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禅宗语录别集
- 为霖道霈禅师餐香录
为霖道霈禅师餐香录
林浦林印自曲水太和潘子起等众位道友。为师庆寿。设斋请上堂。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赵州擎茶。曹山奉酒。乾闼婆王献乐来。无孔笛中歌本有。恭贺无位真人。千寿万寿。只如无位真人。还受也无。匝地红轮秀。海底不栽花。
林丹章道友。募众掩骼修荐。请上堂。吾人从无始来。于生死界中。舍身受身。不知其几恒河沙劫。一一生中。皆有父母诸亲。尽观大地。若男若女。若存若亡。无有不是者。但改形易报。不复相识。兹者时值鼎革。杀气横流。苍生之没於非命者多矣。所以坏棺弃尸。处处狼藉。风吹日炙。雀啖鸦餐。无主无依。谁为悯念。有福城善男子林丹章。疚然在怀。乃特倡缘募众。亲为收敛。火葬男女。共计一千八百有奇。事竣复大作佛事。以津济之。可谓不见异相众生。全成仝体眷属。祈国家之升平。达恩亲於仁寿。皆感应自然之理也。虽然。更须知有七贤女因缘始得。昔世尊。因七贤女游尸陀林。一女指尸。谓诸姊云。尸在这里。人向什么处去。一女云。作么作么。诸姊谛观。各各契悟。感帝释散花云。惟愿圣姊。有何所须。我当终身供给。女云。我家七珍四事。悉皆具足。惟要三般物。一无根树子一株。二无阴阳地一片。三叫不响山谷一所。帝释云。一切所须悉皆有之。若三般物。我实无得。女云。汝若无此。争解济人。遂仝往见佛。白如上事。世尊云。憍尸迦。我诸弟子大阿罗汉。不解此义。唯有诸大菩萨。乃解此义。师召大众云。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灭。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七贤女各各开解了。一一现前了。便就帝释。索三般物。帝释云。我实无得。可谓。和盘托出了也。世尊云。我诸弟子大阿罗汉。不解此义。唯有诸大菩萨。乃解此义。明瞒犹可。暗骗难当。今日有人问鼓山。林丹章道友。所收一千八百髑髅。在这里。人向什么处去。竖拂子云。但向他道。总在山僧拂子头上。坐宝莲花。成等正觉去也。诸人还见么。咄。切忌眼花。
净慈堂尼怡然请上堂。维摩诘云。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此是净义。妙法华云。以慈修身。善入佛慧。此是慈义。夫以慈修身。而入佛慧。以净修身。而净佛土。如是则一切戒定慧。福德神通。皆备于己。安用区区别求耶。今日净慈堂怡然上人。特上鼓山。乞戒请法。为是别求非别求。噫。不因夜来雁。怎见海门秋。
尼祖德请上堂。祖德比丘尼。求戒复求法。戒法原非外。自心悉具足。心空即是戒。本来无一物。心真即是法。历劫不生灭。若能悟自心。戒法一时得。祇如自心。作么生悟。日午打三更。夜半日头出。参。
法光法雨二上人请上堂。佛出世祖西来。法门处处大张开。当阳抛掷这着子。要令穷子蚤归来。俱胝指秘魔乂。云门胡饼赵州茶。肯来觌面亲分付。不来又自隔天涯。今日法光法雨二上人。求戒请法。山僧又作么生。娘生两眼原明净。不用于中更撒沙。
庆城寺戒子乐道寂照祥光请上堂。昔世尊于菩提树下。始成正觉。即立戒法。以戒是三学之首。万行之宗。世出世间。所必由之要道也。何者。三涂以无戒而堕。人天以有戒而生。乃至罗汉辟支。以戒而得。菩萨以戒而修。佛果以戒而证。三涂者。即今不闻佛法。不信因果。恣意造业。广集众罪者是也。人天者。即今坚持五戒。奉行十善者是也。罗汉辟支者。即今登坛白四羯磨后。常行二百五十戒。进止清净。为四真道行者是也。菩萨者。即今发大心。立大愿。行大行。志取无上菩提者是也。佛果者。三聚圆满。万德具足。即我本师释迦世尊是也。可见十法界中。圣凡染净。皆依此戒而有差别。所谓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今日庆城乐道寂照祥光等诸上座。入山求戒。特请升座。为现前四众人等。开示如来立戒之意。并各审观因地发心。为求人天戒耶。为求罗汉辟支戒耶。为求菩萨戒耶。为求佛果戒耶。是在智者。善自决择耳。诸仁者。人身难得。佛法难遇。今得人身。得遇佛法。出家受戒。非是小缘。宜各於此发决定心。立决定志。修身以戒。修心以慧。破生死於无始。圆佛果於一生。恩有同资。自他均利。可谓真佛弟子。真报佛恩也。伏希。大众各自勉励。珍重。
佛成道日。道山室尼弘益传慧传毓一贤等坚。请上堂。未睹明星是悉达。已睹明星是悉达。悉达何曾有两人。众生起见自分别。当时之事即今日。今日之事即当时。今日当时同一际。众生起见自支离。不分别不支离。直下莲花开污泥。释迦老子觑不见。黧奴白牯笑嘻嘻。大众且道。黧奴白牯。与释迦老子。相去多少。只许老胡会。不许老胡知。
莲宗上人请上堂。莲宗上人为法心切。昨日拜伏于地。泪如雨注。求指示个出生死底路头。山僧向他道。把生死来与汝出。这一转语。如金刚王宝剑。觌面全提。若能直下提起。一刀两断。岂不畅快平生。渠既不会。今日不免从头说破。有我是生死。达得我空。即出生死。赞即喜骂即瞋。是生死。赞不喜骂不瞋。达得赞者受赞者骂者受骂者。二俱是梦。便出生死。此是一条通天大路。若能蓦直行去。归到家中。亲见那个无生死底人了。然后翻身。入生死界中。燃大法炬。驾大法舟。渡苦海之沉迷。破大地之幽暗。始不负出家学道之志也。敢问。那个无生死底。毕竟是阿谁。还委悉么。师姑元不是女人。但恁么看取。
邻虚庵主。为徒众求戒。请上堂。一人有眼耳鼻舌身意。声色一毫不知。一人无眼耳鼻舌身意。声色一毫不昧。二人同到鼓山求戒。为授不知者。为授不昧者。不知者。教乞戒而不知乞戒。问名字而不知名字。如何可授。不昧者。本无音声状貌可见。又如何授。二俱不授。则辜负来机。授又作么生授。不见道。官不容针私通车马。蓦拈拄杖。连卓三卓云。五戒十戒。二百五十戒。三聚戒。一时拈出了也。只如授者受者。即今在甚么处。直下来也。急着眼看。掷拄杖。下座。
慈圣庵惟祥上人请上堂。昔世尊于三乘中。别开净土一门。谓之径路修行。亦谓之横出三界。盖谓念佛往生。甚易易也。今时念佛者多。往生者少。其故何也。良由觑娑婆不破。信极乐不及耳。娑婆弊恶。种种逼迫。有什么觑不破处。极乐依正。种种殊胜。十方诸佛。历代祖师。苦口叮咛。劝令往生。有什么信不及处。若真信不及觑不破。则是盲冥无智。痴众生只顾目前。不惧身后。他时后日。其苦未有了在。唯有智者。将娑婆世界。一一觑破了。极乐世界。一一信得明白了。然后放下万缘。把这一句阿弥陀佛。向四威仪中。一心念去。务使字字分明。句句相续。念到一心不乱。花开见佛。则知念即是佛。佛即是念。念非是念。佛非是佛。弥陀自己。浑作一人。极乐娑婆。打成一片。然后以如是法。度如是众。期九莲於上品。会三祗於一生。仰报四恩。同资三有。始是真正佛子也。大众。时不待人。各自努力。珍重。
云太绅善友。报亲请上堂。人知有身。则知有父母。知有父母。则能念报父母之恩。何者为身。何者为父母。何者为报父母之恩。先佛世尊云。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相。大众。这个幻出形相。岂不是当人自己真身。这个无相。岂不是当人真父母。识得真身。即识得真父母。识得真父母。即能报父母之恩。云太绅善友。幼背双亲。不胜哀感。乃特请山僧升座。举唱宗乘。用酬罔极。即此一念真身真父母。一时现前了也。且道。恩毕竟如何报。良久云。撒手到家人不识。更无一物献尊堂。
池心宇道友。为祈升平。募众修大悲忏。三年期满。设斋请上堂。僧问。声色丛中。一乘宗教。如何施设。师竖起拂子。进云。这个即声色。离声色又作么生。师又竖起拂子。进云。恁么则终无二体也。师云。一任分别。进云。观音菩萨来。和尚向甚处。与他相见。师云。背后是什么。进云。这个是学人底。和尚见底。又作么生。师云。且喜阇黎到这里。进云。更有个觅不得底罪。和尚如何为学人忏却。师云。元来不曾到这里。进云。恁么则皮肤脱落去也。师云。也好个消息。僧礼拜云。大家证明。师云。狼藉不少。乃云。人人安稳。国土本无三灾及与八难。只因日用不知。向外驰逐。遂於无灾难中。妄为灾难所迫逼。观世音老婆心切。处处捄护。特拈出旷劫所得无上秘密之法。谓之广大圆满无阂大悲心陀罗尼。令诸有缘闻名持诵。出诸难地。达於安稳。故娑婆世界。号之为具大慈悲者。又谓之为施无畏者。池心宇道友。善根宿植。福果圆成。体观音之慈悲。悯群生之荼毒。倡缘募众。依法修持。期满三年。福兹率土。果见四海澄渟。五谷丰稔。国泰家宁。民康物阜。这一铺功德。可谓克始克终。尽善尽美了也。正与么时。还有直达安稳国土者么。良久云。常在於其中。经行及坐卧。珍重。
瑞拙上座请上堂。闻声悟道。见色明心。云门云。观世音菩萨。将钱买胡饼。放下手。却是馒头。大众。胡饼馒头。是一是二。若道是一。胡饼自胡饼。馒头自馒头。若道是二。面无两般。有人定当得出。即午瑞拙上座设斋。出笼馒头。一任横咬竖咬。不妨下下咬着。何也。家家观世音。处处弥陀佛。如或不然。饮水须防噎。切忌囫囵吞。
洪坤宇善友。仝侄昌胤。为求嗣设斋。请上堂。乾法天坤法地。天地法什么。拈拄杖云。只这个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这个广大。天地人万物亦广大。这个无尽。天地人万物亦无尽。这个永久。天地人万物亦永久。且道。这个是甚么得恁么奇特。但向己求。莫从他觅。卓一卓。
雪溪上座。诞日设斋。请上堂。雪溪上座。平生屡感异梦。一切皆验。无一虚者。年四十七岁时。因患眼。梦见摩利支天。手持日月。放大光明。眼得不坏。自是以来。礼供诸天。甚为虔恳。且更施金作佛。施药治病。一切福事。踊跃力行。然一一皆自梦心流出。且道。此梦为是实为非实。若道是实。分明是梦。若道非实。凡事皆验。这里定当得明白。则知现前身心世界一切万法。亦复如是。所以云。三世诸佛是梦。历代祖师是梦。六道含灵是梦。雪公今日六旬初度。又请山僧。升梦座。说梦法。开梦众。祇如破梦一句。作么生。咄。青天白日。大家莫瞌睡。
洪省吾善友。荐兄设斋。请上堂。僧问。南岳云。修证即不无。染污即不得。不染污中如何修证。师云。火里莲花今正开。进云。广额屠儿。放下屠刀。便云我是千佛一数。不假修证。如何便成佛去。师云。莫谤广额屠儿。师乃拈拄杖云。前日为坤宇祈嗣。拈出这个。今日为省吾荐兄永吾。又拈出这个。盖为这个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虽然出生无尽。要且生灭变易他不得。既生灭变易不得。则永吾现前。与诸佛众生山河国土。同一体性。无二无别。灵然湛然。如如不动。如此。又荐拔个甚么。只把一枝无孔笛。特向人间缭乱吹。卓拄杖云。吽吽。下座。
程门许氏陈氏。为童男明寿祈福。求大悲忏。饭僧请上堂。观音一片老婆心。救护阎浮愿力深。等视群生如一子。须知处处现全身。竖拂子云。观世音菩萨来也。应以三乘人天得度者。悉皆现身而为说法。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乃至求佛果得佛果。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为大悲心也。只如众生能感之心。与观世音菩萨慈悲心地。毕竟是同是别。闻性圆明无内外。把手相将入普门。击拂子云。珍重。
大悲忏三年圆满上堂。观音大士。不肯冷坐普陀岩上。乃撺身入三界火宅中。东唤东应。西唤西应。如钟受扣。似谷答响。不爽毫发。盖度生之愿。广大无尽耳。池心宇道友。普为天下。祈致升平。乃募众修大悲忏法。三年告满。凡四众人等。各施资财。敷陈供养。乃至若见若闻。发一念信心。一瞻一礼者。皆摄入菩萨无缘慈中。承其庥荫。受其度脱。不惟外难不侵。亦复内障渐尽。何也。以众生悲仰之心。即菩萨慈悲之心。众生举念处。菩萨全体出现。不前不后。不一不异。只如山僧。今日高登曲录。因斋庆赞。观世音又在甚么处。喝一喝云。一声徧入诸人耳。诸人耳在一声中。露裸裸兮赤洒洒。十方何处不圆通。蓦召大众云。一齐作礼。便下座。
徐太孝善友请上堂。为父饭僧。资冥福于既往。为母礼忏。祝遐寿於将来。可谓两彩一赛也。然二者皆起於孝之一念。儒以孝为天经地义。佛以孝为戒。故云大孝释迦尊。积因成正觉。是世出世间。皆本于孝也。祇如这一念孝。又从什么处起。若也识得起处。则知千佛万佛。同一父母。而佛佛无穷。千寿万寿。同一法身。而寿寿无尽。如或不然。堂中活佛方花甲。定省温凊仔细看。
优婆夷姜法智。礼忏求戒。请上堂。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忏个什么。坛场非戒。白四羯磨非戒。问清净教威仪非戒。又受个什么。这里具得一只眼。譬如狮子出窟。百兽潜踪。杲日升空。千林失白。始可谓真受戒。真忏悔也。且道。具底是甚么眼。夜半日头红。照破三千界。任他无事人。尘中得自在。
优婆夷弟子胡益净。设斋请上堂。僧问。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如何是佛位。师云。汝即今在甚么处。进云。只在这里。师云。原来却是众生。师乃云。以心持戒。以戒持心。是心是戒。是戒是心。以心念佛。以佛念心。是心是佛。是佛是心。如是持戒。即入佛位。如是念佛。直登上品。只如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又作么生。毕竟水须朝海去。到头云定觅山归。击拂子下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