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禅宗杂著
- 辟妄救略说
辟妄救略说
师凡作务执劳。必先于众。主者不忍。密收作具。而请息之。师曰。吾无德。争合劳于人。既徧求作具。不获则亦不食。故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语。流播诸方。
救曰。先圣教人。悟后还来旧处行。又曰。但一切仍旧。今之错认此言者不少。夫君臣父子。僧俗长幼。乃至百工贵贱。各有常仪。即悟后亦当安分。设见己同圣人。而轻放肆志。恶得谓之仍旧欤。今学者才涉参寻。便将禅师二字。贴在面上。东奔西走。为求出世。可谓不仍旧之甚。况乃猖狂妄作。不避讥嫌。使高视之士。疑慢宗乘。中下之流。展转造业。观百丈大师。所说所行。而不悛革。真土木无心矣。余於此盖三致意焉。老僧道。救中此篇。诚救今时无真志。无真悟之真药也。何以故。因有真志。则自到真悟。到真悟。则真志自立。所以世尊传法偈曰。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正指依前只是旧时人。不改旧时行履处耳。盖旧时人。即本来人。本来人。即世尊所谓本法。於本法外。别无一法可说。故曰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也。若於本法外。别有一○为千佛万佛之祖。更钻出种种奇名异相。乌得为仍旧哉。
▲洪州黄檗希运禅师
百丈嗣闽人也。幼於本州黄檗山出家。额间隆起如珠。音辞朗润。志意冲澹。后游天台。逢一僧。与之言笑。如旧相识。熟视之。目光射人。乃偕行。属涧水暴涨。捐笠植杖而止。其僧率师同度。师曰。兄要渡自渡。彼即褰衣蹑波。若履平地。回顾曰。渡来渡来。师曰。咄遮自了汉。吾早知。当斫汝胫。其僧叹曰。真大乘法器。我所不及。言讫不见。至洛京行乞。吟添钵声。有一妪出棘扉间曰。太无厌生。师曰。汝犹未施。责我无厌何耶。妪笑而掩扉。师异之。进而与语。多所发药。师须臾辞出。妪告之曰。可往南昌。见马大师。至南昌。马大师已示寂。遂往石门。谒塔时。百丈禅师。庐於塔傍。乃往参丈。丈问。巍巍堂堂。从何方来。师曰。巍巍堂堂。从岭南来。丈曰。巍巍堂堂。当为何事。师曰。巍巍堂堂。不为别事。便礼拜。问曰。从上宗乘如何指示。丈良久。师曰。不可教后人。断绝去也。丈曰。将谓汝是个人。乃起入方丈。师随后入。曰某甲特来。丈曰。若尔则他后。不得辜负吾。丈一日举再参马祖被喝话。师遂领旨。
丈一日问。师甚么处去来。曰大雄山下。采菌子来。丈曰。还见大虫么。师便作虎声。丈拈斧作斫势。师即打。丈一掴。丈吟吟而笑。便归上堂曰。大雄山下。有一大虫。汝等诸人。也须好看。百丈老汉。今日亲遭一口。
一日上堂。大众云集。乃曰。汝等诸人。欲何所求。以拄杖趂之。大众不散。师却复坐曰。汝等诸人。尽是噇酒糟汉。恁么行脚。取笑於人。但见八百一千人处便去。不可图他热闹也。老汉行脚时。或遇草根下。有一个汉。便从顶门上。一锥看他。若知痛痒。可以布袋盛米供养他。可中总似汝。如此容易。何处更有今日事也。汝等既称行脚。亦须着些精神好。还知道大唐国里无禅师。么时有僧问。诸方尊宿尽聚。众开化为甚么。却道无禅师。师曰不道无禅。祗是无师。
救中道。三问三打。古今唯黄檗一人。又止接临济一用。若再用。则效颦者蜂然起矣。况千问千棒。万问万打。可至今日而无毙乎。昔大慧曰。击石火。闪电光。引得无限人弄业识。举了便会了。岂不是佛法大窠窟。圆悟不觉吐舌。乃曰。休管他。我以契证为期。若不契证。断不放过。嘻。证之一字。惟宗旨可以辨验。否则金鍮混杂。孰敢谁何。老僧据临济三问三打。则当千问千棒。万问万打。何毙之有。又临济既如此。则当打至尽未来际。岂但今日。何以故。正以人人契证为期耳。然则证之一字。惟宗旨可以辨验。老僧道。宗旨二字。早已金鍮混杂了也。孰为证哉。潭吉又举不道无禅。祇是无师话。救曰。大慧时禅宗盛甚。诸方且有如此商量。况淡薄至今日乎。余救五宗。祸患死生。不暇措意。但恐百千世。不复有杨子云。为可叹耳。据潭吉弄业识。救五宗。老僧那管你商量不商量。打得你无了日在。何以故。不见黄檗道。老汉行脚时。或遇草根下有个汉。便从顶门上一锥。看他若知痛痒。可以布袋盛米供养他。老僧道。黄檗老汉。亦是金鍮混杂。吃棒未有了日在。不见百丈道。鼻头今日又不痛也。亦正好直打出。一任天下后世。明眼者证看。
天童和尚辟妄救略说卷之四
天童和尚辟妄救略说卷之五
侍者 真启 编
▲镇州临济义玄禅师
黄檗嗣。曹州南华邢氏子。幼有出尘之志。及落发进具。便慕禅宗。初在黄檗会中。行业纯一。时睦州。为第一座。乃问。上座在此多少时。师曰三年。州曰。曾参问否。师曰。不曾参问。不知问个甚么。州曰。何不问堂头和尚。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师便去。问声未绝。檗便打。师下来。州曰。问话作么生。师曰。某甲问声未绝。和尚便打。某甲不会。州曰。但更去问。师又问。檗又打。如是三度。问三度被打。师白州曰。早承激劝。问法累蒙和尚赐棒。自恨障缘。不领深旨。今且辞去。州曰。汝若去。须辞和尚了去。师礼拜退。州先到黄檗处曰。问话上座。虽是后生。却甚奇特。若来辞。方便接伊。已后为一株大树。荫覆天下人去在。师来日辞黄檗。檗曰。不须他去。只往高安滩头。参大愚。必为汝说。师到大愚。愚曰。甚处来。师曰。黄檗来。愚曰。黄檗有何言句。师曰。某甲三度问佛法的的大意。三度被打。不知某甲有过无过。愚曰。黄檗与么老婆心切。为汝得彻困更来。者里问有过无过。师於言下大悟。乃曰。元来黄檗佛法无多子。愚搊住曰。者尿床鬼子。适来道有过无过。如今却道。黄檗佛法无多子。你见个甚么道理。速道速道。师於大愚肋下。筑三拳。愚拓开曰。汝师黄檗。非干我事。师辞大愚。却回黄檗。檗见便问。者汉来来去去。有甚了期。师曰。只为老婆心切。便人事了。侍立。檗问。甚处去来。师曰。昨蒙和尚慈旨。令参大愚去来。檗曰。大愚有何言句。师举前话。檗曰。大愚老汉饶舌。待来痛与一顿。师曰。说甚待来。即今便打。随后便掌。檗曰。者风颠汉来。者里捋虎须。师便喝。檗唤侍者曰。引者风颠汉。参堂去。
师后住镇州临济。学侣云集。一日谓普化克符二上座曰。我欲于此建立黄檗宗旨。汝且成褫我。二人珍重。下去三日后。普化却上来。问和尚三日前说甚么。师便打。三日后克符上来。问和尚前日打普化。作甚么。师亦打。
至晚小参曰。有时夺人不夺境。有时夺境不夺人。有时人境俱夺。有时人境俱不夺。克符问。如何是夺人不夺境。师曰。煦日发生铺地锦。婴儿垂发白如丝。符曰。如何是夺境不夺人。师曰王令已行天下遍。将军塞外绝烟尘。符曰。如何是人境俱夺。师曰。并汾绝信。独处一方。符曰。如何是人境俱不夺。师曰。王登宝殿。野老讴歌。符于言下领旨。
救曰。临济用处。如巨灵擘华岳。女娲炼石补天。无坚不破。无迹不绝。而后世惊骇以为荒僻怪诞。不稽之语。即信然者。又谓神妙。莫可测识。非己智所窥。安知不欺之力。本自具足。但学者望崖不前耳。老僧据普化道。临济小厮儿。雪峰道。临济大似白拈贼。你看古人。句中有眼。谁似潭吉。以擘华补天。暨十日并照等奇特语。赃诬临济。又道出格高流。向佛法无多子处。万户俱洞。是旦暮遇之也。不思临济自云。如有出格见解人来。山僧此间。全体作用。不历根器。则谁与你理论千门万户来。待旦暮遇之。早已箭过新罗矣。所以沩山问仰山。临济当时。得大愚力。得黄檗力。仰云。非但骑虎头。亦解把虎尾。非据临济骑虎把虎而何。汉月颂。角尖迸出玄中要。万古真师贵所承。岂可离临济外。别有玄要。超过老僧一棒不作一棒用之全体作用哉。汉月既不晓临济道。山僧此间全体作用。而妄窃为真师。岂非无耻之甚者哉。救中又曰。临济当时。在黄檗处吃棒。只得尽大地草木。一时放大光明。帝释梵王。赞叹不及。可惜许被大愚老婆。蓦面印破。未免平地上吃交。而今诸方老宿。道临济悟得棒头拂着底道理。且道临济还肯么。只如腊月三十日到来。眼光落地了。锯解斧削。又不知痛。金抹香涂。又不知喜。正当与么时。者棒头拂着底向甚么处着。据是足见潭吉。自语相违。前后不相照应。既道临济当时。在黄檗处吃棒。只得尽大地草木。一时放大光明。又道诸方错判临济。悟得棒头拂着底道理。腊月三十日到来。锯解斧削不知痛。金抹香涂不知喜。者棒头拂着底。向甚么处着。请问潭吉。诸方老宿。那个道临济。悟得知痛知喜底道理来。汝自错认棒头拂着处。为知痛知喜处耳。即如所云。悟得棒头拂着底道理。亦有何过。若过在道理二字。兴化不合道。荐得临济先师。於黄檗处吃棒底道理。若过在拂着二字。临济不合自道。我二十年。在黄檗先师处。三度问佛法的的大意。三度蒙他赐杖。如蒿枝拂着相似老僧敢道。棒头拂着处。与尽大地艹木。帝释梵王。一时同放光明。更不消动口赞叹得。始称老僧铜棺山顶。情与无情。焕然等现底面目。始称临济当时。在黄檗处。吃棒底道理。救中又曰。睦州三劝问话。而黄檗三打。既不悟。又指参大愚。正见三老钳锤妙密处。临济立宗旨。尽在此也。今人但知黄檗。三问三打。遂倚一棒为极则。若无郢匠之手。虽万打安能活人。老僧又见潭吉。只空说不悟。指参大愚。而自未曾悟。故不能指临济所以悟之之意。老僧忍俊不禁。索性道破。譬如人唾梦中。见好恶境界。遂有喜乐忧悲。嗔恚恐怖等情。正恁么时。被人打一下。瞥地醒来。一切梦境梦想。悉尽无余。所以临济当时。向大愚肋下筑拳。黄檗面上挥掌。非全体作用而何。即如栽松次。檗曰。深山中。栽许多松作甚么。济曰。一与山门作境致。二与后人作标榜。道了将镢头[祝/土]地三下。檗曰。虽然如是。子已吃吾三十棒了也。济又[祝/土]地三下。嘘一嘘。檗曰。吾宗到汝。大兴於世。辟书谓镢头直打到底。作后人标榜。正据临济自用。不在黄檗分上故耳。老僧以极粗一棒。直打到底。全体作用。杀人刀。活人剑。潭吉还曾梦见么。汝等诸人。只管理论宗旨。总效克符。颂四料拣。老僧即不然据临济道。有时夺人不夺境。老僧也与他一棒。有时夺境不夺人。也与他一棒。有时人境两俱夺。也与他一棒。有时人境俱不夺。也与他一棒。且道是杀人刀。活人剑。
僧问。如何是真佛真法真道。乞师开示。师曰。佛者心清净是。法者心光明是。道者处处无碍净光是。三即一。皆是空名而无实有。如真正作道人。念念心不间断。自达磨大师从西土来。祇是觅个不受人惑的人。后遇二祖。一言便了。始知从前虚用工夫。山僧今日见处。与佛祖不别。若第一句中荐得。堪与祖佛为师。若第二句中荐得。堪与人天为师。若第三句中荐得。自救不了。僧便问。如何是第一句。师曰。三要印开朱点窄。未容拟议主宾分。曰如何是第二句。师曰。妙解岂容无着问。沤和争负截流机。曰如何是第三句。师曰。但看棚头弄傀儡。抽牵全藉里头人。
救曰。风穴和尚。对南院曰。凡语不滞凡情。即堕圣见。学者大病。先圣哀之。为施方便。如楔出楔。曹山有四禁曰。莫行心处路。不挂本来衣。何须正恁么。切忌未生时。四病皆圣见。古人为设。种种法药。因其病而禁治之。待病去而后除药可也。夫药可除也。医不可除也。医者。圣人预设以待天下后世之病者也。必欲灭宗旨。是除医矣。况今乱统之病。方炽然于丛林。师家头破额裂。而不能禁。对打还拳而不能辨。裨贩满途而不能制止。反汲汲焉。以抹杀宗旨为务。是犹疾患满门。而叱医却药。岂佛祖付嘱之意乎。罗山曰。意中句。句中意。意中不停句。句中不停意。意句不同伦。合作么生会。又曰。意能刬句。句能刬意。意句交驰。是为可畏。岩头曰。才与么。便不与么。是句亦刬。非句亦刬。自然露裸裸地。转辘辘地。如一团火焰相似。有甚么近傍处。今以一棒到底为法式。是确定而不能转矣。以面门出入底时节为棒眼。是句中停意矣。以情与无情。焕然等现为末后句。是有圣见实法。可以栖泊近傍。不能如大火聚矣。或者错认火聚之意。以一棒解之。其能无辨乎。夫棒喝。今人用之者。可谓多矣。以主人公为棒眼。辟书自注。亦可谓详矣。虽甚愚之人。一见而领略殆尽。彼迦叶亲闻。达磨特至。又何足贵。而尊奉至今日乎。且德山鉴禅师。呵实法之甚者也。而有第一句。其他云门沩仰。曹洞法眼。固不待言。若宗旨便是实法。则诸老目立而自呵之。病狂丧心。不至如是。古德曰。但须明取纲宗。本无实法。然则纲宗者。锻炼实法之垆鞴也。又何疑焉。潭吉借曹山四禁忌。来欺老僧。殊不思曹山如此昧语。若到老僧前。直打他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也不放他在。且既举罗山意中不停句。句中不停意。意中刬句。句中刬意。岩头是句亦刬。非句亦刬。又道德山鉴禅师。呵实法之甚者。而有第一句。岂非潭吉自语相违哉。老僧昔时。举杖谓汉月道。举一不得举二。放过一着。落在第二。掷杖云。老僧落二了也。且一又如何举。汉月不荐。反拿杖而去。故老僧有只作得旁出之语。而潭吉犹不知羞。乃引德山鉴禅师。有第一句。岂非反为老僧。证举一不得举二。放过一着。落在第二乎哉。其他云门沩仰。曹洞法眼。固不待言云者。谓五家皆据第一句为宗旨。又非证老僧。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哉。汝等诸人。果到老僧情与无情。焕然等现的地位。自然露裸裸地。转辘辘地。是句亦刬。非句亦刬。意中不停句。句中不停意。一棒不作一棒用。杀活自繇。有甚么近傍处。唤作一团火焰。早是剩语。唤作圣见得么。唤作实法得么。汝又谓若宗旨便是实法。则诸老自立而自呵之。病狂丧心。不至如是。此正汝病狂丧心。自语相违。何以故。汝果据第一句为宗旨。何尝有种种名相。汝仍执种种名相为宗旨。何尝据第一句来。虽曰本无实法。其谁信之。据临济自云。第一莫取山僧说处。何故。说无凭据。一期间涂画虚空。此非临济。自立而自呵之。若乃惩乱统之病。便使棒不得。因噎废食。亦是病狂丧心。潭吉又据老僧。引慈明颂。一喝分宾主。照用一时行。一喝既分宾主。则一棒岂非三要印开朱点窄。未容拟议主宾分者。作救曰。此语似是而非。七辟三辟。诸引证。往往类此。夫百骸九窍。五脏六腑。只在一身。儿童可晓也。问其子母生克之义。经络运行之状。虽卢扁犹当伫思。况临济宗旨。千牢百固。诚如辟书所训。又何必参而求悟。悟而求大悟哉。深心於此道者思之。老僧道。若人要会临济真正见解。独脱无依之旨。才一伫思。则千里万里矣。纵有千说万说。正为破汝等子母生克之义。经络运行之状底。奇名异相也。不见临济道。第一句中荐得。堪与祖佛为师。僧问如何是第一句。曰三要印开朱点窄。未容拟议主宾分。岂非拟心即差。动念即乖者乎。者临济第一句。即是德山第一句。忽有人问老僧。如何是第一句。劈脊便棒。谁与汝理论悟与不悟。大悟与小悟来。潭吉自未曾悟。妄说悟而求大悟。病狂丧心。面皮厚多少。汝等诸人。毕竟要讨五家宗旨么。不见道。骑虎头。收虎尾。第一句下明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