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选语录

  示众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大众勿迷。言定慧别。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若识此义。即是定慧等学。诸学道人。莫言先定发慧。先慧发定。定慧各别。作此见者。法有二相。口说善相。心中不善。空有定慧。定慧不等。若心口俱善。内外一种。定慧即等。自悟修行。不在於诤。若诤先后。即同迷人。不断胜负。却增我法。不离四相。善知识。定慧犹如何等。犹如灯光。有灯即光。无灯即暗。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名虽有二。体本同一。此定慧法亦复如是。
  祖云。善知识。云何立无念为宗。只缘口说见性。迷人於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故此法门立无念为宗。 善知识。无者无何事。念者念何物。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无。眼耳色声当时即坏。善知识。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经云。能善分别诸法相。於第一义而不动。
  无相颂曰。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但向心中除罪缘。名自性中真忏悔。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学道常於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吾祖惟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若欲当来觅法身。离诸法相心中洗。努力自见莫悠悠。后念总绝一世休。若悟大乘得见性。虔恭合掌至心求。
  南岳怀让禅师礼祖。祖曰。何处来。 曰。嵩山。 祖曰。甚么物恁么来。 曰。说似一物即不中。 祖曰。还可修证否。 曰。修证即不无。污染即不得。 祖曰。只此不污染。诸佛之所护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
  僧智通。看楞伽经约千余徧。不会三身四智。礼祖求解其义。祖曰。三身者。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若离本性别说三身。即名有身无智。若悟三身无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听吾偈曰。自性具三身。发明成四智。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吾今为汝说。谛信永无迷。莫学驰求者。终日说菩提。 通曰。四智之义可得闻乎。 祖曰。既会三身。便明四智。何更问耶。若离三身。别谭四智。此名有智无身也。即此有智。还成无智。复说偈曰。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若於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 通礼谢。以偈赞曰。三身元我体。四智本心明。身智融无碍。应物任随形。起修皆妄动。守住匪真精。妙旨因师晓。终无污染名。
  僧志道。览涅盘经。至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而生疑。礼祖求发明。祖曰。汝作么生疑。 对曰。一切众生皆有二身。谓色身.法身也。色身无常。有生有灭。法身有常。无知无觉。经云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者。未审是何身寂灭。何身受乐。若色身者。色身灭时。四大分散全是苦。苦不可言乐。若法身寂灭。即同草木瓦石。谁当受乐。又法性是生灭之体。五蕴是生灭之用。一体五用。生灭是常。生则从体起用。灭则摄用归体。若听更生。即有情之类不断不灭。若不听更生。即永归寂灭。同於无情之物。如是。则一切诸法被涅盘之所禁伏。尚不得生。何乐之有。 祖曰。汝是释子。何习外道断常邪见而议最上乘法。据汝所解。即色身外别有法身。离生灭求於寂灭。又推涅盘常乐。言有身受者。斯乃执吝生死。耽着世乐。汝今当知。佛为一切迷人认五蕴和合为自体相。分别一切法为外尘相。好生恶死。念念迁流。不知梦幻虚假。枉受轮回。以常乐涅盘翻为苦相。终日驰求。佛愍此故。乃示涅盘真乐。剎那无有生相。剎那无有灭相。更无生灭可灭。是则寂灭现前。当现前之时。亦无现前之量。乃谓常乐。此乐无有受者。亦无不受者。岂有一体五用之名。何况更言涅盘禁伏诸法。令永不生。斯乃谤佛毁法。 听吾偈曰。无上大涅盘。圆明常寂照。凡愚谓之死。外道执为断。诸求二乘人。目以为无作。尽属情所计。六十二见本。妄立虚假名。何为真实义。唯有过量人。通达无取舍。以知五蕴法。及以蕴中我。外现众色象。一一音声相。平等如梦幻。不起凡圣见。不作涅盘解。二边三际断。常应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劫火烧海底。风鼓山相击。真常寂灭乐。涅盘相如是。吾今强言说。令汝舍邪见。汝勿随言解。许汝知少分。道闻已。踊跃作礼而退。
  僧志常参祖。祖问。汝从何来。欲求何事。 曰。学人近礼大通和尚。蒙示见性成佛之义。未决狐疑。望赐开示。 祖曰。彼有何言句。汝试举看。 曰。大通云。汝见虚空否。对曰。见。通曰。汝见虚空有相貌否。对曰。虚空无形。有何相貌。通曰。汝之本性犹如虚空。返观自性。了无一物可见。是名正见。无一物可知。是名真知。无有青黄.长短。但见本源清净。觉体圆明。即名见性成佛。亦名极乐世界。亦名如来知见。学人虽闻此说。犹未决了。乞和尚示诲。令无凝滞。 祖曰。彼师所说。犹存见知。故令汝未了。吾今示汝一偈曰。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此之知见瞥然兴。错认何曾解方便。汝当一念自知非。自己灵光常显现。 常闻偈已。心意豁然。乃述偈曰。无端起知见。着相求菩提。情存一念悟。宁越昔时迷。自性觉源体。随照枉迁流。不入祖师室。茫然趣两头。
  有一童子。名神会。年十三。自玉泉来参礼。祖曰。知识远来艰辛。还将得本来否。若有本。则合识主。试说看。 会曰。以无住为本。见即是主。 祖曰。这沙弥争合取次语。 会曰。和尚坐禅还见不见。 祖以拄杖打三下。云。吾打汝。痛不痛。 对曰。亦痛亦不痛。 祖曰。吾亦见亦不见。 神会问。如何是亦见亦不见。 祖云。吾之所见。常见自家过[亿-音+(天*天)]。不见他人是非好恶。是以亦见亦不见。汝言亦痛亦不痛。如何。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则同凡夫。即起恚恨。汝向前见不见是二边。痛不痛是生灭。汝自性且不见。敢尔弄人。神会礼拜悔谢。
  一日。祖告众曰。我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诸人还识否。 神会出曰。是诸佛之本源。神会之佛性。 祖曰。向汝道无名无字。汝便唤作本源佛性。汝向去有把茆盖头。也只成个知解宗徒。
  唐中宗诏。遣使薛简迎祖。祖以疾辞。简问曰。京城禅德。皆云欲得会道。必须坐禅习定。未审师所说法如何。 师曰。道由心悟。岂在坐也。经云。若言如来若坐若卧。是行邪道。何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无生无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究竟无证。岂况坐耶。 简曰。弟子回京。主上必问。愿师慈悲指示心要。传奏两宫及京城学道者。譬如一灯燃百千灯。冥者皆明。明明无尽。 师曰。道无明暗。明暗是代谢之义。明明无尽。亦是有尽。相待立名。故净名经云。法无有比。无相待故。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简曰。师说不生不灭。何异外道。 祖曰。外道所说不生不灭者。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不生。我说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不灭。所以不同外道。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净心体。湛然常寂。妙用恒沙。 简蒙指教。豁然大悟。礼辞归阙。表奏师语。诏加褒美。
  僧问。黄梅意旨甚么人得。 祖曰。会佛法人得。 曰。和尚还得否。 祖曰。我不会佛法。
  祖说偈曰。一切无有真。不以见於真。若见於真者。是见尽非真。若能自有真。离假即心真。自心不离假。无真何处真。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不动是不动。无情无佛种。善能分别相。第一义不动。但作如此见。即是真如用。报诸学道人。努力须用意。莫於大乘门。却执生死智。若言下相应。即共论佛义。若是不相应。合掌令欢喜。此宗本无诤。诤即失道意。执逆诤法门。自性入生死。
  祖曰。诸善知识。汝等各各净心。听吾说法。汝等诸人。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若欲成就种智。须达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若於一切处而不住相。於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於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若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种。含藏长养。成就其实。一相一行。亦复如是。我今说法。犹如时雨。溥润大地。汝等佛性。譬之种子。遇兹沾洽。悉得发生。承吾旨者。决获菩提。依吾行者。定证妙果。听吾偈曰。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顿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 说偈已。复曰。其法无二。其心亦然。其道清净。亦无诸相。汝等慎勿观静。及空其心。此心本净。无可取舍。各自努力。随缘好去。

  秦跋陀禅师

  问生法师。讲何经论。 生曰。大般若经。 师曰。作么生说色空义。 曰。众微聚曰色。众微无自性曰空。 师曰。众微未聚。唤作甚么。生罔措。 师又问。别讲何经论。 曰。大涅盘经。 师曰。如何说涅盘之义。 曰。涅而不生。盘而不灭。不生不灭。故曰涅盘。 师曰。这个是如来涅盘。那个是法师涅盘。 曰。涅盘之义。岂有二耶。某甲祇如此。未审禅师如何说涅盘。 师拈起如意。曰。还见么。 曰。见。 师曰。见个甚么。 曰。见禅师手中如意。 师将如意掷於地。曰。见么。 曰。见。 师曰。见个甚么。 曰。见禅师手中如意堕地。 师斥曰。观公见解。未出常流。何得名喧宇宙。拂衣而去。 其徒怀疑不已。乃追师扣问。我师说色空涅盘。不契。未审禅师如何说色空义。 师曰。不道汝师说得不是。汝师祇说得果上色空。不会说得因中色空。 其徒曰。如何是因中色空。 师曰。一微空故众微空。众微空故一微空。一微空中无众微。众微空中无一微。

  宝志禅师

  师问一梵僧。承闻尊者唤我作屠儿。曾见我杀生么。 曰见。 师曰。有见见。无见见。不有不无见。若有见见。是凡夫见。无见见。是声闻见。不有不无见。是外道见。未审尊者如何见。 梵僧曰。你有此等见耶。 师垂语曰。终日拈香择火。不知身是道场。 又曰。京都邺都浩浩。还是菩提大道。 又曰。如我身空诸法空。千品万类悉皆同。
  迷悟不二颂 迷时以空为色。悟即以色为空。迷悟本无差别。色空究竟还同。愚人唤南作北。智者达无西东。欲觅如来妙理。常在一念之中。阳焰本非其水。渴鹿狂趁匆匆。自身虚假不实。将空更欲觅空。世人迷倒至甚。如犬吠雷叿叿。
  大乘赞七首 大道常在目前。虽在目前难睹。若欲悟道真体。莫除声色烦恼。烦恼本来空寂。妄情递相缠绕。一切如影如响。不知何恶何好。有心取相为实。定知见性不了。若欲作业求佛。佛是生死大兆。生死业常随身。黑暗狱中未晓。悟理本来无异。觉后谁晚谁早。法界量同太虚。众生智心自小。但能不起吾我。涅盘法食常饱(一)。妄身临镜照影。影与妄身不殊。但欲去影留形。不知身本同虚。身本与影不异。不得一有一无。若欲存一舍一。永与直理相疏。更若爱圣憎凡。生死海里沈浮。烦恼因心有故。无心烦恼何居。不劳分别取相。自然得道须臾。梦时梦中造作。觉时觉境都无。翻思觉时与梦。颠倒二见不殊。改迷取觉求利。何异贩卖商徒。动静两忘常寂。自然契合真如。若言众生异佛。迢迢与佛常疏。佛与众生不二。自然究竟无余(二)。法性本来常寂。荡荡无有边畔。安心取舍之间。被他二境回换。敛容入定坐禅。摄境安心觉观。机关木人修道。何时得达彼岸。诸法本空无着。境似浮云会散。忽悟本性元空。恰似热病得汗。无智人前莫说。打你色身星散(三)。报你众生直道。非有即是非无。非有非无不二。何须对有论虚。有无妄心立号。一破一个不居。两名由尔情作。无情即是真如。若欲存情觅佛。将网山上罗鱼。徒费功夫无益。几许枉用功夫。不解即心即佛。真似骑驴觅驴。一切不憎不爱。这个烦恼须除。除之则须除身。除身无佛无因。无佛无因可得。自然无法无人(四)。内见外见总恶。佛道魔道俱错。被此二大波旬。便见厌苦求乐。生死悟本体空。佛魔何处立脚。只由妄情分别。前身后身孤薄。轮回六道不停。结业不能除却。众生身同太虚。烦恼何处安着。但无一切希求。烦恼自然消落(五)。世间几许痴人。将道复欲求道。广寻诸义纷纷。自救己身不了。专寻他文乱说。自称至理妙好。徒劳一生虚过。永劫沈沦生老。浊爱缠心不舍。清净智心自恼。真如法界丛林。反作荆棘荒草。但执黄叶为金。不悟弃金求宝。所以失念狂走。强力装持相好。口内诵经诵论。心里寻常枯槁。一朝觉本心空。具足真如不少(六)。声闻心心断惑。能断之心是贼。贼贼递相除遣。何时了本语默。口内诵经千卷。体上问经不识。不解佛法圆通。徒劳寻行数墨。头陀阿练苦行。希望后身功德。希望即是隔圣。大道何由可得。譬如梦里渡河。船师渡过河北。忽觉床上安眠。失却渡船轨则。船师及彼渡人。两个本不相识。众生迷倒羁绊。往来三界疲极。觉悟生死如梦。一切求心自息(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