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禅宗杂著
- 辟妄救略说
辟妄救略说
续藏经 辟妄救略说
明 圆悟着 真启编
天童和尚辟妄救略说缘起
崇祯三年春。汉月寄五宗原至。老僧置之不阅。复云。目原之一字。苐恐不出六祖道。成知解宗徒。不得不说破耳。此老僧逆耳之言。望汉月知非故也。至六年春。磬山寄汉月与伊书云。粤自威音无象。一○为千佛万佛之祖。临济玄要。所以发明七佛历祖之秘。以简一橛头。相似野狐涎。老僧亦置之。但云各与一顿。以复磬山者。亦望汉月改辙故也。既而见顶目普说。刘居士驳语。料皆汉月密嘱。乃简五宗原看。始知一○已载五宗原矣。故有三录云云。今潭吉妄作五宗救。益见汉月密嘱之祸。不得休息。老僧又岂忍坐视也。盖汉月不据自己为宗旨。直指一切人。而别寻绘事家。图七佛之始。威音王佛。未有出载。无所考据之一○。为千佛万佛之祖。又谓五宗各出○之一面。独临济为正。於是妄认三玄三要等名目为宗旨。硬引三击三撼之类以配之。从上相传。佛法的的大意。岂不为汉月所混灭。且妄称夙乘愿力。如古所云。法灭仰必再来。潭吉又谓正法眼藏。湮没既久。必有乘愿力之大士。起而救之者。彼此说梦。魔魅人家儿女。今其人。虽俱已报终。老僧更恐他家别个儿孙。仍落此窠窟。展转相诳。以致后世学者。忘认一○而不自悟。则灭佛灭祖灭慧命之罪。自汉月始。而老僧坐视不救。则亦老僧之罪也。故不得不略撮大端。辟其妄救者。以救之耳。昔仰山作一圆相。以脚抹之。资福宝禅师。见陈操尚书来。画一圆相。操曰。弟子与么来。早是不着便。更画圆相。福於中着一点。操曰。将谓是南番舶主。福乃归方丈闭却门。此是甚么面目。老僧惟愿天下后世。以古人为榜样。慎勿堕汉月圈套。方识达磨西来。祇为觅个不受惑底人。亦见老僧。初不与汉月辈争竞胜负。惟为发明佛法的的大意。使人人自证自悟而已。
崇祯戊寅长至日 老僧 圆悟 书
天童和尚辟妄救略说目录
缘起卷之一 七佛 毗婆尸佛 尸弃佛 毗舍浮佛 拘留孙佛 拘那含牟尼佛 迦叶佛 释迦牟尼佛卷之二 西天祖师 一祖摩诃迦叶尊者 二祖阿难尊者 三祖商那和修尊者 四祖优波鞠多尊者 五祖提多迦尊者 六祖弥遮迦尊者 七祖婆须蜜尊者 八祖佛陀难提尊者 九祖伏驮蜜多尊者 十祖胁尊者 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 十二祖马鸣尊者 十三祖迦毗摩罗尊者 十四祖龙树尊者 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 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 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 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 十九祖鸠摩罗多尊者 二十祖阇夜多尊者 二十一祖婆修盘头尊者 二十二祖摩拏罗尊者 二十三祖鹤勒那尊者 二十四祖师子尊者 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 二十六祖不如蜜多尊者 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 二十八祖菩提达磨尊者卷之三 东土祖师 初祖菩提达磨大师 二祖慧可大祖禅师 三祖僧璨鉴智禅师 四祖道信大医禅师 五祖弘忍大满禅师 六祖慧能大鉴禅师卷之四 六祖下 第一世湖广南岳怀让禅师 第二世江西马祖道一禅师 第三世洪州百丈怀海禅师 第四世洪州黄檗希运禅师卷之五 第五世镇州临济义玄禅师卷之六 第六世魏府兴化存奖禅师 第七世汝州南院慧颙禅师 第八世汝州风穴延沼禅师卷之七 第九世汝州首山省念禅师 第十世汾州太子善昭禅师 第十一世潭州石霜楚圆禅师 第十二世袁州杨岐方会禅师 第十三世舒州白云守端禅师 第十四世蕲州五祖法演禅师卷之八 第十五世成都昭觉克勤禅师 第十六世平江虎丘绍隆禅师 第十七世明州天童昙华禅师 第十八世明州天童咸杰禅师 第十九世夔州卧龙祖先禅师 第二十世杭州径山师范禅师 第二十一世袁州仰山祖钦禅师 第二十二世临安天目原妙禅师 第二十三世临安天目明本禅师 第二十四世乌伤伏龙元长禅师 第二十五世苏州邓尉时蔚禅师 第二十六世苏州邓尉普持禅师 第二十七世杭州东明慧旵禅师 第二十八世东明海舟普慈禅师 第二十九世南京宝峰明瑄禅师 第三十世茕绝天奇本瑞禅师 第三十一世随州关子岭正聪禅师 第三十二世北京笑岩德宝禅师 第三十三世宜兴龙池正传禅师卷之九 第三十四世明州天童圆悟禅师卷之十 附三峰
天童和尚辟妄救略说目录(终)
天童和尚辟妄救略说卷之一
侍者 真启 编
七佛
▲毗婆尸佛
偈曰。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象。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尸弃佛
偈曰。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毗舍浮佛
偈曰。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拘留孙佛
偈曰。见身无实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拘那含牟尼佛
偈曰。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於生死。
▲迦叶佛
偈曰。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师阅潭吉五宗救。辟云。从上相承法眼。所谓宗旨。我祖临济。初谓普化克符曰。我欲於此。建立黄檗宗旨。及乎普化问和尚三日前道甚么。济便打。三日后。克符问和尚前日打普化作甚么。济亦打。此临济建立宗旨。唯问着便打而已。末后谓谁知吾正法眼藏。向者瞎驴边灭却。未尝於三圣外。别有所谓正法眼藏也。仰山虽受耽源。九十七种圆相。未闻以圆相为宗旨。而末后唯曰。一二二三子。平目复仰视。两口一无舌。即是吾宗旨。又岂於一二二三子外。别有所谓宗旨乎。妄捏一○。为千佛万佛之祖。而认为宗旨。自汉月始。莫说潭吉。作十卷五宗救。纵使妄作。塞满虚空。总救不得汉月。妄捏宗旨之罪。如更不信。请看起自释迦。终於天童。六十八人。只是一人。谁似汉月。特出异计。画一○为宗旨者。据伊与磬山书曰。粤自威音无象。一○为千佛万佛之祖。故七佛以双头独结。四法交加。勒成无文密印。饮光传二十八代。无非以法印心。老僧辟书云。七佛但有偈。未见有双头独结。又未闻释迦有四法交加。勒成一○。为无文密印。而饮光传二十八代者。既四法交加。岂可谓之无文密印哉。潭吉道。辟书所论。皆所谓以辞害意者。诬旁老僧。以四法交加之辞。害无文密印之意耳。殊不知攻击辨难。有正打。有旁敲。辟书谓七佛但有偈。未见有双头独结。又未闻释迦有四法交加。勒成一○。为无文密印。饮光传二十八代者。如实而说。此正意也。既四法交加。岂可谓之无文密印。就其自语相违。略一点破。此旁意也。潭吉谆谆于○相统言诠。言诠入○相。比诸卦画彖系。正所谓以老僧辞。害老僧意者。若据老僧。那管你言诠有无。只作此一○。正是汉月根本错处。拘留孙佛偈曰。见身无实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岂非明人佛无异。人外无别佛之意乎。七佛历祖之偈。虽隐显不同。总未有立一○。为千佛万佛之祖者。且既谓威音无象。一○为千佛万佛之祖。则千佛万佛未出。又有甚么人为汉月证此一○。为千佛万佛之祖。无甚么人为汉月证此一○。为千佛万佛之祖。则是汉月自计此一○。为千佛万佛之祖矣。非无根妄说乎。故老僧据七佛偈旨。以证汉月一○之非。潭吉乃曰。佛法无下口处。何不看庞居士。初参石头。问曰。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头以手掩其口。士豁然有省。异日石头见而问曰。子见老僧后。日用事作么生。士曰。若问日用事。即无开口处。乃呈偈以明无开口的意。曰日用事无别。唯吾自偶谐。头头非取舍。处处没张乖。朱紫谁为号。丘山绝点埃。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古人所谓祇恐不是佛。莫愁佛不解语也。而潭吉谓佛法无下口处。借虙羲画卦。以证汉月一○。虽无文字。备天地万物之理。请观庞公偈。头头处处。朱紫丘山。非备天地万物之理乎。据首二句。则舍庞公。断别无天地万物之理。故庞公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石头以手掩其口。只是发明庞公而已。岂曾示一○。为庞公之祖。及公后参马祖。亦问不与无法为侣者。是甚么人。祖曰。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士於言下。顿领玄旨。有偈曰。有男不婚。有女不嫁。大家团圞头。共说无生话。可见石头马祖庞公。皆据当人为玄旨。未尝以一○相为无文密印也。今潭吉自未曾悟。又何能辨悟有浅深。妄谓华藏而后。此印渐没。然则石头马祖庞公。亦生於华藏之后耶。且既以虙羲画卦。配一○相。更问潭吉。卦画在先。虙羲在先。若卦画在先。不得为虙羲所画。以虙羲未有故也。若虙羲在先。岂虙羲不备天地万物之理。而徒恃卦画乎。卦画不可徒恃。一○之配更无谓矣。老僧据虙羲为根株。以爻象为枝叶。正永嘉谓。直截根源佛所印。摘叶寻枝我不能。故以一棒不作一棒用。直指当人自悟者。正明人外无别物。无别理。故曰无边剎境。自他不隔於毫端。十世古今。始终不离於当念。始契马祖谓庞公。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之旨。是则临济初住镇州。谓普化克符曰。我欲於此建立黄檗宗旨。汝二人成褫我。二人珍重下去。已建立宗旨了也。三日后。普化却上来问。和尚三日前道甚么。济便打。又三日后。克符上来。问和尚前日打普化作甚么。济亦打。又岂普化克符外。别有宗旨可建立乎。而潭吉谓。二人禀旨上问。不唯不识普化克符。且钝置临济。为不具眼矣。更谓临济於三段二打之后。以四料拣明之。於是便有玄要宾主照用等。宗旨立焉。可见汉月潭吉。自迷其头。却认他三段二打。料拣玄要宾主照用等名相为宗旨。正是业识茫茫。岂识佛法的的大意乎。不识佛法的的大意。故惟配合名相。为三段二打之数。凡有三者。引为三玄三要根据。如三击三撼等是也。颂百丈打破酱瓮曰。击碓传来三瓮酱。即兴化拈香。亦撦为三数。递相传授。魔魅后昆。且三顿痛棒。汉月定谓。未闻有两顿四顿之旨。潭吉又何得谓二打乎。即唤作棒。早已逐块。况可认三段二打为定式。而以四料拣明之乎。南院问风穴云。汝道四料拣。料拣何法。穴云。凡语不滞凡情。即堕圣解。学者大病。先圣哀之。为施方便。如楔出楔。故僧问临济。如何是夺人不夺境。济云。煦日发生铺地锦。婴儿垂发白如丝。言婴儿垂发白如丝者。何情解之有。唯指当人本体。与无情境。等无有异。而人不惺。将谓夺人。全无人矣。僧问如何是夺境不夺人。济曰。王令已行天下徧。将军塞外绝烟尘。此据人夺境之意。僧问如何是人境两俱夺。济曰。并汾绝信。独处一方。此言不通音信。则无他人他境。唯我独尊。僧问如何是人境俱不夺。济曰。王登宝殿。野老讴歌。此言王与野老。各适其适。不借不夺。各自受用也。妙喜答僧问四料拣。进云。临济道底。未审与和尚答底。是同是别。妙喜云。咬人屎橛。不是好狗。何况潭吉等。咬名相为宗旨乎。又谓黄檗接临济。不过三顿痛棒。济乃建立若是。岂非三顿之象彖。此正潭吉睡梦未醒。要假三顿。证三玄三要。非只一画。故以三画之乾卦。非只一画。证老僧一棒。为一橛头硬禅。为执一画以为乾。殊不思老僧明明向道。一棒不作一棒用。何尝与汉月。论一论三。不见孔子假年学易。及作系辞。则曰。其为道也屡迁。不可为典要。何尝以卦画为死煞法来。据此可见潭吉不知乾。盖乾之所以乾。唯当人本体而已。故易曰。君子终日乾乾。又曰。君子以自强不息。岂徒恃三画为乾哉。圭峰曰。元亨利贞。乾之德也。常乐我净。佛之德也。如是则即乾即佛即人。无二无别。岂不益证一○为千佛万佛之祖。特无根妄说哉。又引汉月颂七佛偈曰。无相身心即有无。有无两绝密交芦。迅雷不及掩双耳。梦断遥空月自孤。又作此相。与所谓不可有无。有无不可者。皆如易之彖系。所以明一○之旨。不知一○已错。更何论所系之辞耶。不见老僧前据仰山谓。总不出隐身三昧。以脚抹此[○@日]相。翻前隐身之案。今汉月作此相。老僧出手摘毁之。且道与仰山。同耶别耶。昔耽源举忠国师所授九十七种圆相。转付仰山。复上堂验之。而仰山作女人拜。是何意旨耶。忠国师以圆相授耽源时。嘱曰。南方有一沙弥。大兴此教者。正为仰山看竟即烧却也。何尝以圆相为宗旨。而况如汉月画此。以荼糊七佛偈耶。祇如梦断遥空月自孤者。不过似赵清献公闻雷偈。默坐公堂虚隐几。心源不动湛如水之意。至谓一声霹雳顶门开。唤起从前自家底。则与汉月不可有无。有无不可之妄说。天地悬隔矣。盖汉月因於付法偈。钻出四句法。故有种种之谬。所以辟书引僧问马祖。离四句。绝百非。请师直指西来意者。正欲明西来意。无有四句法也。使西来意之外。别有四句法。安能免辟书外道之呵。乃反谓老僧依文训义。一以无字销之。请看世尊付法偈曰。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是盖人人本法。本无名相。故老僧谓世尊。以无字销名相法耳。曷尝有四法交加者乎。且引百丈曰。凡教意。皆三句相连。汝祇知三句相连。何不看下有透过三句外的。是名不堕诸数之人。汝又何知。直饶透过三句外。亦未梦见西来意在。不见药山问云岩曰。百丈说何法。岩曰。有时云三句外省去。六句内会取。山曰。三千里外。且喜没交涉。今汉月执三为深密之旨。作五宗原。潭吉又执三句以破本法。作五宗救。何止三千里外没交涉哉。至谓吾教意。如∴字三点。岩头取为略似宗门者。又何不看岩头曰。休休。因僧请举。故头云。吾教意如∴字三点。第一向东方下一点。点开诸菩萨眼。第二向西方下一点。点诸菩萨命根。第三向上方下一点。点诸菩萨顶。据点虽三。要之顶眼命根。即一菩萨身分而已。故下云。但明取纲宗。本无实法。若道向上有法有事。真椀鸣声。荼糊汝。系罩汝。古人唤作系驴橛。若将实法与人。土亦消不得。况汉月潭吉。分别种种圆相。种种三法。以为佛祖法式。是诚妄作妄说。害灭宗旨。故老僧不得不痛为之辟。将从上关棙。逐一说破。诚得罪於佛祖。必取后世明眼者骂。但时不获免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