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戒律宗
- 经律戒相布萨轨仪
经律戒相布萨轨仪
比丘五法
怖魔。乞士。净戒。净命。破恶。
破戒五衰
求财不得。设得耗散。众不爱敬。恶名流布。死入地狱。
破戒五过
自害。为智所诃。恶名流布。临终方悔。死入恶道。
跏趺五利
最安隐。心不散。魔王布。畏外道。心易止。
苾刍五德 体性柔软。喻出家人能折伏身语粗犷。
引蔓旁布。喻出家人传法度人连绵不绝。
馨香远闻。喻出家人戒德芬馥为应所闻。
能疗疼痛。喻出家人能断烦恼毒害。
不背日光。喻出家人常向佛日。
睡眠五过
恶梦。诸天不护。心不入法。不思明相。喜出精。
杨枝五利 口不臭。又口滋味。
口不苦。又除热。
能除风。又祛风。
亦除执。又消食。
除痰癊。又明目。
不嚼五过
口气臭。不别味。癊不消。不引食。眼不明。
旋绕有五事(比丘礼佛已右绕。不得左转。如日月星绕须弥山也)
低头视地。不得踏虫。不得左右视。不得唾地。不与人语。
旋绕得五福
后世得端正好色。得好音声。得生天上。生王侯家。得泥洹道。
乞食遮五处
唱令家。旃陀罗。沽酒家。官家。淫女家。
入俗舍五法
入门小语。摄身口意。卑躬。善护诸根。威仪庠序令人生善。
五不应游
官家。酒肆。屠儿家。淫女家。
五分戒律
一波罗夷法。二尼波罗夷法。三受戒衣药食法等。四灭诤法。五破僧法杂法等。
五篇
比丘二百五十条。尼三百四十八条。今止四十一条者。更加二不定七灭诤。俱至五十条。又见七数中七聚六聚也。
忏悔五法
偏袒右肩。右膝着地。至心合掌。头向礼足。说罪名。
持律得五功德
戒品牢固。善胜诸怨。於众中决断无畏。疑悔者能开解。善持戒令正法久住。
安居须离五过 太远聚落求须难得。
大近城布妨修道业。
多蚊蚁[口*替]啮践伤彼命。
无可依人。其人具五德。乃可依之。
无施主施饮食汤药。
菩萨施具四心
知施实相三轮皆空。起慈悲心拔苦与乐。发愿得无上果。回向回施法界。具足方便偏修诸行。
五戒属对五阴
不杀对色阴。不盗对受阴。不淫对想阴。不妄语对行阴。不饮酒肉对识阴。
犯五戒被五星陵逼 杀戒。今被木星陵逼。夭伤身命。
盗戒今被金星陵逼。贫穷下贱。
淫戒今被火星陵逼。王法加刑。
妄语今被土星陵逼。出语不信。
饮酒今被水星陵逼。愚痴聋塞。
袈裟五种功德 入我法中犯重邪见等。於一念中。敬心尊重。必於三乘受记。
天龙鬼神若能敬此袈裟少分。即得三乘不退。
若有鬼神诸人。得袈裟乃至四寸。饮食充足。
若有众生。共相违背。念袈裟力。寻生慈心。
若持此少分。恭敬尊重。常得胜他。乃至龙披一缕。皆免金翅鸟难。
五夏依止法
过五岁。知五事。知犯轻重。知羯磨。名阇黎。
十夏依止和尚位 不知律仪。尽形依止。精通戒藏。与人为师。
授人戒法。若不然者。获罪无量。
无解作师。五百问云。应求忏悔。若不悔者。罪日加增。受戒之人不得戒也。
受菩萨戒获五种利
一者十方佛愍念常守护。二者命终时正见心欢喜。三者生生处为诸菩萨友。四者功德聚戒度悉成就。五者今后世性戒福慧满。
五篇罪配五刑五行 一波罗夷。死。土。
二僧残。流。水。
三波逸捉。徒。金。
四提舍尼。杖。火。
五突吉罗。笞。木。
旧五刑
墨。劓。剕。宫。大辟。
午后不食得五种利 少淫。少睡。得一心。无下风。身安无病。
若过午。一切有形之类。片盐片醋入口中者。堕焦肠地狱。除病时。施衣时。造衣时。远行时。行舡时。大会时。施食时。作务时。八条许食。不犯。
大比丘五事故经营 报佛恩故。律中比丘自营精舍故。
长养佛法故。
灭凡劣众。自贡高故。
将来弟子折伏憍豪故。发起将来福业故。
五戒对摄十善
僧伽六和
戒和同修。见和同解。身和同住。利和同均。口和无诤。意和同悦。
沙弥比丘六物(六物不具乃名秃人)
六聚华梵 波罗夷。此云弃。小乘云不可忏。大乘云。他胜处。
僧伽婆尸婆。此云众残。如断人头。气喉在故。
偷兰遮。此云丑恶。
波逸提。此云堕。因治财。犯舍堕。未忏故。
波罗提提舍尼。此云可呵。
突吉罗。此云恶作恶说。六聚加恶说。为七聚。
六度华梵
七众 比丘。清净活命云乞士。又名能破烦恼故。又名能怖魔故。
比丘尼。尼者女也。佛以仪法不便故。在沙门后。姨母求出家不许。令行八敬乃许。
式叉摩那。此名学戒尼。十八童女应二岁学戒练身。知有胎无胎。即三法根本六法行法。
沙弥。此云息慈。谓息恶行慈也。又翻勤策男。
沙弥尼。此云勤策女。
优婆塞。义翻信士男。亦名善宿男。又名清净士。又名近事男。
优婆夷。义云信士女。亦名善宿女。二虽在家。能持。五戒。男女各处。
七支戒
杀。盗。淫(身三)。妄语。绮语。两舌。恶口(口四)。身口造作名业。各加不字名戒。
持律获七功德
能持佛内藏。能善断诤。持戒。外道顶住以律故。不咨他於众说戒无畏故。能断有疑故。能令正法久住故。
法苑七事受胎 相触。男以身触女身分。即生贪着而成胎。
取衣优陀夷共妇出家。欲不止。精污衣。尼舐衣成胎。
下精。鹿母嗅道士精。欲心而饮。因而有胎。
手摩。腅菩萨父母俱盲。出家为道。不合阴阳。手摩故。唯视男子而怀胎。
闻声。白鹭鸟悉雌无雄。春至闻雷声有胎。
嗅香。[牛*秦]母牛但嗅犊气。即便怀胎。
七遮罪
杀父。杀母。杀和尚。杀阿阇黎。破羯磨转法轮增。杀十地圣人。出佛身血。
七灭诤法 应与现前毗尼。当与现前毗尼。
应与忆念毗尼。当与忆念毗尼。
应与不痴毗尼。当与不痴毗尼。
应与自言治。当与自言治。
应与多觅罪相。当与多觅罪相。
应与觅罪相。当与觅罪相。
应与如艹覆地。当与如艹覆地。
诸大德。是七灭诤法。半月半月说。戒经中来。若比丘有首事起。即应除灭。
优婆塞具八支
信。戒。施。听法。受持。解义。如说。修行。
八大人觉
少欲。知足。寂静。精进。正念。正定。正慧。无戏论。
菩萨八法 一乃至失命不说他过。二化人令皈依三宝。三安置一切於菩提心。四梵行不染。五造佛像安花座上。六能除众生忧恼。七於贡高人常自谦下。八不恼他人。
大宝积云。菩萨成就八法。於诸佛前。莲华化生。
八法信重袈裟 应起塔想。应起寂灭想。应起慈想。应起悲想。应起如佛想。应起惭想。应起愧想。应起令我来世离三毒具沙门。
经云。袈裟圣人表帜。随顺寂灭。行慈悲心。未得沙门。行此八法。
尼戒八弃 杀。波罗夷此云弃。若犯此戒。永弃佛法边外。犹如大海不受死尸。
盗。淫。大妄语。与男身触。与比丘四弃戒同。
於染心男捉手。捉衣。屏处共立。共语。共行。身相倚。相期。
覆他重罪。
随举六僧供给衣食。
尼行八敬 不得骂谤比丘。
不得举比丘过比丘得说尼过失。
应从僧中受具戒。
犯僧残半月在二部僧中行摩那埵。
当於僧中求教授人。
不应在无比丘处结夏安居。
夏讫诣僧中求自恣。百岁尼礼初夏比丘尼。
九等大衣 下三品。九条。十一条。十三条。
中三品十五条。十七条。十九条。
上三品。二十一条。二十三条。二十五条。
制戒十益
一摄僧故。二极摄僧故。三令僧安乐故。四折伏无耻人故。五有惭愧者得住持故。六不信者令得信故。七正信者增益故。八於现法中得漏尽故。九未生诸漏令不生故。十正法久住为诸天人开甘露门故。
乞食十利
一自用活命自偶不属他。二施我者命住三宝然后当食。三长生悲心。四随顺佛教。五易满易养。六破憍慢法。七无见顶善根。八见我乞食余者效我。九不与男女大小有诸事故。十次第乞生平等心。
受戒发十大愿
乞食十法
一为摄受诸有情。二为次第。三为不疲厌。四知足。五为分布。六为不耽嗜。七为知量。八为善品现前。九为善根圆满。十为离我执。
涅盘十戒
一禁戒。二清净戒。三善戒。四不缺戒。五不折戒。六大乘戒。七不退戒。八随顺戒。九毕竟戒。十具足戒。
沙弥十二有犯
一不分别衣。二离衣宿。三触火。四足食。五害生种。六青艹上弃不净。七輙上高树。八触宝。九食残宿食。十坏地。十一不受食。十二损生苗。
十二种恶律仪 屠儿。魁脍。养猪。捕鱼。猎师。网鸟。捕蛇。养鸡。咒龙。作贼。捕贼。狱吏。
淫女家。酤酒家。洗染家。压油家。加上四种。即名十六种恶律仪。智者勿犯。
授戒法十二科
菩萨随身十八种物
杨枝。澡豆。三衣。瓶。钵。坐具。锡杖。香炉奁。漉水囊。手巾。刀子。火燧。镊子。绳床。经。律。佛像。菩萨像。
二十五护戒神不杀生
茶刍毗愈陀泥 输陀利输陀尼 毗楼遮那波 阿陀龙摩坻 娑罗桓尼和婆
不偷盗
抵摩阿毗婆驮 阿须输婆罗陀 婆罗摩亶雄雌 婆罗门地[鞥-合+(白-日+田)]哆 那摩呼多耶舍
不邪淫
佛陀仙陀楼哆 [鞥-合+(白-日+田)]阇耶薮多婆 涅坻酰陀多耶 阿罗多赖都耶 波罗那佛昙
不妄语
阿提梵者珊耶 因台罗因台罗 阿伽风施婆多 佛昙弥摩多哆 多赖叉三蜜陀
不饮酒
阿摩罗斯兜嘻 那罗门阇兜帝 萨[鞥-合+(白-日+田)]尼乾那波 阇[鞥-合+(白-日+田)]斗毗舍罗 迦摩毗那阇尼佉
犯五戒所招过咎。具於前章。行者勿令有损也。
佛住世八十年颂曰
=" 迦絺那。明了论云。为存略故。但言迦提。此翻功德。以坐夏有功。五利赏德也。西域记。以迦提翻云昴星。昴星直此月故。律钞到明了论。翻为坚实。能感实。能感多衣。衣无败坏故。又名难活。以贪人取活为难。舍少财入此衣。功德胜。如以须弥大衣聚施也。或云坚固。又云阴覆。古翻为赏善罚恶衣。赏前安居人(后安信人不得)也。亦翻功德衣。以僧众同受此衣。招五利功德。律中受此衣故。畜长财离衣宿。皆请。别众食。食前食后至他家。四分云。安居竟。应受功德衣。则前安居人七月十六日受。至十二月十五日舍。四分云。若得新衣。若檀越施衣。若粪扫衣。四分云。粪扫则非死人衣。新物揲作净。若已浣。浣已纳作净。即日来。不经宿。不以衰命得。应法。四周有缘。五条作十隔。用袈裟色。受舍应鸣锺。集僧羯磨。具出自恣篇。
大明会典一欵
太祖洪武永乐高皇。三次颁行天下大乘菩萨戒经。永为定例。
圣论许令僧俗受戒之人。抄白牒文。随身执照。凡遇关津把隘之处。验寔放行。
洪武旧制
圣旨 洪武十年三月十三日。礼部尚书张吕本孙 敏李江欢勅监承林英奉天门奏准。钦奉圣旨 就批本。着落礼部知道一切南北僧道。不论头陀人等。有道善人。许令浙江广东广西湖广等处。但有行脚僧道。白衣人等。情愿归依三宝。或受五戒。或受十戒。持斋戒酒。习学经典。明心见性。理义圆明。僧俗善人。许令斋持戒牒大乘菩萨随身执照。不论山林城郭乡落村中。恁他结坛上座。拘集百千善男信女僧俗人等。日则讲经。教化一方善人。夜则取静修心。在家修道者。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早辨税粮。生不遭王法。死不堕地狱。出家修道者。日则他饭充饥。夜则念佛看经。为善胜至。为国家保佑长生。祝延圣寿。理合自然。又於谨身殿奉洪武二十年四月十一日。礼部尚书崔赵郎中御台史刘经历。依圣旨覆奉。颁行天下。重出晓谕。知道於永乐五年二月初六日。文武官等。奉天门早朝奏准。圣旨。着落礼部知道。重新出榜晓谕。该行脚僧道。持斋受戒。大功大行善知识。恁住他处。结坛说法。度人生死。救人苦厄。须用香烛茶果甘甜饮食。供养善知识。每日吃人间黄金千两。也消得施主的。受人礼拜。受人供养。一日八万四千余粮。功德无量无边不可思议。但到寺观庵堂。用心供养。不可呵詈。但上座说法之时。若遇关津把隘。税课司巡检司等衙门公人不得阻。当许被害人告官发边远充军。或里长老人阻。当俱发口外为民。恁他集众。教化善法。如朕亲临。教训圆明。无如佛上法宝。上祝皇国永固。风调雨顺。万民同乐。共享太平吾朱门皇子皇孙。永为定例。
善见毗婆沙律卷第十八后半卷出同字函 小乘律中 大德舍利弗问优波离律行出品
舍利弗问优波离偈 几罪以身得。几罪以口得。覆藏得几罪。相触复有几。优波离以偈答舍利弗。以身得六罪。口业复有六。覆藏得三罪。相触得五罪。
答曰。一者身得。二者口得。三者身口得。四者身心得。五者心口得。六者身口心得。身业得六罪者。淫怒为初。口业得六罪者。虚诳妄语为初。覆藏得三罪者。一者比丘尼覆藏重罪得波罗夷。二者比丘覆藏他重罪得波夜提。三者比丘自覆藏重罪得突吉罗。是名覆藏得三罪。相触得五罪者。一者比丘尼摩触。波罗夷。二者比丘摩触。僧伽婆尸沙。三者比丘以身触女人衣。得偷兰遮。四者比丘以衣触女人衣。得突吉罗。五者比丘指桎他比丘。波夜提。是名五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