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住庵清规

续藏经 幻住庵清规
 元 明本着

  

  幻住庵清规
  普应国师幻住庵清规(并序)

  鲁语谓。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蒙庄亦云。鱼相忘於江湖。人相忘於道术。斯入世之道尚能易使而相忘。矧佛祖出世之道混彼此齐自佗。交彻融摄而无间然者也。心存乎道不待礼而自中。不俟法而自正矣。又何丛林规矩云哉。嗟乎人心之不轨道久矣。半千载前已尝瓦解。百丈起为丛林以救之。迨今不能无弊。今庵居处众固不敢效丛林礼法。而日用又不可破规裂矩。勉置须知一编。列为十门。为主伴交参之标准。自成一家之规。非敢与大方共也。其有真参实究之士。摄念於天真未散之顷。终日作而不见其劳。终日息而不知其佚。外忘礼法。内空能所者。以是编为疣赘。则我何敢辞焉。延佑丁巳冬幻住沙门 书。

  日用须知十条纲目

  日资  月进  年规  世范  营辨  家风  名分  践履  摄养  津送

  日资

  教中谓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又初夜中夜后夜。即古德所谓昼三夜三者也。又云。日不足继之以夜。本色道流。寸阴靡弃须臾不离。日夜六时宁无资助。谓日资者。总言二六时中之标准也。
  一庵之务以辨道为先。道无始终。起於日用。一日如是日日皆同。惟日不足继之以。夜总名日用事也。
  装香一盘。且以三炷为率。自黄昏烧起至第三炷。约四鼓时分也。灶下烧面汤。堂前鸣板三下。大众收枕推被。於里床收半单。下地洗面皈堂坐禅。至开静板鸣。即折被搭衣佛前礼拜。皈钵位坐展钵受粥。粥罢佛前讽经。经毕小歇。堂前复鸣板三下。自主至伴皈堂坐禅。至斋时火板鸣下地。少顷长板鸣皈钵位受食。食毕小歇。堂前鸣板三下复皈堂坐禅。至晡时分鸣板放参。至黄昏烧香盘。大众搭衣讽经施食事毕。堂前鸣板三下皈堂坐禅。至放参板鸣。开枕展被右胁而息。此盖大众日用之常规也。大意与丛林清规颇同。此但节其要目耳。
  凡一日夜之间。四次坐禅之际。宜各屏心绝虑。息念忘缘。深究死生。力穷道业。除大小便利外不许共语。不许洗浣。不许补缀。不许看读。乃至一应杂务非公界普请俱不许作。凡上床下地出堂入户。如临深履薄然。勿使邻单知觉动其道。心自然内外相资身心寂默矣。

  月进

  积日以成月。积月以成岁。世相迁流物我同化。时节亦相须而会遇。既曰建立。讵可范然。日资不足月以进之。非图苟循时缘。要且大家知有者矣。

  正月

  初一日岁旦。五更鸣钟板众集。大悲咒祝圣罢。大众称贺与四节同。 是日营斋。 半斋时讽楞严普回向。
  十五日上元灯夕。供设随宜。此日之早月望祝圣。但是一年十二月遇初一十五是谓朔望。须就粥前讽大悲咒祝 圣。周而复始又一年。内有六日是本命好日。此六日亦与朔望同。粥前讽大悲咒祝 圣。切惟皇恩如天之覆。林泉懦弱之古。仰承 帝泽而获终身之安。其赞祝之诚岂可择日而为之。盖二六时中俯仰折旋皆是谢 恩祈祷之时也。今特取 本命朔望而为者。乃表而出之之意也。谨序于此。余月不书。每月初二十六是众圣衙会之辰。常住营备香花灯烛茶果珍羞。就土地堂铺设供养。大众讽楞严咒。月月准此。每月后空白纸五六行。但有年常合具之事以俟补入。

  二月

  初三日启建天寿圣节(事备年规兹不重具)。
  十五日佛涅盘。是日当预备香烛茶果珍羞供养之具。亦预书疏文一道。半斋时分鸣板。众各具威仪集佛前。庵主出上香。退身三拜。不收坐具。复进炉前上汤上食毕。又退身三拜。复炷香上嚫点茶毕。又退身三拜。收坐具再近炉前插香一炷。退身与大众同礼三拜(诸方有两序出班烧香。庵居宜免)。拜起即宣疏毕。乃举楞严咒回向云。讽诵殊勋。回向真如实际。庄严无上佛果菩提。四恩总报。三有均资。法界有情同圆种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诸尊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四月初八日佛生日。腊月初八日佛成道。此二日皆与佛涅盘同。后不复叙。惟四月初八日多浴佛之仪。
  十九日观音菩萨生日。此日之上供威仪宣疏等略与佛涅盘事同。惟大众不讲礼拜。然亦随人建立。

  三月

  初三日满散圣节道场(事备年规兹不重具。是日面供诸方通例)。
  初四日伽蓝庆诞。常住设供讽经。
  二十三日高峰和尚愍忌。半斋设位供养。大众讽楞严咒。

  四月

  初八日佛降诞。预结花亭一座。以示生佛相安立香汤盆内。用小杓二柄。俟庵主上食。大众拜起。维那举浴佛偈。大众随举而和。自庵主首座及大众次第周行至佛前执杓舀汤浴佛。僧道俱毕即举楞严咒。其上供宣疏及楞严后回向等。总与涅盘时同。兹不重具。
  十三日起楞严会(事具年规)。
  十四日晚参时。土地堂念诵须备香花灯烛茶果珍羞如法庄严。庵主烧香上茶汤。退身依位立。维那念诵。诵毕。堂前鸣板。大众皈堂。库司圣僧前烧香煎汤一筵。
  四节念诵皆同准此。
  十五日结制(事具年规)。
  结制主宾人事叙语。
  (主云)即日孟夏谨时。恭惟座元乡长禅师法候起居多福。(某)夙何庆幸获遂同居。此日圣制斯临。愿依法力资持。尚冀道缘克备。区区致贺殊愧不专。下情无任欣幸之至。
  (客云)即日孟夏谨时。共惟庵主尊长老师尊候起居纳福。某多生有幸得获依栖。此日结制令辰。仰愿垂慈不倦纳福无时。远提佛祖之权衡。永作人天之标准。拜贺不专。下情无任愧感之至。

  五月

  初五端阳。
  二十八日起青苗经会三日。至六月初一日散。须预备香烛供料并立疏文及预出经单。请大众结缘披阅。然后聚其经目入疏回向。

  六月

  初一日散青苗会亦中夏人事。

  七月

  十三日满散楞严会。
  十四日晚参时土地堂念诵。
  十五日解制人事。此夜分启建盂兰盆胜会。以济幽爽。以报劬劳。此会亦须预出经单请大众随意披阅(此会有开甘露门一[打-丁+胃]。请依而行之。兹不重具)。
  解制主宾人事叙语。
  (主云)即日孟秋谨时。恭惟(同前某)三世庆幸。每荷恲蒙。圣制告圆。长夏之中多辱资待。幸无魔恼。所愿声传湖海。道播丛林。远符佛祖之心。永慰人天之望。下情不胜至祷之至。
  (客云)即日(同前)。某一介愚蒙。极承慈荫。九旬制内仰德何多。长夏已周。惟冀名德并进道福俱尊。振槌拂於名蓝。播光明於末运。下情不胜荣幸之至。

  八月
  九月
  十月

  初一日开炉。
  初五日达磨大师忌。此日营供设位。庵主上茶汤设拜。讽楞严咒回向。

  十一月

  冬至。其冬夜土地堂念诵及冬朝讲礼(事具年规)。

  十二月

  初一日高峰和尚忌。其设供养讽经等。丰俭随人建立。
  初八日佛成道(此日事具涅盘竟。兹不重书)。
  除夜土地堂念诵。

  年规

  三人为众。话已遍行。一岁之规。理宜预备。事既关於建立。业必假於营为。一月精诚无量寿道场开展。九旬修证首楞严佛事敷宣。众既集於一庵。礼可虚於四节。调酰合醢杓柄上。岂待既索之后容心。种月锄云镢头边。须向未屙已前具眼。一时心悟。万古道同。盖即事即理者也。
  圣节某月某日启建。预备香烛茶果供养。於三五日前写榜疏经单。至日侵早鸣钟板集众。庵主出。烧香一炷。上茶一瓯。再插香一炷。退身与大众对佛同礼三拜起。即宣疏。宣毕即举楞严咒。此日满散其意亦然。但满散时大众拜起。即举经。经毕临了宣疏。此一月内日日侵早大众大悲咒回向祝圣。粥罢轮僧於佛前设经案披阅经文。至晚参时即鸣钟下殿。每日上殿亦鸣钟。庵主每日二时闻钟声即上殿烧香。每日库司备茶果供奉上殿之人。盖上下俱表其诚也。

  四节

  古清规以四节为一年之盛致。谓四节者。即结制。解制。冬至。岁朝是也。近代多以冬至岁朝为俗节。惟讲结制解制之礼。今庵亦当循例举行。特不能全机作用耳。如诸方於结制之时出图帐草单及特为茶汤等。今庵居悉宜免之。惟预於四月十三日备大香烛花果茶汤排列佛前。起楞严会九十日。至七月十三日满散。其起散各具疏文宣白。以答神明之森护之权。十四日晚参时。土地前念诵。排例供养伽蓝堂。用酬守护九旬修证之功。 四月十五日早。集众讽大悲咒祝圣。回向毕。庵主与首座对立。东西两序各相对立定。庵主与首座各出香一片置之炉上。(道者喝云)庵主与首座大众触礼三拜。以表结制之仪。拜起叙时暄竟。庵主首座大众各分手环坐(或无首座但请堂中年腊高者代之)。行堂道者排立于前。参头至炉前插香。当中同礼三拜起。参头道者引众道者先自庵主前问讯。次至首座大众前巡绕问讯一匝而退。庵主起身烧香一炷。与首座大众揖竟。点汤一盏毕。俱起身谢汤而退。其上下人事总在里许。各归钵位吃粥。一切人更不别讲人事。盖庵居事从简约也。解制之礼亦然。
  冬至年朝。或讲不讲。随在当人。特不过如此而已矣。

  岁计

  田畴乃一岁之计也。蔬圃亦一岁之计也。治生之理其可罔诸。古人有栽田博饭与开田说大义及插锹叉手之风。又灌溪与玑禅师俱作园头。遗风盛扇道韵充。然法久弊生。上下偷安之习既盛。尸位索餐犹兴嗟怨。焉知镢头边有立地成佛之旨哉。以故庵居营务远效古人。既有口腹之急。敢求形体之安。作则同其劳。息则同其逸。虽不能扶犁荷锸。亦须当奉饷供汤。要知其作之为我也。故百丈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戒。岂徒然哉。其治田治圃之具。须坚淬其锋铓。实穿其柄杷。圆活其机栝。茂丰其畔岸。举无败事。岁有成绩矣。冥资道力远助胜因。乃发真归源之大本也。其可忽诸。且作务既周。营为必备。谓营为者。遇暑伏则合酱造醋做豉。收椒花晒瓜茄。糟藏卤闲等。须求酝酿作用之法。最良者取而效之。庶无损坏而亦美众口也。凡缸缶器仗所用之物。须时时护惜收贮。勿令秽污。兹亦岁计之不可免者。故书以附之。

  世范

  庵务既彰。化仪必具。祈禳祷谢庆慰披宣。礼固必於真诚。事乃涉乎文彩。丛林设掌书记。辞章典雅以悦见闻。庶几为世范模。令法久住者也。
  圣节道场僧众披阅。

  经单式

  诸品经目开于后。
  大方广佛华严经 但以大黄纸一幅  大乘妙法莲华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乘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青莲华如意宝轮王神咒  消灾妙吉祥神咒经。  称扬无量寿嘉号。所集
  书挂於榜之右洪目。端为祝延今上皇帝圣寿万安。
  今月  日庵门具。

  圣节启建疏

  湖州城西卞山幻住禅庵。臣僧某。某月某日恭遇天寿圣节庵。门预於今月几日启建 金刚无量寿道场一月。每日轮僧上殿披阅 金文。宣持 密号。今辰开启讽诵大佛顶首楞严神咒。称扬 圣号。所集洪因。端为祝延今上皇帝圣寿万安。 右伏以 丹书诏世动山河社稷之欢。红日丽天慰草木昆虫之望。恭临 圣诞虔奉佛乘。宣秘密之要诠。祝绵长之睿算。恭愿 日而上月而下。发晖 极大之 圣明。山之高海之深。巩固 至尊之福寿。但臣僧(某)等下情无任瞻 天。望 圣激切。屏营之至。谨疏。
  年月 日具位臣僧(某)疏。

  圣节满散疏

  湖州路(某)庵臣僧今月(某)日恭遇 天寿圣节。庵门预於几月几日启建 金刚无量寿道场一月。每日轮僧上殿披阅 金文。宣持 密号。今辰满散。营备香花灯烛茶果之仪。以伸供养。讽诵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称扬 圣号。所集洪因端为祝延 今上皇帝圣寿万安。 右伏以虹垂北极。会日月以三三。龙现中天。应乾坤之九九。功超列 圣。泽被多方。仰 帝瑞之初分光腾宇宙。效华封之载祝声满寰区。虔披五千余轴之 真诠。端祝亿万斯年之 睿算。恭愿曰 福曰 寿。等 天覆而地擎。以 圣以神。倍海涵而春育。但臣僧(某)等下情无任瞻 天。望 圣激切。屏营之至。谨疏。
  年月 日具位臣僧(某)疏(封皮用黄纸佥头)。
  启建佥云(圣节启建文疏)具位(臣)僧(某)谨封。满散佥云(圣节满散文疏)具位(同上)。
  湖州城西卞山幻住庵。
  某月某日恭遇。

  圣节式

  天寿圣节。本庵预於几月几日启建金刚无量寿道场一月。每日轮僧上殿披阅金文。宣持密号。所集洪因。端为祝延今上皇帝圣寿万安。
  右共惟皇觉洞明。天龙炳鉴。谨榜。
  (榜用黄纸书。如臣僧之名用红纸贴。可高四尺阔三尺。此亦随屋大小为挂文佛殿上。俟道场满散杖起。榜用木作骨子)。
  年月 日住庵臣僧(某)谨言。

  佛涅盘疏

  湖州某庵。遗教比丘(某)今月十五日伏遇本师释迦如来大和尚入般涅盘之辰。庵门营备香花灯烛。如法奉供。谨集合庵僧道众讽诵大佛顶首楞严神咒。称扬 圣号。所集殊勋。上酬 慈荫者。 右伏以千百亿身遍尘区而不灭。七十九载顺世相以无常。想满月之慈容。对中春而殒涕。慨此拈花之微旨。輙成蔓草以难图。供效纯陀。义伸追远。 本师释迦如来大和尚。伏愿 觉天空阅。荡荡乎无能名焉。慧日流辉。皓皓乎不可尚矣。尽众生法界契涅盘妙心。但某等瞻望绀密。无任追号之至。谨疏。
  年月 日具位遗教比丘(某)疏(封皮用黄纸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