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律戒相布萨轨仪


  以此洗钵水  如天甘露味  施与诸鬼神  悉皆获饱满
  唵摩休啰悉莎诃(七遍)

  展钵偈咒

  如来应量器  我今得敷展  愿供一切众  等三轮空寂
  唵斯麻摩尼莎诃(七遍)
  比丘取杨枝。或净人取者。须问主化。若无主者。则与树神问记而化不得取中枝傍枝可耳。嚼杨枝名齿木嚼。一头碎用剔刷牙齿中。滞食。有五利。一口不苦。二口不臭。三除风。四除热。五除痰癊。嚼杨枝须在屏处。不得显露。及往还洁净处。或弃齿木。先以水洗。乃謦欬。或弹指警觉方可弃於屏处。若其异者。得越法罪也。

  执杨枝偈咒

  手执杨枝  当愿众生  皆得妙法  究竟清净
  唵萨吧嚩述答萨哩吧答哩麻萨吧嚩述恒[口*夯]唵嚂(二十一遍)莎诃

  嚼杨枝偈咒

  嚼杨枝时  当愿众生  其心调净  噬诸烦恼
  唵阿暮伽弥摩隶尔啭迦啰僧输驮祢。钵头摩。俱么啰尔嚩僧输陀耶。陀啰陀啰。素弥么[口*犁]娑嚩诃(七遍)
  漱口连心净  吻水百花香  三业恒清净  同佛往西方
  唵憨唵罕莎诃(七遍)

  剃头择日 出藏内宝积经文殊菩萨集

初四初六初七初八初九初十十一十四十五十六十九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九

  剃头偈咒

  剃除须发  当愿众生  远离烦恼  究竟寂灭
  唵悉殿都漫多罗。跋陀耶。娑婆诃(七遍)

  展单敷具坐禅偈曰

  若敷床座  当愿众生  开敷善法  见真实相  正身端坐  当愿众生  坐菩提座  心无所着
  唵嚩则啰阿尼钵啰。尼邑多耶。莎诃(七遍)
  结加趺坐  当愿众生  善根坚固  得不动地  修行於定  当愿众生  以定伏心  究竟无余  若修於观  当愿众生  见如实理  永无乖诤  (出)舍加趺坐  当愿众生  观诸行法  悉归散灭
  临睡眠时。当合掌观想念佛十声。即诵此偈。
  以息寝时  当愿众生  身得安隐  心无动乱
  ○阿观想阿字轮一气持(三十一遍) 右胁而卧。
  睡眠觉悟  当愿众生  一切知觉  周顾十方
  唵地利日哩莎诃(七遍)
  闻锺声  烦恼轻  智慧长  菩提生  出地狱  离火坑  愿成佛  度众生

  破地狱真言曰

  唵伽罗帝耶莎诃(七遍)
  闻锺卧不起  护法善神嗔  现前减福慧  后世堕蛇身

  着衣偈

  若着上衣  当愿众生  获胜善根  至法彼岸  着下裙时  当愿众生  服诸善根  具足惭愧  整衣束带  当愿众生  检束善根  不令散失  下足住时  当愿众生  心得解脱  安住不动
  从朝寅且直至暮。一切众生。自回护。若於足下丧其形。愿汝即时生净土(凡下单时。鸣指三下)。
  唵逸地律尼莎诃(七遍)

  举足行步不伤虫咒

  若举於足  当愿众生  出生死海  具众善法
  唵地利日利娑婆诃(七遍)
  比丘登厕。先弹指三下。有二义。一者恐有人。二者恐啖秽之鬼。令他避之。不得吐唾。在板上。
  大小便时  当愿众生  弃贪瞋痴  蠲除罪法
  唵狠鲁陀耶莎诃(默念七遍)
  藏经云。蜀僧智超诵华严经三十余载。因洗手不如法净。坐时偶见一童子。风貌清爽。手高揖超。曰何来。曰五台来。超曰。何远至此。曰少事欲相道故。超曰愿闻。吾师诵经。三衣齐整。固可喜矣。当登厕洗净时。触水淋其手背。而缺灰泥皂角。律制七度洗净。今但二三。缘此触尚存。礼佛诵经。悉皆得罪。言讫不见。超惭面改过。文殊化现警於超也。经中入厕洗净。各有神咒倘不默持此咒者。纵用七恒河水洗之不清净。何以故。种子不净也。

  出厕洗净偈咒

  事讫就水  当愿众生  出世法中  速疾而往
  唵室利曳婆酰莎诃(七遍)

  左手后二指洗去秽偈咒

  洗涤形秽  当愿众生  清净调柔  毕竟无垢
  唵贺囊蜜栗帝莎诃(七遍)

  洗手偈咒

  以水盥掌  当愿众生  得清净手  受持佛法
  唵主迦啰耶莎诃(七遍)

  洗面偈咒

  以水洗面  当愿众生  得净法门  永无垢染
  唵囕(二十一遍)莎诃

  食□水等偈咒

  佛观一钵水  八万四千虫  若不诵此咒  如食众生肉
  唵嚩悉波罗摩尼莎诃(七遍)
  若见众会  当愿众生  说甚深法  一切和合
  唵阿蜜栗吽发咤(七遍)

  登道场绕塔偈咒

  绕塔三匝  当愿众生  勤求佛道  心无懈歇
  南无三满多没驮喃唵杜波杜波娑婆诃(七遍)

  搭衣展具偈咒

  五衣云。
  若着袈裟  当愿众生  心无所染  具大仙道  善哉解脱服  无相福田衣  钦奉如来命  世世不舍离
  唵悉陀耶莎诃(三遍)
  七衣云。
  善哉解脱服  无相福田衣  我今顶戴受  世世常得披
  唵度婆度婆莎诃(三遍)
  大衣云。
  着僧伽梨  当愿众生  入第一位  得不退法  善哉解脱服  无相福田衣  奉行如来命  广度诸众生
  唵摩诃迦婆波咤悉帝莎诃(三遍)
  卧具尼师坛  长养心苗性  展开登圣地  奉持如来行
  唵檀波檀波莎诃(三遍)
  上来偈咒。周而复始。若能加工用行。与戒相应。则法财充足。善果可期矣。
  律部中持戒略意录明于后。

三聚净戒
  

三种羯磨(对首心念众)法(发心会境。口自传情。非谓不言而辨前事。各共面对。同秉法也。四人已上。秉於羯磨)  十诵律云。若比丘别众食。除余时。波逸提。余时者。病时。施衣时。作衣时。行道时。许二十里。外船行时。大会时。沙门施食时。作务时。
  佛在舍卫国。尔时诸比丘入舍卫城。乞食时。得有衣请食。请主言。受我食者。当以衣施。诸比丘言。佛未听我等为衣故数数食。诸比丘不知云何是事。白佛。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种种因缘。赞戒赞持戒。赞持戒已。语诸比丘。从今衣因缘故。听诸比丘数数食。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数数食。波逸提。除余时。余时者。病时。施衣时。是名时。是中犯者。
  若比丘有衣。请彼有衣食来。受请不犯。食者亦不犯。
  又比丘有衣食。请彼无衣食来。受请不犯。食者波逸提。
  又比丘有衣食。请彼有衣食无衣来。受请不犯。食者波逸提。
  若比丘无衣食。请彼无衣食来。受请突吉罗。食者波逸提。
  又比丘无衣食。请彼有衣食来。受请突吉罗。食者不犯。
  又比丘无衣食。请彼有衣食无衣食来。受请突吉罗。食者波逸提。
  若比丘有衣食无衣食。请彼有衣食无衣食来。受请突吉罗。食者波逸提。
  又比丘有衣食无衣食。请彼有衣食来。受请突吉罗。食者不犯。
  又比丘有衣食无衣食。请彼无衣食来。受请突吉罗。食者波逸提。不犯者。得多有衣食。请一一有衣食来不犯。

菩萨三义
  大道心众生。大道成众生。觉众生。

菩萨三名  大士。大道心众生。
  开土。开众生信心。
  高士。升出凡夫小乘。

菩萨三大
  愿。行。利生。

大比丘三义  破恶。修戒定慧。破见思恶惑。
  怖魔。魔王惧出三界。生怖惧。
  乞士。养色身。资慧命。利檀那。

律有三名  毗尼律善制。波罗提木叉。尸罗戒。
  亦云灭保解脱。

持戒三心
  厌有为。求趣菩提。悲愍有情。

持戒三乐  名誉。利养。死生天。
  明人能护戒。能得三种乐。名誉及利养。死得生天上。

衣制三限  大衣五日。七条四日。五条二日。
  造衣如法制。违者不得衣。获其罪也。

锡杖三分
  上分锡。中分木。下分牙角。

应器三法  体。大要有二。谓泥及铁。
  色。熏黑赤。或孔雀咽色。鸽色。
  量。大受三斗。小斗半。中可知。

诸佛菩萨以三轮示现度众生
  三轮者。计心。说法。神通。

三衣断三毒
  五条断贪身。七条断嗔口。大衣断痴意。

大比丘三义  大。天主大人所敬故。
  多。徧解内外经书故。
  胜。出九十五种土故。

四食时  早起。诸天。
  日中。三世佛。
  日西。畜生。
  日暮。鬼神。

四利须食
  资身为道。养身中虫。生施者福。破饿外道。

四分律
  初分说比丘戒。二分说比丘尼并受戒。犍度三分说安居犍度。四分说房舍犍度等。

菩萨四心  广大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胜即第一心。我皆令入无余涅盘。
  常心。实无众生得度了生伤如也。
  不颠倒心。无我人众生等者四相。

比丘四义
  净乞食。破烦恼。净持戒。能破魔。

比丘四法
  昼夜六时说罪忏悔。常忆念佛不诳众生。修六和敬心不恚慢。具修六念如救头然。

比丘四法
  常念如来立佛形像。闻经深义即信奉行。虽不见佛晓了本元。知十方佛则一法身。

羯磨四法
  一法。二事。三人。四界。

头陀四食
  乞食。不作余食。一坐食。搏食一器盛。

头陀四位  衣。衲衣三衣二种。
  食。乞食一座等。
  处。兰若冢间树下。
  常。座此无次第。

乞食四意
  福利群生。折伏憍慢。知身有着。除去滞着。

四根本烦恼
  贪。瞋。痴。我慢。

毗尼四义  一是佛法中平地。万善由之而生。
  二一初佛子皆依戒住。一切众依戒而有。
  三是趣涅盘之初门。
  四乃佛法璎珞。能庄严佛法故。

舍戒四缘
  舍所学即舍戒。二形生男变女变男。断善根受恶戒邪见。舍众同分身死。

尸罗四义  清凉义。离心热恼故。
  安隐义。能为他世乐因故。
  安静义。能建立止观故。
  寂灭义。得涅盘因故。

摄心四戒  先断心淫。心有少爱。即为欲本。
  次断心杀。心瞋为杀。故入神道。
  三断心偷。诈匿邪为贪而不舍。
  四断妄语。自言得圣人法。名妄。

成就威仪四法  不染三有知之为苦。
  我与彼人苦乐俱然。
  常行忍辱。
  在上不慢。在下不耻。

谦下获四种功德
  远离恶趣不受旁生。不被轻毁。常为人天恭敬。恶友怨敌不能陵突。

菩萨修行四法
  善分别自心现。观外性非性。离生住灭见。得自觉圣智善乐。

比丘具戒四分义摄  一受具足。谓白四羯磨。
  二随具足。谓从此向后随二。戒常持覆证。
  三护他心具足。谓比丘一分威仪具足。名护他心。
  四具足守戒。谓於小罪见畏。不犯。若有犯。当发露。

菩萨四轮(欲权八难当习四轮)  生中国。轮摧三途北洲长寿天难。
  修正愿轮。摧世智辨聪难。
  植善轮。摧盲聋喑痖难。
  近善人轮。摧佛前佛后难。

乞食四分
  一奉同梵行者。一与穷乞人。一与诸鬼神。一分自食。

修行四法
  宁失身命不舍菩提心。亲近善友。不舍忍辱。依寂静处。

持戒有四  怖畏戒。不浩恶名洽罚。
  希望戒。贪财名誉等。
  顺觉戒。求解脱果等。
  清净戒。无漏离惑等。

四分优婆塞
  无分但受三归。少分或受一戒。多分受二三四。满分具受五戒。

四种沙门
  

菩萨四自在法
  一戒。二神通。三智。四慧。

弟子四心看和尚
  一亲爱师。二敬顺师。三畏难师。四尊师。

戒品四等生处不同  破戒三。畜生。饿鬼。地狱。
  下持戒一。人道。
  中持戒一。六欲天。又能兼行四禅四空定。生色无色界。
  上持戒三。下罗汉。中支佛。上佛道。

四种重恩
  父母生身故须报。如来大师。说法师。

四种比丘  毕竟到道比丘。阿罗汉。又云无学果。
  示道比丘。三果圣人。又云初二三果。
  受道比丘。初果向。又云通内外凡。
  污道比丘。凡夫破戒。又云犯四重者。

佛应四处
  降生迦维卫。成道摩竭提。说法波罗柰。入灭拘尸那。

四根本烦恼
  贪烦恼。瞋烦恼。痴烦恼。我慢烦恼。

五种三皈
  翻邪。五戒。八戒。十戒。具戒。

袈裟五色
  赤色。青色(铜青)。黑色(杂泥)。木兰(树皮)。紫色。

五种忏悔  不必礼拜。应常想念第一义空。
  孝养父母。恭敬师长。
  正法治国。不抂人民。
  於六斋日。勅诸境内。令行不杀。
  深信因果。知佛不灭。

五不赴请
  晏然而居。诸天说法。观察病人。守护卧具。戒制学处。

五法助戒  信。惭。愧。善知识。宗敬戒。
  受世间戒奉佛戒。

五戒生天  不杀生四王天。
  不盗生忉利天。
  不淫生夜摩天。
  不妄语生兜率天。
  不饮酒肉生化乐他化天。

五种阇黎  出家师所依得出家。
  羯磨师授戒作羯磨。
  教授师教以威仪。
  受经师受经四句等。
  依止和尚学戒十夏与人为师。

五种水罗  方罗。用绢三尺成一尺随时作大小。
  法瓶。阴阳瓶也。
  军迟。以绢系口。绳悬水中。待满引出。
  酌水罗。但取密绢方一搭手。或系瓶口。
  衣角罗。或钵中滤水。

五不应答
  试故问。无疑故问。不为悔所犯故问。不受故问。语难故问。

出家五法
  发心出家怀佩圣道。毁其形好应被法服。委弃身命尊崇法道。永割亲爱毋适毋莫。志求大乘为度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