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禅宗语录通集
- 林泉老人评唱丹霞淳禅师颂古虚堂集
林泉老人评唱丹霞淳禅师颂古虚堂集
妙圆无相劫前人(相逢不对面。对面不相逢)。随类权分百亿身(时时示时人。时人皆不识)。月夜御楼才报晓(潜通造化)。平明六国尽逢春(泄漏天机)。
师云。天台山佛窟岩惟则禅师曰。天地无物也。物我无物也。虽无物也而未尝无物也。如此则圣人如影百姓如梦。孰能生死哉。况妙圆无相空劫前。人非四大之可成褫。非六根之可砌合。无影无形无示无识。虽曰圣人无己而岂知靡所不己。故能随类权分千百亿身。尘尘尔剎剎尔。何啻数家而已哉。既来曲为今时。暂别空劫。垂手为人焉能有间。端如月夜漏声长咫尺。御楼才报晓平明。六国处处逢春。方信道一气不言含有象。万灵何处谢无私。
第八十八则 梁山日用(对机)
示众云。张口吃饭。粒米不曾嚼。舒手穿衣。寸丝曾不挂。纵横得妙左右逢原处还会得么。
举僧问梁山观禅师。如何是日用事(头头常显现。物物尽圆通)。山云。碧玉点破琉璃色。满目红尘不见沙(指示分明)。
师云。拈匙并举筯。运水及般柴。物物无非己。头头用不乖。鱼军容问忠国师曰。师住白崕山。十二时中如何修道。师唤童子来。摩顶曰。惺惺直言惺惺。历历直言历历。已后莫受人谩。林泉道。却是你谩我。瑞岩居常自召云。主人公。惺惺着。莫受人谩。汝诸禅者但肯念兹在兹。不被色尘所染声利所惑。得失所侵死生所沮。日日时时所用之事何虑而不办哉。梁山虽道碧玉点破琉璃色。满目红尘不见沙。若非具正法眼得涅盘心者。敢只向舌尖口角得少为足。而不能跳出玄关踏翻义海。唱胡笳曲咏无声诗。知无味之味其味恒然。[(厂@云)*页]不快哉。若然。则无师智自然智不待子言而悉知矣。由是丹霞於不立一尘处安邦定国立计成家。颂曰。
劫火洞然无相宅(见之则燎却眼孔。视之则烁皱面门)。金门不睹玉楼家(司空见惯应为寻常)。宝天云淡银河冷(彻底分明)。浩浩波澜岂动沙(识情难测)。
师云。仁王经班足王取千王头以祀摩诃迦罗大黑天神。已得九百九十九唯少一王。末后乃得普明王。其普明王白班足言。愿听一日礼敬三宝。命百法师讲说般若。第一法师为说偈曰。劫火洞然。大千俱坏。须弥巨海。磨灭无余。此偈凡三十二句。宅既无相人必皆空。泯迹忘踪宁容住着。金门恢廓五目不睹其容。玉宇栖迟四智难穷其奥。洞明千载炳焕一时。光映丛林而叶缀花联。影分禅苑而根深蒂固。既尺璧之非宝。必寸阴之可竞。不见道。莫向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须知日用无多事。一念回光妄即真。还能恁么么。尘中能作主。化外自来宾。
第八十九则 梁山祖意(祖教)
示众云。春兰秋菊香味虽殊。夜月朝曦光明无异。虽云显晦全彰。大抵是非一揆。凤凰飞在梧桐树。自有傍人话短长。
举僧问梁山。祖意教意是同是别(索〔另〕先穷)。山云。金乌东上人皆贵。玉兔西沉佛祖迷(出没任渠分昼夜。往来终不离乾坤)。
师云。云门一日上堂道。你若不相当。且觅个入路。微尘诸佛在你舌头上。三藏圣教在你脚跟底。不如悟去好。还有悟得底么。出来对众道看。又云。尽十方世界乾坤大地。以拄杖画云。百杂碎。三乘十二分教达磨西来放过即不可。不放过。不消一喝。林泉道。有劳神用。若会祖意即是教意。若会教意即是祖意。其实祖意教意本无二岐。情封则触途成滞。理契则妙用纵横。昔屏山赞达磨叙别传之说云。岂吾佛教外复有所传乎。特不泥於名相耳。真传教者也。非别传也。如来末后拈花示众。复以空不空之真宗。有不有之妙说。令一切众生离妄想执着而证无上正等菩提。若能禅教融通宗说无滞。使僻见之流合达人之论。抉江河同归大海。撤藩篱通为一家。何有今日之矛盾者也。故梁山答以金乌玉兔东上西沉。人虽皆贵。暂时光影尔。佛祖迷者。理极之谓欤。更看丹霞信手拈来。直教无星秤上两头平。没底船中同着棹。向分来毫去处试辨别看。颂曰。
灵山会上言虽普(出一人口。入万人耳)。少室峰前句未亲(却救得一半)。瑞草蒙茸含月色(非无花果志)。寒松蓊郁出云霄(必有岁寒心)。
师云。七七年来感圣缘。灵山九会演真诠。三乘五教周沙界。半满区分阐妙玄。由是言言虽普。双丸塞耳而闻似不闻。字字分明。两叶遮晴而见如不见。岂惮倾心吐胆。宁辞利道拔生。应须粉骨碎身。不可辜恩负德。非止心心相印。还曾祖祖相传。少室峰前嵩山岩畔。九年曾不语。一句悉能该。觅心虽未得。豁尔解安排。立雪神光几曾蹉过。偶见蒙茸瑞草含月色以腾辉。灼烁心花藉风光而挺秀。未若苍松蓊郁奇柏峥嵘。任岁寒之不凋。保根株之常在。联芳续焰自古及今。不见道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第九十则 梁山空劫(法器)
示众云。冰河发焰。铁树开花。非从造化之机。岂在阴阳之彀。向混沌未分之际试定省看。
举僧问梁山。如何是空劫已前事(不劳闲打听。切忌漫商量)。山云。击动乾坤鼓。时人听不闻(孤岩无耳却知音)。
师云。无羁木马高超威音之前。没足石人独步劫空之后。方信道。妙有元非有。真空本不空。无依活卓卓。历劫用无穷。故知此事非空非有非一非二。非同非别非即非离。拟之则差议之则错。常时拈向面前。可惜抛在脑后。深愍此辈水中捞月不知月之在天。空里采花不知花之无蒂。寻香逐气认影迷头。尽力推敲分毫不采。所以梁山道。击动乾坤鼓。时人听不闻。林泉道。群生虽有耳。几个是知音。更看丹霞如何断和。颂曰。
虚空为鼓须弥槌(冬冬)。击者虽多听者稀(枉劳心力)。半夜髑髅惊破梦(休[穴/(丬*臬)]语)。满头明月不思归(切忌坐着)。
师云。杭州盐官齐安禅师示众云。虚空为鼓。须弥为槌。甚么人打得。众无对。南泉云。王老师不打这破鼓。林泉道。自是和尚手懒。法眼别云。王老师打不。林泉道。只恐傍人不知下数。雪窦拈云。打者甚多。听者极少。且问谁是解打者。莫谤盐官好。南泉道。王老师不打这破鼓。法眼云。王老师不打。两个既不奈何。一个更是懡[怡-台+罗]。又云王老师不打。还肯得诸方也无。代云。千年田。八百主。林泉道。屈指从头数莫真。恁么看来。岂免丹霞道。击者虽多听者稀。半夜髑髅。初惊破梦。三更露柱。偶尔放光。有具眼者分明辨取。直待满头明月两鬓霜华。流落今时不思劫外。所以洞山道。向道莫去。归来背父。且作么生得个恰好去。还知么。不离花下路。游遍洞中天。
第九十一则 大阳上堂(示众)
示众云。行取说不得的。说取行不得的。若能行说俱到。何必厮挨厮靠。有不识好恶者么。
举大阳明安禅师上堂云。嵯峨万仞。鸟道难通(纵横如得妙。左右自逢原)。剑刃轻冰。谁当履践(男儿欲要富。无过险处做)。宗乘妙句。语路难陈(吾师举似且低声)。不二法门。净名杜口(不答当渠痛处锥)。所以达磨西来。九年面壁始遇知音(功多业就。水到渠成)。大阳今日也太无端。珍重(只知开口阔。不觉更舌长)。
师云。郢州大阳警玄禅师(或曰廷。避庙讳)。江夏张氏子。依智通禅师出家。十九为大僧。听圆觉了义讲席。无能及者。遂游方。初到梁山问无相道场。深达玄旨。因嗣续焉。因一日上堂。举此嵯峨万仞鸟道难通等语。况斯一事。非智可知非识可识。若嵯峨万仞剑刃轻冰。睹之则眼眩思之则意乱。端的宗乘妙句寔语路之难陈。祖域玄纲非机关之可隘。维摩经不二法门品曰。文殊问维摩诘。我等各自说已。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时维摩诘默然。文殊叹曰。善哉。乃至无有语言文字是真入不二法门。梵语维摩诘。此云净名。达摩大士自西而来。至金陵见武帝不契。渡江至洛京。居嵩山少林。面壁九年。始遇神光立雪断臂求安心之旨而得髓焉。岂非知音者也。大阳今日也太无端。如斯举唱皆为剩语。故自首身据欵结桉道各自珍重。丹霞终不证父攘羊。而反称赞。颂曰。
不挂唇皮一句奇(必是舌在口外)。少林冷坐最慈悲(知恩有几人)。须知此道非传授(本自圆成)。立雪神光已强为(果是遭人点检)。
师云。若知无说说。自解不闻闻。未挂唇皮处。分明指示君。一自拈花之后面壁已来。或竖拂拈槌。或扬眉瞬目。或吐纳言辞。或嚬呻[口*磬]咳。设使千句万句。终不离此一句。是其所以奇特也。菩提达摩虽则少林冷坐九年。用尽慈悲未有知恩解报恩者。然是人人本具个个圆成。理本自如道非传授。亦假无丝玉线穿没鼻金针。联古锦於空劫以前。绣丹凤於成平之际。用斯勤恳未得心安。宁不刳肱特来立雪。非是神光勉强。不得已而为之也。此乃奋先觉觉后之心。兴自利利他之志。为禅苑规模丛林榜样。幸勿未得为得未证为证。而懒堕不趣无上菩提者也。只如到此。合作么生行履即是。还知明安丹霞大意么。妙舞纵饶回雪态。三台须是大家催。
第九十二则 大阳家风(家风)
示众云。密室不通风。何消来壁听。纵横契本真。妙用无非应。有知音可嘉者么。
举僧问大阳。如何是和尚家风(朝看云片片。暮听水潺潺)。阳云。满缾倾不出。大地没饥人(圆同太虚无欠无余)。
师云。门庭施设万别千差。入理深谈一了百当。世尊在楞伽山告大慧大士曰。非一切剎土有言说。言说者是作相耳。或有佛剎瞻视显法。或有作相。或有扬眉。或有动睛。或叹或欠。或[口*磬]咳。或念剎土。或动摇。乃至如是说法得无生法忍及殊胜三昧。以至蚊蚋虫蚁无言而各办事。又弃诸盖大士问世尊曰。禅门秘要为有一门为有多门。若有多者。法即有二。若是一者。云何容受无量无边众生而不迫迮。世尊曰。此禅要门亦非是一亦非是多。一切众生性同虚空。虽同虚空各于身心自有禅门。寔不共修。何以故。息口不言冥合于理。口为禅门。摄眼分别。混合无异。眼为禅门。耳所闻声。了知虚妄毕竟寂灭。犹如聋人耳为禅门。乃至身意亦复如是。善男子。摄诸尘劳入不二门。旷彻清虚湛然凝定。此盖吾佛略阐家风万分之一也。故我衲僧门下。心心相印祖祖相传。利道拔生妙用纵横亦非一也。大阳道满缾倾不出大地没饥人。子细看来。所得甚简施设弥宽。不负问端尽情吐露。具眼衲僧分明荐取。颂曰。
荆山美玉何须辨(非智可知)。赤水玄珠不用拈(非识可识)。罔象无心黄帝重(理契则神)。卞和有智楚王嫌(情封则物)。
师云。荆山美玉卞和三献而祸及於身。赤水玄珠罔象一见而肯加於己。抱璞之事已具投子颂古。而备述之兹不复云。黄帝游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智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不得。使吃诟索之亦不得。乃使象罔象。罔得之。见庄子。吃口懈切。诟口豆切。罔象当作象罔。此谓无心合道。道合无心。既大阳家丑外扬。惹丹霞如斯评品。幸勿献直得曲逐句寻言。矢上加尖空中着楔。问你诸人作么生免得不恁么去。热则趂凉寒向火。莫将闲事挂心头。
第九十三则 投子宗风(法属)
示众云。穷源究本。岂容攃蹉丝毫。列祖分宗。那许自谩方寸。既尔恩归有地。非无禀受承袭。欲要大家知。尽情须吐露。
举僧问投子青禅师。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见如还不见。闻似不曾闻)。子云。威音前一箭。射透两重关(英雄力破重围)。僧云如何是相付底事(一狐疑了一狐疑)。子云。全因淮地月。得照郢阳春(清光逈照。左右逢原)。僧云恁么则入水见长人(认着依然元不是)。子云。祇知荆玉异。那辨楚王心(智识徒劳测圣情)。子随后以拂子敲禅床一下(若将耳听终难会。眼里闻声方得知)。
师云。舒州投子山义青禅师。初参蒋山元不契。复依浮山远。会远预梦获俊青鹞。既见师至远为曰。汝应其祥矣。令看外道问佛因缘。前后三载。一日远曰。汝记得话头么。试举看。师方举。远蓦以手掩其口。师豁然大悟。先浮山远见郢州大阳明安禅师。机相契遂传宗旨。明安以皮履布直裰付之。远辞曰。某已有得处。安叹曰吾一枝遂无人也。远曰洞上宗风实难绍举。和尚年尊无人承嗣。某当持此衣信转相付嘱。安许之曰。他时得人。以吾偈证明。遂书偈曰。阳广山头草。凭君待价焞。异苗翻茂处。深密固灵根。其末云。得法后潜众十年方可阐扬。暨师相契付大阳顶相衣颂嘱曰。代吾续大阳宗风。善自护持。咦。迄至於今。儿孙不坠。枝叶兴荣。此岂非应异苗翻茂之远谶者邪。这僧恁么问。投子与么答。宗中辨的量外转机。事存函盖合。理应箭锋拄。还晓会得也无。其或莽卤漫汗。更看丹霞分析。颂曰。
珊瑚枝上玉花开(异苗翻茂处。千载果希奇)。风递清香遍九垓(无处不闻)。勿谓乾坤成委曲(休错商量)。韶阳亲见睦州来(有条攀条。无条攀例)。
师云。阴阳不测谓之神。异种同根漏泄春。薝卜林中金果树。玉花琼药叶常新。自此联芳续焰光映丛林。匝地普天香分觉苑。勿谓乾坤委曲。休云根种非同。诸方仰羡而接活灵枝。一雨普沾而不离心地。韶州云门山文偃禅师初参睦州陈尊宿。扣其门。陈问曰阿谁。门曰文偃。陈开门把住曰道道。门无语。陈曰秦时[车*度]辂钻。遂托开以门掩。折右足。门因发明大意。陈指游雪峰。升堂乃出众云。项上三百斤铁枷何不脱却。峰下座把住曰。因甚到与么。门以手拭目。后嗣雪峰。道振丛林。后迁云门。名重天下。投子云门异派同流。至今源远不绝。续佛慧命。大显曹溪之道者皆出二师。道力致之然也。还有知恩报恩者么。笑把金针穿断线。殷勤分付到儿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