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禅宗杂著
- 禅林宝训合注
禅林宝训合注
弛
音豸。坏也。
隳
毁坏也。
贼
私取也。
自得曰。良玉未剖。瓦石无异。名骥未驰。驽骀相杂。逮其剖而莹之。驰而试之。则玉石驽骥分矣。夫衲子之贤德而未用也。混於稠人之中。竟何辨别。要在高明之士。以公论举之。任以职事。验以才能。责以成务。则与庸流迥然不同矣(与或庵书)。
驽骀
钝马也。
莹
玉之光也。
或庵体和尚。初参此庵元布袋於天台护国。因上堂。举庞马选佛颂。至此是选佛场之句。此庵喝之。或庵大悟。有投机颂曰。商量极处见题目。途路穷边入试场。拈起毫端风雨快。遮回不作探花郎。自此匿迹天台。丞相钱公。慕其为人。乃以天封招提。勉令应世。或庵闻之曰。我不解悬羊头卖狗肉也。即宵遁去。
或庵
镇江府焦山或庵禅师。台州罗氏子。嗣护国景元禅师。南岳下十六世也。
选佛颂
庞居士问马祖。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祖云。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居士豁然大悟。呈偈曰。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
钱公
宋丞相。姓钱。名相祖。字象先。问道於或庵体禅师。
解
会也。
遁
隐藏也。
乾道初。瞎堂住国清。因见或庵赞圆通像曰。不依本分。恼乱众生。瞻之仰之。有眼如盲。长安风月贯今昔。那个男儿摸壁行。瞎堂惊喜曰。不谓此庵有此儿。即遍索之。遂得於江心。固於稠人中。请充第一座(天台野录)。
乾道
宋孝宗年号。
瞎堂
临安府。灵隐寺瞎堂慧远禅师。眉山彭氏子。嗣圆悟勤禅师。
或庵乾道初。翩然访瞎堂於虎丘。姑苏道俗闻其高风。即诣郡举请住城中觉报。或庵闻之曰。此庵先师嘱我。他日逢老寿止。今若合符契矣。遂欣然应命。盖觉报旧名老寿庵也(虎丘记闻)。
翩
孤鸟疾飞之貌。又自如也。
或庵入院后施主请。小参曰。道常然而不渝。事有弊而必变。昔江西南岳诸祖。若稽古为训。考其当否。持以中道。务合人心。以悟为则。所以素风凌然。逮今未泯。若约衲僧门下。言前荐得。屈我宗风。句下分明。沈埋佛祖。虽然如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由是缁素喜所未闻。归者如市(语录异此)。
凌然
超越也。
或庵既领住持。士庶翕然来归。衲子传至虎丘。瞎堂曰。遮个山蛮杜抝子。放拍盲禅。治你那一队野狐精。或庵闻之。以偈答曰。山蛮杜抝得能憎。领众匡徒似不曾。越格倒拈苕帚柄。拍盲禅治野狐僧。瞠堂笑而已(记闻)。
翕
如鸟之聚也。
杜抝
不依轨辙曰杜。不顺人情曰抝。
拍
拊也。自不能行。拍人肩而行之。
队
群也。
匡
正也。
或庵谓侍郎曾公逮曰。学道之要。如衡石之定物。持其平而已。偏重可乎。推前近后。其偏一也。明此可学道矣(见曾公书)。
或庵曰。道德乃丛林之本。衲子乃道德之本。住持人弃厌衲子。是忘道德也。道德既忘。将何以修教化。整丛林诱来学。古人体本以正末。忧道德之不行。不忧丛林之失所。故曰。丛林保於衲子。衲子保於道德。住持无道德。则丛林废矣(见简堂书)。
或庵曰。夫为善知识。要在知贤。不在自贤。故伤贤者愚。蔽贤者暗。嫉贤者短。得一身之荣。不如得一世之名。得一世之名。不如得一贤衲子。使后学有师。丛林有主也(与图极书)。
一贤衲子
如国得一贤臣。则兴国治邦。法门得一贤衲子。则丛林永赖。
或庵迁焦山之三载。寔淳熙六年八月四日也。先示微恙。即手书并砚一只。别郡守侍郎曾公。逮至中夜化去。公以偈悼之曰。翩翩只履逐西风。一物浑无布袋中。留下陶泓将底用。老夫无笔判虚空(行状)。
悼
挽也。哀而至痛。
陶泓
泓。宝泓。石泓。涵星泓。皆砚之别名也。
底
何也。
无笔
老师一段光明。犹若虚空。无笔可判也。
瞎堂远和尚谓或庵曰。人之才器。自有大小。诚不可教。故楮小者不可怀大。绠短者不可汲深。鸱鸺夜撮蚤。察秋毫。昼出瞋目之不见丘山。盖分定也。昔静南堂传东山之道。颕悟幽奥。深切着明。逮应世住持。所至不振。圆悟先师归蜀。同范和尚访之大随。见静率略。凡百弛废。先师终不问。回至中路。范曰。静与公为同参道友。无一言启迪之。何也。先师曰。应世临众。要在法令为先。法令之行。在其智能。能与不能。以其素分。岂可教也。范颔之(虎丘记闻)。
楮
楮皮。蔡伦将此而作纸也。
绠
音梗。取水之绳。训言。楮小不可怀大。绠短不可汲深。此二句出庄子至乐篇。言其才小不堪大用也。
鸱鸺
亦名鸺鹠。怪鸟也。鸣之则雨。昼则无所见夜则目明也。此出庄子秋水篇。言人见小而不能见大也。
静南堂
彭州大随南堂元静禅师。阆州玉山。大儒赵约仲之子。嗣五祖演禅师。
颕
锋利也。
瞎堂曰。学道之士。要先正其心。然后可以正己正物其心既正。则万物定矣。未闻心治而身乱者。佛祖之教。由内及外。自近至远。声色惑於外。四肢之疾也。妄情发於内。心腹之疾也。夫见心正而不能治物。身正而不能化人。盖一心为根本。万物为枝叶。根本壮实。枝叶荣茂。根本枯悴。枝叶夭折。善学道者。先治内以敌外。不贪外以害内。故导物要在清心。正人固先正己。心正己立。而万物不从化者。未之有也(与颜侍郎书)。
简堂机和尚住番阳筦山。仅二十载。羹藜饭黍。若绝意於荣达。尝下山闻路旁哀泣声。简堂恻然。逮询之。一家寒疾。仅亡两口。贫无敛具。特就市贷棺葬之。乡人感叹不已。侍郎李公(椿年)谓士大夫曰。吾乡机老。有道衲子也。加以慈惠及物。筦山安能久处乎。会枢密汪(明远)宣抚诸路。达於九江郡守林公。(叔达)虚圆通法席迎之。简堂闻命乃曰。吾道之行矣。即欣然曳杖而来。登座说法曰。圆通不开生药铺。单单只卖死猫头。不知那个无思算。吃着通身冷汗流。缁素惊异。法席因兹大振(懒庵集)。
番
音婆。即饶州鄱阳县也。番。与鄱同。
筦
音管。乐器。
藜
藜藿。似蒿而可食。
敛具
即棺椁也。
贷
音代。赊借也。
枢密
即今都察院官之称。
宣抚
即巡按也。
路
昔谓之路。今名之府。
死猫头
明向上事也。此物本是腥臭之物。若有具眼衲僧。直下承当。一口吞之。则佛祖之病悉除。通身轻快。举僧问曹山。世间何物最贵。山云。死猫头为贵。丹霞颂云。腥臊红烂不堪闻。动处轻轻血污身。何事杳无人着价。为伊不是。世间珍。喻向上事。
简堂曰。古者修身治心。则与人共其道。兴事立业。则与人共其功。道成功着。则与人共其名。所以道无不明。功无不成。名无不荣。今人则不然。专己之道。惟恐人之胜於己。又不能从善务义以自广也。专己之功。不欲他人有之。又不能任贤与能以自大也。是故道不免於蔽。功不免於损。名不免於辱。此古今学者之大分也。
简堂曰。学道犹如种树。方荣而伐之。可以给樵薪。将盛而伐之。可以作榱桷。稍壮而伐之。可以充楹枋。老大而伐之。可以为梁栋。得非取功远而其利大乎。所以古之人。惟其道固大而不狭。其志远奥而不近。其言崇高而不卑。虽适时龃龉。穷於饥寒。殆亡丘壑。以其遗风余烈。亘百千年。后人犹以为法而传之。乡使狭道苟容。迩志求合。卑言事势。其利止荣於一身。安有余泽溥及於后世哉(与李侍郎二书)。
榱桷
即椽也。
楹枋
上柱。下丕木也。
梁栋
脊木曰栋。负栋曰梁。
龃龉
上咀。下语。不相当也。又坎坷也。
溥
音普。广也。
简堂。淳熙五年四月。自天台景星岩。再赴隐静。给事吴公(芾)佚老于休休堂。和渊明诗十三篇送行。其一曰。我自归林下。已与世相疎。赖有善知识。时能过我庐。伴我说道话。爱我读佛书。既为岩上去。我亦为膏车。便欲展我钵。随师同饭蔬。脱此尘俗累。长与岩石居。此岩固高矣。卓出山海图。若比吾师高。此岩还不如。(二)我生山窟里。四面是孱颜。有岩号景星。欲到知几年。今始信奇绝。一览小众山。更得师为主。二妙未易言。(三)我家湖山上。触目是林丘。若比兹山秀。培塿固难俦。云山千里见。泉石四时流。我今才一到。已胜五湖游。(四)我年七十五。木末挂残阳。纵使身未逝。亦能岂久长。尚冀林间住。与师共末光。孤云俄暂出。远近骇苍黄。(五)爱山端有素。拘俗亦可怜。昨守当涂郡。不识隐静山。羡师来又去。媿我复何言。尚期无久住。归送我残年。(六)师心如死灰。形亦如槁木。胡为衲子归。似响答空谷。顾我尘垢身。正待醍醐浴。更愿张佛灯。为我代明烛。(七)扶疎岩上树。入夏总成阴。几年荆棘地。一旦成丛林。我方与衲子。共听海潮音。人生多聚散。离别忽惊心。(八)我与师来往。岁月虽未长。相看成二老。风流亦异常。师宴坐岩上。我方为聚粮。倘师能早归。此乐犹未央。(九)纷纷学禅者。腰包竞奔走。才能说葛藤。痴意便自负。求其道德尊。如师盖希有。愿传上乘人。永光临济后。(十)吾邑多缁徒。浩浩若云海。大机久已亡。赖有小机在。仍更与一岑。纯全两无悔。堂堂二老禅。海内共期待。(十一)古无住持事。但只传法旨。有能悟色空。便可超生死。庸僧昧本来。岂识西归履。买帖坐禅床。佛法将何恃。(十二)僧中有高僧。士亦有高士。我虽不为高。心粗能知止。师是个中人。特患不为尔。何幸我与师。俱是邻家子。(十三)师本穷和尚。我亦穷秀才。忍穷心已彻。老肯不归来。今师虽暂别。泉石莫相猜。应缘聊复我。师岂有心哉(景星石刻)。
芾
音肺。
膏
润也。以脂膏运车也。
孱
音巉。重岩孤峻之貌。
培塿
土阜之山。
木末
日在木之稍。不久而没。如人老年。不久而亡也。
苍黄
惊见失措之貌。蜀南常雨。日出则犬吠。南越数州犬皆苍黄。下雪则犬噬狂走。至无雪方至。
空谷
师以无心而应物也。
央
尽也。
负
恃也。
大机
杭州天宁寺。重机明真禅师。台州人。嗣玄沙师备禅师。
小机
即简堂行机禅师。
一岑
即圆极岑禅师。
庸僧
戚戚於衣食。念念於名利。生不知来。死不知去。寻常粥饭之流也。
西归履
达磨御葬熊耳。魏武帝使宋云使西域而回。至葱岭遇师手携只履。云乃问何往。师曰。西天去也。云归告帝。帝令起圹。唯空龛只履在耳。
买帖
将书买院。作住持之说也。又买求权贵。讨帖坐禅也。
恃
赖也。言既无好僧。佛法恃赖何人而兴也。
高僧
行解双应。不入世流。
给事吴公谓简堂曰。古人灰心泯智。于千岩万壑之间。涧饮木食。若绝意於功名。而一旦奉紫泥之诏。韬光匿迹於负舂贱役之下。初无念於荣达。而卒当传灯之列。故得之於无心。则其道大。其德宏。计之於有求。则其名卑。其志狭。惟师度量凝远。继踵古人。乃能栖迟於筦山一十七年。遂成丛林良器。今之衲子。内无所守。外逐纷华。少远谋。无大体。故不能扶助宗教。所以以不逮师远矣(高侍者记闻)。
紫泥
天子六玺。皆以武都紫泥。以封函匣。使鬼神不敢视也。武都。即今阶州。其山水皆亦泥。为印色至赤也。
卒
终也。
简堂曰。夫人常情。罕能无惑。大抵蔽於所信。阻於所疑。忽於所轻。溺於所爱。信既偏。则听言不考其实。遂有过当之言。疑既甚。则虽实而不听其言。遂有失实之听。轻其人。则遗其可重之事。爱其事。则存其可弃之人。斯皆苟纵私怀。不稽道理。遂忘佛祖之道。失丛林之心。故常情之所轻。乃圣贤之所重。古德云。谋远者先验其近。务大者必谨於微。将在博采而审用其中。固不在慕高而好异也(与吴给事书)。
信疑轻爱
遮蔽不明。在所信之偏。阻隔不通。在所疑之甚。忽亡其事。在所轻之过。溺任其人。在所爱其事也。
博采
广览兼听之谓。
高异
舍近趣远曰慕高。厌常悦怪曰好异也。
简堂清明坦夷。慈惠及物。衲子稍有诖误。蔽护保惜。以成其德。尝言人谁无过。在改之为美。住鄱阳筦山日。适值隆冬。雨雪连作。饘粥不继。师如不闻见。故有颂曰。地炉无火客囊空。雪似杨花落岁穷。衲被蒙头烧榾柮。不知身在寂寥中。平生以道自适。不急于荣名。赴庐山圆通请日。拄杖草屦而已。见者色庄意解。九江郡守林公叔达目之曰。此佛法中津梁也。由是名重四方。其去就真得前辈体格。殁之日。虽走使致力。为之涕下。
清明
廉而不淈曰清。善知贤否曰明。
诖
怪卦二音。过差。
饘
音占。厚曰饘。薄曰粥。
榾拙
树无枝叶。又短木也。
自适
下音失。自乐也。
侍郎张公孝祥。致书谓枫桥演长老曰。从上诸祖无住持事。开门受徒。迫不得已。像法衰替。乃至有实封投状买院之说。如乡来枫桥纷纷皆是物也。公之出处。人具知之。啐啄同时。元不着力。有缘即住。缘尽便行。若稗贩之辈。欲要此地造地狱业。不若两手分付为佳耳(寒山寺石刻)。
枫桥
苏州寒山寺前枫桥也。
纷纷
多乱而无取之貌。皆商贾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