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戒律宗
- 芝园遗编
芝园遗编
第一.求师授法 第二.请圣证明 第三.归佛求加 第四.策导劝信 第五.露过求悔 第六.请师乞戒 第七.立誓问遮 第八.加法纳体 第九.说於示诫 第十.叹德发愿
第一.求师授法
准梵网经应请二师。一和尚。二阿阇梨。今但请阇梨授戒师耳。经云。若千里内无能授戒师。得佛菩萨像前自誓受戒。而要见好相便得戒。准知。戒师不为多得。戒疏云。必是出家菩萨具足五德。一持戒清净。二满足十腊。三善解律藏。四深通禅思。五慧藏穷玄。地持云。必须戒德严明。善解三藏。堪发彼敬心。方可从受。不尔得罪。今依菩萨戒羯磨文请之。教者云。
夫欲受菩萨戒。必先请师。策导开解。令於一切境上起慈悯心。若非此人。戒无从发。今为汝请此某人。作授菩萨戒师。故须专秉一心。恭陈三请。大德忆念。我某甲於大德所。乞受一切菩萨净戒。惟愿须臾不辞劳倦。哀悯听受(三请)戒师答云。可授汝菩萨戒。当摄心谛受。不得浮散。
第二.请圣证明
戒师先为请三宝诸天。同来作证。由佛出世建立戒法。当须志诚运想。随师召请云。
弟子某甲。稽首归命。一心虔请尽虚空界极微尘剎常住三宝。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当来补处弥勒尊佛.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过去七佛.贤劫千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大小两乘毗尼戒法.十二分经甚深法藏。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十方三世诸大菩萨.最初得戒妙海王子.西天此土传法祖师.四依菩萨.缘觉.声闻三乘贤圣。惟愿慈悲闻我奉请。显现道场。证明受戒。
弟子某甲。一心虔请护法诸天.大梵天王.帝释天王.护世四王.天龙八部.三界万灵.五星六曜.今年岁分赏善罚恶一切天神.大宋国内五岳四渎名山大川江河潭洞主执龙神.当州地分城隍社庙属内神祇.诸处寺院护伽蓝神守正法者。惟愿聪明闻我召请。同赐降临。悉来守护。
弟子某甲。一心虔请十方法界六道四生一切含识.现前受戒合道场人无量劫来生身父母先亡后逝上代宗亲亡殁已后未解脱者。愿乘三宝威神力故。俱到道场。同沾戒善。
第三.归佛求加
凡欲受戒。先须归依。由无始来。背舍三宝随逐邪魔。没溺生死无所依归。故於今日。翻邪归正。立重誓愿。毕此一生。尽未来际。归投三宝。乞求加护。直至成佛。承事供养。不相舍离。十方法界已成正觉一切如来是为佛宝。十方法界诸佛所说十二部经是为法宝。十方法界三乘贤圣是为僧宝。仍了自心一体三宝。与彼境界无二无别。普贤行法经但云。今依大乘甚深妙义。归依佛等。今依天台戒疏引什师所传梵本。受三归法。应须合掌互跪。随师语云。
我某甲从於今身直至佛身。於其中间归依常住佛.归依常住法.归依常住僧(三说)三结并同上。但云归依佛竟等(三结已。云)。哀悯覆护我。令法种增长。此世及后世。愿佛常摄受(此出胜鬘经。说已称三宝名释迦佛云云)。
第四.策导劝信
诸佛子。此菩萨戒是三世十方诸佛成佛菩提基本。诸大菩萨修行模范。若不受此戒。欲脱生死苦。无有是处。欲破业障。无有是处。欲入菩萨位。无有是处。欲成佛果。无有是处。华严云。戒是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若能坚持於禁戒。是则如来所赞叹。涅盘云。欲见佛性。证大乘涅盘。必须深心修持净戒。梵网经云。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又云。若不受此戒。名为外道邪见人辈。畜生无异。木头无异。萨遮尼揵经云。如来功德之身。以受戒为本。以持戒为始。故知不受菩萨戒者。纵学佛法。勤苦修行。经千万劫。祇名众生。欲脱轮回。终无得理。是以西竺国王受位.百官上位。皆先受此戒。盖欲饶益境邑人民。宁可受已破。不可不受。若受已破。是佛弟子。若不受者。是名外道。经云。薝卜华虽萎。犹胜一切花。破戒诸比丘。犹胜诸外道。诸佛子。六道之中。无量众生。受三途苦。不闻佛法。纵得为人。生处边夷不遇佛法。或遭乱世不遇佛法。荒迷声色不遇佛法。愚痴邪见不遇佛法。今既生值明时。遭遇佛法。诸根明利。识知善恶。佛法僧宝处处兴隆。可谓万劫难逢千生一遇。若不自省自策。自立自修。诸佛威神。无为汝处。无常迅速。生死无期。一旦横骸。识神无主。欲受佛戒。何由可得。还沈恶道。长劫受苦。未有出期。如来说为可怜愍者。丈夫刚猛得不自思邪。如是种种。随机策劝。令发胜心。
第五.露过求悔
凡欲受戒。思念无始已来。三业六根。所造诸恶。无量无边。说不可尽。若不发露。障戒不发。障净土门。障菩提路。追过自责。仰对三宝。求哀忏悔。护国戒经云。佛言。若诸佛子。欲得成就阿耨菩提。若欲善能知自心者。若有欲以大慈悲手。於生死泥拔众生者。应先发起大慈悲心。普为众生归依三宝。受菩萨戒。发菩提心。至诚忏悔。当随师教。作如是言。
惟愿十方一切诸佛及与地住得金刚智诸大菩萨。当证知我。当忆念我。我某甲等。发菩提心。未住妙道。今将身命。归依十方一切三宝。惟愿诸佛诸大菩萨。起慈悲心。哀愍摄受。我某甲等。自从无始流转已来。处在三界生死轮中。沈溺恶趣。入苦笼槛。颠坠诸恶。无明罗剎。有大力势。诸烦恼冤。长夜逼迫。无主无救。无归无依。无有所趣。无有教导。住於邪见.险恶道中。趣向生死。背舍涅盘。入三恶道。不能自出。堕於险恶广大深坑。追逐恶友。随顺恶教。远离一切诸善知识。都不觉知何者为损。何者为益。何者是善。何者是恶。为不善法。系着不舍。弃背一切三乘圣人。长夜常为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种种业惑之所罗网。忧迫恐怖。恒失本心自性寂静。远离种种三摩地门.陀罗尼门.诸地诸忍波罗蜜多甚深住处。亦复远离慈悲喜舍诸菩萨戒.四无碍智.六通.十力.四无所畏.无忘失法.无住涅盘。一切随眠我身具足。一切功德我身空无。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百千万种。悉皆远离。无数苦恼。障碍留难。恒所恼害。惟愿诸佛诸大菩萨起大慈悲。哀愍护念为我.为主.为救.为归.为依.为趣。愿令我等。速得圆满大菩提道。及为无量菩萨眷属。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十八不共.四摄.三昧.解脱.总持.六通.诸度.福德.智慧。如是一切诸功德海。愿令我等皆得具足(次当说罪求悔)。
至心忏悔弟子某甲。自念此身。无量劫来。於诸众生无慈悲心。故相杀害。互相食啖。不念众生皆惜身命。不念众生具有佛性。不知众生是我先世父母六亲。纵恣口腹。贪嗜滋味。与诸众生。作大冤结。以是因缘。堕落生死。流转三界。不生净土。不得成佛。从今受戒。誓断杀害。常行慈悯。不食众生身分血肉。以此净业。普与众生。庄严净土。誓求作佛。
弟子某甲。自念此身。无始时来。於诸众生无饶益心。故相侵夺。不念众生护惜财物。与己无异。斗秤欺诳。亏刻於人。侵损常住.现前僧物。贪他吝己。不知厌足。以是因缘。堕落生死。流转三界。不生净土。不得成佛。从今受戒。誓断偷盗。常行饶益。救济贫苦。不生悭吝。以此净业。普与众生。庄严净土。誓求作佛。
弟子某甲。自念此身。无始至今。於诸男女耽染淫色。不择亲疎。不思触净。趣向前境。作非梵行。毁犯佛戒。不畏恶道。无有惭耻。以是因缘。世世生处。堕在胞胎。受秽污身。不生净土。不得成佛。从今受戒。誓断淫欲。修清净行。以此净业。普与众生。庄严净土。誓求作佛。弟子某甲。自念此身。於诸众生多行谄诳。欺罔於人。妄语.绮语.恶口.两舌。破灭佛法。毁骂僧尼。讥刺善人。党护不义。见言不见.不见言见。覆障己非。推求他过。以是因缘。千生万劫。受虚妄报。远离真实。不生净土。不得成佛。从今受戒。誓断妄语。说如实语。说如法语。以此净业。普与众生。庄严净土。誓求作佛。
弟子某甲。自念此身。从无始来。贪饮药酒。昏迷神性。乱动诸根。不辨尊卑。不知善恶。增长愚痴。覆没智慧。以是因缘。堕落生死。受愚痴报。不生净土。不得成佛。从今受戒。誓断饮酒。收摄诸根。常修正念。以此净业。普与众生。庄严净土。誓求作佛。
如是五种极重恶业。当知即是生死根本。众苦之源。障净土门。碍菩提路。如是恶业。未受已前。充塞虚空。徧周法界。若不忏悔。若不誓断。死生无路。出离无门。从今受戒。誓断五种极重恶业。翻成五种清净戒根。若后再犯。即是欺诳三宝诸天。见生之中诸恶集身。招不如意。死入地狱。受无量苦。无解脱期。若实不虚。仰愿三宝.护法诸天。常加护念。令我罪根皆得消灭。令我行愿悉得满足(同声念佛。或忏违逆父母.师长。其文如后)。
第六.请师乞戒
大小乘戒。皆从师授。受声闻戒。坛上十僧为师。受菩萨戒。诸佛菩萨为师。或请弥陀为和尚。观音为羯磨。势至为教授。近时道俗。皆修净业。弥陀缘熟。故多请之。况法身体一。三世道同。随机之教。义无不可。人多惑耳。不免从众。依行法经。次请五师。或请六师。则加普贤为忏悔主。今以悔罪在前。不复请也。
我某甲。一心奉请释迦牟尼佛为戒和尚。我依我佛故。得受菩萨戒。慈愍故(三请。或一请。观时延促。下同)。
我某甲。一心奉请文殊菩萨为羯磨阿阇梨。我依菩萨故。得受菩萨戒。慈愍故。
我某甲。一心奉请弥勒菩萨为教授阿阇梨。我依菩萨故。得受菩萨戒。慈愍故。
我某甲。一心奉请十方诸佛为尊证阿阇梨。我依诸佛故。得受菩萨戒。慈愍故。
我某甲。一心奉请十方诸大菩萨为同学法侣。我依诸菩萨故。得受菩萨戒。慈愍故。
惟愿释迦本师.十方诸佛.诸大菩萨。他心道眼。无碍见闻。鉴我虔诚。受我奉请。不违本誓。怜念众生。慈悲摄受。方便拔济。尽未来时。为作依怙(既请师已。即须从师乞戒。乞云)。仰白十方尽虚空徧法界一切诸佛.大地菩萨僧。此大宋国某州某处佛菩萨像前。诸佛子等。今从诸佛菩萨乞受一切菩萨净戒。是诸佛子已是真实能生深信。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惟愿诸佛菩萨布施诸佛子等三聚净戒(三乞)。
诸佛子。三聚戒者。聚以包摄为义。一切戒法三种摄尽。一者。摄律仪聚。律仪禁恶。无恶不断。所谓杀.盗.淫.妄等。乃至烦恼无明永尽。成法身佛。名为断德。二者。摄善法聚。无善不修。所谓发起智慧。修习世出世间一切善法。六度万行。不取不舍。习行方便。自利利他。成报身佛。名为智德。三者。摄众生聚。无生不度。所谓六道四生。含灵抱识。方便导引。同归佛道。成应身佛。名为恩德。诸佛子。当知三聚戒体。即是三佛因种。经云。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此之谓也。
第七.立誓问遮
立誓要期。是得戒本。带遮輙受。障戒不生。当须审问。随问而答。先立十誓。果能行者。当须答能。诸佛子。汝从今身已去。能常念佛。亲近善知识否(答。能)。汝从今身已去。能舍离一切恶知识否(答。能)。汝从今身已去。若见一切众生苦恼。能随力救护否(答。能)。汝从今身已去。能尽形寿随力供养三宝否(答。能)。汝从今身已去。能舍诸懈怠。发起精进。勤求佛道否(答。能)。汝从今身已去。能孝养父母敬事师长否(答。能)。汝从今身已去。於五尘境烦恼生时。能制伏心否(答。能)。汝从今身已去。能於无上菩提生信心否(答。能)。已立十誓。次问七遮。
诸佛子。受佛净戒。必须身器清净。梵网经云。若具七遮。即身不得戒。无七遮者。得受。良由七种逆业能障净戒。故并名遮。有即言有。无即言无。当如实答。一汝非出佛身血否(答。无)。二汝非杀父否(答。无)。三汝非杀母否(答。无)。四非杀得戒和尚否(答。无)。五汝非杀得戒阿阇梨否(答。无)。六汝非破羯磨转法轮僧否(答。无)。七汝非杀阿罗汉否(答。无)。诸佛子。汝今身无遮难。甚是净器。戒可得受。众圣同庆。须臾之间。入诸佛位。
第八.秉法授戒
诸本羯磨。各出不同。或有止用三归受者。今依藏中菩萨羯磨文。乃玄奘三藏翻出。凡羯磨法须准佛言。不可妄自加减。应先告云。
诸佛子。将作羯磨。授汝戒法。此戒法者。即是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积劫熏修。无量功德。诸佛已证。菩萨今修。假彼羯磨圣法。动彼法界无量功德。注入身心。永作菩提。成佛种子。此身有谢。彼法不失。将来生佛净土。莲华中身以至成佛果。上百福庄严威神妙用。即是今日所受戒体。汝当摄心承仰。不得昏散。
汝佛子听。汝等今者欲於我所。受诸菩萨一切学处。受诸菩萨一切净戒。所谓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如是学处。如是净戒。过去一切菩萨已具。未来一切菩萨当具。普於十方现在一切菩萨今具。於是学处。於是净戒。过去一切菩萨已学。未来一切菩萨当学。现在一切菩萨今学。告云。汝能受否(答。能)。
诸佛子。此是第一羯磨。今法界善法由心业力。翻恶为善。悉皆动转。次作第二羯磨已。告言。今法界善法聚集空中。如云如盖。次作第三羯磨已。告言。今法界善法从空中下。从顶门注入身心。充满正报。当知汝身。即是无边功德善法之聚。当须护持。勿令毁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