济云:“谁知吾正法眼藏,向这瞎驴边灭却。”三圣便礼拜,他是临济真子,方敢如此酬唱。雪窦末后,只颂透网金鳞,显他作家相见处。颂云。
  透网金鳞,休云滞水。摇乾荡坤,振鬣摆尾。千尺鲸喷洪浪飞,一声雷震清飙起。清飙起,天上人间知几几?
  “透网金鳞,休云滞水。”五祖道只有一句颂了也。既是透网金鳞,岂居滞水,必在洪波浩渺白浪滔天处。且道二六时中,以何为食?诸人且向三条椽下七尺单前,试定当看。雪窦道,此事随分拈弄,如金鳞之类,振鬣摆尾时,直得乾坤动摇,千尺鲸喷洪浪飞,此颂三圣道“一千五百人善知识,话头也不识”,如鲸喷洪浪相似。
  “一声雷震清飙起”,颂雪峰道“老僧住持事繁”,如一声雷震清飙起相似。大纲颂他两个俱是作家,“清飙起,天上人间知几几?”且道这一句落在什么处?飙者风也,当清飙起时,天上人间,能有几人知
  
  ◎碧岩录第五十则
  垂示云:度越阶级,超绝方便。机机相应,句句相投。倘非入大解脱门,得大解脱用,何以权衡佛祖,龟鉴宗乘。且道当机直截,逆顺纵横,如何道得出身句,试请举看。
  举,僧问云门:“如何是尘尘三昧”门云:“钵里饭桶里水。”
  还定当得么?若定当得,云门鼻孔,在诸人手里;若定当不得,诸人鼻孔,在云门手里。云门有斩钉截铁句,此一句中具三句。有底问着便道,钵里饭,粒粒皆圆,桶里水,滴滴皆显。若恁么会,且不见云门端的为人处。颂云:
  钵里饭桶里水,多口阿师难下嘴。北斗南星位不殊,白浪滔天平地起。拟不拟,止不止,个个无衤昆长者子。
  雪窦前面颂云门“对一说”话道:“对一说太孤绝,无孔铁锤重下楔。”后面又颂马祖“离四句绝百非”话道:“藏头白海头黑,明眼衲僧会不得。”若于此公案透得,便见这个颂。雪窦当头便道“钵里饭桶里水”,言中有响句里呈机。“多口阿师难下嘴”,随后便与尔下注脚也。尔若向这里要求玄妙道理计较,转难下嘴。
  雪窦只到这里也得,他爱恁么头上先把定,恐众中有具眼者觑破也。到后面须放过一着,俯为初机,打开颂出教人见。北斗依旧在北,南星依旧只在南,所以道:“北斗南星位不殊。”“白浪滔天平地起”,忽然平地上起波澜,又作么生?若向事上觑则易,若向意根下寻,卒摸索不著。这个如铁橛子相似,摆拨不得,插嘴不得。尔若拟议欲会而不会,止而不止,乱呈蒙袋,正是个个无衤昆长者子。寒山诗道:“六极常婴苦,九维徒自论,有才遗草泽,无势闭蓬门,日上岩犹暗,烟消谷尚昏,其中长者子,个个总无衤昆。”
  
  卷第六
  ◎碧岩录第五十一则
  垂示云:才有是非,纷然失心。不落阶级,又无摸索。且道放行即是,把住即是?到这里,若有一丝毫解路,犹滞言诠。尚拘机境,尽是依草附木。直饶便到独脱处,未免万里望乡关。还构得么,若未构得,且只理会个现成公案。试举看。
  举,雪峰住在庵时,有两僧来礼拜,峰见来,以手托庵门,放身出云:“是什么?”僧亦云:“是什么?”峰低头归庵。僧后到岩头,头问:“什么处来?”僧云:“岭南来。”头云:“曾到雪峰么?”僧云:“曾到。”头云:“有何言句”僧举前话,头云:“他道什么?”僧云:“他无语低头归庵。”头云:“噫我当初悔不向他道末后句,若向伊道,天下人不奈雪老何。”僧至夏末,再举前话请益。头云:“何不早问?”僧云:“未敢容易。”头云:“雪峰虽与我同条生,不与我同条死。要识末句后,只这是。”
  大凡扶竖宗教,须是辨个当机,知进退是非,明杀活擒纵。若忽眼目迷离麻罗,到处逢问便问,逢答便答,殊不知鼻孔在别人手里。只如雪峰岩头,同参德山。此僧参雪峰,见解只到恁么处,及乎见岩头,亦不曾成得一事,虚烦他二老宿,一问一答,一擒一纵,直至如今,天下人成节角淆讹,分疏不下。且道节角淆讹,在什么处?
  雪峰虽遍历诸方,末后于鳌山店,岩头因而激之,方得剿绝大彻。岩头后值沙汰,于湖边作渡子,两岸各悬一板,有人过敲板一下,头云:“尔过那边?”遂从芦苇间,舞掉而出。雪峰归岭南住庵,这僧亦是久参的人。雪峰见来,以手托庵门,放身出云:“是什么?”如今有的恁么问著,便去他语下咬嚼。这僧亦怪,也只向他道:“是什么?”峰低头归庵,往往唤作无语会去也,这僧便摸索不著。
  有的道:“雪峰被这僧一问直得,无语归庵。殊不知雪峰意有毒害处。雪峰虽得便宜,争奈藏身露影。这僧后辞雪峰,持此公案,令岩头判。既到彼,岩头问:“什么处来?”僧云:“岭南来。”头云:“曾到雪峰么?”若要见雪峰,只此一问,也好急着眼看。僧云:“曾到。”头云:“有何言句?”此语亦不空过。这僧不晓,只管逐他语脉转,头云:“他道什么?”僧云:“他低头无语归庵。”这僧殊不知岩头著草鞋,在他肚皮里行几回了也。岩头云:“噫,我当初悔不向他道末后句。若向他道,天下人不奈雪老何。”岩头也是扶强不扶弱。
  这僧依旧黑漫漫地,不分缁素,怀一肚皮疑,真个道雪峰不会。至夏末,再举前话,请益岩头。头云:“何不早问?”这老汉,计较生也。僧云:“未敢容易。”头云:“雪峰虽与我同条生,不与我同条死。要识末后句,只这是。”岩头太杀不借眉毛,诸人毕竟作么生会?”
  雪峰在德山会下作饭头,一口斋晚,德山托钵下至法堂,峰云:“钟未鸣鼓未响,这老汉,托钵向什么处去?”山无语,低头归方丈,雪峰举似岩头,头云:“大小德山,不会末后语。”山闻令侍者唤至方丈,问云:“汝不肯老僧那?”头密启其语。山至来日上堂,与寻常不同,头于僧堂前,抚掌大笑云:“且喜老汉会末后句,他后天下人,不奈他何。虽然如是,只得三年。”
  此公案中,如雪峰见德山无语,将谓得便宜,殊不知著贼了也。盖为他曾著贼来,后来亦解做贼。所以古人道:“末后一句,始到牢关。”有者道岩头胜雪峰,则错会了也。岩头常用此机示众云:“明眼汉没窠臼,却物为上,逐物为下。”这末后句,设使亲见祖师来,也理会不得。
  德山斋晚,老子自捧钵下法堂去,岩头道:“大小德山,未会末后句在。”雪窦拈云:“曾闻说个独眼龙,原来只具一只眼。殊不知,德山是个无齿大虫,若不是岩头识破,争知得昨日与今日不同。诸人要会末后句么,只许老胡知,不许老胡会。自古及今,公案万别千差,如荆棘林相似,尔若透得去,天下人不奈何。三世诸佛,立在下风,尔若透不得,岩头道,雪峰虽与我同条生,不与我同条死,只这一句自然有出身处,雪窦颂云:“
  末后句,为君说,明暗双双底时节。同条生也共相知,不同条死还殊绝。
  还殊绝,黄头碧眼须甄别。南北东西归去来,夜深同看千岩雪。
  “末后句,为君说。”雪窦颂此末后句,他意极有落草相为。颂则杀颂,只颂毛彩些子。若要透见也未在,更敢开大口便道,“明暗双双底时节。”与尔开一线路,亦与尔一句打杀了也。末后更与尔注解。
  只如招庆一日问罗山云:“岩头道:“恁么恁么不恁么不恁么,意旨如何?”罗山召云:“大师。”师应诺,山云:“双明亦双暗。”庆礼谢而去。三日后又问:“前日蒙和尚垂慈,只是看不破。”山云:“尽情向尔道了也。”庆云:“和尚是把火行。”山云:“若恁么据大师疑处问将来。”庆云:“如何是双明亦双暗?”山云:“同生亦同死。”庆当时礼谢而去。后有僧问招庆:“同生亦同死时如何?”庆云:“合取狗口。”僧云:“大师收取口吃饭。”其僧却来问罗山云:“同生不同死时如何?”山云:“如牛无角。”僧云:“同生亦同死时如何?”山云:“如虎戴角。”末后句,正是这个道理。
  罗山会下有僧,便用这个意,致问招庆,庆云:“彼此皆知。何故?”我若东胜身洲道一句,西瞿那尼洲也知,天上道一句,人间也知。心心相知,眼眼相照。同条生也则犹易见,不同条死也还殊绝。释迦达摩也摸索不著,南北东归去来,有些子好境界。“夜深同看千岩雪。”且道是双明双暗,是同条生是同条死?具眼衲僧试甄别看。
  
  ◎碧岩录第五十二则
  举,僧问赵州:“久向赵州石桥,到来只见略搭。”州云:“汝只见略搭,且不见石桥。”僧云:“如何是石桥?”州云:“渡驴渡马。”
  赵州有石桥,盖李膺造也,至今天下有名。略搭者,即是独木桥也。其僧故意减他威光,问他道:“久向赵州石桥,到来只见略搭。”赵州便道:“汝只见略搭,且不见石桥。”据他问处,也只是平常说话相似。赵州用去钓他,这僧果然上钩,随后便问:“如何是石桥?”州云:“渡驴渡马。”不妨言中自有出身处,赵州不似临济德山,行棒行喝,他只以言句杀活。
  这公案好好看来,只是寻常斗机锋相似,虽然如是,也不妨难凑泊。一日与首座看石桥,州乃问首座:“是什么人造?”座云:“李膺造。”州云:“造时向什么处下手?”座无对,州云:“寻常说石桥,问著下手处也不知。”又一日州扫地次,僧问:“和尚是善知识,为什么有尘?”州云:“外来底。”又问:“清净伽蓝,为什么有尘?”州云:“又有一点也。”又僧问:“如何是道?”州云:“墙外底。”僧云:“不问这个道,问大道。”州云:“大道通长安。”赵州偏用此机,他到平实安稳处,为人更不伤锋犯手。自然孤峻,用得此机甚妙。雪窦颂云。
  孤危不立道方高,入海还须钓巨鳌。堪笑同时灌溪老,解云劈箭亦徒劳。
  “孤危不立道方高”,雪窦颂赵州寻常为人处,不立玄妙,不立孤危,不似诸方道打破虚空、击碎须弥、海底生尘、须弥鼓浪,方称他祖师之道。所以雪窦道“孤危不立道方高”。壁立万仞,显佛法奇特灵验,虽然孤危峭峻,不如不立孤危。但平常自然转辘辘地,不立而自立,不高而自高,机出孤危,方见玄妙。所以雪窦云:“入海还须钓巨鳌。”看他具眼宗师,等闲垂一语用一机,不钓虾蚬螺蚌,直钓巨鳌,也不妨是作家,此一句用显前面公案。“堪笑同时灌溪老”,不见僧问灌溪:“久向灌溪,及乎到来,只见个沤麻池。”溪云:“汝只见沤麻池,且不见灌溪。”僧云:“如何是灌溪?”溪云:“劈箭急。
  又僧问黄龙:“久向黄龙,及乎到来,只见个赤斑蛇。”龙云:“子只见赤斑蛇,且不见黄龙。”僧云:“忽遇金翅鸟来时如何?”龙云:“性命难存。”僧云:“恁么则遭他食啖去也。”龙云:“谢子供养。”此总是立孤危,是则也是,不免费力,终不如赵州寻常用的。所以雪窦道“解云劈箭亦徒劳”。只如灌溪黄龙即且致,赵州云渡驴渡马,又作么生会?试辨看。
  
  ◎碧岩录第五十三则
  垂示云:遍界不藏,全机独露。触途无滞,著著有出身之机;句下无私,头头有杀人之意。向人开示的言句毫无主观的心意识的见解,每一句话都头头是道,足以启发别人,打破无明的窠窟,杀尽神识怨贼。且道古人毕意向什么处休歇?试举看。
  举,马大师与百丈行次,见野鸭子飞过,大师云:“是什么?”丈云:“野鸭子。”大师云:“什么处去也?”丈云:“飞过去也。”大师遂扭百丈鼻头,丈作忍痛声。大师云:“何曾飞去。”
  正眼观来,却是百丈具正因,马大师无风起浪。诸人要与佛祖为师,参取百丈。要自救不了,参取马祖大师。看他古人二六时中,未尝不在个里。百丈传岁离尘,三学该练,属大寂阐化南昌,乃倾心依附,二十年为侍者,及至再参,于喝下方始大悟。而今有者道:本无悟处,作个悟门建立此事。若恁么见解,如狮子身中虫,自食狮子肉。不见古人道:“源不深者流不长,智不大者见不远。”若用作建立会,佛法岂到如今。
  看他马大师与百丈行次,见野鸭子飞过,大师岂不知是野鸭子,为什么却恁么问?且道他意落在什么处?百丈只管随他后走,马祖遂扭他鼻孔,丈忍痛声,马祖云:“何曾飞去”百丈便省。而今有的错会,才问著便作忍痛声,且喜跳不出。宗师家为人,须为教彻。见他不会,不免伤锋犯手,只要教他明此事,所以道会则途中受用,不会则世谛流布。马祖当时若不扭住,只成世谛流布。也须是逢境遇缘,宛转教归自己,十二时中,无空缺处,谓之性地明白。若只依草附木,认个驴前马后,有何用处?
  看他马祖百丈恁么用,虽似昭昭灵灵,却不住在昭昭灵灵处。百丈作忍痛声,若恁么见去,遍界不藏头头成现。所以道:一处透千处万处一时透。马祖次日升堂,众才集,百丈出,卷却拜席,马祖便下座,归方丈次问百丈:“我适来上堂,未曾说法,尔为什么便卷却席?”丈云:“昨日被和尚扭得鼻孔痛。”祖云:“尔深知今日事。”丈乃作礼,却归侍者寮哭。同事侍者问云:“尔哭作什么?”丈云:“尔去问取和尚。”侍者遂去问马祖,祖云:“尔去问取他看。”侍者即归寮问百丈,丈却呵呵大笑。侍者云:“尔适来哭,而今为什么却笑。”丈云:“我适来哭,如今却笑。”看他悟后,阿辘辘地,罗笼不住,自然玲珑。雪窦颂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