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禅宗语录别集
- 永觉元贤禅师广录
永觉元贤禅师广录
颂曰。贤主由来法帝尧。御人以礼曲龙腰。有时闹市头边过。到处文明贺圣朝。
问。如何是奉。师曰。背时作么生。又曰。只知朱紫贵。辜负本来人。
奉。如承奉之奉。向而后奉。如人奉事长上。必先归敬。而后承奉。若背。则不能奉。言背者。谓贪合外尘。乃背本分事者也。只知朱紫贵。辜负本来人。言其贪合外尘之事。
颂曰。净洗浓妆为阿谁。子规声里劝人归。百花落尽啼无尽。更向乱峰深处啼。
问。如何是功。师曰。放下锄头时。作么生。又曰。撒手端然坐。白云深处闲。
把锄头。是有向奉。放下锄头。是不向奉。由前向奉之功。至此顿忘。故曰。放下锄头也。撒手端然坐。白云深处闲者。谓契入正位也。犹名功者。即涌泉欣。所谓立中功。就中功也。
颂曰。枯木花开劫外春。倒骑玉象趂麒麟。而今高隐千峰外。月皎风清好日辰。
问。如何是共功。师曰。不得色。又曰。素粉难沈路。长安不久居。
共功者。诸法并兴。故曰共。洞山云。不得色者。乃为前位是一色。诸法俱隐。今位一色消尽。诸法俱现。一色不可复得也。素粉难沈迹。长安不久居者。亦指前一色。不可久居也。
颂曰。众生诸佛不相侵。山自高兮水自深。万别千差明底事。鹧鸪啼处百花新。
问。如何是功功。师曰。不共。又曰。混然无讳处。此外复何求。
功功者。此功比前尤深。故名功功。洞山云。不共者。由前有共。今则不共。非特法不可得。非法亦不可得也。混然无讳处。此外更何求者。言理事混然。并无藏隐之迹。乃造道之极致。更有何求哉。然犹名功者。以视向上事。则亦属人力造到。是亦功也。
颂曰。头角才生已不堪。拟心求佛好羞惭。迢迢空劫无人识。肯向南询五十三。
永嘉钦颂
到处相逢元不识。有时不识却相逢。师襄无目还如见。师旷能聪恰似聋(向)。
金针密密绣鸳鸯。锦缝重重玉线长。挂向春园人不识。引他蜂蝶过来忙(奉)。
颜生陋巷不堪忧。终日如愚乐自由。谩说坐忘为益矣。累他尼父一场愁(功)。
淮南道士着真红。勿谓情忘色是空。醮罢玉坛移斗柄。步虚一曲对春风(共功)。
汉高初起沛丰间。三尺龙泉帝业安。待得叔孙成礼乐。元来不共汝同盘(功功)。
洞山三种渗漏
师谓曹山曰。末法时代人多乾慧。若要辩验真伪。有三种渗漏。直须具眼。
一。见渗漏。机不离位。堕在毒海。
明安云。谓见滞所知。若不转位。即在一色。
二。情渗漏。滞在向背。见处偏枯。
明安云。谓情境不圆。滞在取舍。前后偏枯。鉴觉不全。是识浪流转。途中边岸事。直须句句中离二边。不滞情境。
三。语渗漏。究妙失宗。机昧终始。浊智流转。
明安云。究妙失宗者。滞在语路。句失宗旨。机昧终始者。谓当机暗昧。语中宗旨不圆。句句中。须有语中无语。无语中有语。始得妙音密圆也。
泐潭照颂(此三颂旧刻颠倒今正之)
木人岭上轻开口。石女溪边暗点头。堪笑当年李太白。夜来还宿钓鱼舟(见)。
天下溪山绝胜幽。谁能把手共同游。回头忽听杜鹃语。笑指白云归去休(情)。
昔年曾作参玄客。徧扣玄关穷要脉。更阑墨汁染皂衫。说向他人口门窄(语)。
洞山宾主句
师访龙山。问如何是主中宾。山曰。青山覆白云。问如何是主中主。山曰。长年不出户。问宾主相去几何。山曰。长江水上波。问宾主相见。有何言说。山曰。清风拂白月。师乃再拜。
师问僧。何者是汝主人公。僧曰。现祗对者。师曰。苦哉苦哉。今时人类皆如此。祗认得驴前马后底。将为自己。佛法平沈。此其兆也。宾中主。尚未明。况主中主乎。僧问。如何是主中主。师曰。阇黎自道取。僧曰。某甲道得祇是宾中主。(云居代云。某甲道得不是宾中主)如何是主中主。师曰。不辞为汝道。相续也大难。
僧问。广德义。如何是宾中宾。师曰。荡子无家计。飘零不自知。曰如何是宾中主。师曰。茅户挂珠帘。曰如何是主中宾。师曰。龙楼铺草座。曰如何是主中主。师曰。东宫虽至嫡。不面圣尧颜。
四宾主者。主。即正。即体。即理。宾。即偏。即用。即事。理之本体。不涉於用者。名主中主。喻如帝王深居九重之内也。亲从体发出用者。名主中宾。喻如臣相奉命而出者也。在用中之体。名宾中主。如闹市里天子也。用与体乖。全未有主。名宾中宾。喻如化外之民。无主之客也。此四宾主。与临济不同。学者详之。又有书载明安语。以四宾主配四料拣者。谬妄殊甚。乃伪撰之书也。
天童觉颂
平生心事结眉头。满面风埃鬓已秋。大抵出门无伎俩。奈何今日路贫愁(宾中宾)。
日应经商利万金。晓来古路问家音。分明得报尊亲徤。争奈难凭喜惧心(宾中主)。
御楼吹角六街明。金马将军出禁城。阃外威权良有准。不伤风化自升平(主中宾)。
不动金轮万德全。宸居苔合未排班。当头讳字寰中禁。谁敢依稀犯圣颜(主中主)。
纲宗偈
金针双锁偈曰。金针双锁备。挟路隐全该。宝印当风妙。重重锦缝开。
金针句。言偏正并用。不落一边。亦非执於中道也。挟路句。言应机之路。正必挟偏。偏必挟正。其一虽隐而弗显。其实偏正无不全该也。宝印句。言正中妙挟之印。当众生之机感也。重重锦缝者。因众生之机感。而五位法门。重重显现也。
金锁玄路偈曰。交互明中暗。功齐转觉难。力穷忘进退。金锁网鞔鞔。
明喻大功。暗喻正位。初用功时。是借功趋位。明中有暗也。次则借位明功。暗中有明也。至於功位齐彰。犹贵功位并转。若力穷而不能转。则事理之迹未消。圣凡之情未尽。是谓金锁玄路。
不堕凡圣偈曰。事理俱不涉。回照绝幽微。背风无巧拙。电火烁难追。
前二偈。明正偏互用。此偈明正偏双泯。乃返道之本源也。回照此境。非特无形迹可见。即幽微亦绝。而不可见矣。背风无巧拙者。以有机感。则巧拙斯形。此机感不到之地。何有巧拙哉。巧拙。指圣凡也。电火烁难追者。以有形故可追。无形。则不可追。喻智不能及也。此即是兼中到位。
石霜五位王子
诞生
诞生。言初育也。最初知有。即能顿入一色。全不借功勋。如王嫡长之子。初生即得灌顶者也。此与洞山正中偏。有异。正中偏。只是最初知有。未能顿入一色。入一色。乃正中来事。
天然贵胤本非功。德合乾坤育势隆。始末一期无杂种。分宫六宅不他宗。上和下睦阴阳顺。共气连枝器量同。欲识诞生王子父。鹤腾霄汉出银笼。
初句。言其本来尊贵。不假功勋也。德合乾坤。言与父母同德也。育势隆。言其生育之势甚隆。本是王种也。始末句。言其不杂外绍之功。分宫句。言其六根用殊。而皆不外宗也。上和句。言其顺於父也。共气句。言六识如兄弟。同其器量。皆顺於父也。末二句。明王子父。银笼。喻一色。超出一色。始见尊贵。喻之为父也。
朝生
朝生者。言祇在外朝。居臣位。非宫中所生也。此子不能知有。止事外绍之功。故不能转功就位。正是臣种。亦名王子者。九峰。所谓外绍王种姓也。与洞山。偏中正。有异。以偏中正。是内绍。而未就位者。此是外绍而不就位者。
苦学论情世莫群。出来凡事已超伦。诗成五字三冬雪。笔落分毫四海云。万卷积功彰圣代。一心忠孝辅明君。盐梅不是生知得。金榜何劳显至勋。
初句。言其用功之勤也。次句。言其由功之勤。故一出而事皆超伦。乃功之着也。诗成二句。正喻其超伦之事。万卷积功二句。喻借外功以辅其君也。盐梅。正喻辅相之事。不是生知。言其由学而至也。末句。喻虽大功显着。如金榜标名。终在臣职。不登王位。何劳有此哉。
末生
末生者。言用功之久。而后成者也。此子远谢一切。专事内绍。得入一色。比之诞生。则顿渐有异。及其所到。一也。此与正中来。亦异。此乃久用功而方入正位者。正中来。则入正位而转身者也。
久栖岩穴用功夫。草榻柴扉守志孤。十载见闻心自委。一身冬夏衣缣无。澄凝含笑三秋思。清苦高名上哲图。业就巍科酬极志。比来臣相不当途。
初二句。不贪朱紫贵。专顾本来人也。十载句。言不重见闻。一身句。言不着尘缘。澄凝二句。言其怡神於清虚恬淡之天。皆内绍之意也。业就二句。言内绍功成。转劫就位。不立臣位也。
化生
化生者。言傍分帝化。乃转位就功之子。古人谓之出使将军才。即洞山。兼中至也。
傍分帝命为传持。万里山河布政威。红影日轮凝下界。碧油风冷暑炎时。高低岂废尊卑奉。五袴苏涂远近知。妙印手持烟塞静。当阳那肯露纤机。
初句。备位明功。奉行帝化也。万里句。金刚宝剑。横挥世界也。红影句。智照无私。破诸幽暗也。碧油句。神用莫测。清诸热恼也。碧油。幢名。汉太守。建碧油幢於门。以表正化之威。高低二句。总言神化广运。上下同禀。远近咸知也。五袴。汉廉叔度为太守。民作歌曰。廉叔度。来何暮。昔无繻。今五袴。苏涂。言苏民之涂炭也。妙印句。言心印独持。则十方坐断。天下太平也。烟塞者。塞下立烟墩。贼来。则举之。以传报。故曰烟塞。末句。言虽妙用显行。其机密而不可窥也。
内生
内生者。长在深宫之内者也。此是功功之极。与父无异体。即理智一如。冥合不分之义。然犹云有父者。以子则犹守珍御。父则无家可坐。无世可兴。又父则全属无为。深不可窥。其间挂敝垂应。以代行父事者。亦子也。正同洞山。兼中到。
九重深密复何宣。挂敝由来显妙传。祇奉一人天地贵。从他诸道自分权。紫罗帐合君臣隔。黄阁帘垂禁制全。为汝方隅官属恋。遂将黄叶止啼钱。
初句。言与父合体。寂尔无言也。次句。言有时复出。以显其妙也。祇奉句。言实智证理也。从他句。言六根各效其职。而主本不动也。紫罗二句。言既与父合体。则臣僚隔绝。以其体本无为也。为汝二句。言虽是无为。有时应众生之机。而方便说法。即权智也。
善权志颂
贵胤生时轮迹空。玎珰玉佩处东宫。月堂照处朝君父。直扣尧阶却借功(诞生)。
学问诗书德行全。金门投策紫微班。客星不自离蓑钓。争得寅昏奉圣颜(朝生)。
贫来今日极清虚。且喜寥寥一物无。便欲升为九苞凤。依稀云树月巢孤(末生)。
帝命传来下九天。禁城中外化亲宣。回途复妙持金印。正令曾无一字传(化生)。
凤鸷龙骧大丈夫。天然尊贵六宫殊。苔封古殿无人到。造次凡流识得无(内生)。
王子答问
僧问石霜。如何是诞生王子。曰贵裔非常种。天生位至尊。问如何是朝生王子。曰白衣为上辅。直指禁庭中。问。如何是末生王子。曰循途方觉贵。渐进不知尊。问。如何是化生王子。曰政威无比况。神用莫能俦。问。如何是内生王子。曰重帏休胜负。金殿卧清风。
曹山君臣五位旨诀
曹山曰。正位即空界。本来无物。偏位即色界。有万象形。正中偏者。背理就事。偏中正者。舍事入理。兼带者。冥应众缘。不堕诸有。非染非净。非正非偏。故曰虚空大道。无着真宗。从上先德。推此一位。最玄最妙。要当详审辨明。君为正位。臣为偏位。臣向君是偏中正。君视臣是正中偏。君臣道合是兼带语时。有僧出问。如何是君。曰妙德尊寰宇。高明朗太虚。如何是臣。曰灵机弘圣道。真智利群生。如何是臣向君。曰不堕诸异趣。凝情望圣容。如何是君视臣。曰妙容虽不动。光烛本无偏。如何是君臣道合。曰混然无内外。和融上下平。又曰。以君臣偏正言者。不欲犯中。故臣称君。不敢斥言。是也。此吾宗法要。乃作偈曰。学者先须识自宗。莫将真际杂顽空。妙明体尽知伤触。力在逢缘不借中。出语直教烧不着。潜行须与古人同。无身有事超岐路。无事无身落始终。
大阳玄颂
不立功勋坐庙堂。群臣何敢望清光。沈沈禁殿尊严甚。寂寞无人夜未央(君)。
文经武纬定中华。徧立阶梯赞国家。功业已隆加九锡。与君神气隔些些(臣)。
位尊九五不曾居。常与群臣共一途。不隐后官天下治。免教夷狄望来苏(君视臣)。
念念输忠不敢欺。头头奉重丈夫儿。君看千里长安道。玉镫皆趋阙下归(臣向君)。
臣主相忘古殿寒。万年槐树雪漫漫。千门坐掩静如水。只有垂杨舞翠烟(君臣道合)。
无中有路透长安。劫外灵枝孰敢攀。宝殿苔生尊贵重。三更红日黑漫漫(总)。
曹山四禁
莫行心处路。
心有所忻之处。即是偏蔽。虽极其玄妙。亦不可行。必须心心无处所。方是衲僧行履也。
不挂本来衣。
本来衣。乃认得法身。而法执不忘。己见犹存。堕在法身边。必须翻转窠臼。始得妙用全彰。
何须正恁么。
道本无方。拟之即失。说正恁么。早不恁么。故不可拟。
切忌未生时。
道贯古今。岂局未生。若祗认着父母未生前。一段空寂境界。以为自己。岂不见同安察云。迢迢空劫勿能收。作此见者。乃堕空落外之流。故切忌之。
曹山三堕
曹山曰。凡情圣见。是金锁玄路。直须回互。夫取正命食者。须具三种堕。一者披毛戴角。二者不断声色。三者不受食。稠布衲问。披毛戴角。是甚么堕。师曰。是类堕。问。不断声色。是甚么堕。师曰。是随堕。问。不受食。是甚么堕。师曰。是尊贵堕。乃曰。食者。即是本分事。知有不取。故曰尊贵堕。若执初心。知有自己及圣位。故曰类堕。若初心知有己事。回光之时。摈却色声香味触法。得宁谧。即成功勋。后却不执六尘等事。随分而昧。任之则碍。所以外道六师。是汝之师。彼师所堕。汝亦随堕。乃可取食。食者。即是正命食也。亦是就六根门头。见闻觉知。祇是不被他染污。将为堕。且不是同向前均他。本分事尚不取。岂况其余事耶。师凡言堕。谓。混不得。类不齐。凡言初心者。所谓悟了同未悟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