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林宝训音义


良御
  使马之人也。善使马者。称而作之。

驽骥
  上即钝马也。下即良马也。

失性
  各得迟疾之宜。使不失其所赋性也。

绳墨
  梓人所用者也。木若得之。则曲直分明而见矣。

○庸流
  心不存慎终之规。口不吐训格之言。不择人以托身。不立行以自定。见小措大。而不知所务。从物而流。不知所执。故曰庸流。

○勃
  色变也。


  才笑切。以言相责也。

琅琊
  徐州琅琊。广照慧觉禅师。洛阳人。嗣汾阳昭禅师。南岳下十世。

范希文
  姓范。名仲淹。字希文。汝南人。宋仁宗庆历中。拜为参知政事。谥文正。


  音民。钱串也。

○瑞光
  寺有四瑞。谓锺鼓自鸣。宝塔放光。瑞竹交加。白龟听法。故称曰瑞光。即今之卧佛寺也。


  行也。


  门限也。

上人
  内有智德。外有胜行。在人之上。故称上人。


  即嘉兴府。

○以卑自牧
  象曰。谦谦。君子以卑自牧也。卑者。谦之至也。谓君子以自谦自卑之道。自牧自处也。

自乐
  养道自乐处。不愿为人。以道为怀。


  但也。


  少也。

色斯举矣
  鸟之为物也。见人颜色不善。则飘然而逝。回翔审视。至弹射不惊之处而后下之。世人见机而作。亦当如此。

○淫
  流荡之过也。

谦光
  位愈高而心愈下。则尊而且光。

宁克
  岂能也。

○纯诚
  精一无杂曰纯。真实无妄曰诚。


  或然之辞。


  信也。

○圆悟
  成都府昭觉寺。佛果克勤禅师。彭州骆氏子。嗣五祖演禅师。

○保
  全守曰保。

诚信
  心实曰诚。乃信之体也。言实曰信。乃诚之用也。

惟天下至诚
  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同参矣。注曰。性者德无不实。理无不具。故无人欲之私。能尽者。知之无不明。处之无不当。天地至诚者。言圣人之德。天下莫能加也。赞。犹助也。参者。与天地并立。


  欺慢也。

斯须
  暂时也。

○过恶
  无心失理曰过。有心害理曰恶。

饬非
  人有过非。恐人知之。以巧言自饬。欲免过而誉其善。

义能徙
  徙者。移也。孔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尹氏曰。德必修而后成。学必讲而后明。见义能徙。改过无吝。此四者日新之要。苟未能之。圣人犹忧之。况学者乎。

○隆藏主
  平江府虎丘绍隆禅师。和之含山人。嗣圆悟勤禅师。南岳下十五世。

○智
  分别是非曰智。又知也。妙众理而宰万物也。

孜孜
  切切也。汲汲也。


  止也。


  小火之貌。


  广平曰原。


  大火也。

不矜细行
  书云。乌乎。夙夜罔或不勤。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注曰。或犹言万一也。吕氏曰。此是勤德工夫。或之一字。最有意味。一暂止息。则非勤德也。矜者。持也。细行者。一篑也。


  去声。事相缘及。

○元布袋
  台州护国寺。此庵景元禅师。永嘉南溪张氏子。嗣圆悟禅师。南岳下十五世。

○黄蘗胜
  瑞州黄蘗山惟胜禅师。潼州罗氏子。嗣黄龙南禅师。南岳下十二世。


  岂也。

○佛鉴
  舒州太平寺。佛鉴惠懃禅师。本郡江氏子。嗣五祖演禅师。南岳下十四世。

前言往行
  艮上乾下。

山天大畜
  象曰。天在山下。大畜。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注曰。前言往行。是古圣之言行也。观其言。察其行。以成德。乃大畜之义。畜。积成也。

故常
  古人不更之常道也。

○炳首座
  韶州南华智炳禅师蜀川永康人。为人严厉。时号炳铁面。嗣佛鉴懃禅师。南岳下十五世。

呈身
  先见其身。后任住持也。

长老
  耆德之称。了达法性。内有智德。使学者尊从。故曰长老也。


  发语之辞。

○询佛灯
  江西吉安府安吉州。何山佛灯守询禅师。本郡史氏子。嗣佛鉴懃禅师。南岳下十五世也。


  摧折也。


  献也。尽也。

输诚
  尽敬之貌。

○贼
  侵害。


  心之缠绵不已曰爱。

阿谀
  上卑屈也。下謟诈也。

掊克
  聚敛也。谓刻剥民财也。


  之也。

○缀
  补衲也。


  褐。毛布裰。氷火二鼠之毛。所织之布也。火鼠入火不焚。毛长尺许。所谓火浣布是也。氷鼠者。北方有氷。厚百尺。有鼠在下。但食氷。毛长数寸。可以为布。二事合成。冬暖夏凉。出神异记。

○根柢
  下音底。谓无枝末。繁蔓之事也。


  痛也。

○疏通
  能知远古书籍也。又胸次岸谷。海纳山容。无彼此之念也。

城府
  遮蔽之义。谓外无城郭。内无府库。不积财宝。无外内之堤防也。

踊跃
  见义合理。踊跃而前进也。

附离苟合
  胜则依附。贫则离去。苟且取衣食而迎合之。二者皆不当。故不喜也。


  音肖。鸟之孤飞也。又自如也。

○锐
  利也。

虑深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学者不可以世事关其心。逍遥乎微妙之境。优游乎何有之乡。然后必蹈於无事安乐之境。

所偏
  其识不逮。则事理不能圆融也。


  闭而不通也。

○龙牙才
  潭州龙牙寺智才禅师。舒州施氏子。嗣佛鉴懃禅师。南岳下十五世。


  急也。

○[女*畏]媟
  上。鄙也。下。苟且也。谓不可言其所为之恶。

窥觑
  小视貌。

○佛眼
  舒州龙门佛眼清远禅师。临邛李氏子。嗣五祖演禅师。南岳下十四世也。

劲挺
  至公而无私也。

傥援
  上。希望也。幸也。下。引援也。

○莅众
  上。临也。谓立身之道。内刚而外柔。莅众之容。上承而下顺。不和则不可接物。不严则不可驭下也。


  亲近也。

○泥
  去声滞也。

达观颕
  润州金山昙颕禅师。嗣石门聪禅师。

○阶墀
  上。阶级也。下。丹墀也。谓浅而深也。


  轻也。

○高庵
  南康军云居高庵善悟禅师。泮州李氏子。嗣佛眼远禅师。南岳下十五世。

秋毫
  庄子曰。秋兽生毛至微。孟子曰。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音接。眉毛也。


  三十斤也。

○区区
  卑小之称。犹碌碌也。

○成枯木
  东京净国枯木法成禅师。何朔人。嗣芙蓉楷禅师。清源下十二世也。

侈靡
  奢费也。

轻肥
  乘肥马。衣轻裘也。肥马衣轻裘。佯佯过闾里。虽得市廛怜。还为识者鄙。

○区
  分也。


  连及也。


  在也。干也。


  废也。弓解。

凌迟
  凋败也。

育王谌
  庆元府育王寺无示介谌禅师。温州张氏子。嗣长灵卓禅师。其性刚毅。临众合古法。当时有谌铁面之称。

仰山伟
  袁州仰山行伟禅师。何朔人。嗣黄龙南禅师。其为人性刚。莅事有法度。使某人。干某事。莫敢违者。尝将十二辈名。付维那。使明日俱到方丈受曲折。及会茶时。即失一人。伟问为谁。侍曰。随州永泰。首座曰。泰游山未回。以请他僧备具。伟然之。俄有告曰。泰实在。首座匿之。伟色庄。使搜得。泰自陈拙弱。恐失所受之事。首座实不知也。伟令击锺集众。白曰。昧心欺众。他人犹不可为。况首座。以分座授道。是老师所赏之职。而自破坏乎。二人俱受罚出院。由此诸服其公。泰后嗣法住黄蘗山。首座住沩山。嗣黄龙禅师。出僧宝传。


  毁也。

夙兴
  早起也。

参会
  夜晚小参省会也。

贪饕
  求之不足曰贪。嗜之不足曰饕。

○袂
  音眉。衣袂也。袖也。

征役
  军差曰征。民差曰役。

○延寿堂
  抚安老病之所也。古者丛林老僧送安乐堂。病者送延寿堂也。又今涅盘堂是。

不幸不救
  乃天命将尽。而不能救也。

○佛印
  南康军云居佛印了元禅师。嗣开元善暹禅师。

燕休
  大学曰。燕居独处也。论语云。子之燕居。

从心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注曰。从者。凡事随心所欲。不过法度也。

长庚
  星名也。东有启明。曰金星。西有长庚。曰水星。金星在西。日出则现。水星在东。日没则现。又先日而出曰启明。后日而没谓之长庚也。

晓月
  言其二十七八之月。才出则天晓矣。所谓光景不长。若此矣。

○旌奖
  上。表显也。下。劝奖也。


  藏玉之石也。

抵掷
  抛弃也。

琢磨
  治玉石者。既琢而复磨之。言其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圭璋
  瑞玉也。上圆下方。公执桓圭九寸。侯执信圭。伯执躬圭。皆七寸也。


  音遏。塞也。


  音峻。深也。


  大也。

○恭敬
  恭现於外。敬存於内。恭。庄敬也。

失容
  无恭敬之容。显我慢之相。


  晓也。

唐石头
  南岳石头希迁禅师。瑞州高安陈氏子。嗣清源行思禅师。后於衡岳寺之东。有石状如台。结庵居之也。


  动目也。

○法眼
  金陵清凉院文益禅师。余杭鲁氏子。尝与悟空修山主行脚。至福州湖外。值天雨忽作溪流瀑涨。暂寓城西地藏院。阻雪少憩。附炉次。琛曰。上座何往。师曰。迤逦行脚。曰行脚事作么生。师曰。不知。曰不知最亲切。师豁然大悟。遂嗣其法。后创法眼宗是也。

地藏
  漳州罗汉院。珪琛禅师。常山李氏子。嗣玄沙师备禅师。后漳州。牧主请住地藏院。次迁罗汉院。破屋坏垣。师恬然自乐也。

明教见神鼎
  嵩禅师见神鼎。鼎坐其堂上。嵩展具敬礼。鼎指堂上两小瓮曰。子来是其时。寺中今年始有酱食。至明时食粥。见一净人。挟筐取物。投僧钵中。嵩视上下有咀嚼者。有置之自若者。嵩袖之下堂看。乃碎米饼饵。嵩问於耆宿。宿曰。此寺自来不煮粥。有檀越请斋日。次第拨僧赴之。剩其乾残者。归纳库中。无斋之日。令碎焙均而分之。表同甘苦也。

○风格
  气象度量。

凛然
  色庄敬畏。


  绝也。


  在也。动也。


  制也。谓使学者。至於无过不及之地。而终成大德也。

○甲
  首也。以十干言之。而甲居首。乃云居为江南十剎之首也。

去就
  见处也。行事也。

○招提
  梵语招斗提奢。略云招提。唐言四方僧物。今称十方常住也。

削弱
  上。减损也。下。衰败也。谓颠沛祖风。有伤法化也。

精舍
  精修梵行之所。乃行人栖心修道之处也。

调御师
  化物不暴曰调御。三界模范曰师。

灭裂
  轻薄也。

○灵源门榜
  其略曰。惟清名字住持。实同寄客。但以领徒弘法。仰助教风为职事尔。若其常住财物。既非己有。理不得专。悉委职事僧徒。分局主执。照依公私。合同支破。惟清止同众僧斋衬。随身瓶钵。任缘而住。伏望四方君子。来有所需。惟顾寝食祇接之余别难应供。若其世法。则属官物。若其佛法。则为众财。偷众财。盗官物。买悦人情。则实非素分志之所敢当。预具白文。冀垂鉴察也。

张无尽
  丞相张商英字天觉。号无尽。十九登第。后深信佛乘。留心祖道。宋哲宗。元佑六年。为江西漕运使。后得法於兜率。从悦禅师。

屡致
  上频数也。下请举也。


  许也。肯也。

翻然
  变动也。万章问曰。人有言。伊尹以割烹要汤有诸。孟子曰否。伊尹耕於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汤使三往而聘之。既而翻然改曰。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乐尧舜之道。吾岂若使君为尧舜之君哉。吾岂若使民为尧舜之民哉。吾岂若身亲见之哉。故天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也。予将以斯道而觉斯民。非予觉之而谁也。

假我偷安
  佛去世逾远。教以季末。何得无邪佞之辈。寄身於我教中。苟且偷安其生也。


  丘癸切。半步也。


  病也。


  骨寒惊。惧之貌。

擘窠
  上分也。下字眼之方楷也。

人能弘道
  弘。廓大也。人外无道。道外无人。然人心有觉。道体无为。故人能弘道。道不能弘人。子张曰。心能尽性。人能弘道也。性不能检其心。道不能弘其人也。

○归云本
  抚州疎山归云如本禅师。本州台城人。嗣灵隐惠远禅师。南岳下十六世。

富郑公
  丞相富弼。字彦国。河南府人。宋神宗。拜为郑国公。又封韩国公。谥文忠定公。得法於投子修颙也。致仕洛阳。以书答苏州圆照本禅师云。曾见颙师悟入深。因缘传得老师心。东南谩说江山远。目睹灵光演妙音。

投子颙
  舒州投子悟证修颙禅师。嗣惠林宗本禅师。清源下十二世也。


  竖石记功曰碑。


  昭然也。


  诚也。厚也。

社稷
  社。土神。稷。谷神。建国则立坛壝以祀。盖国以安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君之尊。系於二者之存亡。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又扫荡烟尘曰社。起取税赋曰稷。

忘齿
  不拘年齿。

屈势
  不拘名位之谓也。

杨大年
  宋杨亿。字大年。建州蒲城人。谥文正公。官至翰林。得法於广慧元琏禅师。后於四帝仁宗康定间。与慈明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