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弥律仪毗尼日用合参

  【笺】凡看经。必澄静思惟。若人行绕其前。则分其心路。动其所思。即成过咎。
  凡经籍损坏。宜速修补。
  【笺】经籍。乃圣贤之血脉。亦吾人之慧命。若爱情经籍。如全圣贤身命也。
  水忏。关闭箱箧。虫蠧朽烂。首轴脱落。部帙失次。挽脱漏误。纸墨破裂。自不修理。不肯流传。皆得罪也。
  沙弥本业未成。
  【笺】本业者。即吾人本分之事。犹秀才之习五经。必先通本经。余经次第习之。如拮据之有基。汲水之有源也。若本经不通。诸经皆成碍塞。沙弥本业。亦复如是。
  不得习学外书子史治世典章。
  【笺】慈受箴规。自己案前常令洁净。秪安禅策经文。不得安世俗文字。
  佛藏经。佛言。当来比丘。好读外经说法庄校之辞。令众欢喜。是诸人等。为魔所获。覆障慧眼。深贪利养。犹如群盲。谓谁所欺 外书者。六经二十一史。及诸家文集等。内典者。三藏五灯诸书也。内典为出世之学。外书为治世之学。出世治世。理虽相通。事不两专。故甄内外也 径山礼曰。参禅不用看书。后生家。到这里住下三四年。开口说话。却是读书一般。如天童悟祖为樵夫。云门澄为步兵。瑞光彻为染匠。皆一字不识。杰起济洞二宗。发言盖天盖地。皆参禅之验也。
  不得拣应赴道场经习学。
  【笺】梵语瑜伽。此云相应。以其超过禅乘。透尽法要。方堪应赴来机。豁迷入悟者也。其次略知经义。把本修行。人所恭敬。延之礼诵。亦堪应赴者也。盖有不知经义。惯为念经觅钱。屠肉沽酒。行不法事。妄谮瑜伽之名。而无相应之实。良可慨矣。
  征。应赴道场经忏。皆是佛说。云何不得先学。
  训。深栖曰。应赴道场经忏固是佛说。岂可不学。若先学。病在拣字。以其志气下劣。为利不为道故。
  寒山诗。后来出家子。论情入骨痴。本来求解脱。却见受驱驰。终朝游俗舍。礼念作威仪。博钱沽酒吃。翻成客作儿。
  不得习学伪造经典。
  【笺】伪造者。以荒唐之言谬为佛说。以诳愚夫也。譬夫奸雄。挟天子令而霸诸侯者。伪臣也国法之治伪臣必从重。而况以谬臆假圣哲之言。以误苍生乎。
  太乙经。当来世中。多有恶鬼受生人间。常怀恶心。时起诤论。各各求於名誉利养。伪造经书。及诸符咒。自赞毁他。令修学人不知所向。盲於正眼。失诸正见。尔於是时。可起慈心降化人间。执於金针。挑其见刺。拈於金鎞。刮彼清盲。勿使堕於深坑险堑。
  辨正论。夫真伪相形。犹莠禾之相类。善耘者。存禾而去莠。求道者。亦依真而舍伪。
  笔餐。夫人之学。其犹食也。不食则喂。不学则废。其学之浅深。食之精粗。有不同焉。谓食之味。有甘有苦。得其宜。皆可食。独腐败之食不可食。食之则为腐败之身矣。学之门。有大有小。得其宜。皆可学。独邪伪之学不可学。学之则为邪伪之人矣。夫食之粝。亦可充饥。於身无损。或杂以荼毒之药。食之必死。学之小者。亦可入门。於性有益。或杂以浮荡之言。学之必危。是故学之与食。不可不辨。
  杨子孝至篇。或曰。何以处伪。曰。有人则作之。无人则辍之之谓伪。观人者。审其辍而已矣。
  不得习学命书。
  【笺】吾人本具如来慧命。若能培植慧命。则无不利。然此慧命。非子平五星所能推也。孔子所以罕言。袁了凡所以抝命。故知心正。命虽恶。而化为至善。心不正。命虽善。而化为不善。然则正心为立命之本欤。
  隺林玉露。有星士谒黄直卿云。善算星类。知人祸福。卿曰。亦有个大算数书。曰惠迪吉。从逆凶。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大学曰。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此个数。亘古今而不差。岂不优於子之算数乎。
  相书。
  【笺】山庵杂录。径山古鼎和尚。生禀侏儒。唇褰缩。齿露龈声嘶燥。肤腠皴腊。相者曰。以尔之相。萃乎侏儒。平生不言可知。师因自誓祷观音大士。日持圣号无算。夜礼圣像千计。如是二十年。忽唇舒缓而齿隐。声圆润而肤腠光腻。后遇相士贺曰。师今之相。非昔之相。当居显位大振宗风。其年出世隆教。自隆教迁宝陀升中竺。居径山十二年。寿七十九。师修祷感验。非独能增福寿。又能变其形躯。如以物寄人库藏。而就之之易。亦可为吾人自怠者勉焉。
  曹植相论。尧眉八彩。舜目重瞳。禹耳三漏。文王四乳孔子。面如蒙倛。周公形如断菑。
  僧要。梁钟山开善寺智藏。有相士谓藏曰。君命三十止矣。时二十九闻斯促报。竭诚修行。愿诵金刚经毕生受持。至所厄暮年。沐浴待死。空中告曰。汝往年三十一报至之。斯由般若力得延倍。寿后遇相士大异之。
  杂宝藏经。有一鬼常患热渴。闻恒河水清凉。趣之沸热。试饮一口。五脏焦烂。以何因缘。受此罪报。目连曰。汝先世作相师。相人吉凶。少实多虚。或毁或誉。自称审谛。以动人心。诈惑欺诳。以其财利。迷惑众生。失如是事 世间善相者。惟不能相无相之相相既无相。云何知其吉凶。定其祸福哉。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此二句。万劫惺人之眼目也。直要使人自悟。不为祸福所转。不为祸福所转。其无相之谓乎。
  医书。
  【笺】根本尼陀那。不应卖药若善方。应慈心应病与药。不得受他价值。
  梵网。八福田中。看病是第一福田。以慈悲为药石也。且佛为无上医王。四十九年所说一大藏教。及诸祖论。乃至诸家语录。皆医治诸病之医案也。其间大小之方。所贵要者先之。古德云。慈悲一味。神药可以换心。世间医书。又其次也。柳宗元曰。上医当疗於未萌之兆。服药当服於无病之前。
  兵书。
  【笺】孙武子十三篇。刘诚意百战百胜。等皆兵书。
  梵网。佛子。不得军中往来。况故作国贼。
  法昌录。有居士问。某好看兵书。可否。余曰。若有心护持众生。则不妨看。然兵刃既接之时。兵书无用。此时若以兵书蕴於胸中。其不覆败者几希。士乃服。
  鹤林玉露或曰用兵之法。杀人如杀草。使钱如使水。余曰。军无赏士不往。军无财。士不来。使钱如使水。可也。若杀人如杀草。则非也。夫军士固以严济。然礼乐慈爱。战所蓄也。所以不得已而诛不用命者。盖一有逗挠乱行。则三军暴骨矣。诛一人。所以全千万人。岂以嗜杀为贵哉若如所言。则赵充国。王忠嗣。曹彬。反不如白起辈矣。
  卜筮书。
  【笺】物原。伏羲龟卜。神农以筮。汉张良[其/水]卜。京房钱卜。
  春秋元命苞。古司怪主卜。世本殷巫。咸作筮。
  鹤林玉露。太易性命之书。兼乎卜筮。盖以理之顺逆。为事之吉凶悔吝。此圣人之所以开物成务。而非挟数用术者也。昔严君平。司马季主。管公明。之卜。推本忠孝人伦。犹不失大易之旨。至京房。专谈谶纬小术。穿凿附会故其师焦贡曰。得我道以杀其身者。京生也。夫京生能以易谈祸福。毫发不爽。而不能自卜杀身之祸。管辂曰。善易者不言易。其旨远矣。盖君子心存正理。身行正事。吉凶祸福。一听其自来。何以卜为。顺理。则虽凶亦吉逆理。则虽吉亦凶吾卜诸吾心。巧技何为哉。
  意林。子路问孔子曰。猪肩。牛膊可以得兆。何必蓍龟。孔子曰。蓍者。耆也。龟者。旧也。狐疑之事。当问耆旧。
  天文书。
  【笺】观天之象。预知时之吉凶变化之书也。衲僧家。父母未生前个话。穷年卒岁尚不晓。何暇天文哉。果能於父母未生前看破。始见先天之文不由人得。
  地理书。
  【笺】郭璞葬经。杨筠松地理大全。黄石公八宅周书。等皆堪舆书也。
  永明录。永明听法众师就使地为九圊。犯金神七煞。众谏勿听。有数人晨起。见七人髼首沐发湖滨迫问之曰。我七煞也。寿师营圊吾顶。既不敢移别宫违岁君之令。而又不敢殃古佛之徒。日受大小溲。沐去秽耳。师闻。竟不除圊。盖定业云。
  鹤林玉露。古人建都邑。立室家。未有不择地者。余观天下都府山水翕聚。至於百家之邑。十室之市。亦必倚山带溪。气象回合。若风气亏疏。山水飞走。则必无人烟气聚。此诚不可不信不择也。夫葬者。藏也。古人卜其宅兆者。乃孝子慈孙重亲遗体。使不为城邑道路沟渠。借曰。精择。欲其山水回合。草木茂盛。使亲之遗体得安耳。岂藉此以求子孙之富贵乎。世人惑璞之说。有贪求吉地未能惬意。至数十年不葬其亲者。有既葬以为不吉。一掘未已。至三四掘者。有因买地致讼。棺未入土。而家已萧条者。有兄弟数人。惑於各房风水之说。至於骨肉仇雠者。此皆璞之书为祸。且人之生也。贫富贵贱夭寿贤愚禀性赋命。各有定分天命。不可改也。若如璞之说。上帝之命。制於一坏之土矣。杨诚斋素不信风水。常言郭璞精於风水。宜妙选吉地。福其身家。利其子孙。然璞终不免於刑戮。子孙卒以衰微。其说已不验其身也。而后世犹尊信诵其遗书。不亦惑乎。京丞相仲远。豫章人。倔起寒微。祖父皆火葬。无坆坆墓。每寒食。则野祭而已。是岂因风水而贵哉。
  地理与天理并行。而人理备焉。故老於堪舆者曰。未看山头土。先看屋下人。此其诀也。若论叫不响山谷一座。无阴阳地一片。虽老於堪舆者。如何下手点穴。他才下手点。便不是了。记室问和尚点得也未。曰。我不是堪舆。教我点甚么。进云。前言犹在。曰。多少人向堪舆上着倒。
  客窗随笔。堪舆人敬服如神。其子谓父曰。专与人看。何不自己看一块。却受贫也。父笑曰。我已得。地一块。汝试宿其上看。有何吉凶。即当图之。子乃往宿其上。夜半忽闻空中言。是何人敢占此地。鬼卒数个拉起。子骇归告其父。父曰。如何汝辈命薄。就有福地。亦难消受。
  图谶书。
  【笺】预识国家兴亡之书。如铁冠道人推碑图之类关系甚大。故非僧家所宜观览。
  乃至炉火黄白。
  【笺】炼士之术。点铅铜作金银之类。昔汉锺离。传丹於吕洞宾。丹成指石为金。可以传世。吕问曰。此丹成后毕竟如何。锺曰。五百年后原还为石。吕曰。若使原还为石。终当害世。非真丹也。乃废鼎 洞宾废鼎。真丹成矣。
  神祇鬼怪符水等书。
  【笺】谓书符遣将请仙捉鬼爪镜之书也。沙弥孜孜宜学佛法。不可作此怪事。
  灯录。明州大梅山法常禅师。山旁有石库。中有圣书。受之者。为地下主。不然亦为帝王师。法於梦中答曰。昔僧稠不顾仙经。其卷自亡。吾以涅盘为乐。厥寿何啻与天偕老。神曰。此地灵符。俗人居此。立致变怪。师曰。吾寓迹梅尉之乡耳。
  僧要。娄约静居丈室。有野媪赍数卷置经案。无言出。复持异树。兼绿花红。植於庭云。青庭树。约曰。此书善。无预吾事。如妄。不必开。经七日。自退。
  不得习学宣卷打偈。
  【笺】云居注。即外道罗祖教门。传有五部六册。聚众打偈。愚夫愚妇多堕此中。
  不得习学外道书。
  【笺】菩萨善戒经。菩萨不读诵如来正经。读诵世典文颂书疏者。得罪。书数下术俗典文颂。俱是世法。非出家业。或志在护持。助通佛化。降伏外道。欲知浅深。以是因缘。时复开之。
  除智力有余。为欲知内外教浅深者。可以涉猎。然勿生习学想。
  【笺】智力有余者。宗图兼美。道德双彰。入佛入魔。无不自在。故曰有余。於中若有一丝头不了。不名有余。
  论语。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故禅力有余。不妨涉猎外书。涉猎者。贾山涉猎书记。若涉水猎兽。不专精也。衲子志在正法。助通佛化。或为议论。破於邪见。故曰涉猎。
  不得习学诗辞。
  【笺】诗。关世风化。非徒嘲风吟月而作。非十年二十年。不能精妍。释子参学未稳。眨眼已过四五十年。衰相忽至。何暇及此。若向话头上省发。信口道着句子。已胜学诗十倍。何故。参禅人从一切文字之母前打出。故其发言。与常人不同。
  智证传。昔予至临川。与朱显谟世英游。相好也。俄南昌上蓝长老至。上蓝雅自标致。谓世英曰。觉范闻工诗耳。禅则其师犹错。矧弟子耶。世英笑曰。师能勘验之乎。上蓝曰。诺。居一日同游疎山。饭於逆旅。上蓝谓余曰。经轴之上。必题此[米-木+八]字。是底义。予以指画圆相。横贯一画曰。是此义也。上蓝愕然。余乃为说偈曰。以是不成八不是。法身唾着无遮闭。衲僧对面不知名。百众人前呼不起。於是上蓝不怿。归举似世英。世英为拊手曰。孰谓诗僧。亦识字义乎。今两人皆成千古矣。追怿之。可谓怃然。余闻汾阳尝作黄犊偈曰。有头无角实堪嗟。百劫难逃这作家。凡圣不能明得尽。现前相貌有些些。予以谓此偈。又余字义之训诂也。九原可作世英当有棒腹也。
  不得着心学字求工。但书写端楷足矣。
  【笺】端楷二字。不易到手。关系人品邪正。寿命延促故。姜白石论字有云。如端士。如美女。如武夫。如狂客。此因字之美恶。评品人物也。今学者所贵记录佛法。不必求工草圣。有妨参学。若夫英灵衲子。向未拈笔已前荐得。堪与佛祖为师。若向点画分明处荐得。堪与人天为师。若向放下笔时荐得。自救不了。
  普耀现书品。太子年七岁。入书堂。其师选友。见太子神光。不能任。即躄地。时菩萨手执金笔。栴檀书隶众宝明珠成其书床。侍者送之。问师选友。今以何书相教耶。师曰。以梵佉留。无他异书。菩萨曰。异书有六十四。何止二种。师问。六十四。皆何名。太子曰。梵书佉留。大秦书。半书。天书。观空书等。时一万童子。与菩萨俱在师所学。见菩萨威德建大。圣慧分别。书字而宣之。其言无者。宣於无常苦空非我之音。其言欲者。出淫怒痴诸贪求音。其言究者。出悉本末真净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