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芳守忠禅师语录

  今上龙飞之初。屡降褒护之旨。及金币之锡。 太后又赐黄白金各百两。云南金二十两。钞二百定。织文二十疋。至正元年春。退处龙蟠庵。明年高公纳璘。为行院使。首以径山聘师。命三返乃起。寺积废宿逋山崇。浙右臣族。闻师至。争馈粮赡。学者众逾二千。五年乙酉春。行台奉 旨。移师住龙翔。江浙丞相朵而只公。亲为敦请。即日乘传。至金陵。众随至。无所容。明年告老于 朝。居广慈庵。俟 命。七月寺火。时高公为行台大夫。勉师曰。此 先皇潜邸。江南寺。兹第一。今毁。非师孰能复。师曰。吾责其可□。乃大市材鸠工。众宇一时皆作。不再期而落成。八年戊子。十月二十八日。感微疾。召门弟子曰。汝等宜力吾道。以无负 国家崇奉之意。勉之。吾逝矣。先一日书偈云。遮个臭皮袋。触目无滞碍。一死便烧埋。不要和人赛。台府诸司各致奠。士庶率财作大会七日。至然顶臂香为供者。舆龛出东门。倾城伎乐皆至。送者数万人。阇维火五色。大夫星吉公。命万户以兵环视。薪尽。而顶骨牙齿目睛数珠皆不坏。舍利无算。烟所至。林木皆累累如缀。樵牧连枝。取鬻诸市。弟子大琛等。奉藏龙蟠不动塔。大机等又分塔於径山凌霄峰下。师身长七尺五寸。伟然魁特。吐音如钟。平居寡言。出语无非指示。王公贵人。一见聆其绪论。不自知其膝之屈也。每出城府。士民争迎拜。恐后。称为活宝公。开示学者。不假辞色。号铁面。然人人亲服。应酬偈语。未尝起草。引纸疾书。而文理严正雄浑。五会录可见也。师初游方。与竺源盛公偕行。源后山居淮西。道大鸣于时。师常欲强度江。而不能。则屡分赐物以奉。复举於蒋山。以代己。师居崇因十五年。蒋山二十年。凡寺钱粟。壹不经意。听令职司出内。而赢羡狼戾。师去。继者稍加撙束。而帑庾日益耗矣。一日宝街有牵羊就屠者。师见倍偿其直。而纵诸山。屠寻改业。自是官贵多以羊鹿雁雉。於师所纵焉。曰放生云。径山华严阁火。延燎数百间。随复旧。加雄丽。龙翔之再造也。倾己槖。得钞五百定为倡。蒋山之役亦然。此施者之所以信。而成之所以易欤。师勤於为众。四事之奉务为丰美。己则坏衣粝食。澹如也。初 文宗意。师服御必华侈。一日微行。直造卧内。则破幔纸衾而已。加叹以去。师於世典。虽不留意。然一经目。则终身不忘。至於史记。亦能倍诵。对人辄成篇。举不差一字。都昌於吾鄱为邻境。师之族居境上。与吾家甚迩。师居龙翔。予厕参徒之列三年。於师道德言行之懿。盖所谓亲闻而见之者也。近世大尊宿纪录。往往出於贵公显人。贵公显人任其好恶。笔削失实。今因其门人毗陵翠微住持仁性之请。乃以所闻见之大者。而直书之。不敢一字褒贬焉。庶几后世有所据信。师生之时。与临终之日。多有灵瑞。嫌涉异不书。
  至正九年己丑春二月八日参学比丘克新撰
  中顺大夫江南诸道行御史台都事刘贞书

元故大中大夫佛海普印广慈圆悟大禅师大龙翔集庆寺长老忠公塔铭

  至正八年。岁戊子。十月廿又八日。广慈圆悟大禅师。示寂於大龙翔集庆寺之方丈。先一日。召诸弟子。留偈云。这个臭皮袋。触目无滞碍。一死便烧埋。莫要和人赛。诘旦复告之曰。汝等继自今。宜勇猛精进。绍隆先圣之道。庶毋负 国朝崇重吾教之心。言已翛然而逝。有顷容貌神采烨然。如黄金色。停龛七日。江南行台御史大夫星吉公。率文武诸司致奠。诸好善者。相率出赀。作斋会七昼夜。有然身以灯炷香顶臂。尽其诚敬。而作供养。十一月五日。龛出城东。有司具仪从伎乐。送者数万人。有衣麻扶杖。哀号懊恼。往返若有所失焉者。阇维将既。回风凝烟。至宝公塔顶。为五色盖。宛然空中。薪尽火灭。五色舍利无算。烟所着林木。舍利缀叶上如珠。大者如菽。颅骨齿牙目睛。乃生前所持念珠。俱不坏。弟子大琛等。奉藏於龙蟠庵之不动塔。径山大机等。又分塔於凌霄峰下。僧腊五十又六。世寿七十又四。门人玉泉住持福佑等。奉书及行实。来浏。请余铭其塔。辞不获。乃序而为之铭。禅师名守忠。字昙芳。江西南康都昌之黄金黄氏子也。诞时多灵异。九龄恪慕舍俗。母弗许。辄连日不食。亲族屡请于其母。乃从其志。礼云居玉山珍禅师为师。年十一祝发。受具足戒。姿儿魁伟。气宇超然。徧游诸方。至蒋山。留二年。至天禧官讲。听讲法华诸经。悉了其义。住山佛光法师识之。谓众曰。斯人真再来人也。入吴。礼觉庵真公于承天。见铁山琼公。蒙山异公于休休。异公问师乡里。师曰。江西都昌。曰船来陆来。曰二途不涉。公展两手。师瞠目视之。遂同居焉。久之[遄-而+主]径山。见虎岩伏公。公一见器异。命掌纲维一年。又往育王。见东岩日公。公留典藏教。不就。遇竺源盛公。偕行过雪窦。见野翁同公度夏。秋还灵隐。省师玉山。山一日入室次。举僧问赵州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州云。庭前柏树子。师一历耳根。豁然大悟。山为印可。久之至临江惠力。见海印如公。往来诸禅师间。机语投合。所至尊敬。复还建康。至崇因分座训徒。适远峰宏公。迁保宁。众推禅师。补其席。开堂说法。乃嗣玉山。盖本诸源委也。由是道价日重。至治辛酉春。江浙行省左丞相脱欢公。领行宣政院事。素闻禅师高行。移住蒋山。泰定乙丑。正月廿四日。 太子梁王。至建康。是夕寺菑。明日 王诣寺。问师曰。兴复若何。师对曰。赖有大檀越在。 王颔之。明年范铜作大钟 王以宝珠施。入冶炉既成。而宝珠莹然在钟欵万岁 上。又问师曰。寺既毁矣。佛依何住。师对云。古佛过去。今佛再来。 王大喜 王一日与师。登宝珠峰。见峰后云雾滃起。降即其地。四顾林麓深秀。谓师曰。是可为精舍。 命从者迭石表识之。它日 王再至。躬自举鉏。 命师说偈。 王遂以锄刺地。开基施财。嘱师建梵宇。名曰崇禧。大书崇禧二字畀师。令留寺。自是每至。必留连问辩。多举宗门语为问。 王一日问师云。衲子所谓蒋薄粥者何也。师对曰。将谓 殿下忘却。问又曰。所谓衲僧家三只袜者何也。师对曰。国内山川俱踏遍。今朝亲到梵王家。 王为之嗒然。相视致和。元年戊辰秋。 王入登 大宝。改元天历。 上遣使。函香至蒋山。谢宝公兼劳师。师先一夕梦。神人惠以一印。早作。而使者至。赐金绮袈裟。 授师佛海普印大禅师。改崇禧为 大崇禧万寿寺。赐经一藏。白银器五百两。黄金五十两。纳失失旛二首。有 旨。以金陵潜邸。造 大龙朔集庆寺。 上命禅师开山。师举中天竺长老大欣代之。回 奏。称 上意。二年春。 上遣使。特授师大中大夫广慈圆悟大禅师。住持 大崇禧万寿。兼领蒋山太平兴国禅寺。商议集庆万寿营缮都司事。至顺元年。御史中丞赵世安。传 旨召师与大龙翔欣公。乘驿入 京。既至。 国师妙总统吏部尚书王士弘引见。 上于奎章阁。赐坐温问。 命大禧宗禋院给日膳资用。及诸从行。各有差。有 旨。见皇后 大子。申命大夫撤迪平章赵世延。留守张金家奴。具珍馔供祁寒。 上以貂裘衣师。从行皆赐衣绵。谒见 帝师。礼遇隆至。馈以土蕃所贡御米。寻奉 旨见西天指空和尚。偕欣公乘传。之五台。礼文殊大士。睹祥光而归。敷奏称 旨。赐纳失失袈裟。二年辛未正旦。朝 大明殿。赐金襕袈裟。勑学士虞集。撰重兴蒋山寺记。及大书广慈庵。洎诸殿堂扁。三月十八日 奏辞乞归。 上固留。辞不已。 上乃允所请。呼师之字而劳之。 上命留守。设盛燕祖饯於圣恩寺。给内府器皿乐伎。复命大司徒撒迪押燕。明日赐中统钞百定。白金百两。勑通政院给驿马十疋。传车二辆。 帝师馈茜帽禅衣段疋表里各一所。请江南诸寺。护持 法旨。四月五日。奉 特旨。蠲免蒋山田地租粮。八日 上遣中丞赵世安。再赐中统钞五百定。命师函香。还山。继遣宣政院使韩家奴。赐钞五千定。遣赵院判尚刘二总管。塑绘诸佛菩萨神像。皆当世绝艺也。四年癸酉秋。 上宾天。 太后述 先朝之志。两遣使。赐黄白金各百两。云南叶金二十两。钞二百定。织文二十疋。元统初。
  今上皇帝登极。赐 玺书。侑以 御香金币。至正元年辛巳。三月旦。禅师升堂。鸣鼓集众。说偈辞蒋山。归龙蟠庵。为终老计。二年三月。庵前夫容忽一树盛开。众皆惊讶。四月江浙行省左丞相别怯儿普化公。行宣政院使纳璘高公。差宣使持省院疏文。起禅师住径山。禅师辞甚坚。请者不绝。故勉为之行。留三年。有成绩。复辞。省院督有司。以礼登山。固留之。五年正月。 今上皇帝。特 旨命禅师。升住 大龙翔集庆寺。遣使函香礼请。中台大夫亦怜真班。及省院诸司。具疏咸至。以官舟护送至建康。六年三月。禅师退居广慈庵。俟 朝命。台官率有司。请数四。益勤。禅师力辞如初。七月。寺菑。南台大夫纳璘。率僚属。诣广慈庵。谓师曰。 国朝江南建寺。惟此一寺为盛。今遇菑变。非有道行愿力者。孰能兴复之。禅师恻然。念 先皇厚恩。即起主寺事。首倾衣钵。市木鸠工。重为兴造。七年寺成。八年戊子。九月二十八日。禅师登蒋山宝公塔。辞宝公。谓其[遄-而+主]来金陵。四十余年。与大士若有夙世缘契。庇赖盖终身焉。过龙蟠庵。以庵事付嘱其徒弟奇伟等。复还龙翔。距其逝期。恰先一日也。禅师智圆而行满。识朗而学纯。言简而要。机静而应。作为偈颂。无禅流夸大张磔之言。有祖师平易坦实之旨。其往崇因。除积弊而新之。法席鼎盛。埒於名蓝。其住蒋山。岁月最久。寺遭郁攸。愿力所成。殿堂楼阁。门庑及它屋。以间计者数千。轮奂具美。其住径山。宿逋累万。曾未期月。仓库充羡。土木皆作。堂单满千七百。说法行道。有光前闻。其住 大龙翔。复罹郁攸。前规壮丽。费出有□。实假民力。禅师兴造。费出常住。力从僦佣。而旧观悉复。众称其难。它如宝公大士。如 谥普济圣师。赐珍珠僧伽衣。宝器二十事。复罗汉庄沦於司马寨者。皆禅师所 奏。梅山华严福寿大义等田。累岁质当於富民者。禅师悉经营。以复常住。 大崇禧 赐平江田五十顷。及蠲芦荡之税。亦自禅师开陈。生平所成事功。与 天朝恩赐光宠。它人莫不企慕。在禅师无秋毫自衒之意。所得赐物。悉以归公。斋施余资。遇人空乏。辄以济急。示寂之日。所存惟三衣巾钵。古玩图籍数事而已。禅师遡于玉山。而上为松原岳禅师五世法孙。所度弟子。传法住山。若干人。诸方办事若干人。门人编集其遗文。名曰五会录。行于世。禅师生前遭遇。不留于心末后光明。能豫知之。而恐其徒有尚人之志。故临终四句之偈。前两句斥其幻躯。后两句嘱其莫赛。赛何事乎。师旨深矣。铭曰。
  汇泽汤汤。孕秀锺瑞。锺阜峨峨。蕴祥储异。扶舆千载。惟师致焉。或赐以金。或命以官。命不敢拒。赐不敢辞。富贵在天。岂我所知。不贱为贵。不贫为富。不自贱自贫。则我所固有。五会弘愿。声雄诸方。曰我佛之力。天子之光。嗟彼月矣。泝日有辉。日魄主死。天则不违。不违者天。不昧者性。现月本体。圆满端正。我铭古人。证以古月。诸佛现前。不作断灭。龙蟠凌霄。有窣堵波。师志无竞。我铭已多。
  至正九年己丑四月八日前 翰林学士承 旨荣禄大夫知 制诰兼修 国史冀郡欧阳 玄 撰奉议大夫前淮安路海宁州知州古汴赵 雍 书中大夫婺州路总管兼管内劝农事中山赵俨篆额光禄大夫江南诸道行御史台御史大夫星吉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