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禅宗语录别集
- 永觉元贤禅师广录
永觉元贤禅师广录
不远禅人荐亲请。上堂。昔那咤太子。欲报亲恩。乃析骨还父。析肉还母。然后现本身。为父母说法。既析骨肉还父母了。又唤什么作本身。又唤什么作本身所说之法。云门云。扇子[跳-兆+孛]跳上三十三天。[祝/土]着帝释鼻孔。东海鲤鱼打一棒。雨似盆倾。傅大士云。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若会得此意。则一切有情无情。一时成佛。又何父母之不度脱哉。至於今日。事体又别。不远禅人欲报父母之恩。更不消析骨还父析肉还母。止将父母所生之身。为父母请法。老僧亦止将父母所生之口。为大众演说。且道。与古人是同是别。噫。不因渔父引。怎得入桃源。珍重。
茂熙上人荐亲请。上堂。孝之一字。儒家谓之天经地义至德要道。至我释门。梵网一经。演说菩萨大戒。开口便道孝名为戒。亦云孝顺至道之法。是儒释并以孝为首重也。但吾释之孝。与儒不同。儒者之孝。不过口体奉养。尽诚尽敬。立身扬名。葬祭以礼。孝之道惟斯而已矣。吾释之道。则异於是。盖以人子所有法身。即是父母之本身。若能知此法身。然后加奉重之功。念兹在兹。至於承当担荷。一旦顿忘。则与法身冥合无间。古人谓之着力推爷向里头。又谓之全身归父。到此。始称孝顺之子。不然。虽能立身扬名葬祭以礼。亦祇是一场梦事。其与父母之精神命脉。逈然违背。又安能孝乎。大众不可不知。珍重。
三山郑道恭道人请。上堂。今日四月五。打起鼓山鼓。惊得石人忙。跳出庭前舞。木人问言。你因甚如此。报言。只为王宫生悉达。多少欢喜。多少愁苦。木人言。何不向父母未生前安处。卓拄杖云。老僧今日正令当行。将二人各打三十拄杖。赶出三门去。何以故。你看。世尊初生。乃至双林入灭。还曾出得父母未生前否。皆是后人眼见空花。妄生枝节。真净界中。实无是事。珍重。
诞日。温陵陈太忍等请。上堂。枯木岩前一橛禅。不明五位并三玄。行年七十有三岁。执拗全无有变迁。诸方笑骂渠不管。坦然高卧白云边。任他贤圣俱诃叱。一橛甘将盖地天。诸仁者。似者等无用老头陀。正好填坑塞窟。安用请他上堂。然事既到此。不容空过。仍将者一橛。与诸人结个缘去。举拄杖云。大众会么。卓一卓。下座。
海藏禅人荐师请。上堂。道存上座。亲参博山。真操实履。垂三十载。今以病来鼓山。约日期时。端坐而化。兹当四七之辰。其眷属屈老僧到此。不免举旧日葛藤。与诸人商量看。昔僧问雪峰。亡僧迁化。向什么处去。峰云。如冰归水。后举似玄沙。沙云。某甲则不然。峰云。子作么生道。沙云。如水归水。二大老千古龟鉴。后学禀承。鼓山安敢步趋。只得别道去也。若问亡僧迁化向什么处去。答云。如空归空。诸人且道。老僧底与古人底。相去多少。不免再为颂出。冰来归水待消融。水若归时尚有踪。虚空本自无分合。到底无归绝异同。
寿宁秀生静主请。上堂。僧问。受戒之人。杀生害命。持咒忏悔。撞着个杀佛杀祖底来。作么生忏。师云。你还杀得么。进喝一喝云。杀却了也。师笑云。错。乃云。佛祖妙道。至易至近。即在寻常日用之间。无有难知难行之事。又安用杀佛杀祖。费许多气力作么。祇如今日打鼓撞钟。各人披衣拈具。脚轻步快。趋上法堂。展具三拜。收具听法。一一天真。一一明妙。并不违时失候。即此便是世尊不说说底。迦叶不闻闻底。亦便是诸佛诸祖说不到底。又安用杀佛杀祖为。所以古人云。善哉三下板。知识尽来参。既善知时节。吾今不再三。古人如此吐露。更有何事。然亦须知有个避忌处。如何是避忌一句。止许恁么知。不许恁么会。
白雪善生二静主。请藻鉴悦众归鄞江请。上堂。僧问。古人云。澄潭月影。静夜钟声。随扣击以无亏。触波澜而不散。犹是生死岸头事。且道。过在什么处。师云。堕身死汉。进云。转得身时如何。师云。雷破空山寂。进云。更有尊贵一句。请师亲道。师云。老僧今日倦。僧礼拜。问。拈起金针玉线。穿过机先。截来兔角龟毛。发明向上。犹是者边事。如何是那边事。师良久。进云。祇如古人道。手指空时天地转。回途石马出纱笼。又作么生。师云。溪山虽踏徧。脚下总无踪。问。一切语言尽落今时。如何是向上一句。师竖拂子。进云。犹是今时事。师便喝。僧礼拜。师乃云。昔高峰云。意句不到。宗说不通。盲龟跛鳖。意句俱到。宗说俱通。盲龟跛鳖。见西峰恁么告报。将谓离此别有生涯。亦是盲龟跛鳖。高峰此三科。收尽一切衲子。作么生出得此三科去。老僧今日设个方便。将拂子空中点一点云。祇者些儿。也有权。也有实。也有照。也有用。也有正。也有偏。也有宾。也有主。诸人若能一担领荷。便是千里神驹。追风逐电去也。岂三科之所能收。诸人知么。下座。
不虚上座入塔。上堂。东方佛西方佛。彻底穷源无一物。东方土西方土。草鞋踏破无寻处。人人尽道有往生。生即不生何不悟。守着不生亦太迷。禅人到此须自顾。泉州不虚老友。素修净业。今日灰飞烟灭。藏身有地。诸人且道。是往生耶。非往生耶。亦生亦不生耶。非生非不生耶。咄。夜半乌龟飞上天。东邨王老谩商量。珍重。
一脉禅人为本师诞日请。上堂。僧问。者个分明在目前。饥来吃饭困来眠。此外还有事也无。师云。未尝无事。进云。更有何事。师云。眉毛盖眼。僧礼拜。师乃云。今时人。但言饥来吃饭。困来打眠。千休万歇。便尔承当。殊不知其中大有事在。老僧今日。不免为渠指出。石牛长吐三春雾。木马高嘶午夜风。冬瓜架上吞北斗。扁担门下笑虚空。此四句中。也有实。也有权。也有照。也有用。诸人还会么。如其未会。不可便谓坦然无事去也。今日乃智光师耳顺之辰。其徒一脉。特为设斋。请老僧升座。老僧适来。因风叨呾。不及道祝寿一句。遂拈起拄杖云。且道。者上座年多少。卓一卓。下座。
觉林警心禅侄请。上堂。昔白乐天问鸟窠禅师云。如何是佛法大意。鸟窠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乐天云。三岁孩儿。也解恁么道。鸟窠云。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鸟窠乃唐代高僧。岂不能谈玄说妙。遮盖门户。因甚却如此。盖此二语。言之则易。知之实难。而行之又难。何谓知之实难。诸恶莫作是谁莫作。众善奉行是谁奉行。何者为恶。何者为善。此知莫说是人天种子。即是诸佛慧命。不亦难乎。何谓行之又难。若论其极。惟佛一人。庶几无愧。等觉以降。俱有惭德。所以云。行之又难。近日有等人。行棒行喝。说玄说妙。自谓高出三界。及至些小事到面前。要喝喝不开。要棒棒不去。要止止不得。妄情牵将去。要行行不得。幻境压将来。祇得倒在三途队里。纵贪嗔痴过日。是知鸟窠此二语。真千载之龟鉴。近代之药石也。今日觉林警心老侄。特来鼓山设斋。请老僧升座。觉林虽不能开堂说法。亦能实心实行。化导一方。是觉林之说法久矣。觉林之说禅深矣。大众不可不知。珍重。
清流陈而慧兄弟请。上堂。参学之士。当以参禅为贵。参禅之功。必以识病为先。不识病则禅为伪禅。禅既伪则道为外道。所以争人竞我。贪名逐利。为今日之禅是也。如何是病。老僧开堂二十年来。逢人说心说性。说道说禅。说权说实。说照说用。并是无始劫来深重病根。未能破除。如何是禅。老僧前六月十三日。因晒书失跌。左足疼痛。困卧床席。已周一月。未能痊愈。诸人犹来强老僧说法。三三五五。抬到法堂。者个是老僧真实禅。若识得老僧真实禅。便识得老僧真实病。识得老僧真实病。便识得诸佛诸祖真实禅。然更有个禅病俱忘一句。且待病愈日。为诸人道破。
宁化谢尔宾居士请。上堂。僧问。洞山道。当时几错会先师意。敢问。如何是他不错底。师云。澄潭不许苍龙蟠。进云。曹山云。去亦不变易。祇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作么生道不变易。师云。亘古亘今。何曾变易。进云。云居云。头头上了。物物上明。只唤作了事人。终不是尊贵。如何是尊贵。师竖起拂子。僧礼拜归位。师乃云。石门天外海风清。浩荡无涯法界深。九万扶摇人不识。却寻雁影小溪滨。东也错。西也错。些儿动着头生角。前也莫。后也莫。却似无绳还自缚。凡也非。圣也非。捉着虚空要剥皮。是也喝。非也喝。右军爱鹅失却鹤。老僧今日恁么告报。虽是为众吃紧。也是画蛇添足。添足且置。蛇即今在什么处。僧撺前作怕势。师云。三级浪高鱼化龙。痴人犹戽夜塘水。卓拄杖。下座。
清流王长公居士请。上堂。古德云。转山河大地归自己则易。转自己归山河大地则难。古人恁么说话。总是一己之私未忘。眼前影像未消。不知山河大地是个什么。自己身心又是个什么。况又於中分难分易。却似较空花之浓淡。论兔角之短长。岂非大谬。诸人但向父母未生前。睁开正眼。如教中谓。一人发真归元。十方虚空悉皆销陨。又安有山河大地自己身心哉。老僧今日不免依教申明。从权辩惑。聊打者个葛藤。若鼓山杜蛮禅则不然。也不论山河大地。也不论自己身心。也不论父母未生前。也不论父母已生后。卓拄杖云。但向者里会取去。更有何事。会么。钓船载到潇湘岸。气噎无聊问白鸥。
高开熙居士荐亲请。上堂。今日乃高开熙居士。为其母林安人终七之辰。请老僧上堂。安人在日。笃修净业。临终坐化。了了分明。且嘱其子到鼓山。请老僧上堂。为发明往生见佛之旨。当斯时也。玉露横江。金风透幙。丹桂飘香於前庭。金蝉发噪於晚树。诸人且道。即此是西方耶。非西方耶。若道是西方。错认驴鞍桥作阿爷下颔。若道非西方。含元殿里更觅长安。唯古人道个万象之中独露身一句。最亲切。诸人若会得。即见阿弥陀如来。横身为物。金沙宝地。昭然目前。林安人即今在七宝池中。坐宝莲花。成等正觉去也。如其未然。西方去此。十万八千。珍重。
福城刘惟一居士请。上堂。老僧行年七十五。带病来打鼓山鼓。痴痴逐逐不知休。笑倒庭前栢树子。老僧曾忆。五十九岁。始在温陵开堂。至今已经一十七年。说法不为不久。历主四剎。舌根拖地。说法不为不多。今年既衰惫。正好屏息深山。以待天年。岂可复向人前簸弄口鼓。兹又因刘居士苦屈老僧上堂。乃对诸大众辞却。此举以后。不必复请。盖此道离言说相。离文字相。言可以明道。亦可以晦道。可以载道。亦可以废道。昔者维摩默然。文殊赞其真入不二法门。须菩提岩中晏坐。帝释便来散花。诸人当善会此意。不然。老僧更说一十七年。有何所益。会么。啼得血流无用处。不如缄口过残春。珍重。
师八十诞辰。当山大众再请。上堂。把住虚空作一场。三十余年特阐扬。五载深藏三寸舌。潦倒随风更上堂。此一上堂。盖为家中众兄弟。以老僧八十诞日请。老僧应个时节。然既是家里人。正好说家里话。自有宗门以来。诸师各因其性之所近。权巧建立。接一路机。惟曹洞则不然。言行必须相顾。理事必须圆融。智行必须并重。可以高坐万仞之上。可以深沉九渊之下。高者不堕于奇险。卑者不堕于平实。乃千圣同游之大道。行之万世而无弊。非一时权巧所建立也。其始则必以知有为入门。既已知有。然后可施奉重之功。可造尊贵之位。可以翱游于鸟道。可以混迹于类中。然形迹尚存。非为至当。必须今时及尽。炭里藏身。游于无何有之乡。然又不可滞于劫外。须知。石牛吐出三春雾。灵鹊不栖无影林。始可谓无功之功。今古无间。而曹洞之能事毕矣。老僧今日。为诸兄弟。漏逗一番。也是怜儿不觉丑。贫子数家珍。诸兄弟还会么。良久云。三千里外。逢人不得错举。卓拄杖下座。
心闲上人请。上堂。幻寄人间八十年。半生踪迹白云边。不学达磨徒面壁。那师孔子断韦编。人来庆寿寿何在。剎那生灭相非坚。才道无量还成量。描邈虚空自倒颠。大抵世事皆虚妄。庆吊相寻疾转旋。不如绝去闲知解。把手同游太古天。太古天最上禅。妙明体净更何言。才着语言成染污。莫将心印乱流传。举拂子云。且道。是太古耶。今时耶。是有量耶。无量耶。喝一喝。下座。
双峰静主率众请。上堂。昔洞山大师。於冬至日。吃果子次。垂一问云。有一物。上拄天下拄地。黑似漆。常在动用中。动用中收不得。且道。过在甚么处。当时有个泰首座答云。过在动用中。洞山命侍者。掇退果卓。此一则公案。传来将千载。批判者不少。会意者无人。若据老僧意。有一物。上拄天。是此物外有天。下拄地。是此物外有地。常在动用中。动用中收不得。则非动用中还收得么。此问不过是洞山权巧建立。作个探竿影草。若向此中求有过无过。也是胡饼里讨汁。虚空里钉橛。今日老僧。打破千年营寨。点开万古心胸。罪过弥天。尚容下座忏悔。久立。珍重。
诸山同众护法请。上堂。今日乃福城内外诸山大德。同林孔硕众居士。以老僧八十诞日。特来设斋。请老僧再说无生之法。夫有法则有生。无生则无法。若说无生时。法法何曾法。今日老僧。略为傍通一线。一切凡夫。只是起於有生。一切圣贤。只是始於无生。此生与无生。实圣凡之大判。若要明此无生之旨。古人大有样子。古论中云。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古今诸师。多依此释。若据老僧意。则不然。本无自。说甚自无生。本无他。说甚他无生。本无共。说甚共无生。本无无因。说甚无因无生。此所谓体本无生也。诸人还会此意么。若会得。便可当下超出三界。永断轮回。更无别法。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