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戒律宗
- 释门归敬仪通真记
释门归敬仪通真记
南无 稽首 敷坐具 脱革屣 褊袒 五轮着地 头面礼足 右膝着地 胡跪 一心合掌 右绕 曲身胆仰。
显相初经中初科诸经所显仪相不同今总示之故言众位。
【科】初言南无者经中云那谟婆南等传梵讹僻正音盘淡唐言我礼也。
列释中初示南无翻名易了。
【科】或云归礼归亦我之本情礼是敬之宗致也或云归命者此义立代於南无也理事符同表情得尽。
会异中名虽不同心敬唯一故曰理同。
俗有重南无而轻敬礼者不委唐梵之交译也况复加以和南诸佛迷生弥复大笑言和南者谓度我也今流溺生死河念依拯济而得出也准此以言岂非和南先在尊师义通上圣念救拔也。
三中初斥迷名况下别示南无俗谓和南但可敬人故闻即大笑由不解名义也言下翻显今下示意准下会释尊师上圣人佛虽殊约敬尽情和南不别。
故经中来至佛所云南无无所着至真等正觉等是名口业称赞如来德也且夫贵贱不同尊敬致异天竺设敬先以身礼后以颂叹如无量义经八万菩萨来诣佛所头面礼足绕百千匝散华烧香以衣宝璎珞并钵器百味充满盈溢色香具足又设幢幡轩盖众妙妓乐处处安置鼓作众器而供养佛即前互跪合掌一心俱共同声说颂赞曰大哉大悟大圣主无垢无染无所着天人象马调御师道风德香熏一切如是等颂有三十余章例诸大经并有赞颂。
四中初科初文出阿含南无二字正标所出无所着者妄念空故言至真者证理尽故三世道齐故言等觉是下结归即知南无属口业也且下将引次文礼有前后故先叙之贵贱言通且约方土以分贵对五天彼称中故贱对此土属边方故故上文云中天虔敬震旦不同此以拜赞前后故云致异如下次文引证前礼后赞其相可知如下结略例下指广。
【科】如唐境俗中天子以下美敦盛德其流极广或以声叹或以文颂时俗敬尚其风弥远。
次中上至天子下至庶民各陈偈赞歌咏佛德四海之内洋洋乎盈耳哉此盖大师生处昌时特彰盛事。
所以香口比丘报由叹佛正业所感为人所名。
三中事出智论阿输伽王一日作八万佛图虽未见道於佛法中少有信乐日日请诸比丘入宫供养日日次第留法师说法有一三藏年少法师聪明端正次应说法在王边坐口有异香王甚疑怪谓为不端欲以香气熏王宫人语比丘言口中何等开口看之即为开口了无所有与水令漱香气如故王问大德新有此香旧有之耶比丘答言如此久有非适今也又问有此久如比丘以偈答王迦叶佛时习此香法如此久久若常新出王言大德略说未解为我广说答言王当一心善听我说我昔於迦叶佛法中作说法比丘在大众中欢喜演说迦叶世尊无量功德乃至从是已来常有妙香从口中出为人所名号香口也。
据其行事应在拜后因此称扬遂及叹耳。
二明稽首者古文为[(〦/日)*(巢-果+(一/自))]今则为稽俗所常行不必从古白虎通云稽者至也首者头也言下拜於前头至地即说文云谓下首者为稽也三苍云稽首顿首也谓以头顿於地也。
释稽首中初科白虎通书名也汉会群儒於白虎殿通诸经义故以名焉说文乃字书也许慎所作三苍亦古字书苍颉一篇(七章李斯造)埤苍三卷(张揖造)广苍三卷(樊恭造)彼明稽首与顿首不别。
【科】然今行事顿首为轻谓长立顿首於空也故晋时释慧远与俗士书但云顿首而不揖也谓非是曲身而但立也故长揖司空不必身曲。
次中初约时评量轻重故下引证晋朝慧远法师与秦主并卢循书皆言顿首可验是轻今时为重故僧与俗书不可一槩谓下出古顿首之相故下引事转显即后汉赵元叔汉阳人曾为穷鸟赋见司空袁逢但长揖而已。
【科】然顿首顿颡俗中恒度首头之总名颡额之别目然古仪有稽首稽首顿颡顿颡上敬天子殷重之谓故重言之准此顿颡以额至地而拜也。
三中总会异名准义成重然稽首之礼道俗通有相亦无别今据内教故重出之如戒经序云稽首礼诸佛等。
【科】二明敷坐具四明脱革屣者中梵极敬合示三四初科中梵极敬者蹑释第四如上文云彼则肉袒露足而为恭。
【科】此土群臣朝谒之仪皆在殿庭故履屣不脱有时上殿则剑履皆舍此古法也。
次科此方朝仪古今不定在殿不脱此约今制剑履俱舍此属古法。
【科】天竺国中地多湿热以革为屣制令服之如见上尊即令脱却自余寒国随有履之。
次中重显天竺脱着所以初明须用由地湿故如下明须脱重尊长故自下明方土有无。
【科】行事之时既脱足已可践土地应在坐具寻讨经律无敷坐具之文但云脱屣礼足。
显第三中初科初约事须敷寻下捡文无据。
【科】今据事用理须坐具故制坐具缘云为身为衣为僧卧具既为身衣明知前设。
次中义约制缘为身衣故准此礼拜理须敷展故云前设。
【科】又坐具之目本是坐时之具所以礼拜之中无文敷者故如来将坐如常自敷准此比丘自敷而坐不合余人为敷。
三中引名从实即坐时之具由佛随坐常自敷故准下伸诫。
【科】今见梵僧来至佛前礼者必先褰裙以膝拄地合掌长跪口赞於佛然后顶礼此乃遗风犹在可准用之无坐具明矣。
四中重引现量证前礼拜无具可明。
【科】比有行敬在佛僧前仍令侍者为敷坐具此乃行憍未是致敬又有要待设席方始礼者亦不可也如见尊长即须下拜安待觅席耶以事详准随时设礼不可待席有则从席无则从地可也如在清庙阙庭公衙之所何有设席以此准例则敬慢两分。
五中初诫慢如下例显先引尊长次引俗事清庙即宗庙阙庭即朝廷庭合作廷公衙即官府以下双结。
【科】五明褊袒右肩或云褊露右肩或褊露一膊者所言袒者谓肉袒也示从依学有执作之务俗中短右袂便於事是也。
褊袒中初科初句标或下会释异名所下示意俗下例显事出论语。
【科】今诸沙门通着衫襦少袒三衣者遂割破襦子以为两片号为襦袒此则名义俱失不可寻之故行事时但出一肩仍有衫襦非袒露法。
次料襦(人朱反短衣也)少袒三衣者袒字恐悞合作但字谓今时少有但三衣者既有衫襦肉犹不露遂即割破以表其仪比今襦衫当背割开虽分两片肩还不出是狼得褊袒之名则名失也肉既不露又是义失故下显正仪但字亦悞却宜作袒仍下重示非法。
【科】故大庄严论云沙门释子者右肩黑是也外道通黑沙门露右故有不同律中但有三衣通肩被服如见长老乃褊袒之安以衣遮名为褊袒一何可叹也故知肉袒肩露乃是立敬之极也。
三科中初引论示有肩黑者由袒露故冲冒风日皮肤[参*皮]黑外道裸形故两肩俱黑律下次引律明初正示安下反责准此衣襦俱袒方合正仪。
【科】六明五轮着地者亦云五体投地者地持亦云当五轮着地而作礼也阿含云二肘二膝并顶名为五轮轮为圆相五处皆圆今有梵僧礼拜者多褰衣露膝先下至地然后以肘按地两掌承空示有接足之相。
五轮着地中初科或云五体等者会异名也文引阿含显五轮义轮下覆释今下引事显相。
【科】今时行礼观时进退若佛像尊师却坐垂足方可如上五轮接足如其加坐则随时而已亦见有人闻有顶足之相遂致就坐拔他足出云我欲顶戴一何触恼又是呈拙故知折旋俯仰意在设敬如是例知。
次中初教知时亦下正责故下显正。
【科】七明头面礼足者正是拜首之正仪也。
礼足中初科对前诸相此属正仪故特标示。
【科】经律文中多云头面礼足或云顶礼佛足者我所高者顶也彼所卑者足也以我所尊敬彼所卑者礼之极也。
释中初科初引文我下示义智论问云何以头面礼足答曰人身中第一贵者头五情所着而最在上故第一贱者足不净处最在下故以所贵礼所贱敬之极也。
【科】如俗中重尊友者不斥其名字相名为足下者义类同也又如天子太子有所称谓不敢及形或称乘舆车驾或云陛下殿下皆敬仪一也。
引俗事中斥犹指也言不敢正指其名故但言足下等又下类上可知。
【科】然中边行敬其家不同此土设敬远拜为重天竺设敬近形接足拜乃为至极。
【科】故经中陈如久不见佛来礼佛已以面掩佛足上斯则头面礼足之相具也。
杂示中次科经即阿含取证中天以近为敬。
【科】善见云辞佛法绕佛三匝已四方作礼而去合十指爪掌叉手顶上却行绝不见佛更作礼回前而去。
辞退法中四方作礼敬之切也合十指掌表摄心也却行更礼慕恋之极不能已矣。
【科】智度论其礼有三初谓口礼二屈膝头不至地三头至地是而上礼。
智论中初科三礼不出身口后礼最重故称为上。
【科】若闻诸佛功德心敬尊重恭敬赞叹知一切众生中德无过上故言尊也敬畏之心过於父母师长君主利益重故故云重也谦逊畏难故云恭也推其至德故云敬也美其功德为赞赞之不足又称扬之为叹随以一事至佛其功不可尽也。
次中六名亦出智论初三句总举知下随明即文为六并以也字分之初以德高二以恩重余四可知随以一事者六中之一也至佛不尽者谓以一敬直至成佛论其功德不可尽也。
【科】八明右膝着地者经中多明胡跪互跪长跪斯并天竺敬仪屈膝拄地之相也如经中明俗多左道所行皆左故佛右手按地以降天魔令诸弟子右膝着地。
右膝着地初科中言互跪者天竺敬相也如下引经分示左右以边夷时俗多尚左道此方儒典亦且恶之故礼记执左道以乱政等道既反俗故特异之右手案地者如无垢菩萨礼佛经云世尊坐金刚座右手指地震动现瑞证大菩提。
【科】言互跪者左右两膝交互跪地此谓有所启请悔过授受之仪也佛法顺右即以右膝拄地右[骨*委](退罪反)在空右指拄地又左膝上戴左指拄地使三处翘翘曲身前就故得心有专志请悔方极此谓心随其身行慢失矣。
别显明互跪中初科初示相可知此下以相显心慢则易失故曰行慢失矣。
【科】今行事者都无思审径至佛前加趺坐地者右[骨*委]着地者两膝并坐者经中名为骆驼坐也此并身既慢惰心亦从之来欲请福反收慢罪既乖礼意又增慢习一成苦业兽中报受可不思哉。
次中初示非相加趺即是大坐腿着地者谓以两足交踏而跪坐也两膝并坐者谓竖两膝以尻蹲坐经中斥为骆驼坐也此下责慢情来下示业报。
【科】故律中请悔或蹲或跪文自解云跪者谓尻(苦高反)不至地斯量也。
三科中引律重示正相此出圣言故云正量。
【科】僧是丈夫刚干事立故制互跪尼是女弱翘苦易劳故令长跪两膝据地两胫翘空两足指指地挺身而立者是也。
四科初三句制僧互跪刚干事立者志力勇锐故尼下开尼长跪以报弱故。
【科】经中以行事经久苦弊集身左右两膝交互而跪经中比丘亦有两膝至地白佛者。
五中初示开意本唯一足跷跪表勤劳苦既生故开互跪经下示不同据理无开必有事缘义须通用。
【科】言胡跪者胡人敬相此方所无存其本缘故云胡也或作胡跽者捡诸字书跽即天竺国屈膝之相也俗礼云授立不[起-巳+(危-(夗-夕)+巳)][起-巳+(危-(夗-夕)+巳)]谓屈膝俗所讳之凡有所授膝须起立。
明胡跪中胡者大师云杂戎之地也跪相出於彼国此方既无不可示相且依本缘名胡跪也问礼本中天胡非梵国今明跪相安用胡言或下解字跽(勤几反)授立不[起-巳+(危-(夗-夕)+巳)](渠委反)文出曲礼彼注云恐烦尊长俛仰受之俗所讳者由是受刑之状故。
【科】九明一心合掌律文或合十指爪掌供养释师子者或云叉手白佛者皆谓随前缘而行事也莫不敛束其心不令驰散然心使难防故制掌合而心一也。
一心合掌初显相中其相易了莫不以手束心使心不散也。
【科】今行事者掌合不得以事校量心坚硬而散乱也将欲反源更始须加功用当开指而合掌修善行不得合指而开掌从恶习也。
斥时中以掌校心掌开心散将下显正不下诫非。
【科】又两足据地多乖仪节敬俗不立况行道乎亦须准前十倍努力当敛指而开跟如敬俗流不得敛跟而开指作八字立令无识者笑也。
示立法中初示非法两脚据地者八字开足作奔腾之势既非法轨故曰乖仪敬俗不立立犹成也亦下明正行敛指开跟表心一故如下举例敬俗不立其相由此令无字写倒或可除去无字。
【科】斯言苦楚斯事现行万失不觉不狂滥也有心行者既睹斯文抚臆论心一何纵诞固当如上准酌渐渐依行心性调柔方可论道道在清通无系无我如何存着反立慢根用此日生深非生寄门门指掌庶或可观。
三中初立理斯言苦楚谓文旨殷勤斯事现行谓礼节常用行之非法故有失心不缘事故不觉如斯行事岂非狂滥於诚诫耶也宜作耶有下正劝初劝以教照心与教违故多纵诞固下劝以事调道下劝以理遣初正明文同三篇彼云义无壅结此曰无系无我语异意同莫非遣着如下反责存着立慢诚乖於道用此以为日生之计辜负己灵虚生何托门下示重沓之意。
【科】十明右绕恭敬者经律之中制令右绕故左行绕塔为神所诃左绕麦[廿/积]为俗所责其徒众矣且述知之。
右绕恭敬中初科言右绕者由敬佛在左肩欲卑己而尊像故故人惑左右习俗穿分故大师於坛经惑通传等文委明左右今此更明庶惩迷谬初句标名经下显相言经律者示所出也制右绕者出佛意也故下引事伸诫左行绕塔事见本律众学篇左绕麦[廿/积]如杂宝藏经第六卷摩诃罗事如常所引。
【科】今行事者顺於天时面西而北转右肩袒侍而为敬也。
分左右中初科初句举人即大师之世常途所行执左为右者次四句出所执顺天时者年有四序二十四气皆天之时候如春时属木起於东方则正月建寅夏时属火历於南方则四月建巳秋金次西则七月建申冬水归北则十月建亥此约时节运造顺天之道皆是左行古人顺此以为右转故自南向西从西向北顺於四时东南西北而回转也有将此科为正义者执旧迷而自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