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禅宗语录别集
- 宗宝道独禅师语录
宗宝道独禅师语录
示众。此事无他。在圣不增。在凡不减。祇因染净。而有差别。南岳云。一切诸法。从心想生。心若不生。法无能住。若达心地。所作无碍。非遇上根。宜慎辞哉。汝等但信自心。心外无法。一切诸法。依心建立。离心之外。实无可得。诸上座。但向自心一念回光。般若灵智。天然自照。好不省力。今时人。祇是向外驰求。觅些有依傍底义解。做些有捉把底工夫。以为肯綮。於本分事上。便黑漫漫地。诚可怜愍。此事犹如虚空。亦如身与影。直是无汝回避处。何不立地构去。良久云。分明极。复云。太分明极。咦。祇为分明极。翻令所得迟。珍重。
示众。诸上座。一月过一月。一日过一日。作么生用心。须要彻首彻尾。你看。古人在者里。坐破七个蒲团。是何等用心。今人发脚参方。便想秉拂开堂。赵州道。汝但究理坐看。三二十年。若不会。截取老僧头去。佛法无多子。久长难得人。山僧三十年前。在博山。见苦心参究底人尚多。如今绝不见用心。者一种用心。只是将心待悟。此病入了膏肓。毕生不治。大众。切须老实做去。无论三二十年。就使一生不彻。亦如此做去。但存一副乾净肚肠。有何相为不得。
示众。诸上座。莫妄想。终日学言语。逞伎俩。做颂做偈。在书本上讨消息。有什么益。宗门底事。若在书本上。三藏十二分教。岂是无言。云何达磨西来。一切扫却。何不直下休歇去。迩来禅道弊病。不可枚举。有一种心识浩浩底。捏怪不休。惹得无限人弄业识。有一种专向蒲团上死坐。遏捺起灭。鬼窟里作活计。佛眼云。诸方不是坐杀汝。便是走杀汝。学人大须仔细。诸上座。仔细讨看。却是澹然无意时。好个消息。只是你特地不会。开眼合眼。上单下单。毕竟是谁。还会么。珍重。
示众。古人到大了当。犹自深藏丘壑。龙天推逼。方出为人。诸上座。步步踏实地去。有余於己。乃可及物。不见陆亘大夫。问南泉云。黄梅七百人。如何不得衣钵。独卢行者得衣钵。泉云。七百人都会佛法。惟卢行者不会佛法。如今衲子。无不道我会佛法。试问他一句。便眼睛定动。究其病处。只为强露头角。不向脚跟下用工夫。所以古人道。愈退愈明。愈不会愈有力量。且道。不会个什么。汝若未到者个田地。直饶会尽道理。只成个狂人无智人去。争解与人抽钉拔楔。先博山尝言。我过后二十年。宗风扫地。土地庙里也上堂了也。当日犹意有激而言。不图今日亲见此事。可叹可叹。
示众。竹篦子因缘。极直截痛快。山僧掩关金轮时。见一僧端坐石上。问他做甚工夫。答云。看竹篦子。问他作么生看。答云。於不明处。进前愈追。山僧向他道。汝却要退后看始得。且看者个不明底。是什么道理。渠於此觉有痛痒。山僧只略略点他一句。便依所说做去。夜半忽然有省。山僧举芭蕉拄杖子话验之。如何是汝有拄杖子。我与汝拄杖子。答云。空中扫鸟迹。如何是汝无拄杖子。我夺却汝拄杖子。答云。红炉一点雪。岂不快哉。所以者个事。切在得之於心。自然转辘辘地。珍重。
示众。山僧事不获已。住持兹山。固承宰官居士殷勤启请。实亦自见十九代祖师道场。无人整顿。放心不下。但今草创。四事未备。大众果以道相亲。不得因澹薄退念。耐得澹薄。便是入道根器。山僧平昔。每祝韦驮菩萨。愿得与世无缘。不是矫情。就令福缘具足。一出惊天动地。於本分事。有何交涉。即如世尊四十九年。三百余会说法。无量人天得度。一场事迹。如梦如幻。何况世间身衣口食。丰浓受用。终归变灭。汝等为生死出家。须认取个不变灭底。六祖先期辞众。众皆悲泣。祖云。我自知去处。故向汝说。只今还有知六祖去处者么。看看。
长庆宗宝独禅师语录卷第二
音释
哩(力忌切。音吏。语余声) 沥(郎击切。音历。凌也) 傝[仁-二+(天/韭)](上他绀切。舑去声。下悉盍切。音靸。[仁-二+(天/韭)]恶也。一曰不谨貌) 镬(胡郭切。音获。釜属) 菑(侧持切。音缁。不耕田也)
长庆宗宝独禅师语录卷第三
丹霞法孙 今释 重编
示众
示众。汝等诸人。大须识自本心。始得休歇。若识心达本。如空合空。维摩经云。不着世间如莲华。常善入於空寂行。达诸法相无挂碍。稽首如空无所依。庄严大师教徒。常持此偈。生死海中大可怖畏。沩山行脚。至天台山。遇寒山拾得。一阵茫然。寒山云。自灵山别后。伊三生为国王。忘却了也。果上菩萨。出生入死。尚且忘却。何况博地凡夫。如今不用汝棒喝交驰。机锋酬对。古人唤作弄精魂汉。且看六祖教永嘉。何不体取无生。了取无速。永嘉云。体即无生。了本无速。祖云。如是如是。何等机辨神妙。何等入理深谈。良久云。老僧少时。诵华严空忍品。遂不知有身心器界。如此境界。将有旬日。至今每一提起。犹见痛快。
示众。修行一着。自肯方亲。所谓道不是文字语言。乃平常之理。昨有人问。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个什么。老僧竖起拂子。复问。毕竟是个什么。老僧放下拂子。只今且问诸人。那个眼不见耳不闻。者个又是什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且莫当面错过。此事不是一口道得尽底。纵饶说得极玄极妙。总没交涉。惟得之於心。方有把柄。汝诸人。一向逐色随声。不曾有一刻回光返照。所以日疎月远。然虽汝不曾打点。其实现现十成。无一毫增减。毕竟是个什么。努力构取。
示众。昔大随在大沩会下数载。食不至充。卧不求暖。清苦炼行。操履不群。沩深器之。一日问曰。阇黎在老僧此间。不曾问一转话。随云。教某甲向什么处下口。沩云。何不问如何是佛。随便作手势。掩沩口。沩叹云。子真得其髓。大众且看。大随云。教某甲向什么处下口。直是针札不入。佛眼亦无能窥他。正恁么时。大沩尚不肯草草放过。复教他问如何是佛。随掩其口。沩乃点头。古人为人。十分严密如此。大众何不体取。若在者里透得过。何禅可参。何道可学。还消说什么。者事人人具足。争柰有人饭箩边抵饿。觅即知君不可见。不离当处常湛然。珍重。
说菩萨戒示众。即心是佛。即心是法。即心是僧。即心是戒定慧。情与无情。世出世间。一切诸法。皆无实性。所谓诸法实性。即汝心是。楞伽云。诸法无法体。而说惟是心。不见於自心。而起於分别。所以一切诸法。依心建立。心外无有法可得。法外无有心可得。是谓心法一如。无心无法。诸佛子如此者。即是金刚宝戒。佛性种子。诸佛本源。菩萨根本。众生若得此戒。即顿入佛位。经云。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戒之大意。祇在防非禁恶。护持本有清净自心。若识自心。心外无有一法为缘为对。既无缘对。便无所犯。既无所犯。亦无能持。无能无所。始名持戒。争柰一切众生。迷本净心。遂有根尘等法。既有诸法。又生爱取诸趣。发动身口。造一切业。既有业因。宁逃於果。所以三涂苦报。轮回生死。无有纪极。然而穷诘本源。实无根绪。此迷无本。性毕竟空。众生不知。妄受系缚。我佛出世。生大怜愍。於上根者。直示本心。俾得醒悟。中下根者。方便提奖。教伊止恶行善。乃有戒法。应作不应作。是持是犯。种种名相。若大力量人。岂有者等闲家具。佛之一字。尚不喜闻。更唤什么作戒。然虽如是。大须实落始得。不然。画虎成狸。莽莽荡荡招殃祸。其害不浅。所以此戒。非初心可忽。涅盘喻如浮囊。遗教再三丁宁。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佛在世。良以生灭界中。未能顿超方便。直下无心。若无戒善。终不成就。则必堕落。人天之报尚且难期。况於诸佛无上菩提。是以从迷返悟。戒实资粮。从因向果。戒为初步。至於内护自心。外护讥嫌。自利利他。犹为菩萨行愿。从来学佛之士。顶戴奉持。如饥得食。如渴得饮。如贫得宝。如裸得衣。诚非无故。诸佛子。当於此宝戒。生珍重想。勿令有犯。虽云无心则无戒。然须知无心始可得戒。有心者常犯戒故。无戒始可得心。有戒者常系心故。无心之心。乃真佛心。无戒之戒。始为性戒。此心此戒。无二无别。佛之授受。祖之相传。惟斯秘密。非与人天及余二乘诸戒律仪而可比量。涅盘云。我皆安置诸子於秘密藏中。秘密藏中具足三德。三德圆满。一心呈露。由是万行庄严。华严性海。重重无尽。亦非於自本心。别有毫头增入。昔世尊菩提树下。成等正觉。叹云。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无碍智无师智。即得现前。诸佛子。汝等但看离妄一句。世尊真切拈出。教人直下无心。汝若无心。更有何事。德山云。汝但无事於心。无心於事。则虚而灵。空而妙。若毫端许言本末者。皆为自欺。起信论云。一切诸法。惟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妄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如是则内自无心。外自无境。心境俱亡。戒从谁立。诸佛子。既无戒可得。毕竟唤作什么。良久云。咄。且受戒去。
茶话
广慧茶话。山僧到此。承王居士。暨大行殷勤。山僧没有什么说话。大众有疑请问。众无语。师乃云。山僧自小学道。将三十年。实无有法可得。祇信得自心。及心外无有一法。可得佛佛相传。祖祖相授也。祇是信得自心。及于今佛法凋零。诸方每说什么法身边事。法身向上事。山僧者里。都无宗门下事。无可商量。若是大根器人。言下知归。方有个商量处。更不可特地起波涛也。古人道即心是佛一句。满口道尽。亦是事不获已。今人多是将心学道。将心求法。若将心学道。将心求法。穷劫尽形。终不能得。为何如此。祇为心外实无有法可得。心外若有法可得。是名外道。大众。切须自己转变。自己回头始得。良久云。大众没有什么问。山僧没有什么答。更妙得很。珍重。
广慧茶话。识心达本原。故号为沙门。大众还识得心么。若识不得。生死到来。如何回互。昔有僧问洞山。寒暑到来。如何回避。山云。何不向无寒暑处回避。僧云。无寒暑处。怎生回避。山云。寒时寒杀阇黎。热时热杀阇黎。大众作么生会。若会得者话。方有个回互处。壮色不停。喻如奔马。人命无常。过於山水。莫说人世富贵功名。没有长久。就是出家儿。没有世缘。几十年光景。也易过去。何不趁色力康健。讨个着落。须是回光达本。有个出身之路始得。僧问。某甲不识心。请和尚慈悲。师云。慈悲在你那里。僧问。金刚经四句偈。不知是那四句。师云。不离阇黎问底。进云。不会。师云。你不会。是谤经毁法。僧问。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师云。我者里。也没有清净本然。也没有山河大地。今晚广慧当家印初。请山僧吃茶。会么。僧罔措。僧问。阿赖耶识。末那识。六识。某甲心未了。求示安身立命处。师云。你是看教乘来。教乘与宗乘不同。我宗门中。总无此话。进云。心性意识。是同是别。生天堕狱。为是心去性去识去。师云。者里心也无。性也无。识也无。进云。恁么则寒灰枯木也。师云。寒灰枯木。怎会说话。怎会在者里吃茶。进云。不会。求和尚方便。师云。三世诸佛。阿谁代你。乃云。此事不在言说。也不得离言说。当日法性寺二僧。争论风旛。六祖大师出云。不是风动。不是旛动。仁者心动。大众还会得么。僧便问。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敢问在什么处。师云。有米煮饭。没米煮粥。良久云。一堂僧冷淡。千古意分明。于今一堂。何等停当。珍重。
华首茶话。师云。山僧本拟深藏山谷。无意出头。今日华首。元是法字卍子一线机缘。后因丽首座。及大众诸居士。费了许多心力。接得山僧到此。与大众同住。须是真实发心。为生死真实修行。才不虚住此山。若论宗门中事。大难开口。上根人又何消说。中下之根。古人不已垂手方便。才有做工夫话。其实有什么工夫可做。古人道。直指二字。早是曲了也。才说无事。早是多事了也。恁么有甚开口处。所以道。此事惟我自知。又道。须知有不求知者。丹霞和尚云。人人有一坐具地。佛祖出头来。一毫也不曾增。即今诸上座诸居士在此。也一毫不曾减。祇是于今。一闻千悟底大难。不得不假方便。大众须费一番心力始得。良久云。同来大众。一路也辛苦到此。正好安心。既安职事。各要努力。有什么疑。不好相问。僧问。华首重兴即不问。觌面相逢意若何。师云。两眼对两眼。进云。海风连夜发。大地绝纤尘时如何。师云。独坐华首台。僧礼拜。师复云。者件事。不是说了便罢。真实要见得性。真实自己要休得。休得休不得。试自家揣看。若论说得底。尽有聪明伶俐。便说一篇两篇不难。看些禅关策进。高峰中峰诸录。便不消悟道。也会教人。有什么交涉。举一老宿。一夏不为师僧说话。一僧叹云。我直恁么空过一夏。便闻得正因二字也好。宿云。阇黎莫嘶速。若论正因。一字也无。道了叩齿云。我不合恁么道。邻房一老宿闻之云。可惜一锅羹。被两颗老鼠屎污却。师云。隔江望见资福门前剎竿便回。已迟八刻。何况更过江来。此事岂容一棒一喝一机一境一转两转语凑泊得上。大难大难。大众。须是从生死发心。始有实落。山僧少年时。那晓什么参禅。什么悟道。祇是怕生死到来。前路渺然。后见坛经。始知见性成佛。没柰何千计百较。才得甘心。不是等闲容易。良久云。山僧年来多病。体中太弱。丛林事俱料理不得。须仗诸上座同心协力。惟佛法却委不得了。若有商量。不敢辜负。如今天下。到处荒乱。此地还安稳。深山中如住静一般。大家锻炼身心却好。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