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住庵清规


  每日粥罢讽经回向

  讽经功德回向真如实际。庄严无上佛果菩提。大慈大悲灵感观世音菩萨。次伸祝贡 光明会上护法列席诸天大权仙众。三界满空贤圣。十方护法龙神。近远庙貌神祇。守护伽蓝真宰。所冀庵门镇静。檀那福慧庄严。四恩三有均资。凡圣同圆种智。更冀 现前众等修行有序。进道无魔。般若智以早明。菩提心而不退。十方三世(云云)。

  初二十六伽蓝堂讽经回向

  仰启圣聪俯垂昭鉴。
  庵门每遇斯辰。营备香花灯烛茶果珍羞以伸供养。谨集合庵僧道众讽诵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称扬 圣号。所集功德。专伸祝贡 本庵土地某神。护伽蓝合堂真宰。所冀 庵门镇静。中外咸安。火盗公私诸缘吉庆。十方三世(云云)。

  清明日祠堂回向(十月朝祠堂诵经回向同。但改云焚衣令节)

  仰启神仪俯垂昭鉴。
  庵门兹遇清明令节。营备香花灯烛茶果珍羞以神供养。谨集合庵僧道众讽诵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称扬 圣号。所集功德。奉为某神仪。承此善因化生乐土。十方三世(云云。或只云尽祠堂内众位神仪。共证菩提咸跻彼岸。十方三世云云)。

  ○三月初四土地生日

  仰启圣聪俯垂昭鉴。
  今月初四日。庵门伏遇 当山土地翊应俟周宣灵王降诞之辰。营备香花灯烛茶果珍羞以伸供养。谨集合庵僧道众讽诵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称扬 圣号。所集功德。奉为神灵仰酬森护。伏愿 神光叶赞发辉有利之勋。梵宇昌隆永锡无私之庆。十方三世(云云)。

  ○三月二十三日高峰和尚愍忌回向

  仰启真慈俯垂昭鉴。
  今月二十三日庵门伏遇高峰和尚愍忌之辰。营备香花灯烛茶果珍羞以伸供养。谨集合庵僧道众讽诵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称扬 圣号。所集殊勋。上酬慈荫。十方三世(云云)。

  ○四月初八日浴佛偈

  我今灌沐诸如来  净智庄严功德聚  五浊众生令离苦  同证如来净法身

  ○九十日楞严会普回向

  上来现前比丘众  讽诵楞严秘密咒  回向护法众龙天  土地伽蓝诸圣造  三涂八难俱离苦  四恩三有尽沾恩  国界安宁兵革消  风调雨顺民康乐  一众熏修希精进  十地顿超无难事  庵门镇静绝非虞  檀信皈依增福慧
  十方三世一切佛(云云)。

  ○十月初五日少林忌回向

  净法界身  本无出没  大悲愿力  示现去来
  今月初五日。庵门伏遇 少林初祖菩提达磨大师示寂之辰。营备香花灯烛茶果珍羞以伸供养。谨集合庵僧道众讽诵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称扬 圣号。所集殊勋。上酬慈荫。伏愿 单传直指。神机震非思量之处雷霆。一花五叶阳春播尽未来际之日月。十方三世(云云)。

  ○十二月初一日高峰和尚忌回向

  宝明空海湛死生漩澓之波。大寂定门融今古去来之相。
  今月初一日。庵门伏遇 高峰和尚佛日普明禅师示寂之辰。营备香花灯烛茶果珍羞以伸供养。谨集合庵僧道众讽诵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称扬 圣号。所集殊勋。上酬慈荫。伏愿 重提祖印晖佛日於中天。再整頺纲扇慈风於末运。十方三世(云云)。

  ○四节土地堂念诵(结夏四月十四日晚参四节皆同)

  切以熏风扇野。炎帝司方。当法王禁足之辰。是释子护生之日。恭裒大众。肃诣灵祠。诵持万德洪名。回向合堂真宰。所祈 加护。得遂安居。仰凭大众念 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云云)。上来念诵功德。祝贡当庵土地翊应俟周宣灵王护伽蓝神合堂真宰。所冀 庵门镇静内外咸安。火盗公私诸缘吉庆。伏愿 神光叶赞发辉有利之勋。梵苑昌隆永锡无私之庆。再劳尊众念十方三世(云云)。
  解夏。切以金风扇野。颢气凌空。当觉皇解制之辰。是法岁周圆之日。九旬无难。一众咸安。恭裒大众(云云)。
  除夜。切以北斗旋杓三十六旬而告毕。东风应律七十二侯之更新。祈海众以咸安。赖神明而密佑。恭裒大众(云云)。
  冬至。切以时临亚岁。节届书云。当一阳来复之辰。乃万汇潜享之始。恭裒大众(云云)。

  ○伏愿

  真俗两融。定慧双照。心华灿发。香风度玉树琼林。道果圆成。法雨润宝园金地。望觉城而有路。指佛海以为家。转无尽轮。得不退果。(僧用)
  劫外春光熟五叶一花之果。机前灵鉴开四方八面之门。了自己心。佩如来印。(僧用)
  了法界性非男非女。不二门处处全彰。证清净体无悟无迷。三昧海尘尘涉入。优昙花敷给孤园。摩尼珠献光明藏。(女用)
  觅女人相不可得。优昙花念念开敷。悟真佛身常现前。功德山尘尘高耸。空死生於当体。了涅盘於自心。忉利天宫俱证摩耶。无垢世界等超龙女。(女用)
  给孤园春和秋肃。枝枝开佛性之花。不二室日丽星明。颗颗结自心之果。全超有漏。真证无生。(男用)
  如来极乐世界以无住而为住场。长者给孤独园即故家而为家舍。修证如是。受用现前。(男用)
  以身以心六殊胜。见闻不昧。曰福曰寿八吉祥。左右逢原。(集福用)
  药病两消。身既安而心乐。灾魔并遣。福骤长而德隆。(保安用)
  年长岁久。吉祥与瑞庆骈臻。日居月诸。福德与寿龄绵远。(生日用)
  陶朱公巨富。荣资金玉之多。广成子遐龄。茂衍春秋之盛。(生日用)

  ○圣贤回向事宜

  但祝 圣则曰所集洪因(前则曰祝延。如於佛菩萨祖师前则曰)所集殊勋。(佛菩萨当云)回向。(祖师前则曰)奉为真慈。(总称曰)上酬慈荫。(祖师但云增崇品位。亦得如於诸天三界一切神祇前则曰)所集功德专伸祝贡。(如於一切亡者则曰)所集善因。(或曰)胜利。专伸资荐。(或曰)专伸济导。(僧曰)觉灵。(男曰)神仪。(女曰)淑魂。祝圣疏(则曰)恭遇。 佛菩萨疏(则曰)伏遇。 亡者疏(则曰)兹值。 但疏尾於祝 圣(则曰)皇觉洞明天龙炳鉴。 佛菩萨疏尾(或不兼带神祗则云)但某瞻望 玉毫。下情无任激切屏营之至。谨疏。
  佛菩极疏(中或兼具神祗则云)佛日洞明神灵昭格。 但是诸天神明疏。后皆例此。但是一切亡者疏(则曰)佛心即知功德文疏。如遇寿疏(则曰)佛日洞明星天朗鉴。谨疏。如斋粥二时白槌回向。遇祝圣(则云晨粥午斋)洪因。祝延今上皇帝圣寿万安。念清净法身(云云。不许称仰凭大众四字)。
  如上事宜。皆通人所讲。意有轻重。於其间不可混滥。盖不失尊卑之序云。更有微细事。不暇思究而而弗及书。尽在当人。自宜体察。

  营备

  经营备辨。凡赋形於世者。虽一己皆有所不免。故丛林有坐一走七之说。其充饥馁固不择其粗粝。庇风雨安敢较其陋卑。一日必葺。任在当人。百味具陈。福皈自己。庶几经大传远之计可仪可则。乃见持危扶颠之力有始有终。功不浪施。道存目击者矣。

  斋馔

  安众之理。事在预为。庶免临时迫促。如庵中年常斋供。所用物料须时时点对。常令后手有余。或支用不给亦当随宜置辨。或求施主。或告檀门。事在宛转毋露踪迹。或不欲外求。至日亦当少异於常。时乃见辅众之方便也。且寻常粥饭固不在委曲安排。亦须日日留心时时整顿。方便易改。转俭为丰。内不致金谷之侵滥。外不见氷雪之相看。全在用心宛成胜行。或不如此。何以成住众责哉(或住作任)。

  修葺治迭

  屋壁欲久为风雨之蔽。而不致旁穿上漏之乖。须平时损则补之。虚则实之。穴则塞之。坠则支之。勿使失时而至坏陋。
  后架乃粪秽之聚。其称为东净西净者。其净在人不在境也。诸方立净头之职。巾以揩拭。水以洗涤。帚以扫荡。灯以照明。虽秽而常净也。今庵居既无持净之士。凡执事之者皆可留心常时管带。凡后架种种器具。使无缺乏可也。
  浴室乃大众宣明妙触之方。洗尘涤垢孰能免之。其缸壶桶杓灶镬柴薪常加捡看。去水沟渠勿令壅塞。开明香洁以悦众心。当有抛下筹子拈起杓头者颕悟。赵州东司头不是说佛法处之神机脱略。古灵为本师揩背之妙用。以报无功用行。岂小补哉。
  庵前之路径常使廓通。庵内之房寮常令整密。灶下之风烛常加谨护。佛前之供具常用精严。毋昏照夜之灯。勿佚御寒之火。糊窗拭器扫地装香。刬草夹篱搬柴运水。既不妨於道用。亦有助於行门。习成本色住庵人。乃见古风犹不坠者也。

  ○家风

  道伴交肩不用频施棒喝。同参展手且教放下包盂。电光里明验主宾。髑髅前暗行赏罚。宫路当人情。只贵眼亲手便。开门待知识。果然道在人弘。展佛祖成现家风。布丛林斩新条令。与其持钵分卫。何如博饭栽田。要教胜行俱圆。普请大家着力。

  挂搭

  庵居本图独处。有同志者远来欲相依止。须具威仪於庵主前求住。如诸方讨挂搭之式。不可造次。如欲相留。庵主自送皈堂。与新到就堂中分宾主立定。触礼一拜。新到就送庵主。转身与首座大众人事次第。怀香至方丈触礼一拜。表谢挂搭之礼。
  凡挂搭人。须量其被位有无。观其新到在道不在道。然庵居五七间。动是耳目相及。或所住之人心不在道。万一事不如意便见差殊。盖道人心中一切放下。决不与世相流布也。凡非在道之士到来。但以礼敬。或不欲留。惟方便却之。庶几不见分别也。
  凡堂中挂搭人了。其执事者当时时备辨供众安众等事。勿令所住之人动念。或堂中人到库司有所需索。须宛转应酬。庶见慰众之心也。

  ○送新到入堂触礼起叙语

  主云。庵居寂寞。境界萧踈。以道相忘。不胜欣幸。客云。兹蒙收录。已遂依栖。朝夕参承。岂胜荣幸。

  ○谢挂搭叙语

  主云。适间理合拜送。为礼不周。兹辱近临。不胜感愧。
  客云。适蒙降重。礼貌过情。拜谢不专。伏幸慈恕。

  延纳

  庵居幽寂。世路不通。雨笠烟包问津而至。或三或五远荷迂从。庵门即备香烛。俟其濯足具威仪。主人迎接人事揖坐。烧香毕。重揖。点茶毕。起身谢茶。主前行送安下。
  旦过虽非广阔湏。床榻荐席门帘坐物随宜铺辨。茶汤点心汤果等礼不可苟简。但随家丰俭。古云。人情若好。吃水也肥。在礼不在物也。
  教中谓客僧到伽蓝。当种种供养。如遇施主有请。当先请客僧。不则犯禁。然既立一方香火。当以延纳为先。彼此寄身於佛海之中。勿堕不顾后群之诮可也。

  用人

  庵居欲展本分家风。一切事务缺人不可。然欲用之须审其所能。察其所安可也。今时用人往往只求一时辨事。不究其处心之真伪。若存心於真实。虽拙亦可用。苟留心於虚伪。虽巧亦不可亲。倘尚通才於须臾。决媒诈乱於长久也。用人之际可不审乎。

  赏罚

  贤不肖之进退。在赏罚之公不公也。赏罚之公。虽万人亦不见其多。赏罚之不公。虽一人亦不能为治之之理也。既公矣。贤不待召而进。不肖者不待贬而退矣。其不肖者不惟退者。将见慕吾贤明之道而改者有之。斯所以不言而化也。近者悦远者来。非赏罚之公则何以臻此。然庵居乃道人之事。赏无玉帛之荣。罚无刑宪之辱。但亲之踈之为赏罚之实也。夫有功当赏者惟亲敬之益厚。有过可罚者但方便劝其改过自亲。彼或从劝则亦亲之。或再劝不从但徐徐日踈使其自省也。倘加颜色决定伤慈。甚非和众之道也。

  进退

  主伴交参合离有分。相逢狡路去住由缘。理不可专事无定论也。庵中执事之人。或一年或三五年心力疲倦。欲告假皈堂随众。主者当再三劝勉且令顺缘。或必志不从。当随其引退。庵主鸣众会茶送皈或寮或堂。既送后须过一两日备点心一筵待之。少见酬劳之礼也。或欲请人补前人之职。须预前令相亲之人密密和会。俟其允肯方鸣众会茶。庵主白云。某职某人既退。此务不可乏人。今请其人充之。仰望众慈同垂劝请。庵主与大众同对所请之人触礼一拜。受请之人亦拜。就同大众送皈职所。众人就贺毕。新职之人当即怀香诣庵主处致谢。明日公界备点心一筵。请同执事光伴。以表管待之礼。或庵主入寂或疲倦或病缘欲引退时。於檀越处告说事因。请早求补处之人。既以得人补替。旧人当预於数日前告众引退。或他之或就庵中闲房居处。其庵中执事之者。当备香烛斋馔等。或报邻封与檀越。怀香就新人处致礼。告请择日入庵。宜种种严整。迎奉之礼不可苟简。须具斋馔会邻封厚嚫於新住持表贺礼。并厚嚫旧人表谢礼。然后新住持躬诣邻封并檀越处人事以表参谒。其旧住持人亦次第往邻封檀家人事以表谢礼。庶见进退各不失其宜矣。

  分卫

  佛世时众虽千二百五十之多。不闻置广田建大宅。每至食时。各持应量器入诸聚落次第巡乞。乞食事毕岩穴树林随处栖止。后五百岁风俗浇漓。华屋以居腴田而食。惟知口体之奉。罔究死生之源。夫丐食者破佗悭贪折伏我慢。未图奉己先欲利人。当巡门行乞之时。常念众生悭贪垢重没溺爱河。仗我化机令彼生施。或多或少皆是福田。遇喜遇嗔勿生憎爱。弘平等愿兴无缘慈。十方世界皆是檀门。一切男女同名施主。自佗同益食法相资。远伐悭贪痴恚之稠林。高附解脱无为之逸驾。昔慈受和尚送化主有偈云。飘然一钵入皇都。万户千门境界殊。异日三根椽下过。粥斋应不较精粗。语言虽简。当不在仰山饭之下。故知持钵分卫乃佛祖终始不移之正行。学者或惮卑下而不为。则外道无以异也。间有衣盂不敷口腹无禁。但知恃此为射利之因。不觉逐妄成偿债之果。名同胜行迹异真源。升沉之道岐焉。利害之门辟矣。可不鉴诸。可不鉴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