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弥律仪毗尼日用合参

  华严。以得菩萨。破一切众生痴暗法光明解故。善男子。我於夜暗人静时。鬼神盗贼。诸恶众生。所游行时。密云重雾。恶风暴雨。日月星辰。并皆昏散。不见色时。即以种种方便。而救济之。一切众生。於夜暗中。遭恐怖者。现作日月。夜诸星宿。种种光明。而度脱之。
  华严要解。初位以婆珊表者。婆珊演底。此云主当春生。即经云。趣入菩萨诸地。行一切佛法。所从主也。二。普德净光。乃婆珊尘劫之师。以表觉体。示登地之行。与觉体一也 睡魔。为障道之锋先。昏沉。乃无记之殿后。蓦然覆盖将来。风吹石击。唤之不醒。电闪雷轰。驱之不去幻哉。无情而生情。无畏而生畏。皆由背觉合尘。迷真逐妄故也。若乃至人无梦。大圣绝情。洞见昼夜之理如一。明暗之色不二。如隆庆闲熟睡寐语。潜庵听之。皆古老机缘。圆照本。鼻息鼾齁。天衣赞之为精进道助。乃至睡晤醒寂。无出无入。无去无来。是名那伽大定。
  卧须右胁。名吉祥睡。不得仰卧覆卧。及左胁卧。
  【笺】右胁卧者。释迦佛之遗式也。故曰吉祥。吉祥卧者。右手曲肱而枕也。不仰卧者。不尸寝也。覆卧者。偃卧也。
  宝梁经。仰卧。是修罗卧。覆卧。是饿鬼卧。左胁卧。是贪欲人卧。右胁卧。是出家人卧也。
  黄庭经。上有黄庭。下有关元。前有幽阙。后有命门。若仰卧覆卧。则命门与丹田之气不伸。故有乱梦颠倒之境。
  灵枢经。天不满西北。故右耳目。不如左耳目聪明。地不满东南。故左手足不如右手足强徤。故曲肱而枕者。虚左以实右也。
  不得脱里衣卧。
  【笺】志於道者。睡眠时少。经行时多。或劳倦至极。暂卧少时。古人圆木为枕。所以自警。常令醒寂。若脱衣卧。则放意恣睡。志气昏堕。差如小死。与道远矣。唐张志和。学仙。一生卧不脱衣。其嫂为制衣。通身密缝。遂其志也。余参天童密老人。时行后架。历堂舍十余进方到。适当寒时。夜起怕冷。遂不脱衣卧。至今三十余年。习以为常。而舟居着衣夜卧。殊觉快便。
  不得卧床上笑语高声。
  【笺】日作夜息。所以体察天地阴阳之理。乾动而坤静也。若阴阳失位。理必乖违。是以临卧。当寂然无声。若静夜笑语高声。则为鬼神所呵。论语寝不言。盖有自也。
  不得圣像及法堂前。携溺器过。
  【笺】周礼。天官曰。太尉掌王燕服。凡亵器。郑司农云。亵。溺器也。名虎子。亦名伏虎 此言便利秽亵不净之器。不可在尊长前携过。况巍巍圣像前。敢亵慢哉。

  围炉第十五

  【笺】古尊宿开堂说法。煅炼衲子。谓之开炉。或以禅堂作地炉。为禅众御寒也。
  五灯。赵州示众云。老僧三十年在方丈。火炉头有个无宾主话。直至如今无人举着。
  ◎临济。与河阳木塔长老。同在僧堂地烬边坐。因说普化。每日在街市。掣风掣颠。知他是凡是圣。言未了。普化入来。师便问。汝是凡是圣。化云。汝且道我是凡是圣。济便喝。化云。河阳新妇子。木塔老婆禅。临济小厮儿。却具一只眼。师曰。贼。化云。贼贼便出去。
  ◎明招谦。与僧拥炉。僧问。目前无法。意在目前。不是目前法。非耳目之所到。那句是主。那句是宾。谦指火曰。与我向此中拈出一茎眉毛得么。僧曰。非但学人。尽大地人。丧身失命。谦曰。汝因甚把髻投衙。径山杲曰。这僧有头无尾。明招有尾无头。若人道得头尾圆全句。云门与你柱杖。
  ◎法昌在分宁之北千峰万壑。古屋数间。师力耕火种。殊安乐之。衲子至。不堪其枯淡。多弃去。开炉日。以一力挝鼓。升座云。法昌今日开炉。行脚僧无一个。惟有十八高贤。缄口围炉打坐。不是规矩严难。免见诸人话堕。直饶口似枰锤。未免灯笼看破。不知道绝功勋。安用修因证果。喝一喝云。但能一念回心。即脱二乘羁锁。
  ◎右霜楚圆慈明。与永首座同到汾阳。永未尽其妙。从师二十年。终不脱洒。一夕围炉。深夜师以火筯敲炭曰。永首座。永首座。永咄曰。野狐精。师指永曰。讶郎当汉。又甚么去也。永乃豁然。
  ◎丹霞天然。过慧林寺。遇大寒。取木佛烧火向。院主呵曰。何得烧我木佛。师以杖子拨灰曰。我烧取舍利。主曰。木佛何有舍利。师曰。既无舍利。更取两尊烧。主眉须堕落。
  ◎龙门清远佛眼。寒夜孤坐。拨炉见火一豆许。恍然自喜曰。深深拨。有些子。平生事。只如此。遽起阅几上传灯录。至破灶堕因缘。忽大悟。偈曰。刀刀林鸟啼。披衣终夜坐。拨火悟平生。穷神归破堕。事皎人自迷。曲淡谁能和。念之永不忘。开门少人过。圆悟因诣其寮。举青林搬三转柴话验之。
  雪岩上堂。火炙胸前暖。风吹背后寒。西来端的意。亲切不相干。既是亲切。为甚不相干。德山见龙潭石屋上堂。十月初一开炉诸方说寒道冷。福源一味寻常。不会安排施设。深深埋两个炭团。满满堆一炉黄叶。莫嫌火种无多。只要暖气相接。放下重帘。密糊窗纸。又谁管屋上浓霜。庭前深雪。但得自家一团和气。外边冷言冷语不须听。由他歇好。诸禅德。本色住山人。且无刀斧痕。
  不得交头接话耳说话。
  【笺】冷便向火。是衲僧本分。柴头横三竖四。火聚通红。为衲子发大机用。庆快平生。若是无意致阿师。这边那边。喧喧杂话。过了一冬。於己何益。
  不得弹垢腻火中 不得烘焙鞋袜。
  【笺】开炉。原为大众御寒。不为一人烘焙。正当洁火通红。正好荐取个事。若投之以垢腻。烘之以鞋袜。熏蒸秽气。触忤火神。兼之得罪大众。亦非所以自爱。故制。
  不得向火太久。恐妨后人。稍暖。便宜归位。
  【笺】天寒滴水滴冻。阿谁化炭供众。地炉生发通红。一星爆出火凤。大家照顾裤裈。莫教烧个大洞。得暖须让后人。坐久自然放纵。工夫妙在经行。话头得力照用。一任屋角寒风吼似雷。铁壁银山吹不动。

  在房中住第十六

  【笺】寮舍全备。乃成丛林。惟道德功行者居焉。古人一机相契。或着槽厂。或明窗下安排。或众公举司执其事。或住禅堂。或东廊下闲住。其间抽爻换象。悉听方丈裁之。
  五灯。仰山伟。律身甚严。燕坐忘夜旦。占一室。谢绝交道。有过者。虚己座以延之。躬起炷香叉手而立。南公闻之。以为太绝物。非和光同尘义。面诫之。伟曰。道业未办。岁月如流。大根器。如云门。赵州。犹曰。我惟粥饭二时。是杂用心。又曰。岂有工夫闲处用。矧行伟。根器日劫相倍者。宁暇囿世情。事清谈。谀悦人。增我相乎。南贤之。
  石屋结制小参。佛祖门风将委地。说着令人心胆碎。扶持全在我儿孙。不料儿孙先作弊。纷纷走北向奔南。昧却正因营杂事。满目风埃满目尘。业识茫茫本无据。纵饶挂搭在僧堂。直待板鸣归本位。聚头寮舍鼓是非。收足蒲团便瞌睡。痴云叆叇性天昏。石火交煎心鼎沸。暂时寂寂滞轻安。一向冥冥堕无记。百丈清规不肯行。外道经书勤讲议。因果分明当等闲。罪福昭然浑不惧。或迁一榻一间房。放逸纵由身口意。头上瓦。脚下砖。身上衣。口中味。一一皆从信心檀越人家施。未成道业若为消。扪心几个知惭愧。今日三。明日四。闲处光阴尽虚弃。一朝老病来相寻。阎罗催请死符至。从前所作业不忘。三途七趣从兹堕。袈裟失却复再难。鳞甲羽毛披则易。看他古之学道流。直忘人世轻名利。煮黄精。煨紫芋。饭一团。水一器。为疗形枯聊接气。石烂松枯竟不知。洗心更作累生计。物外清间一未高。世上黄金何足贵。劫空田地佛花开。香风触破娘生鼻。选佛伤中及第归。圆觉伽蓝恣游戏。兹因结制夜小参。不觉所言成此偈。
  更相问讯。须知大小。
  【笺】行护。若有得失言语。即须乞欢喜。不经宿。结其罪业。应互相赞美。不得背相毁说。互相讥讽。
  欲持灯火入。预告房内知云。火入。欲灭火。预问同房人。更用灯否。
  【笺】灯入预告者。恭敬供养心也。灯息预问者。取同房人之便。不敢自便也。
  灭灯火。不得口吹。念诵不得高声。
  【笺】息灯不口吹有二义。一。灯上有微细虫。飞聚焰上。吾人不见。若口吹。则堕焰中而死。失慈悲故。二。灯乃火神所司。人之生也。莫不仗此破暗开明。成熟活命。若口吹。秽气。不恭敬故。
  有人睡。不得打物作响。及高声语笑。
  【笺】彼方睡时。当存爱敬。凡有举动。心必沉静。笑语高声。击物作横。令彼不眠动彼嗔病。迭障无明。遮却真性。
  不得无故入他房院。
  【笺】先天山老人。尝於寮舍门上。大书莫来合三字。深有意焉。四威仪中。是衲僧巴鼻。正好向自家一片闲田地上着力。切莫东触西触蓦然被他系在枯棒。暮暮朝朝。受他鞭逼。

  看病第十七

  【笺】梵网。若佛子。见一切疾病人。常应供养。如佛无异。八福田中。看病福田。是第一福田。若父母师僧弟子病。诸根不具。百种病苦恼。皆供养令差。而菩萨以瞋心。恨心。不看。乃至僧坊城邑。旷野山林道路中。见病不救济者。犯轻垢罪。
  僧祇。有比丘。久病。佛因见之。躬与阿难为其洗身。及衣。又为说法。问云。汝曾看病否。答云。不曾。佛言。汝既不看。谁当看汝。佛乃制戒。自今以后。令诸弟子。应看。比丘若欲供养我。应供养病人。故说瞻病。有五德。一。知病人可食不可食。谓供给病人饮食所须。当看其可食者与之。不可食者则不与也。二。不恶贱病人大小便利唾吐。谓若看病人所。有大小便利唾吐臭秽。但尽心亲近。为其洗涤。无起恶贱之心也。三。有慈愍心。不为衣食。谓或有病比丘死。佛令常视病者。受其衣物。时有略曾瞻病者。亦取衣物。佛言。不应如是。故看病人。但当以慈愍为心。不可为衣食也。四。能经理汤药物等。谓病人若喜服药。及别所需。当如实语之。应服与服。不应服。则不应与也。五。能为病人说法。谓看病之人。当为说法。能令病者欢喜。亦令自己善法有所增益也。
  高庵劝安老病僧文。贫道常闻藏教。谛审佛意。不许比丘坐受无功之食。生懒惰心。起我我见。每至晨朝。佛及弟子。持钵乞食。不择贵贱。心无高下。使得福者。一切均普。后所称常住者。本为老病比丘不能行乞者设。非少壮之徒。可得而食。逮佛灭后。正法世中。亦复如是。像季以来。中国禅林不废乞食。但推能者为之。所得利养。聚为招提。以安广众。遂辄逐日行乞之规。今闻数剎住持。不识因果。不安老僧。背戾佛旨。削弱法门。苟不住院。老将安归。更不思常住财物。本为谁置。当推何心。以合佛心。推何行。以合佛行。昔佛在日。或不赴请。留身精舍。徧巡僧房。看视老病一一致问。一一辨置。仍劝请诸比丘。递相恭敬。随顺方便。去其嗔嫌。此调御统理大众之楷模也。今之当代。资用常住。资给口体。结托权贵。仍隔绝老病众僧之物。掩为己有。佛心佛行。浑无一也。悲夫。古德云。老僧。乃山门之标榜。今禅林百僧之中。无一老者。老而不纳。益知寿者之无补。反不如夭死。愿今当代。各遵佛语。绍龙祖位。安抚老病。住持有无。随宜供给。无使愚昧。专权。灭裂。致招来世短促之报。切宜加察。
  宝训。高庵住云居。闻衲子病。移延寿堂。咨嗟叹息。如出诸己。朝夕问候。以至躬自煎煮。不尝不与食。或遇天气稍寒。拊其背曰。衣不单乎。或值时暑。察其色曰。莫太热乎。不幸不救。不问彼之有无。常住尽礼津送。知事或他辞。师咤之曰。昔百丈。为老病者立常住。尔不病死也。四方识者高其为人。及退云居。过天台。衲子相从者。仅五十辈。间有不能往者。涕泣而别。盖其德感人如此。
  冥禅记。晋康法朗。学於中山。永嘉中与四比丘。回入天竺。过流沙。千余里。道边败坏佛图。无复堂殿。蓬蒿没人。朗等下拜。见二僧各居。一人读经。一人患痢。秽垢盈房。其读经。日不营视。朗等。恻然为之浣濯。至六日。病者注痢如泉。料理不倦。其夜并谓。病者必不移旦。明晨往视。容色光恍。屋中秽物。皆是花香。并悟得道冥士试人也。病者曰。隔房比丘。是我和尚。久得道慧。可往礼觐。朗等先厌读经者。无慈心。闻已。敬礼悔过。读经者曰。诸君并至。同当入道。朗宿学业浅。此世未得愿也。谓伴云。慧此居植根深。当现世得愿。因留之。朗后还中山。为大法师。道俗宗之。
  南岳法轮寺省行堂记。超然居士赵令矜撰。常谓诸苦之中。病苦为深。作福之中。省病为最。是故古人。以有病为善知识。晓人。以看病为福田。所以丛林为老病者设。今丛林聚众。凡有病。使归省行堂。不惟修省改行。以退病。亦欲人散夜静孤灯独照之际。究索大事。岂徒然哉。既命知堂。以司药饵。又戒常住以足供须。此先佛之规制。近世不然。堂名延寿。鄙俚不经。病者不自省咎补躬。乖方汤药妄投。反成沈痼。至有酷疾不参堂。以务疎逸者。大失建堂命名之意也。知堂名存实废。或同路人。常住急以日用。殊不存抚。又复失优波待老病之意也。由是病人呻吟痛楚。日益增极。过在彼此。非如来咎。纵有亲故问病。率皆乡曲故旧。心既不普。事恐有差。今法轮病所。焕然一新。盖有本分人。事事色色成办。无可论者。惟有病人。宜如何哉。省躬念罪。世之有识者。皆能远此。衲僧分上直截机缘。当於头痛额热之时。荐取掉动底。於声冤叫苦之际。领略彻困心。密密究思。是谁受病。人既不见。病从何来。人病双亡。复是何物。直饶见得分明。正好为他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