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禅宗杂著
- 五家宗旨纂要
五家宗旨纂要
五.同徧普 石头土块 是甚么物同徧普。旷大劫来今日睹。一波才动万波随。何异婴儿得慈母。
如何是同徧普。
三山来云。大地一琼琚。
颂曰。五同徧普。睁眼即睹。万象森罗。虚空作舞。
六.同具足 歉个甚么 阿那个是同具足。细草含烟遍山绿。他乡看似故乡看。添得篱根花绕屋。
如何是同具足。
三山来云。富家郎。
颂曰。六同具足。山青水绿。富贵天然。梅花松竹。
七.同得失 牛头没。马头回 甚么物兮同得失。圆明如镜红如日。三个猢狲夜簸钱。天明走尽空狼籍。
如何是同得失。
三山来云。背脊朝天。脑门着地。
颂曰。七同得失。明暗不立。笼得乌鸡。白鹇飞去。
八.同生杀 德山棒。临济喝 作么生兮同生杀。桃花红兮李花白。今年吞却大还丹。到处相逢李八伯。
如何是同生杀。
三山来云。收来放去随方便。毒心半是慈心人。颂曰。八同生杀。铜锤铁镢。操纵临时。有冤难雪。
九.同音吼 风吹石臼演摩诃 与谁说法同音吼。饮食语言皆用口。燕语莺啼迥不同。雕梁芳树却知有。
如何是同音吼。
三山来云。无风蜩语吹。
颂曰。九同音吼。大地皆口。倒泻银河。鱼龙竞走。
十.同得入 龙归沧海 与甚么人同得入。田父耕锄女机织。冷眼看他家事忙。问渠且道承谁力。
如何是同得入。
三山来云。家龛祖先是第几代底。
颂曰。十同得入。功完行毕。着彩堂前。斑衣儿戏。
寂音颂云。十智同真面目全。於中一智是根源。如今要见汾阳老。劈破三玄作两边。
三山来总颂云。有体有用体用殊。同真十智一如如。虽同十智总一智。三玄劈处莫糊涂。
汾阳四句
接初机句 阳云。汝是行脚僧。
三山来云。吃粥也未。
辨衲僧句 阳云。西方日出卯。
三山来云。张家儿子不姓李。
行正令句 諲云。不通眨眼。
三山来云。山崩石裂。
定乾坤句 总云。人间天上一般春。
三山来云。海晏河清。
汾阳三句
学人着力句 阳云。嘉州打大像。
三山来云。急水滩头紧缆船。
学人转身句 阳云。陕舟灌铁牛。
三山来云。东边去。西边来。
学人亲切句 阳云。西河弄狮子。
三山来云。屙屎放尿也要自己去。
汾阳三诀
第一诀 珊瑚枝枝撑着月 第一诀。接引无时节。巧语不能诠。云散天边月。
第二诀 万里一条铁 第二诀。舒光辨贤哲。问答利生心。拔出眼中楔。
第三诀 百草头边俱漏泄 第三诀。西国胡人说。济水过新罗。北地用邠铁。
汾阳十八问
请益问 如何是佛。有所请益而问也。
呈解问 天不能盖。地不能载时如何。自呈见解而问也。
察辨问 有一问在和尚处时如何。审察辨难而问也。
投机问 和尚道。枯桩岂不是法身边事。相投机窍而问也。
偏僻问 鹤立枯松时如何。偏枯僻执而问也。
心行问 皂白未分。乞师方便。自表心行而问也。
探拔问 不会底人为甚么不疑。探求寻拔而问也。
不会问 乍入丛林。乞师指示。不会个事。直陈而问也。
擎担问 一物不将来时如何。自擎担所见而问也。
置问问 睁目不见边际时如何。置一问头而问也。
故问问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为甚狗子却无。设为一故而问也。
借问问 大海有珠。如何取得。别借一端而问也。
实问问 只见和尚是僧。如何是佛是法。以其实理而问也。
假问问 者个是殿里底。如何是佛。假此一端而问也。
审问问 一切诸法本来是有。那个是无。审察其理而问也。
征问问 祖师西来。当为何事。征考其故而问也。
明问问 不问有言。不问无言。明白直捷而问也。
默问问 外道到佛处。无言而立。默然不言而问也。
汾阳三种狮子
一.超宗异目 见过於师。方堪传授。
三山来颂云。超宗异目。丛林杰出。奋起威雄。噬人无数。
二.齐眉共躅 见与师齐。减师半德。
三山来颂云。齐眉共躅。克绳武步。独振家声。牙爪露出。
三.影响音闻 野干倚势。异类何分。
三山来颂云。影响音闻。彷佛不真。狐犬竞吠。野干乱鸣。
浮山九带
佛正法眼藏带 太虚寥廓尘埃净。智鉴圆明物我殊。
佛正法眼。迦叶亲承。祖祢不了。殃及儿孙。
如何是佛正法眼藏带。
三山来云。一滴传一滴。
颂曰。佛正法眼。黄面亲传。破颜笑后。灭瞎驴边。
佛法藏带 别传教外无言说。三藏圆收体性同。
吾佛法藏。捞摝众生。百千三昧。弹指圆成。
如何是佛法藏带。
三山来云。芥子纳须弥。
颂曰。佛法宝藏。不用思量。点头三下。自肯承当。
理贯带 乌鸡半夜鸣何处。枯木花开劫外春。
理贯全收。万派同流。毗卢华藏。物物头头。
如何是理贯带。
三山来云。掉头背后看。
颂曰。至理无言。绝妙绝玄。一囊包括。威音那边。
事贯带 群生造化承斯力。一道灵光触处周。
事贯有无。纤尘不漏。万象森罗。全机无咎。
如何是事贯带。
三山来云。处处却逢渠。
颂曰。事事通贯。非异非同。尘尘剎剎。明月清风。
理事纵横带 应物行权无定法。随缘立理绝罗笼。
理事纵横。照用齐行。者边那边。日午三更。
如何是理事纵横带。
三山来云。一任放去收来。
颂曰。理事纵横。柳陌花邨。无二无别。信步放行。
屈曲垂带 垂丝千尺钩还曲。利物多方语带悲。
屈曲垂慈。棒喝齐施。覆藏密旨。少室灵枝。
如何是屈曲垂带。
三山来云。为怜三岁子。不惜两茎眉。
颂曰。屈己垂慈。苦心谁知。千般委曲。万种提撕。
妙叶兼带 同生同死机难测。双放双收用最奇。
妙叶真机。境物如如。是凡是圣。无歉无余。
如何是妙叶兼带。
三山来云。正徧非独立。借句亦双行。
颂曰。妙叶兼带。临机自在。用出天然。无滞无碍。
金针双锁带 直呈大道机关密。突出全机理事玄。
金针双锁。全心印可。有句无句。千花万朵。
如何是金针双锁带。
三山来云。山前山后两钩连。
颂曰。金针双锁。两两圆通。理事不二。妙用无穷。
平怀常实带 吃饭吃茶无别事。见山见水总皆然。
平怀常实。事圆理极。露柱灯笼。无得无失。
如何是平怀常实带。
三山来云。色色本来人。
颂曰。平怀常实。随来随去。不用思量。头头俱是。
浮山每於示徒之际。遍举宗门语句。而学者编集。乞山名之。因其类聚。目之曰佛祖宗教义九带集。又曰。若据圆极法门。本具十数。今此九带已为诸人说了也。更有一带。还见么。若见得亲切分明。却亲出来说看。说得相应。则通前九带。圆明道眼。若见不亲切。说不相应。但依吾语言以为见解。则名谤法。无有是处。到此合作么生。众罔措。山遂叱散。
三山来云。浮山九带之语已是理事俱备。体用全该。曲尽禅宗旨趣。然语句血脉暗与曹洞相通。可见宗旨符合处。学者不可泥辞害理。须看一带字。妙叶无方。事联乎理。理联乎事。体联乎用。用联乎体。内外联贯。兼带不穷。切忌十分分疎。作一段一段说话。便非九带之义矣。有识者鉴之。
黄龙南禅师问隆庆闲云。人人有个生缘。上座生缘在甚么处。闲云。早晨吃白粥。至晚又觉饥。又问。我手何似佛手。闲云。月下弄琵琶。又问。我脚何似驴脚。闲云。鹭鸶立雪非同色。黄龙每以此三转语垂问学者。莫契其旨。脱有酬者。亦未尝可否。丛林目之为黄龙三关。南州居士潘兴嗣问其故。龙云。已过关者。掉臂而去。从关吏问可否者。未过关者也。复自颂云。我手佛手兼举。禅人直下荐取。不动干戈道出。当下超佛越祖。我脚驴脚并行。步步踏着无生。会得云收月皎。方知此道纵横。生缘有语人皆委。水母何曾离得虾。但见日头东畔出。谁能更吃赵州茶。生缘断处垂驴脚。驴脚伸时佛手开。为报五湖参学者。三关一一透将来。
黄龙三关
我手何似佛手 一任拣取。拈来便用。
我手何似佛手。拈起扇子擗口。打落帝释花冠。却是寒山埽帚。
如何是我手何似佛手。
三山来云。活鱍鱍地。
颂曰。我手何似佛手。生来快便抖擞。伸出十指分明。骇得鱼龙竞走。
我脚何似驴脚 走遍天涯。踏着是路。
我脚何似驴脚。车轮顿生八角。三千剎海波澄。一阵西风叶落。
如何是我脚何似驴脚。
三山来云。莫乱走。
颂曰。我脚何似驴脚。南北东西斟酌。一任到处风流。究竟无容摸索。
人人有个生缘 吃饭穿衣。承谁恩力。
人人尽有生缘。落花流水桃源。过后再无寻处。满蓑烟雨渔邨。
如何是人人有个生缘。
三山来云。十分现成。
颂曰。人人有个生缘。朝朝日日往还。不是本来快足。赚杀李四张三。
南堂示众云。参学至要不出个最初末后句。透得过者。平生事毕。其或未然。更与你分作十门。各用印证自心。看得稳当也未。
南堂辨验十门
一.须信有教外别传 从来不疑。
三山来颂云。教外别传谁不信。才闻举着低头听。不知赚杀多少人。千古万古成药病。
二.须知有教外别传 看破了也。
三山来颂云。教外别传人尽知。如泥如醉又如痴。忽然平地翻筋斗。耳朵原是两片皮。
三.须会无情说法与有情说法无二 入耳无异声。
三山来颂云。无情有情均说法。听得分明没搭撒。落花流水并松涛。咳唾语言六七八。
四.须见性如观掌上。了了分明 瞒得过那些。
三山来颂云。见性分明毫不差。看来不觉眼迷麻。
自从识得本来面。绿水青山满树花。
五.须具择法眼 金沙终不混。
三山来颂云。双眸择法贵圆明。满目青黄假共真。不是顶门光亚竖。狮儿撞入野狐群。
六.须行鸟道玄路 不落寻常蹊径。
三山来颂云。鸟道玄途事若何。分明行路带淆讹。往来踪迹无人见。一阵清风过大罗。
七.须文武兼济 衣冠礼乐。铁甲金枪。
三山来颂云。出将入相事难期。妙用临机莫可为。遇弱须提三尺剑。逢强且咏一联诗。
八.须摧邪辅正 头顶脚踏。
三山来颂云。邪正当前孰敢逃。明明赏罚不相饶。吾宗自有英雄手。把定乾坤莫弄骄。
九.须大机大用 石火莫及。电光罔追。
三山来颂云。大机大用少人知。掣电轰雷犹较迟。若把其中轻放过。儿童拍掌笑嘻嘻。
十.须向异类中行 才过牛胎。又[门@身]马腹。
三山来颂云。头角才生已不堪。无端当面把人瞒。可怜足系红丝者。欲卖风流难上难。护圣静。嗣南堂。颂曰。十门纲要掌中施。机会来时自有为。作者不须排位次。大都首末是根基。
临济宗旨颂
堂堂宾主历然分。无位真人不可亲。栗棘蓬中能出手。金刚圈里解翻身。腮边一掌机锋峻。胁下三拳意智新。胸次未能明七事。盲枷瞎棒罔劳神。
三山来禅师五家宗旨纂要卷上
三山来禅师五家宗旨纂要卷中
普陀嗣法门人 性统 编
曹洞宗
洞山悟本良价禅师。会稽俞氏子。幼岁从师念般若心经。至无眼耳鼻舌身意处。忽以手扪面。问师曰。某甲有眼耳鼻舌。何故言无。师惊异曰。吾非汝师。指往五泄山礼胜默禅师披剃。二十一。诣嵩山受具足戒。游方。首谒南泉。值马祖讳辰修斋。泉问众云。来日设斋。未审马祖还来否。众无对。山出对曰。待有伴即来。泉云。此子虽是后生。甚堪雕琢。山云。和尚莫压良为贱。次参沩山。屡蒙赏鉴。后参云岩晟禅师。因问。无情说法。甚么人得闻。岩云。无情得闻。山云。和尚还闻么。岩云。我若闻。汝即不闻吾说法也。山云。某甲为甚么不闻。岩遂竖起拂子云。还闻么。山云。不闻。岩云。我说法汝尚不闻。况无情说法乎。山云。无情说法。该何教典。岩云。岂不闻弥陀经云。水鸟树林皆悉念佛念法。山於此有省。乃呈偈曰。也大奇。也大奇。无情说法不思议。若将耳听终难会。眼底闻声始得知。岩深肯之。山一日辞行。问岩曰。和尚百年后。若有人问。还邈得师真否。如何祗对。岩良久云。只者是。山沉吟。岩云。价阇黎。若欲承当此事。切须仔细。山犹涉疑。及行。后因过水睹影。方始悟彻。乃作偈曰。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疎。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恁么会。方始契如如。於唐大中末。屇新丰山接引学徒。厥后盛化豫章。住筠州洞山。权开五位。善接三根。大阐一音。广弘万品。横抽宝剑。剪诸见之稠林。妙叶弘通。截万端之穿凿。晚得曹山本寂深明的旨。妙唱嘉猷。道合君臣。正偏回互。由是洞上宗风播於天下。诸方宗匠咸推尊之。盖洞山之宗。因曹山而显。故名曹洞宗。立此一宗。自洞山为之始也。
曹山耽章禅师。讳本寂。咸通初。访洞山悟本。洞山问。阇黎名甚么。章对云。本寂。山云。向上更道。章云。不道。山云。为甚么不道。章云。不名本寂。山深器之。密印所证。遂乃依栖十有余年。洞以类己。堪任大事。寂将辞去。洞云。三更来。当授汝曲折。果中夜至方丈。洞授以先云岩宝镜三昧.五位显诀.三种渗漏毕。再拜趋出。曹洞家风。君臣道合。正偏相资。鸟道玄途。金针玉线。内外回互。理事混融。不立一法。空劫以前自己为宗。良久处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