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觉元贤禅师广录

  外寂中摇。击驹伏鼠。
  真常流注者。外观似寂。中实摇摇。如系驹不忘驰。伏鼠。偷心在也。
  先圣悲之。为法檀度。随其颠倒。以缁为素。颠倒想灭。肯心自许。
  只此肯心。便是金锁玄路。故有十劫观树之事。
  要合古辙。请观前古。佛道垂成。十劫观树。
  法华经云。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而诸佛法。不现在前。过十劫已。诸佛之法。乃现在前。曹山曰。未忘大果故。愚谓十劫。表十成。过十劫。表不滞十成。
  如虎之缺。如马之馵。
  虎。一名李耳。虎食畜。不至耳。又每食人耳。则耳必一缺。此以例不敢犯讳也。馵者。马后左脚间有白色也。此以例语忌十成也。
  以有下劣。宝几珍御。以有惊异。黧奴白牯。
  凡情圣见。是金锁玄路。故先圣以法淘汰之。
  羿以巧力。射中百步。箭锋相值。巧力何预。
  射至百步。力也。射中百步。巧也。至箭锋相值。则非巧力之所能及。
  木人方歌。石女起舞。非情识到。宁容思虑。
  此正明天真妙用。非智力所及。如箭锋相值也。
  臣奉於君。子顺於父。不顺非孝。不奉非辅。
  此明当以偏辅正。如臣事君。子事父。故洞山复立功勋五位。石霜复立王子五位。皆细明奉顺之义。
  潜行密用。如愚若鲁。但能相续。名主中主。
  此四句。明君父之事。位极尊贵。本无作用之可见。而实为万化之枢纽。故曰潜行密用。虽有照体之独悬。而实无知觉之分别。故曰。如愚若鲁。又此体常自如是。相续不断。非有动静之殊。显晦之异。故名之为主中主。若有动静之殊。显晦之异。则是宾中主。非主中主也。

  洞山五位

  丹霞淳和尚序曰。夫黑白未分。难为彼此。玄黄之后。方位自他。於是借黑权正。假白示偏。正不坐正。夜半虚明。偏不坐偏。天晓阴晦。全体即用。枯木花开。全用即体。芳丛不艳。摧残兼带。及尽玄微。玉凤金鸾。分疎不下。是故威音那畔。休话如何。曲为今时。由人施设。略陈管见。以示方隅。冀诸同心。幸毋抚掌。
  黑白未兆 混沌既分 迭而为三变尽成五。

  五位总图

  
  向上一窍 黑白交互 如荎草味如金刚杵。

  五位图说

  最上一相。表黑白未兆之前。所谓向上宗乘事也。学者当先悟此。若未悟此。而说理说事。分体分用。与教下习讲者何异。次一相。表黑白既分之后。所谓正中有偏。偏中有正。偏正交互之义。尽见於是。中间仍有一虚圈者。表向上事。今亦隐於黑白之间也。又以此偏正交互之义广之。则成五位。即一成五。合五成一。岂假安排哉。以黑多白少者。为正中偏。此位正中含偏。故黑多而白少。以白多黑少者。为偏中正。此位偏中含正。故白多而黑少。以中黑外白者。为正中来。由前二位造至尊贵位。复不守尊贵。乃转正向偏。而正不居正。偏出於正。而偏不落偏也。故黑在内而白在外。以全白者。为兼中至。乃正中来之后。妙印当风。纵横无忌。事理双照。明暗并用者也。以其全体即用。故其相全白。以全黑者。为兼中到。乃妙尽功忘。混然无迹。事理双销。是非不立者也。以其全用即体。故其相全黑。前二位相对未兼者也。后二位相对既兼者也。惟正中来一位无对。是妙挟前后四位。如五方之中。五常之信。五行之土。皆无对也。前后各二位。中间止一位。两头阔。中间狭。故象之为金刚杵。一位才分。五位俱彰。如世间物。才说前。便有后。既有前后。便有左右及中。是一位便有五位。故喻之为荎草味。俗传五位图象。伪妄不经。故今特立此图。以告后学。又见有以功勋五位。王子五位。君臣五位。皆如次配入此五位者。不可从。盖功勋与王子。皆是偏位上事。况功勋是竖论功夫浅深。王子是中分内绍外绍。故有不同。君臣五位。君臣分两位。乃接人之法。是兼至一位中分出也。
  寂音。改兼中至。为偏中至。以对正中来。大悞后学。今为订之。正中来一位。乃四位之枢纽。前二位入此者。后二位从此出者。正象至尊之位。不可有对。其不可从。一也。又以偏中至。对正中来。则中间有两位。非金刚杵之象。其不可从。二也。又偏中至。是全白之象。正中来。是内黑外白之象。全不相对。其不可从。三也。又兼中到。是全黑之象。与兼中至。全白之象正相对。岂可谓兼中到。独在后。而无对乎。其不可从。四也。寂音。谓古来诸老师大衲。皆用兼中至。不晓其何义。故今为出之於此。

  洞山五位颂注

  正中偏。三更初夜月明前。莫怪相逢不相识。隐隐犹怀旧日嫌。
  正中偏。就初悟此理时立。理。是正。悟。是偏。三更初夜。黑而不明。表理也。然以月明前显其黑。是黑显时。中便有明。亦犹理必由悟而显。理显时。中便有悟也。有理可见。则是悟迹不除。理尚非真。故虽相逢而不相识。犹不免有旧日之嫌。此位师家多作体中发用释者非是。以洞山意。是正中便有偏。非正后起偏也。详洞曹二颂可辨。
  偏中正。失晓老婆逢古镜。分明觌面别无真。休更迷头犹认影。
  偏中正。就见道后用功时立。功勋。偏也。所奉之理。正也。失晓老婆。表正中之偏。古镜不明。表偏中之正。此位由奉重之力。所见更亲於前。但未能亲造此理。则所认亦祇在影象之间。故曰迷头认影。此位师家多作转用归体释者非是。以洞山意。是偏中便有正。非偏后归正也。
  正中来。无中有路隔尘埃。但能不触当今讳。也胜前朝断舌才。
  正中来一位。即是得法身。亦即是正位。前半分。是转功就位。后半分。是转位就功。中间。即尊贵位也。无中。正位也。有路。来偏也。隔尘埃者。以其内方转身。尚未入俗。与尘埃隔也。有作出尘埃者非是。以出字之义。是入尘而后出也。此尊贵位不可犯。犯即属染污。须善回互。能回互。则从傍敲显。有语中无语。无语中有语。故胜断舌才。据曹洞宗旨中载云。隋时有辨士。名李知章。每有辨论。众皆结舌。故人号之为断舌才。此位。后人颂者。多用披毛戴角。入廛垂手等语。皆非。惟曹山颂云。未离兜率界。乌鸡雪上行。深得洞上之旨。后有古德。分此一位为小五位者。最为精密。天童觉有四转灵机。亦是明此。学者不可不知。
  兼中至。两刃交锋不须避。好手犹如火里莲。宛然自有冲天志。
  兼中至。就功位齐彰时立。正既来偏。偏必兼正。作家相见之际。明暗交参。纵夺互用。不涉一毫拟议。自然不至伤锋犯手。如火里莲花。而卒无所损也。此乃他受用三昧。即是透法身。即是大机大用。洞山离三渗漏。临济具三玄要。俱不出此。
  兼中到。不落有无谁敢和。人人尽欲出常流。折合还归炭里坐。
  兼中到。就功位俱隐时立。前兼中至。虽偏正交至。犹有偏正之迹。此则无迹可见。故曰不落有无。盖是造道之极。及尽今时。还源合本。故曰折合还归炭里坐。如佛说究竟涅盘义。乃自受用三昧也。既得此三昧。虽大用繁兴。总不出此。洞山临终曰。吾闲名已谢。正明此旨。九峰虔云。尘中虽有隐形术。争似全身入帝乡。云门云。直饶透得法身。放过即不可。仔细检点将来。有甚么气息。亦是病意。亦在此也。
  按正法眼藏中。载大慧释五位颂一篇。切不可信。如释三更初夜月明前。谓是向白说黑。回互黑字不犯讳。释失晓老婆逢古镜。谓是向黑说白。回互白字不犯讳。诚如彼说。他大死翁答正中偏云。黑漆老婆被白练。又答偏中正云。白头翁子着皂衫。宏智觉颂偏中正云。妇人鬓发白垂丝。又答云。白发老婆羞看镜。自得晖云。白云笼岳顶。终不露崔嵬。皆可责其犯讳乎。且洞宗之机贵回互但如此。又何以出生死乎。学此宗者。请详之。

  汾阳五位总颂

  五位参寻切要知。丝毫才动即相违。金刚透匣谁能用。唯有那咤第一机。举目能令三界静。振铃还使九天归。正中妙挟通回互。拟议锋铓失却威。

  慈明圆五位总颂

  偏中归正极幽玄。正去偏来理事全。须知正位非言说。朕兆依稀属有缘。兼至去来兴妙用。到兼何更逐言诠。出没岂能该世界。荡荡无依鸟道玄。

  投子青颂(并序)

  夫长天一色。星月何分。大地无偏。枯荣自异。是以法无异法。何迷悟而可及。心不自心。假言象而提唱。其言也。偏圆正到。兼带叶通。其法也。不落是非。岂关万象。幽旨既融於水月。宗源派混於金河。不坠虚凝。回途复妙。
  正中偏。星河横转月明前。彩气夜交天未晓。隐隐俱彰暗里圆。
  偏中正。夜半月明羞自影。朦朦雾色辨何分。混然不落秦时镜。
  正中来。火里金鸡坐凤台。玄路倚天通陌上。披云鸟道出尘埃。
  兼中至。雪刃笼身不回避。天然猛将两不伤。暗里全施善周备。
  兼中到。解走之人不触道。一般拈掇与君殊。不落是非方是妙。

  宏智觉颂(洞曹二家颂后推此五颂为最)

  正中偏。霁碧星河冷浸天。夜半木童敲月户。暗中惊破玉人眠。
  偏中正。海云依约神仙顶。妇人鬓发白垂丝。羞对秦台寒照影。
  正中来。月夜长鲸蜕甲开。大背摩天振云翼。翔游鸟道类难该。
  兼中至。觌面不须相忌讳。风化无伤的意玄。光中有路天然异。
  兼中到。斗柄横斜天未晓。鹤梦初醒露叶寒。旧巢飞出云松倒。

  自得晖颂

  正中偏。混沌初分半夜前。转侧木人惊梦破。雪芦满眼不成眠。
  偏中正。宝月团团金殿冷。当明不犯暗抽身。回眸影转西山顶。
  正中来。帝命傍分展化才。杲日初升沙界静。灵然曾不带纤埃。
  兼中至。长安大道长游戏。处处无私空合空。法法同归水见水。
  兼中到。白重断处家山好。扑碎骊龙明月珠。昆仑入海无音耗。

  鼓山贤颂

  正中偏。黑漆昆仑空里眠。虽是不曾亲切得。眼前影象却昭然。
  偏中正。将军手持无字印。铁马金戈事正勤。未得歇时难自信。
  正中来。夜半梅花斗雪开。一阵香风飘出谷。始知未许雪深埋。
  兼中至。出匣青蛇难拟议。阴阳反覆事何常。莫道相逢凭意气。
  兼中到。事理全销无可道。不是寒崖独守空。本无变易闲名埽。

  曹山五相颂(此颂载五灯会元者俱错列今依宗门玄鉴图定之)

  白衣虽拜相。此事不为奇。积代簪缨者。休言落魄时。
  此即正中偏也。初悟此理。喻白衣拜相。然实本来尊贵。特暂沈沦耳。故有积代簪缨。暂时落魄之喻。
  王宫初降日。玉兔岂能离。未得无功旨。人天何太迟。
  此即偏中正也。王宫初降。喻初悟此理也。必假功勋以保任之。故以玉兔喻功勋。既未能无功。则尚滞人天。故曰人天何太迟。
  ⊙子时当正位。明正在君臣。未离兜率界。乌鸡雪上行。
  此即正中来也。子时当夜半。故以喻正位。明正在君臣。谓明此正位。如君之视臣。不可坐着尊贵。亦如臣之奉君。不可背不可犯也。未离兜率界。喻方在正位上转身。尚未入俗也。乌鸡。喻正。雪。喻偏。乌鸡雪上行。乃转正就偏之象。
  ○焰里寒氷结。杨花九月飞。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
  此即兼中至也。焰。表偏。寒氷。表正。是偏中含正也。杨花。表偏。九月。表正。是正中有偏也。泥牛。木马。皆表正。吼水面。逐风嘶。皆表偏。是理事兼至。偏正交参。不可得而思议者也。
  ●浑然藏理事。朕兆卒难明。威音王未晓。弥勒岂惺惺。
  此即兼中到也。造道之极。理事俱泯。非独凡眼莫窥。即过去未来一切诸佛。亦不能窥。盖还归於混沌之窍。本不可得而明也。
  五位之旨。当以洞山曹山之颂为指南。故今详注之。后有作者。多失前人之旨。至於大阳玄。浮山远二家颂。皆属伪撰。全乖祖意。今删之。

  五位答问

  僧问。如何是正中偏。
  汾阳昭云。玉兔既明初夜后。金鸡须唱五更前 宏智觉云。云散长空后。虚堂夜月明 自得晖云。昨夜三更星满天 大死翁云。黑漆老婆被白练。鼓山贤云。千尺井底夜燃灯。
  问。如何是偏中正。
  普贤秀云。轻烟笼皎月。薄雾锁寒岩 宏智觉云。白发老婆羞看镜 大死翁云。白头翁子着皂衫。自得晖云。白云笼岳顶。终不露崔嵬 鼓山贤云。将军手持无字印。
  问。如何是正中来。
  汾阳昭云。旱地莲花朵朵开。僧云。开后如何。汾云。金蕊银丝承玉露。高僧不坐凤凰台 普贤秀云。松瘁何曾老。花开满未萌 宏智觉云。霜眉雪鬓火中出。堂堂终不落今时 道吾真云。皎洁乾坤震地雷 自得晖云。莫谓鲸鲲无羽翼。今日亲从鸟道来 鼓山贤云。肘后悬符出禁城。
  问。如何是兼中至。
  普贤秀云。猿啼音莫辨。鹤唳响难明 宏智觉云。大用现前。不存轨则 大死翁云。雪刃笼身不自伤 自得晖云。应无迹。用无痕 鼓山贤云。宝剑挥空不问谁。
  问。如何是兼中到。
  普贤秀云。拨开云外路。脱去月明前 宏智觉云。夜明帘外排班早。空王殿上绝知音 大死翁云。昆仑夜里行 自得晖云。石人衫子破。大地没人缝 鼓山贤云。夜间墨汁染乌纱。

  洞山五位功勋

  僧问。如何是向。师曰。吃饭时作么生。又曰。得力须忘饱。休粮更不饥。
  向。谓趣向。然必先知有。若不先知有。向个甚么。答。吃饭时作么生者。谓日用动静之间。不可须臾忘却也。得力须忘饱。休粮更不饥者。言向之专。则不暇计饥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