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戒律宗
- 沙弥律仪毗尼日用合参
沙弥律仪毗尼日用合参
倡伎者。谓琴瑟箫管之类是也。
【笺】倡伎。总名也。
白虎通。琴。禁也。所以禁止邪淫。正人心志也。瑟啬也。闲也所以惩忿窒欲。正人之德也。
吕氏春秋。朱襄氏之世。天下多风。阳气不积。果实不成。故斌王建五弦之瑟。瞽瞍作十五弦。舜益八弦。为二十三弦。汉武帝。歌儿作二十五弦。及箜篌瑟。古有掌乐之官。乐记所自出也。
世说。戴安道。少有高名。武陵主闻其善琴。使人召之。安就使前破琴曰。戴安道。不能为王侯伶人。
风俗通。丘仲。作笛。笛。涤也。所以荡涤邪秽。纳之雅正也。
乐书。剪云梦之霜筠。法能吟之异韵。
通义纂。伏羲作箫十六管。或云。女娲氏作。
尔雅。大笛曰管。小笛曰箫释名箫。肃也。其辞肃肃而清也。
不得自作。亦不得他人作时。故往观听。
【笺】供佛宜使人作乐。不宜自作。
征。梵网十重不得教他作。今不自作。而使人作不与梵网相违乎。
训。梵网不教他作。杀盗也。杀盗为害非小。使人作乐供佛。有无量功德。不同十重也。但为初地工夫。无暇作乐。故使人作耳。
古有仙人。因听女歌音声微妙。遽失神足。观听之害如是。况自作乎。
【笺】毗昙毗婆沙。优陀延王。诣郁毒波陀山林。禁入男子。纯与女人五欲自娱。其音清妙。烧众名香。时诸宫女。裸形起舞。适五百仙人经过。染色声香。便失神足。堕彼林中。王问汝等是谁。曰。我是仙。人。王曰。汝得非想非非想处定耶。曰。不得。曰。汝得初禅耶曰。曾得。今已失也。王嗔曰。有欲之人。视我宫女。殊非所以。便拔利剑断五百仙人手足。所谓才生一念欲便失五神通。
今世愚人。因法华有琵琶铙钹之句。恣学音乐。然法华乃供养诸佛。非自娱也。
【笺】征。如来说法。无二种语。今法华之与律仪虽经律不同。然皆佛说。云何法华以音乐为功德律仪以倡伎为罪障耶。
训。所以为罪福者。谓供养自娱之别耳。若律仪中人。以倡伎为功德。即律仪转为法华。若法华中人。以音乐自娱。即法华转为律仪。虽然。须弥纳芥子则易。芥子纳须弥则难。其有不以难易为碍者。庶几可以酬酢及此。
应院作人间法事道场。犹可为之。
【笺】言犹可者。非急切之词。当如法礼忏诵经为要务杂陈音乐。又其次。
今为生死。舍俗出家岂宜不修正务。
【笺】人人尽道为生死出家。及乎寻常看他。何曾以生死当事。且道生死在什么处。轻轻问着。十个到来。却有五双打宽限。所以不觉不知。流入二死海中滔滔皆是。今目前海口子。不知没溺杀多少英雄。汝等快做手脚。专致正务。果然手脚稳当。方不负出家做个真正道人。所谓正务者。修证不无染污不得。除却目前句子皆非正务。你将问来底不是正务。我将言答底。不是正务。毕竟如何是正务。腊月三十日到。不是别人代得底。
四十二章经。佛问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数日间。佛言。子未闻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饭食间。佛言。子未闻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间。佛言。善哉。子知道矣。
而求工伎乐。乃至围棋陆博。骰掷樗蒲等事。
【笺】博物志。尧造围棋。以教丹朱。
方言。自关以东。谓之奕。
汉书注。陆博。行棋也。
鲍宏博经。二棋分黑白各半。掷之。
珊瑚钩诗话。樗蒲。老子入胡作。今谓之呼卢。取纯色而胜。
五灯。法远住浮山欧阳文忠公。闻远奇逸。造其室。未有以异也。与客棋。远坐其傍。公遽收局。请因棋说法。远令挝鼓。升座曰。若论此事。如两家着棋相似。何谓也。敌手知音。当机不让。若是缀五饶三又通一路始得。有一般底。秪解闭门作活。不能夺角冲关。硬节与虎口齐张局破后。徒劳逴斡。所以肥边易得。瘦腹难求。思行则往往失粘。心粗则时时头撞。休夸国手。谩说神仙。赢局输筹。即不问。且道黑白未分时。一着落在甚么处。良久曰。从来十九路。迷悟几多人。文忠嘉叹久之浮山。因棋说法。意在言外乃见临时应机便利若此。后世愚昧。大事未明。深恩未报。终日着棋。废时失事。尔乃比支道林之手谭王文郎之坐隐大谬一生。悲夫。
皆乱道心。增长过恶。噫。可不戒欤。
【笺】善恶对代。箭锋相拄。究竟为恶则易。为善则难。为恶如放无缰之马。为善如撑逆水之船。此为为善者策发云。
论。剎利一国之贵。而膺其爵命者。莫不显荣如来三界之尊。而被其法服者。岂偏菲薄。愚昧白衣。不知释子。惟唾弃甘醲厌离华屋。所以支形钵食。栖宿冢间。正欲刊落骄慢。断割纷纠。实自隆崇。匪云贱辱。白衣反心轻之。已为纰缪。而身为释子。不知自重。吹螺击钹。降为优伶。为法门之玷。抑何其甚。夫彻公扳松而啸。见阻於东林。何况於歌。
【笺】高僧传。宋僧彻。常至南山扳松而啸。於是清风远集。众鸟和鸣。超然有胜气。退咨东林。律禁管弦。戒绝歌舞。吟啸可得为乎。林曰。论及散乱。皆为违法。由是乃止。
无着踯水而渡获讥於近住。何况於舞。
【笺】五百问经。有贤者。优婆塞。请一比丘。欲施一好衣。比丘同行。中道值水坑。便踯度。贤者自念。我欲施一好衣。为踯度故。当减其半。而比丘得他心通。知贤者意。前行复见水坑数四。故踯。贤者灰念。减至无衣。但留一食。比丘前行。见水坑不踯。贤者问。何不踯。曰。我若更踯。恐失食故。贤者惊骇。知是道人悔过。请归供养。
乃至摴蒲博奕。外书称为牧猪奴戏。
【笺】晋中兴书。陶侃。为荆州。见吏博奕戏具。曰。围棋尧舜以教愚子。博殷纣所造。诸君并国器。何以此为。
◎圣人惜寸阴。众人惜分阴。诸参佐。每以戏废事。乃取摴蒲投之於江曰。摴蒲者。牧猪奴戏耳。
观象卜算。论中谓之邪命自活。
【笺】智度论。舍利弗云。出家人。合药。种谷植树不净活命。名下口食。观视星宿。日月风雨。雷雹霹雳。不净活命。名仰口食。曲媚豪势。通使四方。巧言多求。不净活命。名方口食。学种种术。卜算吉凶。不净活命。名维口食。
在道之人。苟少犯之。虽弹指顷。皆足以污其清德。观奘法师童龄。遇诸掉戏者。诃其徒丧百年。
【笺】高僧传。唐玄装法师。年十一出家。观诸沙弥剧谈掉戏。谓曰。夫出家者。为无为法。岂复更为儿戏。可谓徒丧百年。
而樗蒲博奕抑又甚矣。安禅师。定中见谈资养者。恶鬼扫其脚迹。
【笺】宋光孝安住清泰寺。定中见二僧倚槛私语。初有天神拥卫。倾听久之。散去。俄而恶鬼唾骂。仍扫脚迹。顷询其故。乃二僧初论佛法。次叙间阔。末谈资养。自是终身。未尝言及世事。
而观相占卜。顾可为欤。当知身既抽簪。自合心同执玉。慎毋以至尊至贵之体。而轻自媟亵也。
八曰不坐高广大床
【笺】华严。佛身充满於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
楞严。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於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徧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於一毛端。现宝王剎。坐微尘里。转大法轮。
解曰。佛制绳床。高不过如来八指。过此则犯。
【笺】梵网。有绳床。木床。绳床以绳结为床。为行脚者设。木床。为坐。禅者设。
毗婆沙论。佛八指。约高一尺六寸。中人一肘。坐时脚不挂空。过此量者。曰高。但可容身转侧。过此量者。曰广。既高且广。名大 云栖为对初地学者。不得放逸身心。增长过恶说也。若言如来报身之量。已非八指限量。况法身之量哉。故以二严经。文标显其前。
乃至添彩雕刻。及纱绢帐褥之类。亦不宜用。
【笺】困学纪闻。舜作食器。流漆墨其上。国之不服者。十三人。禹作祭器。墨漆其外。朱画其内。国之不服者。三十三人 舜禹。圣君也。用漆为器。不为过分。而有贤臣谏诤。恐百官庶民。靡费不实。后世但知舜禹之圣。而不知贤臣辅之为圣也。今出家者。华其私室。精其器皿。制度失佛祖之箴。受用等王侯之供。忠言逆耳直谏者。乃老。胁肩謟笑曲奉者。是趋。此其所以丛林日弊。初学记。蒿宫茆柱。实兴国之清猷。玉席珠衣。乃危邦之弊化。
古人用草为座。
【笺】世尊雪山修道。以草为座。后浴於泥连河。天人岸畔。采新绿草敷为座 羲皇之时。巢居穴处。皆以草为座。诗。嫩草承敷坐。长松响梵声 僧因习定曾敷草。天为闻经再雨华。盖上古草座风味。可想见也。
宿於树下。
【笺】头陀颂。古树撑天外。依俙似劫初。何劳更结瓦。且喜暂为庐。鹿过苔分翠鸟衔花落裾。翻思黄面老。能不叹嘘嘘。
今有床榻。亦既胜矣。何更高广。纵恣幻躯。
【笺】物原神农始。作床席 神农以前。无床坐之具。今有床榻。已胜神农之世。何必高广。既高广矣。又尚雕刻。乃不知此身。匪金石之质。终不久住。徒劳靡费。何如竹床木榻。稻草芦花。冬暖夏凉。随时添减。为福也。五灯。赵州谂。始住观音院。律身枯槁。僧堂无后架。绳床角折。绳系残薪。支之。屡有为师新之者。终不允。住持四十五年。未尝以一书告檀越。
胁尊者。一生胁不着席。
【笺】西域记。胁尊者。八十出家。少年诮曰。出家之业。一则习禅。二则诵经。今衰老。何所取进尊者闻之。誓曰。我若不通三藏。不断五欲。得六神通。具八解脱。终不以胁至席。昼则研习教理。夜则静虑凝神。三年悉证所誓。时人敬仰。号胁尊者。五灯。璧峰金。参晋云海。示以万法归一。疑之三年。偶摘蔬次。忽凝然久之。海问子定耶。对曰。定动不关。海曰。定动不关。是甚么金以筐示之。海不肯。金扑筐於地。亦不肯。尔后工夫益切。胁不至席。一坐七日。闻伐木声。大悟。
高峰妙禅师。三年六愿。不沾床[柷-口+登]。
【笺】师讳原。妙。吴江徐氏子。母梦僧乘舟来。乃孕。至离襁褓。喜趺坐。遇僧入门。辄欲从之。十五出家。投禾法住师。十六剃发。十七习天台教。二十更衣。入净慈。立三年死限。胁不沾席。口体俱忘。於天目师子岩西石洞。营小室如舟。榜曰。死关。绝给侍。洞非梯莫登。撤梯断缘。虽弟子罕得瞻视示寂偈云。来不入死关。去不出死关。铁蛇钻入海。撞倒须弥山。
悟达受沉香之座。尚损福而招报。噫可不戒欤。
【笺】水忏序。知玄法师。邂逅一僧。患迦摩罗疾。视无倦。将别僧曰。子后有难。当往西蜀彭执茶陇山。双松为志。玄后居安国寺。懿宗礼之。赐沉香座。忽生人面疮。医皆拱手。因忆僧言。入山寻访。二松之间。僧出迓。玄具陈剧苦。僧白。无伤。嵓下有泉。灌之即愈。及明引之泉。方掬水。疮作语曰。公曾读西汉书否。公即盎。我即错也。累世求报。公十世为高僧。戒行精严。报不得便。今受赐沉香宝座。名利心起。故能害之。幸迦诺尊者。以三昧水解之。今不汝为患矣。掬水痛绝。苏后即愈。双松古寺。悉隐不见。
论。沙门坐次。自当休息万事。放舍诸缘。身心一如。动静无间。盖神通胜业。非定不生。无漏慧根。非静不发。惟是水冷波澄。而珠光乃现。
【笺】坐禅仪。探珠宜浪静动水取应难。定水澄清。心珠自现。
锁缘柱系。而猿跃斯休。
【笺】禅法要解。譬如猕猴。被系在柱。终日驰走。锁常摄还。极乃休息。所缘在柱。念则如锁。心喻猕猴。行者观心。亦复如是。
龟畏啖而谨藏。水狗终莫得其便。
【笺】杂阿含经。一道人在河边树下。学道十二年。贪想不除。身静意游。曾无宁息。不能得道。佛化作沙门。至其所。有龟从河中出来至树下。复有水狗。饥行求食。便欲啖龟。龟缩其头尾四足。藏於甲中。不能得啖佛曰吾念世人不如此龟。放恣六情。外魔得便。形坏神去。生死无端。轮转五道。苦恼百千。即说偈言。藏六如龟。防意如城。慧与魔战。胜则无患。
马惭钝而先发。神骏反远逊其能。
【笺】毗婆沙论。如二人俱至一方。一乘疾马。一乘钝马。虽乘钝马。以前发故。而先至。信解脱者。勤行精进。先至涅盘。
何有驰逐外缘。宴安床座。佛制沙弥。从大僧次第而与。
【笺】四分。舍利弗白佛言。云何与沙弥房舍。卧具佛言从大比丘下次第与。
畴令广座回旋。且未容登卧自如。
【笺】四分。时小沙弥等。大小便吐污泥织绳床坐卧具。诸比丘白佛。佛言。自今不得令沙弥坐卧织绳床上。若能爱护不污。听坐。
安可高床偃仰。夫已殃违十世。突寻悟达之雠(见前)。傥非命尽七朝。莫改善容之惑。
【笺】求离牢狱经。阿育王弟。名善容。游猎见诸梵志。裸形苦行。问曰。有何患累而无成办。梵曰。坐有群鹿。数共合会。我见心动。不能自制。王弟念此等梵志。犹有淫欲。释子沙门。饮食甘美。在好床坐。岂得无欲王闻弟生邪见恐永迷没。敕诸妓女。严妆至善容所。共相娱乐。未经时。王躬往语弟。汝何将吾诸妾恣意自娱耶。名诸大臣诣市杀之。诸臣谏曰。王秪此弟。愿听七日。王听内宫作唱妓乐。至七日。王问七日之中乐否。弟曰不见不闻。何乐之有。王曰。众妓自娱。何以面欺。言不乐耶。弟曰。应死之人。又何情於五欲。王曰。汝今忧念一身断灭。在欲不乐。岂况沙门忧念一身死坏。复受一身。亿百千世。身身受苦。念此心酸故出家为道。求於无为度世之要。设不精勤。受历劫苦时。弟闻王教。乃得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