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禅宗杂著
- 禅林宝训合注
禅林宝训合注
浙翁琰
金陵锺山如琰禅师。号浙翁。未详法嗣。
赦
有罪全放曰赦。
璨隐山
未详。
古人
瑞州洞出自宝禅师。庐州人。嗣五祖戒禅师。清源下九世。为人严谨。尝在五祖为库司。戒病。令侍者往库中取生姜煎药。宝叱之。侍者白戒。戒令取钱回贾。宝方取姜与之。后筠州洞山缺住持。郡守以书托戒。所举智者主之。戒曰。卖生姜汉住得。遂出世住洞山。后移归宗寺。一日出门见喝道者来。师问甚么官。从曰县尉。令避路。宝侧立道左避之。马忽见跪而不行。宝曰。畜生却识人。尉知是宝。再拜而去。后迁云居。一夜山神肩舆绕寺行。宝曰。抬你爷娘抬上方丈去。宝初行脚时。尝宿旅邸。为娼女所窘。遂让榻与之睡。宝夜危坐至旦。娼女索宿钱。宝与之。出门将火。自烧其褥而去。娼女以实告母。遂请师置斋求忏。谓真佛子也。尝作达磨赞。最播丛林。琅琊觉和尚知之。今载正法眼藏中。
踞
大座居也。
泛
多也浮也。
剎
梵语剎瑟。此云竿。即旛柱也。凡沙门得道者。建旛以告四方。出要览。
禅林宝训合注卷第二
音切
殢大计切 簴其举切 诘溪吉切 虻陌庚切 扼於革切 腕乌段切 砻力公切 砥底音 觊羁致切 觎庾俱切 驽乃呼切 绐徒恺切 炳碑景切 媟思列切 昵女栗切 堤下兮切 防扶方切 隳许规切 饕他刀切 阏乌割切 跬羌规切 篲详惠切 浇公尧切 漓吕支切 闽冒贫切 琰弋冉切 刮古猾切 剜於丸切
禅林宝训合注卷第三
虎林净慧居士张文嘉仲嘉甫较定
雪堂行和尚住荐福。一日问暂到僧甚处来。僧云。福州来。雪堂云。沿路见好长老么。僧云。近过信州博山住持本和尚。虽不曾拜。识好长老也。雪堂曰。安得知其为好。僧云。入寺路径开辟。廊庑修整。殿堂香灯不绝。晨昏钟鼓分明。二时粥饭精洁。僧行见人有礼。以此知其为好长老。雪堂笑曰。本固贤矣。然尔亦具眼也。直以斯言。达于郡守吴公傅朋曰。遮僧持论。颇类范延龄荐张希颜事。而阁下之贤不减张忠定公。老僧年迈。乞请本住持。庶几为林下盛事。吴公大喜。本即日迁荐福(东湖集。范延龄事。出皇朝类苑)。
雪堂行
衢州乌巨山。雪堂道行禅师。迅州叶氏子。嗣佛眼远禅师。南岳下十五世。
沿
从流而下也。今谓从一路也。
博山本
饶州荐福悟本禅师。江州人。前住博山。嗣大慧禅师。南岳下十六世。
入寺下六条
路径开阔居处好。廊庑修整建立好。香灯不绝报恩好。钟鼓分明法令好。粥饭精洁恩众好。僧行有礼规矩好。
张希颜事
宋时张希颜。为萍乡邑宰。范延龄为殿直。押兵过金陵。张咏上命知金陵事。问曰。天使沿路见好官员么。曰昨过萍乡。邑宰张希颜好官员也。咏曰。焉得知其为好。答曰。自入其境。桥路完美。田园阔辟。野无堕农。市无赌博。夜闻更鼓分明。必知有美政者。咏曰。希颜固贤矣。天使亦好官员。即日同荐於朝。希颜为发运使。延龄为阁门侯也。张咏字复之。后封定国公。
阁下
称呼之辞。又语录云。宰相三公郡守。俱称阁下。
雪堂曰。金堤千里。溃於蚁坏。白璧之美。离於瑕玷。况无上妙道。非特金堤白璧也。而贪欲瞋恚。非特蚁坏瑕玷也。要在志之端谨。行之精进。守之坚确。修之完美。然后可以自利而利他也(与五十朋书)。
金堤
上取坚固之义。下乃池塘之岸。
溃
散也。
雪堂曰。予在龙门时。炳铁面住太平。有言炳行脚离乡未久。闻受业一夕遗火。悉为煨烬。炳得书掷之於地。乃曰。徒乱人意耳(东湖集)。
煨烬
下音尽。即火之余也。
雪堂谓晦庵光和尚曰。予弱冠之年。见独居士言。中无主不立。外不正不行。此语宜终身践之。圣贤事业备矣。予佩其语。在家修身。出家学道。以至率身临众。如衡石之定重轻。规矩之成方圆。舍此则事事失准矣(广录。见独居士者。即雪堂父也)。
晦庵光
信州龟峰晦庵惠光禅师。建宁人。嗣雪堂行机禅师。
弱冠
古者二十岁方冠。此十五六。未冠之称也。
佩
大带也。又凡带必有佩。古人凡遇善行嘉言。即书於佩。示其不忘也。
准
法则也。又准者。所以揆平驭正。注曰。立水以望绳。以水为平。即是为平之器。
雪堂曰。高庵临众必曰。众中须知有识者。予因问其故。高庵曰。不见沩山道。举措看他上流。莫谩随於庸鄙。平生在众不沈於下愚者。皆出此语。稠人广众中。鄙者多。识者少。鄙者易习。识者难亲。果能自奋志於其间。如一人与万人敌。庸鄙之习力尽。真挺特没量汉也。予终身践其言。始得不负出家之志(广录)。
谩
空也欺也。
挺持
超越而独立也。
雪堂谓且庵曰。执事须权重轻。发言要先思虑。务合中道。勿使偏颇。若仓卒暴用。鲜克有济。就使得成而终不能万全。予在众中。备见利病。惟有德者。以宽服人。常愿后来有志力者。审而行之。方为美利。灵源尝曰。凡人平居内照多能晓了。及涉事外驰便乖混融丧其法体。必欲思绍佛祖之任。启迪后昆。不可不常自检责也(广录)。
且庵
真州长芦且庵守仁禅师。越之上虞人。嗣雪堂行禅师。南岳下十六世也。
颇
不正之貌。
启迪
开导也。
应庵华和尚住明果。雪堂未尝一日不过从。间有窃议者。雪堂曰。华侄为人不悦利近名。不先誉后毁。不阿容苟合。不佞色巧言。加以见道明白。去住翛然。衲子难得。予固重之(且庵逸事)。
应庵华
明州天童应庵昙华禅师。蕲州汪氏子。嗣虎丘隆禅师。南岳下十六世。
雪堂曰。学者气胜志则为小人。志胜气则为端人。正士气与志齐。为得道贤圣。有人刚狼不受规谏。气使然也。端正之士。虽强使为不善。宁死不二。志使然也(广录)。
志气
上心志也。下血气也。以理养心。志不昏。以志帅气。气不堕。论云。气听命於心者是贤也。心听命於气者为小人也。夫气者志之卒也。志者气之帅也。苟心随气变。则气反为志之帅也。气为帅。则吾心之志衰。斯乃心为气役也。圣贤君子。以心御气。而不为气所御。以心移气。而不为气所移也。
雪堂曰。高庵住云居。普云圆为首座。一材僧为书记白杨顺为藏主。通乌头为知客。贤真牧为维邪。华侄为副寺。用侄为监寺。皆是有德业者。用侄寻常廉约。不点常住油。华侄因戏之曰。异时做长老。须是鼻孔端正始得。岂可以此为得耶。用侄不对。用侄处己虽俭。与人甚丰。接纳四来。略无倦色。高庵一日见之曰。监寺用心固难得。更须照管常住。勿令疎失。用侄曰。在某失为小过。在和尚尊贤待士。海纳山容。不问细微。诚为大德。高庵笑而已。故丛林有用大碗之称(逸事)。
普云圆
南康军普云自圆禅师。绵州雍氏子。嗣南庵悟禅师。南岳下十六世。
首座
表率丛林。人天眼目。分座说法。开凿后昆。故曰首座也。
一材僧
未详。或指水庵。
书记
执掌文翰。凡山门榜疏书简。祈祷语词。悉皆属之。
白杨顺
抚州白杨法顺禅师。绵州文氏子。嗣佛眼远禅师。南岳下十五世也。师一日上堂曰。好事堆堆迭迭来。不须造作与安排。落林黄叶水摧去。横谷白云风卷回。寒雁一声情念断。霜钟才动我山摧。白杨更有过人处。尽夜寒炉拨死灰。
藏主
执掌经藏。兼通义理。函帙目录。常加典对。缺者补完。断者粘缀也。
通乌头
真州北山法通禅师。嗣长芦了清禅师。
知客
知典宾客。缁白相遇。应对香茶。迎请务令整齐。
贤真牧
南康军归宗真牧正贤禅师。潼州陈氏子。嗣佛眼远禅师。南岳下十五世。
维那
纲维僧众。曲尽调摄。僧事内外。无不掌之维那华梵兼举。即今之悦众也。
副事
掌常住金谷钱帛。米麦出入。随时上历也。
用侄
婺州双林德用禅师。本郡戴氏子。嗣高庵善悟禅师。
监寺
梵语摩监帝。此云寺主。即今监寺。此职早暮勤事香火。应接官员。历事廉能公谨。上下无怨者充之矣。
海纳山容
量如大海。无水不纳。心似山谷。无物不容也。
雪堂曰。学者不知道之所向。则寻师友以参扣之。善知识不可以道之独化。故假学者赞佑之。是以主招提有道德之师。而成法社。必有贤智之衲子。是为虎啸风冽。龙骧云起。昔江西马祖。因百丈南泉而显其大机大用。南岳石头。得药山天皇而着其大智大能。所以千载一合。论说无疑。翼然若鸿毛之遇风。沛乎似巨鱼之纵壑。皆自然之势也。遂致建丛林功勋。增佛祖光耀。先师住龙门。一夕谓予曰。我无德业。不能浩归湖海衲子。终愧老东山也。言毕潸然。予尝思之。今为人师法者。与古人相去倍万矣(与竹庵书)。
赞佑
佐助也。
社
席也会也。
啸
吹气之声。
冽
寒气也。
骧
腾跃远举之貌。
虎啸龙骧
易乾卦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乎上。本乎地者亲乎下。则各从其类也。
药山
澧州药山惟俨禅师。绛州韩氏子。嗣石头迁禅师。
天皇
荆州天皇道悟禅师。婺州东阳张氏子。嗣石头禅师。
翼
飞举之貌。
鸿
大雁也。
沛
水流下急之貌。
潸
音山。泪下之貌。
雪堂曰。予在龙门时。灵源住太平。有司以非意扰之。灵源与先师书曰。直可以行道。殆不可为。枉可以住持。诚非我志。不如放意於千岩万壑之间。日饱刍粟。以遂余生。复何惓惓乎。不旬浃间。有黄龙之命。乃乘兴归江西(聪首座记闻)。
直枉行道
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此鲁论中柳下惠语也。
刍粟
草子之饭也。
惓惓
忧问也。
旬浃
下音节。十日为旬。十二日为浃也。
雪堂曰。灵源好比类衲子曰。古人有言。譬为土木偶人相似。为木偶人。耳鼻先欲大。口目先欲小。人或非之。耳鼻大可以小。口目小可以大。为土偶人。耳鼻先欲小。口目先欲大。人或非之。耳鼻小可以大。口目大可以小。夫此言虽小。可以喻大矣。学者临事取舍。不厌三思。可以为忠厚之人也(记闻)。
偶
象人之形曰偶。
雪堂曰。万庵送高庵过天台。回谓予言。有德贯首座隐景星岩三十载。影不出山。龙学耿公为郡。特以瑞岩迎之。贯辞以偈曰。三十年来独掩关。使符那得到青山。休将琐末人间事。换我一生林下闲。使命再至终不就。耿公叹曰。今日隐山之流也。万庵曰。彼有老宿能记其语者。乃曰。不体道本。没溺死生。触境生心。随情动念。狼心狐意。謟行诳人。附势阿容。狥名苟利。乖真逐妄。背觉合尘。林下道人终不为也。予曰。贯亦僧中间气也(逸事)。
万庵
江州东林万庵道颜禅师。潼州解氏子。嗣大慧杲禅师。南岳下十六世也。
贯首座
未详。
使符
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为符信也。
狼
多贪害物曰狼。
间气
不世而出曰间气。如伊尹周公之类也。又谓出格之人。与世无干也。
雪堂生富贵之室。无骄倨之态。处躬节俭。雅不事物住乌巨山。衲子有献铁镜者。雪堂曰。溪流清泚。毛发可鉴。蓄此何为。终却之(行实)。
富贵
有财曰富。有禄曰贵。
泚
千里切。水清也。
雪堂仁慈忠恕。尊贤敬能。戏笑俚言。罕出于口。无峻阻。不暴怒。至於去就之际。极为介洁。尝曰。古人学道。于外物淡然。无所嗜好。以至忘势位。去声色。似不勉而能。今之学者。做尽伎俩。终不奈何。其故何哉。志不坚。事不一。把作匹似间耳(行实)。
忠恕
尽己之谓忠。让人之谓恕。
俚
鄙俗之言。
介
所守之节。坚正不移。
伎俩
能巧多艺也。
匹似间
方语不要紧也。
雪堂曰。死心住云岩。室中好怒骂。衲子皆望崖而退。方侍者曰。夫为善知识。行佛祖之道。号令人天。当视学者如赤子。今不能施惨怛之忧。垂抚循之恩。用中和之教。奈何如仇雠。见则诟骂。岂善知识用心乎。死心拽拄杖趂之曰。尔见解如此。他日謟奉势位。苟媚权豪。贱卖佛法。欺罔聋俗定矣。予不忍。故以重言激之。安有他哉。欲其知耻改过。怀慕不忘。异日做好人耳(聪首座记闻)。
方侍者
吉州禾山超宗惠方禅师。嗣黄龙禅师。南岳下十二世。
惨怛
慈悲之容。恻隐之貌。
抚循
上安也。下顺也。乃屈尊就卑之义也。
中和
理无偏颇。事无缓急。又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雠
怀冤相报之意。不容宽恕之心。
诟
音后。怒也。
趂
逐也。
权豪
当位有势曰权。财力俱胜曰豪。
激之
感发其志。
死心新和尚曰。秀圆通尝言。自不能正。而欲正他人者。谓之失德。自不能恭。而欲恭他人者。谓之悖礼。夫为善知识。失德悖礼。将何以垂范后乎(与灵源书)。
秀圆通
汴梁法云寺圆通法秀禅师。秦州陇城辛氏子。嗣天衣怀禅师。清源下十一世。
死心谓陈莹中曰。欲求大道。先正其心。少有忿懥。则不得其正。少有嗜欲。亦不得其正。然自非圣贤应世。安得无爱恶喜怒。直须不置之於前。以害其正。是为得矣(广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