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法相宗
- 唯识开蒙问答
唯识开蒙问答
答。互相碍者。但自心上木之与石。非自与他互相碍也。
问此理趣。
答。多人山等。虽在一处。仍各自人。见各自山。不互相见。
问。何不互见。
答。若互见者。心外取法。然各自山。各第八相。各八生时。各相随生。各八灭时。各相随灭。故不互见。三界唯心其义明矣。
问。共中共相。实各自变。月藏何说一切共变。
难月藏云。若如尔说。应凡与圣。互相变也。难圣变秽。假变不遮。若实变者。秽种已亡。如何变秽。难凡变净。如何凡夫。见灵鹫山。仍是丘陵。即知凡夫不变净境。
又难月藏。若互变者应无坏却。常有变故。
月藏质云。若不互变。劫初将坏。无有情时。谁人变器。正义答云。劫初如受胎。将坏如残果。
问。正义家既不互变。成坏胎残。有情未生。是谁变也。
答成坏之劫。受胎残果。皆有情业。何须生已。方能变也。
问。如一境应四心。天见宝严池。人见为清水。鬼见为猛火。鱼见为窟宅。此等之类。当何变句。
答不共中不共。如一类中。说胜义根。招种变用。皆不共故。
问。胜义一身。此等多身。例何得齐。
答。一类之中。一身望多身。异类之中。一类望多类故。
三界九地
问。三界九地。
答。三界者。谓欲色无色。九地者。谓五趣杂居。离生喜乐。定生喜乐。离喜妙乐。舍念清净。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非想处地。
问。三界与九地相摄如何。
答。五趣杂居欲界全。离生喜乐。摄色初禅。定生喜乐。摄二禅。离喜妙乐。摄三禅。舍念清净摄四禅。无色界即后四地。
问。欲界处有几。
答。天处有六。人傍鬼狱。同在地处。
问色界。
答。有十八处。
问无色界。
答四处。
问。欲界天处何六。
答。谓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
问地处何。
答谓四大洲。东胜身。南赡部。西牛货。北俱卢。
问。日月星天。属何天摄。
答。四王天。
问。此四王天。居止何处。
答。须弥上半有四层级。在上层级。
问。下三级是何者居。
答。坚首天。持鬘天。恒憍天。皆四天王所领之天。
问。四王名。
答。东护国。南增长。西广目。北多闻。
问。诸天处空居地居。
答。四王忉利名地居天。其余诸天皆名空居。
问。何故下二偏名地居。
答。四王天住须弥层级。忉利居须弥顶。在地上住。故名地居。余皆虚空中住。故名空居。
问。色界十八。
答。初二三各三。四禅有九天。
问。初禅何三。
答。梵众。梵辅。大梵天。
问。二禅三天。
答。少光。无量光。极光天。
问。三禅三天。
答。少净。无量净。遍净天。
问。四禅九天。
答。无云。福生。广果。无想。无烦。无热。善现。善见。色究竟天。
问。欲界义。
答。由三欲故名欲界。谓饮食。睡眠。情爱。
问。色界义。
答。有妙色身。故名色界。
问。无色义。
答。彼无形色。故得此名。
问定散地。
答。欲界名散。上二名定。
问何以故。
答。散善业招。定业感故。
问凡圣天。
答。色界上五。名五净居。圣人所居。其余皆凡。
问内外道。
答。无想一天。外道所居。余皆内道凡圣之天。
问。三界九地。类聚差别。
答。依二十五有。差别建立。颂曰。四洲四恶趣。四空并四禅。无想与净居。梵王六欲天。
问。诸天相状。
答。四王忉利。有忿怒相。上皆善相。
问。男女差别。
答。欲界六天。皆有男女。上界一类。无男女别。
问王臣等。
答。初禅已下皆有王臣。二禅已上。皆无王臣。
问喜乐等。
答。三禅已下。皆有喜乐。四禅并无。唯舍受故。
问三灾等。
答。初禅有火灾。二禅水灾。三禅风灾。四禅已上。离三灾绝八患故。
问形器等。
答。下二皆有身形器界。无色皆无。唯有四蕴心心所法。
问。何故有说。鹙子灭时。无色诸天。泪下如雨。
答。彼定果色不遮。亦有其业招色。说无色无。
世界名义
问。云何名为世界。
答。楞严经云。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故三际为世。十方为界。
问。世界有差别否。
答。有二种。一众生世界是正报。二器世界即依报。
问。众生世界。有差别否。
答。有二说。一曰十界。四圣。六凡。为十界。四圣。声闻。缘觉。菩萨。及佛。六凡。即六道也。二曰三界。欲色无色是也。
问。器世界形状若何。
答。如茶磨形。周匝有轮围山。中间有须弥卢二山。其间四海环绕。其状如此。
问。器世界。依何而住。
答。依金轮住。金依水。水依风。风依空。
问。空依何有。
答。依迷妄心。
问。妄心依何。
答。妄依真心。
问。真心依何。
答。真无所依。
问。何故无依。
答。是一切法之本源故。
问。此凭何说。
答。楞严经云。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凭此而说。
问。此世界外。有世界否。
答有。俱舍颂云。四大洲日月。须弥卢欲天。梵释各一千。此名小千界。此小千千倍说名一中千。中千倍大千。皆同一成坏。
问。此三千界。其广如此。其高若何。
答。小千界者。量等初禅。其高量至彼。中千等二禅。大千等三禅。其高各至彼。
问。颂言同一成坏。其成坏时。有差别否。
答。成从上成。坏从下坏。
问。坏时差别。
答。谓初火灾。坏至初禅。次水灾。坏至二禅。后风灾。坏至三禅。劫章颂云。风灾能坏第三禅。第四静虑无能坏。
问。此大千界外。又复如何。
答。十方世界。犹如网孔。实无有尽。
人仙名义
问。人者何义。
答。法苑云。人忍也。於世违顺。情能安忍。目之曰人。又人仁也。周礼仁有六德。郑氏注曰。爱人及物曰仁。上下相亲曰仁。贵贤亲亲曰仁。煞身成人曰仁。善恶含忍曰仁。好生恶杀曰仁。
问。仙者何义。
答。仙迁也。迁入山也。故字从人傍山。释名曰。老而不死曰仙。乃神仙也。
天君王义
问。天者何义。
答。外教释云。上玄也。说文曰颠也。至高无上名天。尔雅曰。春苍夏昊。秋旻冬上天。内教释云。神用光洁自在。具此三义。目之为天。
问。君者何义。
答。韩诗外传曰。君穷也。能穷天下万物。而除其害者。谓之君也。班固曰。其君天下也。炎之如日。威之如神。[泳-永+亟]之如海。养之如春犹草木之植山林。鸟鱼之毓川泽。参天地而施化。岂云人事之厚薄者。
问。王者何义。
答。白虎通曰。王往也。天下所归往也。洪范云。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
问。帝王何义。
答。德象天地称帝。仁义所生称王。帝王略论云。夫帝王者。必立德立功。可大可久。经之以仁义。纬之以文武。深根固蒂。贻厥子孙。一言一行。以为轨范。垂之万代。为不可易。普润曰。帝力可以镇万邦。王威可以伏兆庶。
问。皇者何义。
答。白虎通曰。皇者天之总。美大之称也。煌。煌人莫违。故为皇也。
问。何名天子。
答。金光明经云。以天护故。复称天子。王肃云。王者虽号称帝。而不称天帝。而曰天子。乃天之子。子之与父。尊卑相去远矣。汉制天子称皇帝。其嫡嗣称皇太子。诸矦之嫡嗣。称为世子。
四转论王
问。何名转轮王。
答。由轮旋转。威伏一切。名转轮王。
问。轮王有几。
答。施说足论。说有四种。金银铜铁。轮应有别。如其次第胜上中下。逆次能王领一二三四大洲故。
问。其轮宝自何而有。
答。契经言。若王生在剎帝利种。绍灌顶位。於十五日。受斋戒时。沐浴身首。升高台殿。臣僚辅翼。东方忽有金轮宝现。其轮千辐。具足毂辋。众相圆净。如巧匠成。舒妙光明。来应王所。此王定是金转轮王。余三亦尔。
问。四轮王威定诸方。有差别否答有。谓金轮者。诸小国王。各自来迎。作如是言。我等国土。宽广丰饶。安隐富乐。多诸人众。惟愿天王。亲无教勑。我等皆是天王翼从。若银轮王自往彼土。威严近至。彼方臣伏。若铜轮王。至彼国已。宣威布德。彼方推胜。若铁轮王。亦至彼国。现威列阵。克胜便止。
问。铁轮王者。乃资粮位。前上品十善菩萨所得。既云克胜。宁无伤害。
答。一切轮王。皆无伤害。令伏得胜。各安其所。劝化令修十善业道。故轮王殁。定得生天。慈恩云。金轮风望顺化。银轮遣使方降。铜轮振威乃伏。铁轮奋戈始定。
阿修罗义
问。何名阿修罗。
答。旧阿须伦。阿须罗。阿苏罗。新云阿素洛。翻云非天。净名疏云。此神果报最胜。邻次诸天。而非天也。旧翻无端正。男丑女美。名无端正。
问。神变如何。
答。华严经云。如罗睺阿修罗王。本身长七百由旬。化形长十六万八千由旬。於大海中。出其半身。与须弥山而正齐等。
问。阿修罗趣类住处。
答。楞严经云。复有四种阿修罗类。若於鬼道。以护(法力)成通入空。此阿修罗从卵而生。鬼趣所摄。若於天中。降德贬坠。其所卜居。邻於日月。此阿修罗。从胎而出。人趣所摄。有阿修罗。执持世界。力洞无畏。能与梵王。及天帝释。四天争权。此阿修罗。因变化有。天趣所摄。别有一分下劣阿修罗。生大海心。沉水穴中。旦游虚空。暮归水宿。此阿修罗。因湿气有。畜生趣摄。
问。修罗与天。胜劣几何。
答。起世经云。修罗宫殿。城郭器用。降地居天一等。亦有婚姻男女法式。略如人间。
问。何因感得。
答。此阿修罗。在因之时。怀猜忌心。虽行五常。欲胜他故。下品十善。感此道身。
问。有说五道。除阿修罗。未知可否。
答。普润说云。观诸经文。应有六道。
问。何以故。
答。以恶有上中下故。有三恶道。善有上中下。亦有三善道。若不尔者。恶有三报。而善唯二。是事相违。若有六道。於义无违。
地狱名义
问。何名地狱。
答。地下有狱。名为地狱。
问。地狱名类。
答。然此地狱。有大有小。大有其八。小有十六。
问大八者。
答。一等活。二黑绳。三众合。四叫唤。五大叫唤。六热。七大热。八阿鼻。
问。十六小者。
答。八寒八热是也。言八热者。一炭坑。二沸屎。三烧林。四剑林。五刀道。六刺林。七醎河。八铜橛。
问八寒者。
答。一頞浮陀。二泥罗浮陀。三阿罗罗。四阿波波。五睺睺。六沤波罗。七波头摩。八摩诃波头摩。
问地狱因。
答。造作上品五逆十恶。感此道身。
问寿量。
答。人中万八千岁。为地狱一昼夜。若等活狱。寿五百岁。乃至无间寿一中劫。更有近边孤独。其寿不定。处亦不定。
问。此三恶道。云何又说为三途。
答。解脱经云。地狱名火途。饿鬼名刀途。傍生名血途。途有二义。一谓途炭。取残害义。二谓途道。取所趣义。
神鬼畜义
问。云何名神。
答。光明疏云。神能也。大力者能移山填。海。小力者能隐显变化。
问。云何名鬼。
答。婆沙论云。鬼畏也(虚怯多畏)又威也。能令人畏其威也。又希求名鬼。谓彼饿鬼。恒从他人希求饮食。以活其命。
问。鬼与神是同是别。
答。净名疏云。皆鬼道也。
问。鬼有其几。
答粗分三品。细分九类。
问。三品者何。
答。正理论说。一无财。谓不得饮食。二少财。少得饮食。三多财。多得饮食。
问。九类者何。
答。於三品中。复各有三。无财三者。一炬口鬼。火炬炎炽。常从口出。二针咽。腹大如山。咽如针孔。三臭口。口中腐臭。自恶受苦。
问少财三。
答。一针毛。毛利如针。行便自刺。二臭毛。毛利而臭。三大癯。咽垂大瘿自抉啖脓。
问多财三。
答。一得弃。常得祭祀所弃食故。二得失。常得巷陌所遗食故。三势力。夜叉罗剎毗舍阇等。所受富乐。类於人天。
问。鬼神住处。
答。正理论云。本琰魔界从此展转散趣余方。长阿含云。一切人民。所居舍宅街巷市肆。及丘冢间。
问。鬼名状。
答。皆随所依。即以为名。依人名人。乃至草木殊形异状。其相不定。
问。寿量。
答。人间一月。鬼为一日。乘此日月成岁。寿五百年。
问鬼恶因。
答。谄诳心。造作下品五逆十恶。感此道身。
问。如上内教。作如是说。未知儒宗。鬼神名义。
答。郑玄云。圣人之精气谓之神。贤人之精气谓之鬼。尸子云。天神曰灵。地神曰祇。人神曰鬼。鬼归也。故古人以死人为归人。
问。傍生之名。其义云何。
答。婆沙论云。其形傍故。其行亦傍。故名傍生。
问。何名为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