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家宗旨纂要

续藏经 五家宗旨纂要
 清 性统编

自序

  陈年葛滕。多少人齩来嚼去百杂碎。依旧团团圞圞。直不得引蔓牵丝。寻枝摘叶。予留心此道久矣。一日博采诸书。取其符於旨者。参以己见。汇集成帙。名曰宗旨纂要。盖不欲支离泛滥。盲瞎后人。俾学者得所依归。便於体究。若曰某也如是。某也如是。一即五。五即一。厥宗厥旨。如是而已。咨予及门。止宜秘授。倘误传非人。妄加穿凿。反道三山老汉蚤是画蛇添足。则吾岂敢。
  时
  顺治丁酉孟夏既望 三山灯来题於五云方丈
  庆忠铁壁机老人五宗断。
  用临济而不通曹洞。则类野狐。用曹洞而不通临济。则落教网。是必济洞兼通。则云门.沩仰.法眼在其中矣。

  目录

卷上
  临济宗

卷中
  曹洞宗

卷下
  沩仰宗  云门宗  法眼宗


  三身四智说  八识拈评
  

  三山来禅师五家宗旨纂要卷上

    普陀嗣法门人 性统 编

  临济宗

  临济禅师。讳义玄。曹州南华人也。俗姓邢氏。幼而颕异。长以孝闻。及落发受具。居於讲肆。精究毗尼。博赜经论。俄叹曰。此济世之医方也。非教外别传之旨。即更衣游方。首参黄檗。次谒大愚。其机缘语句载於行录。既受黄檗印可。寻抵河北镇州城东南隅临滹沱河侧小院住持。其临济盖因地得名也。唐咸通八年丁亥四月十日。摄衣据座。与三圣问答毕。寂然而逝。门人以全身建塔於大明府西北隅。敕谥慧照禅师。塔号澄灵。
  临济家风。全机大用。棒喝齐施。虎骤龙奔。星驰电掣。负冲天意气。用格外提持。卷舒纵擒。杀活自在。埽除情见。迥脱廉纤。以无位真人为宗。或喝或棒。或竖拂明之。
  临济初至河北住院。见普化.克符二上座。乃谓曰。我欲於此建立黄檗宗旨。汝可成褫我。二人珍重下去。三日后。普化却上来问。和尚三日前说甚么。济便打。三日后。克符上来问。和尚三日前打普化作甚么。济亦打。至晚。小参云。我有时夺人不夺境。我有时夺境不夺人。我有时人境两俱夺。我有时人境俱不夺。又云。如诸方学人来。山僧此间作三种根器断。如中下根器来。我便夺其境。而不除其法。如中上根器来。我便境法俱夺。如上上根器来。我便境法俱不夺。如有出格见解人来。山僧此间便全体作用。不历根器。大德。到者里。学人着力不通风。石火电光却蹉过了也。学人若眼目定动。即没交涉。
  古德又有云。中下根人来。夺境不夺法。中上根人来。夺境夺法不夺人。上上根人来。人境俱夺。出格人来。人境俱不夺。如是者。谓之四料拣。还见么。觌面便呈无碍境。交锋全露就中人。
  三山来云。料者。材料之谓。譬如材料作舍。有大小曲直之不同。拣者。择取之谓。譬如作舍材料。拣取何者谓栋梁。何者谓椽桷。因材而用。不致混淆。接人之法。因人而用。亦复如是。然四料拣中。止有人境二字。而复增一法字者何。大约人则就其当体作用者言。境则就其即物拈示者言。法则就其随机接引者言。夺者。除而不用之意。须看有时二字甚活。不过接人处方便机关。临时应用。通变圆融。无心合轨。检点将来。似有夺不夺之异耳。如必拿定死蛇。思量拟议。早已瞎却人眼。岂得为临济宗旨哉。学者不可不辨。

  济宗四料拣

  夺人不夺境 面貌不教人得见。青黄满目任君看。
  三山来云。王孙一去芳草绿。
  颂曰。夺人不夺境。胭脂和红粉。大地与山河。在在呈图影。
  夺境不夺人 禅板蒲团休错用。眉毛眼睫最知音。
  三山来云。洛阳春罢洞宾来。
  颂曰。夺境不夺人。把手夜深行。相逢不相识。觌面没疎亲。
  人境两俱夺 走归方丈慵开口。下却禅床懒措言。
  三山来云。渔翁夜宿三更晚。
  颂曰。人境两俱夺。虚空那摸索。无形金弹子。落尽翀霄鹤。
  人境俱不夺 高声唱起应难邈。拄杖拈来画不成。
  三山来云。牧童遥指杏花村。
  颂曰。人境俱不夺。脱洒洒脱脱。脚板踏峨眉。舌头谈五岳。
  临济因僧问。如何是真佛.真法.真道。济云。佛者。心清净是。法者。心光明是。道者。处处无碍净光是。三即一。皆空而无实。如有真正道人。念念心不间断。达磨大师从西土来。直是觅个不受人惑底人。后遇二祖。一言便了。始知从前虚用工夫。山僧今日见处与佛祖无别。若第一句荐得。堪与佛祖为师。第二句荐得。堪与人天为师。第三句荐得。自救不了。
  三山来别云。第一句荐得。半夜撞倒漆昆仑。第二句荐得。藕丝孔里翻筋斗。第三句荐得。三岁孩儿跛挈行。直此三句。总就诸人见地而言。须看第一.第二.第三字面。话有深浅。语有渐次。如徒混闷一团。平空卜度。则不会临济所下之语矣。

  济宗三句

  第一句 三要印开朱点窄。未容拟议主宾分。
  三山来云。远。
  颂曰。第一句。闭门打瞌睡。未曾睁眼时。游戏成三昧。
  第二句 妙解岂容无着问。沤和怎负截流机。
  三山来云。近。
  颂曰。第二句。婴儿刚有气。[囗@力]地一声来。眼耳鼻舌具。
  第三句 但看棚头弄傀儡。抽牵全借里头人。
  三山来云。差。
  颂曰。第三句。取火待钻燧。燎却面门毛。到底成何济。
  临济示众云。大凡演唱宗乘。须一句中具三玄。一玄中具三要。有权有实。有照有用。汝等诸人作么生会。
  汾阳昭举了。乃云。那个是三玄三要句。
  三山来云。飞弹打黄龙。眉毛遭鼠齩。

  济宗三玄要

  第一玄中玄 如赵州答庭柏话。此语於体上又不住於体。於句中又不着於句。妙玄无尽。事不投机。如雁过长空。影沉寒水。故亦名用中玄。
  三山来云。如赵州答庭柏话。此则就其现前指点。拈来便是。何等明浅。而目为玄中玄耶。且焉得以玄中玄看作用中玄。岂有用中玄而为第一玄之理。盖凡演唱宗乘。何语不从体中发出。未有能离体说法者。还直以第一玄假立为体中玄者近是。
  如何是第一玄。
  三山来云。金刚两头肩。
  颂曰。第一玄。乌龟飞上天。单剩一只脚。踏着威音前。
  第二句中玄 如张公吃酒李公醉。前三三后三三。六六三十六。其言无意路。虽是体上发。此一句不拘於体故。
  三山来云。如六六三十六之语。此正是亲切指点。焉得谓之言无意路而目为句中玄耶。须知第二句中玄即用中玄。盖有体而后有用。凡所发挥。皆是从体起用。故宜以用次於体。还直以第二玄假立为用中玄者近是。
  如何是第二玄。
  三山来云。空手把金鞭。
  颂曰。第二玄。骑马上高竿。喷地翻筋斗。吊下一文钱。
  第三体中玄 此乃是最初一句。发於真体。此一句便具体中玄。因言显理。以显玄中之体。虽明此理。乃是机不离位故。
  三山来云。如云体中玄是最初一句。发於真体。既是最初一句。发於真体。岂得以最初真体之句而目为第三玄耶。须知第三玄。乃是玄中玄。盖兼前体用两者。尽在当机拈出。名为体。不得名为用。不得名为非体非用。不得逈出意言。难於测度。非单就体而言也。还直以第二玄假立为玄中玄者近是。
  如何是第三玄。
  三山来云。虚空打秋千。
  颂曰。第三玄。囫囵没中边。东洋飘大海。架个无底船。
  第一要。当风谁敢道。千圣一时兴。那能穷此妙。
  三山来云。看此颂。犹是拟玄中玄而言者错。
  如何是第一要。
  三山来云。头顶乌纱帽。
  颂曰。第一要。寥廓空浩浩。路断烟水寒。行人那得到。
  第二要。明镜当台照。胡汉用皆深。透匣青蛇跃。
  三山来云。看此颂。亦是拟用中玄。而言者近之。
  如何是第二要。
  三山来云。午夜金鸡叫。
  颂曰。第二要。妍[娟-月+虫]一齐照。纵横妙用分。秦镜当台耀。
  第三要。劫前者一窍。拟议问如何。拍手呵呵笑。
  三山来云。看此颂。犹是拟体中玄而言者错。
  如何是第三要。
  三山来云。城市街头闹。
  颂曰。第三要。漫把朱弦操。流水与高山。弹出无生调。
  第一玄中有三要。木人空里翻筋斗。八面玲珑知是谁。
  第一玄中第一要 青天脑裂霜无限。一叶凋时万叶凋。
  第一玄中第二要 天地漫漫无所在。乱山深处一山高。
  第一玄中第三要 玉龙用处应无浪。万派江流万派清。
  颂曰。天高地厚足穷根。帝网重重不许论。剎剎尘尘无尽藏。不须弹指叩玄门。
  第二玄中有三要。莫道铁牛无伎俩。不忧水草不知闲。
  第二玄中第一要 铁马嘶声无荡意。一波才动万波随。
  第二玄中第二要 懒卧木牛忘水草。乱山堆里一身闲。
  第二玄中第三要 玉兔不知身照世。万家楼上万家明。
  颂曰。木人石女斗玄机。电火光中尚笑迟。万物会归还委悉。一声百杂碎须弥。
  第三玄中有三要。劫外风光劫外春。不拘此际自相亲。
  第三玄中第一要 空劫那边留不住。一尘中现剎尘身。
  第三玄中第二要 竖穷横徧空王外。帝网重重独自游。
  第三玄中第三要 踢倒虚空无挂碍。乱云深处乱云闲。
  颂曰。劫外灵枝劫外香。天然种草自清凉。二边不溺非为妙。一喝青霄透大方。
  三山来云。看此如上语句颂子。则是就三玄而分为九要矣。岂临济当时之意旨哉。听吾颂。
  如何是三玄三要。
  三山来云。不妨疑着。
  颂曰。三玄三要事如何。拟涉思惟蹉过多。揭谛揭谛僧揭谛。娑婆娑婆娑婆诃。
  附山堂淳辨三玄语。临济一句中具三玄门。一玄门具三要。大机大用。岂容以句义劈析之耶。诸方问答玄要亦直言第一第二第三。汾阳偈曰。三玄三要事难分。得意忘言道易亲。一句明明该万象。重阳九日菊花新。至古塔主列为体中玄.句中玄.玄中玄。而三要说不行。付诸瞒盰而已。如必一一分析。则是蹈塔主之覆辙。不可不辨。
  三山来云。临济宗旨妙在三玄三要。而从上诸老过为区分。未免十分破碎。山堂之言。诚为确论。止因临济语中有三玄三要字面。是以古塔主列为体中玄.句中玄.玄中玄。於三字上乃有着落。犹自有理。如以第一为玄中玄。第二为句中玄。第三为体中玄。前后颠倒。又必一玄分为三要。太煞零星。则已一一注出。尚得谓之玄要耶。总之。玄则不可思议。要则吃紧机关。就一语之中而有体有用。体用难穷。玄如是。而要亦如是。所以为一句具三玄。一玄具三要。大意如此而已。画蛇添足者鉴诸。
  临济一日问僧。我有时一喝如金刚王宝剑。有时一喝如踞地狮子。有时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时一喝不作一喝用。汝作么生会。僧拟议。济便喝。
  三山来云。者僧当时便与一喝。管教临济拟议不来。

  济宗四喝

  有时一喝如金刚王宝剑。
  三山来云。金刚宝剑者。言其快利难当。若遇学人缠脚缚手。葛藤延蔓。情见不忘。便与当头截断。不容粘搭。若稍涉思惟。未免丧身失命也。
  如何是金刚宝剑。
  三山来云。逢妖便斩。
  颂曰。金刚宝剑。无容思算。直下挥时。虚空血溅。
  有时一喝如踞地狮子。
  三山来云。踞地狮子者。不居窟穴。不立窠臼。威雄蹲踞。毫无依倚。一声哮吼。群兽脑裂。无你挨拶处。无你回避处。稍犯当头。便落牙爪。如香象奔波。无有当者。
  如何是踞地狮子。
  三山来云。力重如山。
  颂曰。踞地狮子。触着便起。突出爪牙。那容得你。
  有时一喝如探竿影草。
  三山来云。探竿影草者。就一喝之中具有二用。探则勘验学人见地若何。如以竿探水之深浅。故曰探竿在手。即此一喝。不容窥测。无可摹拟。不待别行一路。已自隐迹迷踪。欺瞒做贼。故曰影草随身。
  如何是探竿影草。
  三山来云。神出鬼没。
  颂曰。探竿影草。知丑知好。张家哥哥。李氏嫂嫂。
  有时一喝不作一喝用。
  三山来云。一喝不作一喝用者。千变万化。无有端倪。唤作金刚宝剑亦得。唤作踞地狮子亦得。唤作探竿影草亦得。如神龙出没。舒卷异常。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尾。佛祖难窥。鬼神莫觑。意虽在一喝之中。而实出一喝之外。此四喝中之最玄最妙者。须看有时二字。甚是活泼。非一向如此用也。又看如之一字。不过彷佛如此。非真有如此名目也。向者里转得身来。方见临济老人用处。
  如何是一喝不作一喝用。
  三山来云。疑杀天下人。
  颂曰。不作喝用。颠拈倒弄。拟问如何。全然无缝。
  临济一日示众云。参学人切须仔细。如宾主相见。便有言论往来。或应物现形。或全体作用。或把机权喜怒。或现半身。或乘狮子。或驾象王。如有真正学人来。他先喝一喝。拈出个胶盆子。善知识不辨是境。便上他境上做模做样。学人又喝。前人不肯放下。此是膏肓之病。不堪医治。唤作宾看主。或是善知识不拈出物。随学人问处即夺。学人被夺。抵死不放。此是主看宾。或有学人应一个清净境界。出善知识。前善知识辨得是境。把得住抛向坑里。学人云。大好善知识。善知识即云。咄哉。不识好恶。学人便礼拜。此唤作主看主。或有学人披枷带锁出善知识前。善知识更与安一重枷锁。学人欢喜。彼此不辨。此唤作宾看宾。大德。山僧所举。皆是辨魔拣异。知其邪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