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林宝训音义



  明日也。

树下居
  佛戒弟子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修身以避名。临大节而不可夺。

○心城
  谓其中有正觉法王。万德所聚。故曰心城。使宼不侵夺。境缘不摇动。方可进道。

越思
  越。过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陶铸
  范土曰陶。镕金曰铸。


  改也。

○病
  忧也。圣人云。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听言观行
  始我观听於人也。谓听其所说。以为有德。但恐其能言而不能行。必欲观其所行之行也。

南岳让
  衡州南岳怀让禅师。金州杜氏子。嗣六祖大鉴禅师。

大鉴
  六祖惠能大鉴禅师。范阳人。即涿州也。卢氏子。先父迁於岭南新州住。后生能。嗣五祖弘忍大师也。

马祖
  江西马祖道一禅师。汉州什邡县马氏子。嗣南岳让禅师。依罗汉寺出家。容貌奇异。牛行虎视。引舌过鼻。足下有二轮。乃唐德宗时人也。

固非下
  道高于师。方堪传授。见于师齐。减师半德也。

洪规
  大法也。谓权衡佛祖。模范人天。非细事也。

当家种草
  当家者。选有德之子。克绍家业。使祖风之不遗坠也。种草者。如农家种田。相地厚薄而投子也。

巧言令色
  令。犹善也。言乃心之声。出於口。当出而出。色。心之发。见於面。当见而见。则天理存於内矣。或出诸於外。巧言如簧。甘言若醴。象恭其容。色庄其貌。务以悦人之听观。而本心之德全忘矣。

便僻
  外习威仪。举止轻扬。而内无实德也。


  屈己佞求。曰謟。


  亲顺取悦於人也。

○柄
  权也。


  以恩及人曰惠。爱施者。仁之端。


  以敬修身曰德。修身者。智之府。


  施也。


  当也。用也。


  保守也。


  布散也。


  养也。积也。


  谁也。

○省觐
  省察也。秋后见曰觐。如朝廷。须为朝觐。乃会合省察一年之事。

筹虑
  方思后对。而不敢便答。

正色
  有威而不猛。严而厉恭。虽曰怒。而不失其正也。

细务
  急先务心。君子务本。

慈明
  潭州石霜慈明楚圆禅师。金州李氏子。嗣汾阳善昭禅师。南岳下九世也。

机辩
  机如掣电。辩似悬河。

弟子
  学於师后曰弟。智从师生曰子。

应对
  有呼则应。有问则对。

含缓
  忍而不敢言曰含。从容而不急曰缓。

○猥屑
  不可言其所为谓之恶也。猥。鄙也。屑。苟也。

愈加下
  施不测之恩也。

○己过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有过则喜。喜其得闻改之。其勇於自修如此。程子曰。子路人告之有过则喜。可谓百世之师也。

喜善
  禹王闻善言则拜。盖不待有过。而屈己以受天下之善也。

包荒
  易经泰卦。君子处泰之道。必有包荒之量。其施为宽裕详密也。又量宽容众。德广安居也。


  广也。大也。

○啻
  止也。

○郭功辅
  提刑郭正祥。字功辅。号净空居士。问道於白云端。

造物
  儒言天命。释言定业也。

○绝江
  直渡也。

访白云
  郭功辅。乃现宰官身而作佛事。可谓在欲而无欲。居尘不染尘。亦是他宿植德本。有大因缘。故致根尘脱系。一念无依。到此桥断路穷。不免求人指示。故访白云於海会。白具通方正眼。运匠石之功。施无碍之辩。便问公牛淳乎。以公曾经大冶锤钳。已到不疑之地。谓全身担荷。脱体承当。向他道淳矣。白云居养子之缘。婆心太切。只恐他见道未稳。故以雷轰电掣之机。振地威雄之势而叱之。可谓把关须用精严吏。不验分明不放行。正如疾风知劲草。烈火辩真金。公已是鼻孔撩天。脚跟点地的人。纵是八面风吹他不动。得处稳密。何妨八面风吹。见地唯深。岂惧四山来合。遂拱而立。谓得处自然忘计较。拈来全不费工夫。白云到此。雪后始知松栢操。事难方显丈夫儿。车不横推。理无曲断。满口许他道。淳乎。淳乎。南泉大沩无异此也。仍赠一偈。前二句颂他见地明白。谓饥餐嫩草遥山去。渴饮寒泉绕涧回。后二句颂他放旷今时。谓放旷不耕空劫地。暮天何用牧歌摧。又曰。上大人者。一是归美之辞。二是出身活句。可谓大冶精金。还他作者。

白云端
  舒州白云守端禅师。衡阳葛氏子。嗣杨岐方会禅师。南岳下十二世。

南泉
  池州南泉普愿禅师。郑州新郑王氏子。嗣马祖道一禅师。一日上堂示众云。王老师牧一头水牯牛。拟向溪东牧。不免犯官家苗稼。拟向溪西牧。亦不免犯官家苗稼。不如随分纳些些。总不见得也。

大沩
  潭州沩山灵佑禅师。福州长溪赵氏子。嗣百丈怀海禅师。一日上堂云。老僧百年后。向山下檀越家。作一水牯牛。右胁书五字。沩山僧某甲。当时唤作沩山僧。却是水牯牛。唤作水牯牛。却是沩山僧。毕竟唤作什么即得。仰山出众礼拜而退。

○翠岩真
  洪州翠岩可真禅师。福州人。得法於石霜楚圆禅师。

点胸
  因他装点胸襟。欲高过於人。故点胸之混名。播扬於丛林。

禅观
  秉一心而为禅。照万法而为观。又禅止散乱。观照心昏。

金銮善
  慈明之高弟也。道悟真。杨岐方会。皆推伏之。未详法嗣。

痴禅
  耽味禅而未发慧。曰痴禅。如守株待兔等。翠岩真。尝谓亲见慈明。天下无可其意者。一日与金銮善论道游山次。善拈一片瓦置於石上曰。向这里下得一转语。许你亲见慈明。真拟之。善叱之曰。伫思停机。情关未透。何曾梦见先师在。师兄参禅虽多。而不妙悟。可谓痴禅矣。

○朝市
  廛阓之所也。白乐天云。大隐居朝市。小隐住丘樊。丘樊甚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作留司官。

鼓惑
  鼓动人心。惑乱人意。


  考证之谓。

○无为子
  姓杨名杰。字次公。号无为居士。任至礼部。无为州人。得法於天衣怀禅师。

可言
  马氏曰。夫可言不可行。君子不言也。则言顾行。而言不违行矣。

可行
  可行不可言。君子弗行也。则行顾言。而行不违言矣。


  比也。法也。

枢机
  门转处曰枢。机者弩牙也。易系辞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所以动天地。感鬼神。可不慎乎。昔成汤有七年之旱。太史占之曰。当以人祷之。汤曰。吾所为请雨者民也。若以人祷。返害其民。吾当自祷。遂斋戒剪发断爪。素车白马。身穿白苎。以身为牺。祷於桑林之野。祝曰。无以余一人不敏。伤民之命。遂以六事自责曰。政不节欤。民失职欤。女谒盛欤。宫室崇欤。苞苴行欤。谗夫昌欤。言讫。忽大雨数千里。汤有此德。故言行遂能动天地也。

○止观定慧
  三观之总名也。停息诸念曰止。如理思惟曰观。内心不动曰定。随缘照了曰慧。梵语奢摩他。此云止。止久曰定。梵语三摩钵提。此云观。观久曰慧。梵语禅那。此云等该。等该前二。即定慧之通称。通遮通照。故曰等该。在因曰止观。在果曰定慧。若约三学互论。即一心不动。人境双忘曰戒。觉心圆明。内外湛然曰定。随缘应物。妙用无穷曰慧。名虽有三。其揆一也。

作止任灭
  作者。即心造心作之谓也。若有人言。我於本心作种种行。欲求真理。即名为病。止者。止妄即真之谓也。若有人言。我今永息诸念。寂然平等。欲求真理。即名为病。任者。随缘任情之谓也。若有人言。我等今者。不断生死。不求涅盘。任彼一切。欲求真理。是名为病。灭者。寂灭之谓也。若有人言。我今求永灭一切烦恼身心。根尘虚妄境界。欲求真理。是名为病。止观定慧为本。作止任灭为末。

自欺
  欺昧也。大学曰。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知为善以去恶。而心之所发由未诚。是为自欺也。

○上下偷安
  去圣时遥。邪佞之辈。寄身於我教中。在上者。不教其下。其下者。不奉其上。各取一身之安也。

归宗
  寺名。在庐山之南。昔年羲之隐居之处。洗砚池。今犹在也。

○晦堂
  隆兴府黄龙山。祖心晦堂宝觉禅师。南雄邬氏子。嗣黄龙。南岳下。十二世也。

宝峰
  寺名。

月公晦
  讳晓月。字公晦。得法於琅琊觉禅师。於宋熙宁间。住洪州泐潭宝峰精舍。作楞严标旨。

洞彻
  洞明玄理。彻底无依。


  辱也。

功名美器
  有功名。无美器。有美器。无功名。盖天命也。不与人全。昔种放隐终南。闻希夷之风。往见之。希夷曰。当有显宦。但名者古今美器。造物所忌。子名将有败之。后果如言也。


  君子曰终。小人曰死。谓君子有益於时。死闻於后。平生以保身为事。故没可言终也。死者。澌尽泯没。滥朽无节。故小人则言死也。文见论语大全。

几微
  易系辞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謟。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

○独步
  湖海孤危也。袁淑谓谢庄曰。江东无我。卿当独步。

扣砺
  上取也。下磨砺也。谓取他有余。补我不足。


  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被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慊自是也。


  胜也。乐也。

自广而狭
  自广而狭小於人。出书经。

矜式
  规法也。令人依而行之。使诸大夫国人。皆有所矜式。出孟子。

○陈莹中
  延平县。陈了翁。名。[土*雚]字莹中号。华严居士。


  米不绝色。谓碎米而杂其好饭。言君子小人。相混而不可辩。

恻隐
  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恻者伤之切。隐者痛之深。即慈悲不忍之心也。

障百川
  回众流而入海也。韩文公进学解曰。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而既倒。谓入廛垂手。接物利生也。


  静也。

○感副寺
  南岳福岩慈感禅师。潼州杜氏子。嗣黄龙南禅师。

化侍者
  隆兴府。双岭伈化禅师。得法於黄龙惠南禅师。


  正直无私曰廉。

秀庄主
  潭州大沩怀秀禅师。信州应氏子。嗣黄龙禅师。


  有量则容纳众流也。


  有忠则尽情奉上也。

灵源
  隆兴府黄龙灵源惟清禅师本州陈氏子。嗣黄龙祖心。

○朱给事
  名显谟。字世英。任至给事。问道於黄龙南禅师。

自恃
  自负聪明之资。轻视佛祖之道。

矛盾
  上枪也。下护身牌。昔人以二事双卖。各叹其胜。智者语云。我买汝矛。还刺汝盾。入於不入。即无其辞。以况自相违也。


  大也。

溽暑
  胜热也。

○川陵
  众流入海曰川。大阜曰陵。


  诸也。

○云峰
  南岳云峰文悦禅师。南昌徐氏子。嗣大愚守芝禅师。南岳下十一世也。

○蹙頞
  攒眉促鼻也。

闺物
  胸襟之识情。又私溺之物。


  音享。荷负之势。


  乾上坤下。

否卦
  否。闭塞也。大往小来。阳往居外。阴来居内。阴气不上升。阳气不下降。二气不交。万物不生。天地否塞也。以人事言。君不下孚於臣。臣不上孚於君。上下不交。人情否塞也。以一人言。在外者。阳气散而不顺。在内者。阴气附而不调。阴阳不合。气血不通。表里失度也。此七月之卦。


  坤上乾下。

泰卦
  泰。通也。小往大来。小。阴也。往居於外。大。阳也。来居於内。阳气下降。阴气上升。二气相交。而万物化生。天地通泰也。以人事言。大为君。小为臣。君推诚以任下。臣进忠以奉上。上下之志通。朝廷通泰也。阳为君子。阴为小人。君子来在于内。小人往在于外。人情通泰也。此正月之卦。


  艮上兑下。

损卦
  山泽损卦。损。减损也。以人事言。在上者。取民以自厚。在下者。薄己以奉君。必至上下俱损矣。故本义云。损下卦上画之阳。益上卦上画之阴。损兑泽之深。益良山之高。取内益外。剥民奉君之象。曰损。


  巽上震下。

益卦
  风雷益卦。益。增益也。巽为风。震为雷。雷激则风怒。二物相助。所以为益。以人事言。在上者。施其泽以及下。在下者。进其诚以奉上。是两相增益也。故本义云。损上卦。初画之阳。益下卦。初画之阴。曰益。


  众也。


  返也。背也。

圣人尝喻
  孔子答鲁哀公也。家语。

贯珠
  贯。串也。言其相续不绝也。累累如贯珠然。

观日
  谓兴废之源。诚在损益得失。故曰观日。

元龟
  寿千岁。满尺二寸。预知未来吉凶祸福也。

○荆公
  姓王。名安石。字介甫。临川人。宋朝六帝神宗。熙宁三年拜为相。封荆国公。七年夏四月不雨。安石罢相。八年二月再拜为相。九年十二月致仕。问道於黄龙南禅师。

○举措
  上处置勤作也。下安布施为也。

独居隐微
  独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隐者。暗处也。微者。细事也。言幽暗之中。微细之事。迹虽未形。而几则已动。人虽不知。而己独知之。至此尤加戒谨也。

○隐士
  不贵为官。以道自乐。

潘延之
  名兴。字延之。号清逸居士。问道於黄龙南禅师。

造次
  急据苟且之时。


  推广之义。又引张也。


  满也。

○父严
  乃马援征於交趾。以书戒於子侄曰。莫贪嗜好。勤学事业。子侄从而不敢违。故知子敬由父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