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弥律仪毗尼日用合参

  楞严。跋陀婆罗。同伴十六开士。即从座起。我等先於威音王佛。闻法出家。於浴僧时。随例入浴。忽悟水因。既不洗尘。亦不洗体。中间安然。得无所有。宿习无忘。乃至今时。从佛出家。令得无学。彼佛名我跋陀婆罗。妙触宣明。成佛子住。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触因为上。
  譬喻经。佛以腊月八日。神通降伏六师。六师云。佛以法水。洗我心垢。不如没水死。佛仍广说法。度诸外道。外道复化白佛言。佛以法水洗我心垢。我今请僧洗浴。以除身垢。今腊月八日。浴僧准此。
  贤愚经。首陀会天。下阎浮提。请佛及僧洗浴。设甘美之食。阿难白佛。此天。往昔作何功德。相好奇特。佛言。昔毗卢尸佛时。彼为贫家子。恒佣作自给。闻佛洗僧之德乃勤施少钱。设洗具。设食。请佛僧。由此生首陀会天。此光相。七佛以来。千佛出世。亦皆如是。故号净身。一号具足。
  珠林。泥连河里。非有垢而见除。毗蓝园内。实无尘而示荡。故知洗浴是清升之本。净澡为澄洁之原。可谓垂香范於前修。振芳猷於后业。
  五灯。有一院主。名无垢净光。造浴室。有人问。既是无垢净光。为甚么却造浴室。僧无语。后请山幽代曰。三秋明月夜。不是骋团圆。
  ◎石梯和尚。因侍者请浴。师曰。既不洗尘。亦不洗体。汝作么生。者曰。和尚先去。某甲将皂角来。师呵呵大笑。
  ◎福州古灵神赞。本州大中寺受业。后行脚。遇百丈开悟。回省授业。师问曰。汝离吾。在外得何事业。曰。并无事业。遂遣执役。一日因澡身。师命去垢。灵乃拊背曰。好所佛堂。而佛不圣。师回首视之。灵曰。佛虽不圣。且能放光。
  ◎南岳西园昙藏。一日自烧浴次。僧问何不使沙弥。师抚掌三下。
  ◎雪窦显问僧。甚处来。曰。浴来。师曰。三身中。那一身浴。曰。或鼓声前。或鼓声后。师曰。饱丛林。又一日问僧。你浴也未。曰。某此生不浴。师曰。你不浴。图个甚么。曰。今日被和尚勘破。师曰。贼不打贫儿家。
  ◎空室道人智通。龙图范珣女。幼聪慧。长归苏颂之孙悌。未几。厌世相还家。求祝发。父难之。遂清修。看法界观有省。政五间。居金陵。尝设浴於保宁。揭榜於门曰。一物也无。洗个甚么。纤尘若有。起自何来。道取一句子玄。乃可大家入浴。古灵秪解揩背。开士何曾明心。欲证离垢地时。须是通身汗出。尽道水能洗垢。焉知水亦是尘。直饶水垢顿除。到此亦须洗却。后为尼。挂锡姑苏西竺示寂。
  笔餐。晋司马桓温末年颇奉佛法。饭馔僧尼。有一比丘尼。失其名。来自远方。投温为檀越。尼才行不恒。温甚敬待居之门内。尼每浴。必至移时。温疑而窥之。见尼裸身。挥刀破腹出脏。断截身首。支分脔切。温怪骇而还。及至尼出浴堂。身形如常。温以实问。尼答云。若遂凌君上刑当如之。时温方谋问鼎。闻之怅然。故以戒惧。终守臣节。尼后辞去。不知所在。
  ◎唐京师律藏寺。释通达。以木打磈。磈破形销。大悟。晚住律藏。游听大乘。一裙一帔。布衲重缝。尔后稍改。专显变应。其行多僻。常欲入内。将军弟性粗武。不识密行。大怒。打之几死。曰。卿已打我。身肉都毁。血肉不净须作洗。待汤沸。脱衣入锅。身不伤烂。状如冷池。旁人怖之。犹催加火。合宅惊奉。恣其寝宿。自后见有病苦者。令煮涌沸。先入浴。后使病人入浴。即愈。
  周武王盥盘铭。与其溺於人也。宁溺於渊。溺於渊犹可游也。溺於人不可救也。
  浴佛偈。
  【笺】西域记。浴室制度。用复砖迭成。形积如谷。上尖下宽。中高丈许。下阔七八尺。一半开门。须扇掩灰泥。表里勿令薄漏。於中置小龛。内供石像。或铜像。彼面宜空庭。开小窦。勿令障佛光明。凡浴时。用一磁盆。或铜缶先置香汤。或药汤。请佛像浴。后即将此汤。倾於浴池。然后请大僧。及众僧。次第而浴。今丛林凡造浴室。当效此。庶不忘先佛遗式也。可使将来一队赤膊汉子。於中亲证一回。其去古佛不远。
  我今灌沐诸如来。净智庄严功德聚。五浊众生令离垢。同证如来净法身。
  【笺】瑞应经。摩耶夫人胎月将满。思游蓝毗尼园。到已即举右手攀无忧树枝。从右胁而生太子。天帝。以天妙衣。裹手承接。天人持金柄伞盖。诸天龙神。散香花。鼓乐。十方大地。六种震动。有三十二种瑞事。
  普曜经。菩萨生时。九龙在空。降微细雨。不冷不热。浴菩萨身我今灌沐句者。言今而稽古。所以遵佛佛灌顶之浴式也。功德聚者。所以见像教之法。俨然三世一时。光洁严好。世间无比也。
  珠林。五浊。谓众生浊。见浊。烦恼浊。命浊。劫浊也。众生浊者。谓众生多诸毙恶。不孝父母。不敬尊长。不畏恶业果报。不作功德。不修斋法。故名众生浊。见浊者。谓正法已灭。像法渐起。邪法转生。邪见增盛。不修善道。是名见浊。烦恼浊者。谓众生多诸爱欲。悭贪斗诤。谄曲虚诳。摄受邪法。恼乱心神。是名烦恼浊。命浊者。谓往古世时。人寿八万四千岁。今时人寿。转减。百岁者稀。以恶业增故。寿数短促。是名命浊。劫浊者。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谓减劫中。人寿至三十岁时。饥馑灾起。减至二十岁时。疾疫灾起。减至十岁时。刀兵灾起。世界众生。无不被害。是名劫浊也。此下二句。谓众生之本源。与诸佛本源。无二无别。秪为一念缘起。相应五浊境界。与诸佛境界少异。究竟诸佛众生。悉是强名。即今设浴。不啻为灌沐诸佛之像。亦复能令众生。涤除五浊之垢。同证如来清净法身也。
  浴身偈 洗浴身体。当愿众生。身心无垢。内外光洁。
  唵跋折啰恼迦咤莎诃
  【笺】可以水洗者。以其有身垢也。心本无生。垢从何有。究竟觅心了不可得。云何受涤。於无受涤处。方好道个内外光洁。
  浴前先洗净。须细行。不得以洗净水入浴釜。
  【笺】此条。云凄附后。谓入浴当预知。故置前也。
  先以汤洗面。从上至下徐徐洗之。
  【笺】面门真人出入处。为一身最尊。浴堂。当别置盆水洗面。洗浴水杂沉下垢故。
  不得粗躁。以汤水溅邻人 不得浴堂小遗。
  【笺】入浴。为洁其身。小遗浴堂。则求洁而反污。既污自身。复污大众。以致登殿礼佛诵经成不净法。莫大之罪。其将谁归。
  不得共人语笑。人天宝鉴云。一沙弥入浴戏笑。遂感沸汤地狱之报。
  【笺】浴堂禁语。不得以水互相浇。不得以水浇火。不得调语。不得用水太费。不得止中浣衣。不得先师入。不得在上座前先浴。入浴戏笑。报感沸汤。今不自严。后亦当尔。冷热繇己。疮疥先人。勿谓裸形。神在汝侧。
  沐浴。非祗去其身垢。当使心垢净尽。彼沙弥入浴戏笑。非惟身垢未除。而心垢已如山岳。所以感报。为千古鉴戒。
  万峰浴室铭。山巍路远。致其柴薪。瀹斧燃火。效其劳勤。一月六浴。丛林罕闻。沙弥戏笑。沸汤浇淋。洗心涤虑。日新又新。何以报德。忽悟水因。
  不得洗僻处。
  【笺】僻处。盆中先洗净故。
  凡有疮癣。宜在后浴。或有可畏疮。尤宜回避。免刺人眼。
  【笺】十诵律。佛在舍卫国。有比丘癞病。求治药师耆域。域告比丘。汝可洗浴得瘥。比丘言。佛未听入浴堂。诸比丘白佛。佛许僧后浴故说此五利。一。除垢身清净。二。除寒泠。三。除烦热。四。除身中风。五。得安稳。
  不得恣意久洗妨碍后人 脱衣着衣。安祥自在。
  【笺】衣之於身。能知寒暑。要着便着。要脱便脱。直见大用现前。故得安祥自在。
  汤泠热。依例击梆。不得大唤。
  【笺】浴堂设板。若汤冷。鸣二下。汤热鸣三下。行者。即会添减调和。若大唤失威仪故。
  礼。履席。谓浴后。履前席也。衣布饰身及履进饮以盈气。今知浴。设果窳茶汤於浴室。皆本温室福田二经。与礼大同。
  洗足偈 若洗足时。当愿众生。神力具足。所行无碍。
  【笺】前偈内外光洁。支体百骸。无不净极。今此偈为寻常洗足说也。或临浴洗足。默念是偈。亦可。也三十二相。足为第一相。当知如来之道。不出行解二门。若但解无行。犹弗解也。若但行无解。犹弗行也。行解双兼。满足六度。则神力无不具足。所行无有障碍。是故行一波罗蜜。具足无量波罗蜜。无量波罗蜜。不出此一波罗蜜。故曰所行无碍。
  五灯。临济问赵州。如何是西来意。州云。适遇老僧洗脚。济作听势。州云。会即会。啖啄作么。

  睡卧第十四

  【笺】法句譬喻经。一比丘饱食。入室闭房静眠。佛告比丘。汝宿命维卫佛时。曾得出家。贪身利养。不念经戒。饱食却眠。不惟非常命终。魂神生螉虫中。积五万岁。寿尽。复为螺蚌之虫树中蠧虫。各五百岁。此四品虫。生将五百岁。乃觉连绵罗网。不取出要。今始罪毕。得为沙门。如何睡眠不知厌足。
  离睡经。时佛在鹿野苑。为大目连曰。云何而欲睡。莫行想。莫分别想。如欲睡当离。若睡不离者。如所闻法所诵法。当广为他说。乃至当行。当以泠水洗眼。及洗身。当以两手挑两耳。当起出讲堂。四方视星宿。当护诸根。
  善是律。临睡时。应先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无常。於六念众。随一一念。
  珠林。摩偷罗国。有一男子。从优婆笈多出家。睡眠。笈多化一鬼。有七颈。手捉树枝。身悬空中。比丘见已。即便惊觉。生大怖畏。归白笈多云。见彼林有一鬼。七头。当我前。手捉树枝。身悬空中。甚可怖畏。笈多言。此鬼不足畏。睡眠最可畏。若汝为此鬼所杀。必不入生死。若为睡眠所杀。则生死无穷。比丘即还坐禅。畏此鬼故。不敢睡眠。精进思惟。得罗汉果。
  摄论。处梦谓经年。寤乃须臾顷。故时虽无量。摄在一剎那。困来一觉睡。睡足又爬起。爬起如睡时。睡时非小死。老僧若不睡。何以到如此。老僧若不睡。阿谁相举似。起中睡。睡中起。你是我。我是你。黄梅晴处家家雨。良久云。向晓惬孤坐。高凭绣石苔。云随云共起。暗与日俱回。果熟骄黄坠。香分小白开。目前看不足。携杖复归来。
  五灯。沩山睡次。仰山来问。师便面向壁。仰曰。和尚何得如此。师起曰。我适来得一梦。你试为我原看。仰取一盆水。与师洗面。少顷。香严亦来问讯。师曰。我适来得一梦。寂子为我原了。汝更与我原看。严。点一碗茶来。师曰。二子见解。过於鹙子。
  ◎仰山卧次。僧问。法身还解说法也无。仰曰。我说不得。有一人说得。曰。说得的人在甚么处。仰推出枕子。沩山闻曰。寂子用剑刃上事。
  ◎忠国师。因丹霞来访。值睡次。乃问侍者耽源云。国师在否。者曰。在即在。秪是不见客。霞云。太深远生。者云。莫道上座佛眼也觑不见。霞云。龙生龙子。凤生凤儿。师睡起。侍者举似师。师打二十棒趁出。丹霞闻云。不谬为南阳国师。径山杲云。国师幸自高眠。侍者播扬家丑。不因多口丹霞。争见国师哮吼。敢问大众。国师既在。为甚么不见客。若者里见得破。非惟知耽源落节。亦见自己有出身之路。虽然如是。莫将闲学解理没祖师心。
  ◎台州师彦。居睡岩坐盘石。终日如愚。每日唤主人公。复应。乃曰。惺惺着。他后莫受瞒。
  ◎洪觉范。为隆庆闲传赞曰。潜庵为予言。闲为人气。刚而语急。尝闻宿。见其坐而假寐。梦语滚滚。领略识之。皆古老机缘。初以适然。已而每每连榻。於般若熏闻不一。而沉伫自起现行闲之去留。践履之验。非闻熏不一者也。
  ◎圆悟和灵源。瞌睡歌。懵懵懂懂无巴鼻。兀兀陶陶绝忌讳。任信流光动地迁。不论冬夏惟瞌睡。个中滋味佛不知。空咄蚌蛤与螺蛳。放身不管卧水底。兴发长挨布袋儿。鼻息如雷谁顾得。寻常少见有醒时。没醒时。良有以。要明瞌睡中宗旨。从来一觉到天明。佛来不解抬身起。纵使舒光徧大千。终难换我无忧底。校疎亲兮浑打失。瞌睡根灵真穷诘。有人契会便同参。睡着须知更绵密。
  ◎圆照本。谒天衣。衣举天亲从弥勒内宫而下。无着问。人间四百年。彼天为一昼夜。弥勒於一时中。成就五百亿天子。证无生法忍。未审说甚么法。天亲曰。秪说这个法。如何是这个法。师久而开悟。而喜寝。鼻息鼾齁。闻者厌之。白於衣。衣曰。此子。我家精进幢也。汝辈他日当依赖之。无多谈。一日室中问师。即心即佛时如何。师曰。杀人放火。有甚么难。名遂藉。
  寝息偈。
  【笺】此偈。当与睡眠始卧偈合看。详见第五篇。
  以时寝息。当愿众生。身得安稳。心无动念。
  【笺】当观自心如月轮圆满清净。於月轮中。观梵书卍字。光明朗耀。
  经律。通制出家弟子。初夜精勤佛道。勿贪睡眠。懒惰放逸。故醒觉时。当诵此偈 时寝息者。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故曰以时。若宰予当昼而寝。非时也。释子大事未明。所作未办。驰求心未歇。非时也。亦有身安。而心未安。亦曰非时。若大事已明。所作已办。驰求已歇。身心俱安。故曰安稳。乃相应以时也。今世人但知昼以日为恩。而不知夜以月为德也。月为德者。如华严婆珊婆演底主夜神。为一切众生。临於昏夜。若无主夜神卫护。则为野干魑魅扰乱。不得安隐眠息。以得夜神卫护之恩。能令众生。安隐不动之地。安息无梦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