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禅宗语录通集
- 林泉老人评唱丹霞淳禅师颂古虚堂集
林泉老人评唱丹霞淳禅师颂古虚堂集
续藏经 林泉老人评唱丹霞淳禅师颂古虚堂集
宋 子淳颂古 元 从伦评唱
~ 新增句读
虚堂录序
空劫前时。有无手人。入无影林。采无根树。向圆觉伽蓝。依光明藏。布戒定慧之柱础。架体相用之栋梁。以解脱为门。运法空为座。号曰虚堂。我林泉老师而居也。於禅天之末见丹霞弄影。即色明心不免指空话空。横说竖说要到亲切处。俾听之者日益时习廓达灵明者矣。
元贞元年秋九月奉训大夫姜端礼撰
虚堂集目录
卷第一
一青原阶级(参学) 二石头曹溪(对机) 三药山坐次(禅定) 四船子夹山(舟楫) 五椑树洞山(参学) 六沙弥住庵(雨雪) 七道吾五峰(对机) 八洞山廊幕(姓名) 九云岩巾缾(香灯) 十南泉异类(省访) 十一夹山示境(人境) 十二夹山不会(门户) 十三夹山上堂(示众) 十四夹山拨尘(佛祖) 十五石霜触目(缾锡) 十六渐源持锹(迁化) 十七洞山初秋(解结) 十八洞山大事(服饰)
卷第二
十九洞山鸟道(桥路) 二十神山过桥(桥路) 二十一洛浦淘金(珍宝) 二十二洛浦祖意(祖教) 二十三洛浦供养(佛祖) 二十四蛤溪相看(省访) 二十五洛浦一毫(飞走) 二十六洛浦佛法(问法) 二十七洛浦归乡(省访) 二十八洛浦祖教(祖教) 二十九韶山礼拜(礼拜) 三十韶山家风(家风) 三十一黄山米价(粮食) 三十二上蓝本分(对机) 三十三四禅入井(桥路)
卷第三
三十四海胡行道(大道) 三十五天盖浴室(沐浴) 三十六九峰有言(佛祖) 三十七九峰相传(佛祖) 三十八九峰侍者(迁化) 三十九大光达磨(佛祖) 四十强德上座(牛鹿) 四十一文殊僧繇(真像) 四十二凤翔石柱(人境) 四十三僧问曹山(宾主) 四十四曹辞洞山(游山) 四十五甚物最贵(猫犬) 四十六枯木花开(花果) 四十七踈山寿塔(塔庙) 四十八云居上堂(示众) 四十九青林径往(兔蛇)
卷第四
五十二鼠侵藤(飞走) 五十一白水声色(示众) 五十二白马法身(法身) 五十三九峰举一(示众) 五十四天童应用(心眼) 五十五清净行者(经教) 五十六北院牛头(佛祖) 五十七青峰大事(对机) 五十八木平一沤(舟楫) 五十九潼泉相传(骨董) 六十问百岩禅(禅定) 六十一问百嵓道(大道) 六十二问百岩教(经教) 六十三泐潭碓捣(器用) 六十四同安人师(佛祖) 六十五谷山祖意(祖教) 六十六白云深处(对机) 六十七大岭清净(珍宝) 六十八同安家风(家风)
卷第五
六十九依经解义(经教) 七十问诸佛师(佛祖) 七十一孤峰独宿(殿堂) 七十二问本来心(心眼) 七十三本来父母(省访) 七十四西来的意(祖教) 七十五阿育家风(家风) 七十六四海晏清(对机) 七十七非思量处(对机) 七十八白眉[日*煞]热(岁时) 七十九透法身句(法身) 八十石门家风(家风)
卷第六
八十一净众莲花(花果) 八十二同安二机(对机) 八十三广德言语(对机) 八十四广德久负(镜扇) 八十五广德波浪(舟楫) 八十六云光作牛(牛鹿) 八十七太原数家(斋粥) 八十八梁山日用(对机) 八十九梁山祖意(祖教) 九十梁山空劫(法器) 九十一大阳上堂(示众) 九十二大阳家风(家风) 九十三投子宗风(法属) 九十四投子示众(飞走) 九十五投子拈香(帝王) 九十六天宁谁家(法属) 九十七天宁夜半(对机) 九十八天宁上堂(法身) 九十九保寿上堂(杖笠) 百三界唯心(示众)
虚堂集目录(终)
后学性一阅
生生道人梓
第一则 青原阶级(参学)
示众云。有修有进索论高低。无证无为那消升降。只如行不出户坐不当堂者。甚处安排则是。
举青原思禅师问六祖大师。当何所务即得不落阶级(这边如稳当。那畔自相应)。祖云汝曾作什么来(深穷妙理细辨根源)。思云圣谛亦不为(犹有这个在)。祖云落何阶级(重重烹炼要识精金)。思云。圣谛尚不为。落何阶级(无皮毛不立。及尽圣凡情)。祖云。如是如是(真不掩伪。曲不藏直)。善自护持。吾当有偈(慈悲之故落草之谈)。心地含诸种(大无不包。小无不入)。普雨悉皆萌(是法平等。无有高下)。顿悟花情已(但得雪消去)。菩提果自成(自然春到来)。
师云。建化门中不无评品。实际理地宁有阶差。自始至末返本还源。不历僧祇而获法身者。自知顿渐超越奥妙玄极之理。六祖一日谓众曰。诸善知识。汝等各各净心听吾说法。汝等诸人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种种法。故经云。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若欲成就种智。须达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若於一切处而不住相。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於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名一行三昧。若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种。能含藏长养成就其实。一相一行亦复如是。我今说法犹如时雨溥润大地。汝等佛性譬诸种子。遇兹沾洽悉得发生。承吾旨者决获菩提。依吾行者定证妙果。林泉道。莫怪老卢能处药。惯曾得效敢传方。达摩亦云。吾本来兹土。说法救迷情。林泉道。上代下世老婆心切。而况丹霞以绵绵密密隐隐难分处交加颂出。颂曰。
卓尔难将正眼窥(睥睨有分)。逈超今古类何齐(果见参差)。苔封古殿无人侍(玉宇深沉)。月锁苍梧凤不栖(争肯坐着)。
师云。彩云影里仙人现。手把红罗扇遮面。急须着眼看仙人。莫看仙人手中扇。有等饿眼禅和。贪观云外月。失却掌中珠。漫自逐句寻言。不务知根达本。况此不落阶级的人。磊磊落落雄雄堂堂。其机不可触。其锋不可当。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活鱍鱍。转辘辘。虽是面门出入。无形影而难审其详。此其所以难将正眼莫可窥窬者欤。故临济嘱三圣云。吾迁化后。不得灭却吾正法眼藏。圣云争敢灭却和尚正法眼藏。济曰忽有人问汝作么生祗对。圣便喝。济曰谁知吾正法眼藏向这瞎驴边灭却。林泉道。谁知口苦心甜处。倒楔杷头兜豁伊。只如三圣与么喝。正法眼藏可窥不可窥。见彻见不彻。诸人试斫额看。其实此事自古及今比类难齐。言说不到若苔封古殿月锁苍梧。臣趑趄而莫侍尊严。凤戢翼而潜升霄汉。且道不堕功勋一句。合作么生道。圣凡情已尽。何用立阶梯。
第二则 石头曹溪(对机)
示众云。人无害虎心。虎无伤人意。回戈倒戟时。计稳能周备。未委乎谁具斯作略。
举石头迁禅师问青原云。和尚自离曹溪。甚时到此间(家富儿娇)。原云我却不知汝甚时离曹溪来(念彼观音力。还着於本人)。头云某甲不从曹溪来(赤讳白誺)。原云我已知汝来处了也(明眼人难谩)。头云。和尚幸是大人。且莫造次(啼哭样奉犹自可。烂泥隐刺更难甘)。
师云。南岳石头希迁禅师。初至吉州青原山静居寺参思禅师。思曰子何方来。迁云曹溪。曰将得甚么来。云未到曹溪亦不失。曰若恁么用去曹溪作甚么。云若不到争知不失。迁又云曹溪大师还识和尚不。曰汝今识吾不。云识又争能识得。曰众角虽多一麟足矣。迁又问。和尚自离曹溪。甚时至此间。曰我却不知汝早晚离曹溪。云希迁不从曹溪来。曰我已知汝来处了也。云和尚幸是大人且莫造次。林泉道。子细看来。虽似叉手骂丈母。其奈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於师方堪传授。此亦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之别样也。非世智辩聪可定夺矣。其实来无所从去无所住。故经云。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林泉道。如来禅。祖师禅。休争眉与镘。只是一文钱。更看丹霞别传消息。颂曰。
木人来问青霄路(指空话空)。玉女年尊似不闻(耳边风过)。携手相将归故国(同行无疎伴)。暮山岌岌锁重云(不教人见转风流)。
师云。竺土不传无字印。祇园刚道寄书来。当此之时。木人问路枉向青霄。谁敢临岐妄传消息。故年尊玉女听风柯而闻似不闻。齿缺泥牛耕月色而见如不见。无中唱出。信手拈来。击碎疑团。歌残狂解。所以教离心意识。参出凡圣路。学浅知浅见争免向舌上钻研。狭智狭闻宁不於言中采摭。此皆生死根本妄想端倪。古人慈悲太甚。行愿弘深。籍有言欲显无言。假无说要知真说。为垂只手方便提携。拟使初心殷勤趣向。虽暮山之岌岌五眼难窥。奈秋月之辉辉寸心不昧。锁重云漫教紧俏。滞玄关枉使因循。放开一线许商量。不惜双眉通秘诀。还相委悉么。妙体本来无处所。通身那更有踪由。
第三则 药山坐次(禅定)
示众云。行住坐卧无非妙用神通。语默离微总是法门佛事。直饶向空劫前承当。刬地索道未在未在。到这里还许开口么。
举药山惟俨禅师一日在石上坐次(脚力困时歇)。石头和尚见乃问云。在这里作甚么(老不歇心)。山云一物不为(引惹词讼)。头云恁么则闲坐也(克己复礼)。头云。汝道不为。不为个甚么(要识真金火里看)。山云千圣亦不识(许汝眼明)。石头因以偈赞曰。从来共住不知名(却最亲切)。任运相将祇么行(好客无疎伴)。自古上贤犹不识(懒儿攀伴)。造次凡流岂可明(勿谓秦无人)。
师云。澧州药山惟俨禅师。绛州韩氏子。年十七依潮阳西山慧照禅师出家。纳戒于衡岳希操律师。博通经论。严持戒律。一日自叹曰。大丈夫当离法自净。谁能屑屑事细行於布巾邪。首造石头之室。便问三乘十二分教某甲粗知。尝闻南方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实未明了。伏望和尚慈悲指示。头曰。恁么也不得。不恁么也不得。恁么不恁么总不得。子作么生。师罔措。头曰。子因缘不在此。且往马大师处去。师禀命恭礼马祖仍伸前问。祖曰。我有时教伊扬眉瞬目。有时不教伊扬眉瞬目。有时扬眉瞬目者是。有时扬眉瞬目者不是。子作么生。师於言下契悟。便礼拜。祖曰你见甚么道理便礼拜。师曰某在石头处如蚊子上铁牛。祖曰。汝既如是。善自护持。侍奉三年。一日祖问。子近日见处作么生。师曰皮肤脱落尽破有一真实。祖曰。子之所得。可谓恊於心体。布於四肢。既然如是。将三条篾束取肚皮住山去。师曰某甲又是何人敢言住山。祖曰。不然。未有常行而不住。常住而不行。欲益无所益。欲为无所为。宜作舟航。无住於此。师乃辞祖却返石头。一日在石上坐次。石头问曰在这里作甚么。林泉道。有甚不知。有甚不见。何必重重曲垂方便。山云。一物不为。已是堆山积岳。塞壑填沟。头曰恁么闲坐也。再三捞摝尽力提携。山云若闲坐即为也。灵利衲僧一拨便转。头曰。汝道不为。不为个甚么。端的为人为彻。杀人见血。山云千圣亦不识。到此之际任谁索。许具金刚眼。怎不教石头满口赞伊道。从来共住不知名。任运相将只么行。想这没面孔汉不近人情。自古上贤犹不识。造次凡流岂可明。据此父子缘熟师资道契。折么是谁看他不破。还知丹霞冷眼傍观处么。颂曰。
玄微及尽本翛然(果有这个在)。若为渠闲万八千(当机不让)。月印澄江鱼不见(可惜蹉过)。钓人何必更抛筌(枉劳心力)。
师云。了了了时无可了。玄玄玄处亦须呵。秦跋陀禅师问生法师讲何经论。云大般若经。师曰作么生说色空义。云众微聚。曰色众微无自性曰空。师曰众微未聚时作甚么。生罔措。师又问别讲何经论。云大涅盘经。师曰如何说涅盘之义。云。涅而不生。盘而不灭。不生不灭故曰涅盘。师曰这个是如来涅盘。那个是法师涅盘。云。涅盘之义岂有二耶。某甲只如此。未审禅师如何说涅盘。师拈起如意曰还见么。云见。师曰见个甚么。云见禅师手中如意。师将如意掷于地曰见么。云见。曰见个甚么。云见禅师手中如意堕地。师斥曰。观公见解。未出常流。何得名喧宇宙。拂袖而去。其徒怀疑不已。乃追师扣问。我师说色空涅盘不契。未审禅师如何说色空义。曰不道汝师说得不是。汝师只说得果上色空。不会说得因中色空。其徒云。如何是因中色空。曰。一微空故众微空。众微空故一微空。一微空中无众微。众微空中无一微。林泉道。直饶及尽今时。未免狼藉徧地。虽本倐然。坐着即不可。此岂非相隔万八千也。月印澄江鱼全不见。钓人何必更欲抛筌。还知此意么。非智可知难可测。龙睛天眼觑无门。
第四则 船子夹山(舟楫)
示众云。有时恁么。羚羊挂角月沉西。有时不恁么。木马游春骏不羁。用行舍藏自由自在。知是何人。
举舡子诚禅师嘱夹山云。直须藏身处没踪迹(唆猫入枯井)。没踪迹处莫藏身(切忌瓮生根)。吾三十年在药山只明斯事(将谓忘却)。
师云。秀州华亭舡子德诚禅师。自传药山之道。唯好山水自适其意。故泛舟於华亭江上。因得此名。一日泊舡岸边闲坐。有官人问。如何是和尚日用事。师竖起桡子曰会么。云不会。曰棹拨清波金鳞罕遇。复有颂曰。有一鱼兮伟莫裁。混融包纳信奇哉。能变化。吐风雷。下线何曾钓得来。别人只看采芙。蓉香气长黏绕指风。两岸映。一舡红。何曾解染得虚空。问我生涯只是舡。子孙各自赌机缘。不由地。不由天。除却蓑衣无可传。与夹山相见机语。投子颂古中已载。兹不复云。相别之际遂嘱曰。汝向去直须藏身处没踪迹。没踪迹处莫藏身。可谓是未到无心须要到。既到无心无也休。端的若是脱洒衲僧。出住自知时节。孔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此之用舍行藏与吾衲僧何啻天渊。本欲要伊於一切时中外不随应内不居空。这边那畔无可不可。故云吾三十年在药山只明斯事。是知依法作法要常念兹在兹。一片老婆心。千古为龟鉴。且道兼带一句。合作么生道。试看丹霞为伊颂出。颂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