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禅宗杂著
- 禅林宝训音义
禅林宝训音义
隆洼
谓天下之道。以适中为贵。过与不及。俱不可也。下之平之。欲其损有余而益不足。务合中道也。
姁妪
上许御切。下衣遇切。阴阳相得。覆育万物。以气曰姁。以体曰妪。姁当作煦。出礼记。
○三关语
黄龙问龙庆闲云。人人有个生缘。上座生缘在甚么处。闲云。早晨吃白粥。至晚又觉饥。又问云。我手何如佛手。闲云。月下弄琵琶。又问云。我脚何似驴脚。闲云。鹭鸶立雪非同色。三十余年未有契其机者。脱有酬对。唯敛目危坐。由此丛林。目为三关语。师自颂云。生缘断处伸驴脚。驴脚伸时佛手开。为报五湖参禅客。三关一一透将来。
脱有
或然之辞。
○孰与
下去声。及也。
○越
地名。在绍兴府。
之
往也。
○英邵武
隆兴府泐潭洪英禅师。邵武陈氏子。嗣黄龙惠南禅师。
○批判
批点分判。谓圣人之心如宝鉴。物来则现。未有心念也。岂堪分章析句。批点拈提。此则无异描虚空。而刻湛水。亦乃向枝蔓更添芒索。
公案
乃喻公府之案牍也。法之所在。而王道治焉。公者。乃圣贤一期之辙。天下通途之理也。案者。圣贤之正文也。凡有天下者。未尝无公府也。有公府。未尝无案牍。盖取为法。而治天下之不正矣。夫佛祖机缘。目之曰公案者。亦由是而已。盖非一人之臆见。乃百千开示同禀。至理也。
培
益也。
沃
灌也。
益之
增益先觉之理。
○旅泊
旅如客店暂住。岂能久居。泊如舟夜止歇。天晓复行。言其不常住也。
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语出孟子。
恢
大也。
诱掖
前导曰诱。傍扶曰掖。
忌
畏也。
媒
招也。
○比丘
梵语比丘。此云乞士。谓上乞诸佛之智。以资慧命。下乞群生之食。以资色身。比丘具五德。谓乞士。破恶。怖魔。净命。杀贼也。
苞苴
包裹奇物。奉献謟佞。以求托嘱也。
骯脏
体盘旋貌。汉书云。曲眉骯脏。倚立门傍也。
摇尾乞怜
如犬见人摇尾以媚之。求怜悯而已。小人謟佞。亦犹是而已矣。
天人
天上人间。
太息
大声之叹也。
颔
点头而纳。口不言而心许也。
○迹
有为功用曰迹。
○真净文
隆兴府。宝峰真净克文禅师。陕府闵乡郑氏子。嗣黄龙南禅师。南岳下十一世。
载
尔雅云。夏曰岁。取岁行一次也。商曰祀。取四时祭祀一终也。周曰年。取禾熟之意。唐虞曰载。取物终更始之义。已上俱年也。
再闰
闰月定四时而成岁也。张纯曰。三年一闰。天气小备。五年一闰。天气大备。盖闰月之不足。日之有余也。古者一年三百六十六日。分为十二月。每月三十日。一年共三百六十日。余剩六日。又六个月小。除六日为一岁。共余十二日。三岁共三十六日闰一月。还余六日在后。至二年余二十四日。连前六日。共三十日。又闰一月。是为三载。故易云。五岁再闰。
圣人云下
四句。出左传。范文子答晋景公之文也。
敏
勤也。
喆侍者
潭州大沩真如慕喆禅师。抚州临川闻氏子。嗣翠岩真。南岳下十一世也。
觉
音教。睡醒曰觉。
般若
此云智慧也。
湘西
即湖广长沙府。相阴湘潭县也。
目击
温伯雪子适齐。途中相遇孔子。二人各辞而去。子路曰。夫子久闻雪子。见无所言者何也。子曰。我与雪子目击而道存。岂用言乎。出庄子逍遥篇。
○香城顺
西山香城景顺禅师。蜀州人也。嗣黄龙南禅师。乃坐脱於香城。
诸葛
姓诸葛。名亮。字孔明。琅琊人。躬耕於南阳之西卧龙岗。与徐庶为友。时刘玄德屯兵於新野。庶见之告曰。诸葛孔明卧龙也。将军盍往见之。此人可以就见。不可以屈。由是玄德。遂诣亮所。凡三往而从之。遂拜为军师。后为蜀汉相。史咏云。世乱雄兵百战余。孔明曾此乐耘锄。蜀王不自垂三顾。争得先生出故庐。
春力
时运该兴。不能隐藏。
○广道者
瑞州九峰希广禅师。西蜀梓州人。师慈仁惠物。不寻细检。故丛林号为广无心。嗣真净克文禅师。南岳下十二世也。
舆
众也。
分外事
官受爵於国。牧民正国。岂为奇特。夫为善知识者。主丛林。兴教化。安众克己。不干常住。正宜如此。岂分外事耶。
○云委
积聚也。
○委曲
教之之法。常俯而就之。方便以成其德故也。
褫
音池。成就也。
体栽
格式也。
○舒王
宋徽宗。进荆公为舒王也。荆公熙宁间拜为相。作务新法病民。其子王雱。为崇正殿大学士。因父佐务新法必行。雱卒。父罢相。晏闲间如梦寐。见一鬼使领雱。荷铁枷。泣於公前曰。因父务新法所致。公问使乞解。使曰。建寺饭僧可免。公遂於金陵田地。舍宅为寺。赐额保宁。请真净主之。
缣
音兼。绢也。
袈裟
具云迦罗沙曳。此云不正色。亦名离尘服。
衣
去声字。着衣也。
伽黎
名杂碎衣。以条数多故。大衣分三品。九条。十一条。十三条。名下品。十五条。十七条。十九条。名中品。二十一条。二十三条。二十五条。名上品。
估
卖也。价也。
事
好也。
○湛堂
隆兴府泐潭湛堂文准禅师。兴元府。梁氏子。嗣真净文禅师。南岳下十三世也。
兆
形显之义。
枯死
枯老死灭残缺蠹损也。
卜
决疑也。
○杜
断也。塞也。
注
灌注也。如瓶注水。使心不乱也。
出师表
诸葛武侯。受顾命辅后主。七擒孟获。已定南方。乃出师伐魏。临行遗表於后主。表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罢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於内。忠志之士。亡身於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於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湛师闻末二句。豁然开悟。如训文中云。
○好恶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为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
拂
逆也。
○殢
系替二音。极困也。滞也。
僧问
僧问处。名偏辟问。州答处。名信手拈来无意路话。又谓放风前箭。转格外机。须向言前领旨。句外明宗。不可寻言逐句。妄生揆度。赵州已至不立玄危。平坦之地。了无佛法身心。凡酬酢。信口开合。皆无情识。不可较量也。故雪窦颂曰。偏辟曾挨老古锥。七斤衫重少人知。而今掷向西湖里。下载清风付与谁。
赵州
赵州观音院从谂禅师。曹州郝氏子。嗣南泉普愿禅师。南岳下三世。后住观音院。声传大夏。名闻九州。寿一百二十岁。唐昭宗乾宁四年。十一月初二日。无疾。右胁而寂也。
酬酢
下音昨。客报主曰酢。主答客曰酬。
簴
音巨。谓飞簴天上神兽。鹿头龙身。说文云。锺鼓之柎也。饰为猛兽。释名曰。横曰栒。纵曰簴。
○差
楚宜切。略也。
○秋晚
末运之际。法道凋零。
○讷
言迟也。
尚
加也。
冒
蒙昧也。
殆
乃也。危也。
○骥尾
参逐人行。曰附骥尾。谓苍蝇之飞不可数步。托於骥尾。乃能千里之达也。
居必下
出荀子劝学篇。
福严雅
泽州福严良雅禅师。嗣洞山守初。青原下八世也。
大宁宽
洪州大宁道宽禅师。嗣石霜楚禅师。南岳下十一世也。
蒋山元
蒋山赞元禅师。婺州义乌人。傅大士之裔。嗣石霜禅师。
楷
同也。并也。
龙象
水中力大。龙也。陆中有威。象也。巨德以喻之者。言其有力而托。有威而可习故也。
支
撑持也。
○上下
时民以名利为上。师今不爱名利。故不为时上。时人以庸鄙为下。师今操道德故。不为时下也。
○死心
隆兴府黄龙死心悟新禅师。韶州黄氏子。嗣黄龙祖心禅师。南岳下十三世也。
城郭
郭。外城也。孟子曰。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良器
良。大也。灵源知过必改。死心正而不屈。
○憩
息也。
黄太史
讳庭坚。字鲁直。号山谷居士。得法於黄龙祖心禅师。
特尔
天性如此。不可强为。
○庶几
方可也。
○长灵卓
东京天宁长灵守卓禅师。泉州庄氏子。嗣灵源清禅师。南岳十四世。
连城
赵有卞和璧。秦昭王。欲以十二连城贸之。赵遣相如送之入秦。相如视秦王。惟有爱璧之心。而无割城之意。乃诈曰。璧有瑕。请示之。王授璧与相如。如将璧却倚柱立。怒发冲冠。谓曰。臣闻布衣之交。尚不忍相欺。况大国乎。王若急臣。臣头璧俱碎於柱。王恐璧碎。使人扶相如起。颂曰。卞璧无瑕曜日辉。秦王虽爱不输机。可怜又入相如手。一阵清风满路归。
砾
小石也。
神鼎
潭州神鼎洪諲禅师。襄水扈氏子。嗣首山念禅师。南岳下九世。寻常一衲。以度寒暑。后隐衡岳。有一豪贵来山游。见师气貌闲静。一钵无余。遂拜请住神鼎。十年枯淡。室无升米。一钵挂壁。日收盏饭。一枯木床为法座。残僧数辈围之。始终如此。后宗风大振。门弟子气吞诸方。由是慈明。发长不剪。敝衣而特往见鼎。鼎曰。汾阳有西河师子是否。慈明指后厉声曰。屋倒矣。鼎回顾相视。慈明坐脱只履而视之。鼎老忘问。又失公所在。慈明遂整衣且行且曰。见面不如闻名。遂去。鼎遣人追之不返。鼎叹曰。汾阳有此儿也。慈明自此名重四方。
○古人云
前汉书文帝。丁卯六年。淮南厉王长谋反。废处蜀郡。嗔恚不食死。梁太傅贾谊上疏曰。臣窃惟事执。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他背理而伤道者。难徧以疏举。进言者。皆言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固为之安。方今之执。何以异此。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陛下可不壹令臣。得熟数之於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
扼腕
上持也。下手腕也。谓跌脚捶胸。以手持腕。救之晚矣。
○磨砻
全篇出说苑正谏章。
○古和尚
惠古禅师。嗣灵源清禅师。南岳下十四世。
相倚
背向之义。谓背之则祸生。向之则福长也。
同域
美恶之义。德美则吉。性暴则凶。谓心者众妙之门。群灵之府。升降之源。祸福之本也。
靡费
奢侈也。
悠渐
始终之义。
○伊川
姓程名颐。字正淑。号伊川。河南人。问道於灵源禅师。
祗
谨也。恭也。
侮
轻慢也。
屡
频烦也。数也。
侥幸
上不当求而求之。下不当得而得之。
觊觎
上音冀。下音俞。希望欲得也。
○恶迹畏影
此篇言和妄归真。不起生灭心也。所行之事喻迹。起生灭心喻影。背走喻舍妄归真。就阴喻显妄明真。所谓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夫欲人无闻。莫若无声。欲人无知。莫若无为。是知迹从念起。影逐身生。绝异念而妄迹自消。息幻体而虚影当灭。学者但解回光就己。返境观心。则佛眼明而业影自消。法身现而尘迹自绝。若是则不滞化城。而径趣宝所矣。日用明此。可坐进斯道。
○过任
德薄而位尊。任重而福浅。
自广
自广自大。下视於人也。
○觉范
瑞州清源寺。惠洪觉范禅师。本郡彭氏子。嗣真净文禅师。南岳下十三世。博览群书。有大辩才。作林间录。僧宝传也。
弥
远也。
浮沉
上现也。下隐也。
圣人言
史记孔子适周见老子。老子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者送人以言。吾虽不能富贵。而窃仁者之号。今送子以言也。当今之士。聪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讥议人者也。博辩宏远。而危其身者。好发人之恶也。为人臣子。可不慎乎。孔子敬奉其教。自周返鲁。道称尊矣。
○笺
传之未尽曰笺。
参差
不齐之貌。乃言行相违也。
○行
言乃行之实。行乃言之表。
鄙朴
诚实也。
辞尽下
唐德宗贞元十年。兵部侍郎陆贽谏曰。明王不可以辞尽人情。不可以意选进士。进退随憎爱之情。离合系异同之趣。是由舍绳墨而意裁曲直。弃权衡而手揣重轻。虽曰精微。不能无谬。
偶
不期遇也。
耀乘珠
魏惠王曰。寡人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数枚。齐王曰。吾有四臣。照千里之外。岂特十二乘也。魏王有媿色。
学易
圣人虽生知。未尝自言无大过。似有小过在。虽是谦辞。而道理实无穷尽也。刘聘君见元城刘忠定公。自言。尝读他论加作假。五十作卒。盖加假声相近。而误读。卒於五十字。相似而分也。愚按此章之言。史记作假数年。我与易道则彬彬矣。加。正作假。而无五十字。盖孔子年七十矣。学易则明乎吉凶消长之理。进退存亡之道。故可以无大过为言尔。故圣人冀永年之穷经。庶所行之无咎。
契经
梵言修多罗。此云契经。谓契理契机。乃契理合机之教。
品物
言高低大小利钝之人。不可遗弃也。
巧梓轮桷之用
梓。木匠也。轮。车轮也。桷。榱桷也。盖巧梓用木之际。随其木性而用之。枉者可以为轮。直者可以为桷。使不废其材也。昔齐桓公读书於堂上。轮扁斫轮於堂下。释凿而问曰。敢问君之所读者何书。公曰。圣人之言也。扁曰。圣人在乎。公曰。圣人死矣。扁曰。然君所读者糟粕耳。公怒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讥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扁曰。以臣事观之。臣当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於心。应之於手。口不能言。有数存焉。臣不能谕臣之子。子不能受之於臣。臣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斫轮者。与其不可传而死者多矣。故君之所读者糟粕耳。桓公大喜。出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