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戒律宗
- 沙弥律仪毗尼日用合参
沙弥律仪毗尼日用合参
◎圆通讷。简严。不妄言笑。常习定。初叉手。中夜渐升至膺。侍者每视以候鸡鸣。
不得急行。
【笺】急行无好步。威仪全不顾。识者在傍观。为之生恐怖。万一失跌。毁体裂肤。抱终身恨。所关甚大。故当徐行。
不得闻呼不应。凡呼。俱宜以念佛应之。
【笺】闻呼不应。其人嫉妬。嗔恚。覆障心故。道人心量。同於空谷。有叩即应。岂宜蕴嫉妬於胸中耶。念佛应者。云栖单阐念佛法门故。若是个英灵。才闻呼自己名字。顿见即心即佛。非心非佛。乃至千百则公案。一时悟入也。略举古德机缘几则。以示后学向闻呼处悟入云。灯录。黄檗。散众在洪州开元寺。裴相国一日入寺。见壁间画问寺主。这是甚么。主曰。高僧真仪。公曰。真仪可观。高僧何在。主无语。公曰。此间有禅人否。主曰。近有一僧投寺执役。颇似禅者。公遂请相见曰。适有一问。诸德吝辞。请上人代酬一语。檗曰。请相公垂问。公举前话。檗朗声云裴休。公应诺。檗曰。在甚么处。公当下知旨。如获髻珠。延入府署。执弟子礼。
◎裴休。一日托一尊佛於黄檗前跪曰。请师安名。檗召曰。裴休。休应喏。檗曰。与汝安名竟。斐礼拜。
◎陆亘大夫。问南泉曰。弟子家中有一瓶。瓶中养得一鹅儿。今来长大。欲出此鹅。不得损却鹅。未审有何方便。泉召云。大夫。陆应诺。泉云。出也。高峰云。南泉潦倒。手眼不亲。纵饶出得。也是死货。高峰只向他道。大夫还曾示人么。才拟秪对。便与乱棒打出。非特为遮汉。脱却鹘臭布衫。要使天下衲僧。个个解粘去缚。庆快平生。笔餐。国师三唤侍者。侍者三应。甚么处是辜负国师处。频呼小玉元无事。秪要檀郎认得声。提刑认得声。圆悟认得声。鸡飞上阑干。鼓翅而鸣。又作么生。好个入处。你看从上尊宿。惯用这般药头。不知死却多少活人。活却多少死汉。至今遗下荼毒。闻者无不灵验。苦不灵验。老僧另有方便。乃高声云。快唤沙弥来。与老僧洗脚。他沙弥速速道个阿弥陀佛。却也怪他不得。
凡拾遗物。即当白主事僧。
【笺】拾遗物者。即以物送知事。标於牌上。以待失物者归之。余人不得冒取。取者犯盗。宝训。山堂有古人风。住黄龙日。知事公干。必具威仪。诣方丈受曲折。然后备茶汤礼。始终不易。有智恩上座。为母修冥福。遗下金二钱。两日不寻。圣僧才侍者曰。扫地得之。挂拾遗牌。一众方知。盖主法者清规。所以上行下效。初学其勉之。
不得将佛灯私就己用。若燃灯。当好以罩密覆。勿令飞虫投入。
【笺】佛前灯。即第二戒中佛物也。既是佛物。不得私用。若离佛前。即成盗业也。若灯下。即第一戒中护生之法。以继慈悲之灯也。征。经。佛说也。以佛灯而学佛经。未审可否。训。佛物。法物。尚须甄别。佛灯。原为供佛。不为读经。且一大藏教。以戒杀盗为本。不遵佛戒。盗佛前灯读经。虽是好心。已成盗业。智度。盗佛前灯油者。当堕黑暗地狱。后为人盲○昔阿泥卢逗。入寺盗佛前供器。因灯昏暗。旋剔光耀。睹佛威严相好。偷心即歇。忏谢而去。以此剔灯功德。感报天眼第一。
供佛花。取开圆者。不得先嗅。除萎者。方供新者。不得弃地践踏。宜置屏处。
【笺】开圆者。花正开时也。不先嗅者。表诚敬之至也。除萎供新者。如法华。香风吹萎花。更雨新好者。以表道心日新。花当及时采供。若未开者。花瓣不舒。颜色尚浅。造化之工未全。采摘之侯非时。若已开者。香气稍减。色力澹薄。叶将飘零。时不我逮。所以未开。已开。皆非正见。须候花光灼灼。花色鲜鲜。香风馥馥。花影田田。斯时带露摘来。至诚奉献。开圆之心也。凡有佛出世说法。不独此方诸天。为之散花供养。而他方国土。诸佛悉来散花供养。以见佛佛赞襄之法也。故华严。法华。大悲。诸忏。皆以散花而为佛事。乃佛佛所行之法式也。诸经集要。散花供佛之花。不践踏者。佛告文殊。此花者。若四众能信修行。应当早起清净。澡漱口齿。念佛功德。恭敬此花。不以足踏。及跨花上。如法执取。安置净器。冶种种病。忏坛用扫花行者。本此。珠林。南齐晋安王。萧子懋。始年七岁。因母病笃。请僧行道。献花供佛。众僧以梵罂盛水。浸花茎。欲令不萎。懋礼佛。泣曰。若使母获胜利。此花竟斋不萎。七日斋毕。花更鲜红。视罂中稍有根须。母病寻瘥。当代称其孝感。经律异相。王遣使每日采花。一日使者。见佛相好。自念一命难保。佛法难闻。遂以所采之花供佛。佛即授记。号宝华佛。后王取花。竟无以应。心已办死。王闻以花供佛。大喜。略不加罪。宗镜。释迦文佛。说过去无量劫来。承事供养无数恒沙等诸佛。皆不得记。何以故。以依所行。有所得故。至然灯佛时。因献五茎莲华。乃得授记。释迦之号。方达五阴性空。心无所着。始见天真之佛顿入无得之门。故将莲华献佛。用表证明。
附 不得将佛前香。焚於私室。及熏衣被等。
【笺】净名疏。香是离秽之名。而有宣芬散馥腾馨之用。咸通传。天人费氏云。人中臭气上熏於空。四十万里。诸天清净。无不厌之。但受佛付嘱。令护於法。佛尚与人同止。诸天不敢不来。故佛法中。香为佛事。大论。天竺国热。又以身臭故。以香涂身。供养诸佛。及僧。
华严。善法天中。有香名净庄严。若烧一丸。而以熏之。普使诸天。心念於佛。
◎昔人有香名大象。因龙斗生。若烧一丸。兴大光明。细云覆上。味如甘露。七日七夜。降香水雨。若着身者。身则金色。若着衣服宫殿阁。亦悉金色。若有众生。得闻此。七日七夜欢善。悦乐。灭一切病。无有横狂。远离恐怖危害之心。专向大慈。普念众生。我知彼已。而为说法。令无量众生。得不退转。戒德香经。阿难白佛。世有四种香。一曰根香。二曰枝香。三曰花香。此三品香。唯能随风。不能逆风。故今所例并此香也。成实论。波利质多罗树。其香则逆风而闻。树即帝释殿十员生树。智度。盗佛香者。堕泥犁。后为人臭秽。礼节。当净拭香垆炭火多少。执香炉无以自熏。要用最经。鼻嗅香者。由减香气。无其福德。正报堕波头摩地狱未来世。鼻根无香味。
日云经。香烟不尽。放地。得越弃罪。尽五岁。堕粪屎地狱。何以故。放恣心故。感应篇注。天师门下科令。灶下灰火。谓之伏龙屎。不可烧香。
附 不得将佛前幢幡。庄严法器等。为他用。
【笺】智度。盗幡为衣者。主恶疮脓血之报。正锋录。布施幢幡。庄严法物。经律赞叹。功德甚多。若窃毁幢幡。而受罪及重。如佛名经。有无量幢佛。无量幡佛。以德而彰名也。以其因中施幢幡庄严法故。而证果也。秃人不信因果。窃所施之幡。为被。为衣。为带。为担络。为展桌。为风帆。其污秽亵渎。犹不忍言。甚至以菩萨圣号。颠倒张挂。呜呼。亵秽以至於此乎。丛林执事。略不以此痛心。知识亦不以此鉴戒。殊可慨矣。切思所施之心何心。窃毁之念何念。昔皓布裈书佛字於布裈上。有效之者。皓曰。汝必吐血死。后果如其言。今之亵秽圣号。恐不止吐血死也。五百问。先上佛幡得取用作佛事否。答。佛事得用。檀越不听不得。珠林。宋尼智通。京师简静尼也。年少信道不笃。元嘉九年师死。罢道嫁魏郡梁群。甫生一男。年大七岁。家贫无以为衣。通为尼时有数卷素无量寿。法华等经。悉练捣之。以衣其儿。居一年。恍惚警悸。竟体剥烂。状若火疮。有细白虫。日去升余。燥痛烦毒。昼夜号叫。常闻空中语云。坏经为衣。得此剧报。旬余而死。
不得与年少沙弥结友。
【笺】戒品才登初地。禅道所以立身。切莫狎近恶少。戏论三五成群。流荡放逸无反。向后不要做人。从上英贤知识。皆依尊宿谘询。机缘啐啄相契。禅律一句主宾。十方菩萨作伴。千古圣贤为亲。四恩以此总报。不负出家之因。
不得三衣苟简。
【笺】三衣者。三聚戒之标帜。即吾人之头目身体手足。人缺一。不名全人。戒缺一。不名全戒。故律云。若借。若无。并名非法。亦犹吾人之头目等。不可假借於人也。此三衣。均名解脱福田。而品制阶级。宛尔不同。其原出剃发篇。善见论偈。善哉解脱服。无相福田衣。奉披如戒行。广度诸众生。
不得多作衣服。
【笺】宝训。佛鉴曰。先师节俭。一钵囊鞋袋。百裰千补。犹不忍弃置。常曰。此二物。相从出关。五十年矣。讵肯中道弃置。有南泉悟上座。送褐布裰。自言得之海外。冬服则温。夏服则凉。先师曰。老僧寒则有柴炭纸衾。热则有松风竹阴。蓄此奚为。终却之。
宗门武库。富郑公。得旨於华严颙。公罢相居洛中。请颙住招提。颙临境。郑迓之。途遇司马温公。询何往。郑公实对。遂联[金*麀]而出。候於邮亭。见数十担过。温逆问之。荷担者应曰。新招提和尚行李。温公欲归。郑曰。华严即至。奚归之。温曰。某见之矣。竟先驰归。
灯录。真净。在建康保宁舒王斋嚫素缣。因问侍僧。此何物。曰纺丝罗。净曰。何用。曰。堪做袈裟。净指所衣伽黎曰。我寻常披此。见者亦不嫌恶。即令送库司。估卖供众。其不事服饰如此。
若有余当舍。
【笺】有余当舍者。谓去我之贪痴。念人之寒苦也。故道人不事华丽。破衲是甘。其视置盛服盈箱者。如痴奴耳。
世说。损有余。补不足天之道 愚夫好华丽畜衣不知止。外道为苦行裸形竟无耻。应舍斯二边。三衣尊佛氏。
不得办精致绦拂。玩器等。妆点江湖。取笑识者。
【笺】绦者。本华严束带之偈。大悲把索之手。尊宿仿之为绦。大义束缚身心。不使放逸。今时色丝。争妍斗丽。殊失先圣之意也。拂者。自马祖蓦视绳床。百丈末后三日耳聋。大非轻易。妆点江湖者。即四衢道中。妆相觅钱者也。凡人一经妆点。真气即丧此辈无知。不必及齿。而有身荷法门。不重道德。不择人品。惟势利是图。滥相付授。以至玷辱法门。无恐不作。罪将谁归。
续灯。云隐千濑和尚。有扶宗显正论。其剖柝邪正。订定是非。极有可观。但其中以宗师拈椎竖拂为谈柄。引晋王衍。握玉麈尾。与手同色事为证。夫宗师拈椎竖拂。乃激扬向上一着。岂细事耶。千灏以为谈柄。非惟失自家正眼。亦抑疑误后人。
不得着色服。及类俗人衣饰等。
【笺】黄红绿紫。艳色也。释子宜坏色。以别缁素境色。青黑木兰色也。
不得不净手搭衣。
【笺】三衣。乃千佛列祖相传之法服。若不净手搭衣。即慢千佛列祖之法道也。故制。
凡上殿。须束缚裤袜。不得放意自便。
【笺】大殿。乃诸圣云集之所。当严洁而登。束缚者。恐下身垢物。遗於佛地故。西域有裙无裤。裙。译为内衣。此条不关佛制。云栖为避土俗。故从之灯录。云居膺。令侍者送裤与住庵道者。者曰。自有娘生裤在。不受。师再令侍者问。娘未生时。着个甚么。者无语。后迁化。有舍利。师曰。直饶得八斛四斗。不如当时下得一转语好。
不得闲走。
【笺】圣贤学问。做不尽底。无有闲底时节。直饶造到大智闲闲。犹有智在。易曰。闲邪存其诚。非徒闲也。犹有诚在。吾人方处於学地。一生须将个闲字闲却。孜孜以禅律为心。庶不负父母师长恩也。古德云。闲时不至落空。忙时不至逐物。不落空。不逐物。且道是什么人境界。
不得多言。
【笺】宝训。雪堂曰。学者不知道之所向。则寻师友以参之。雪堂仁慈忠恕。尊贤敬能。戏笑俚言。罕出於口。
道德经。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易。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
不得坐视大众劳务。避懒偷安。
【笺】所食既均。所务亦均。庶不愧百丈。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也。
五灯。杨岐曰。上下偷安。为法门大患。
◎圆照本。天资粹美。无缘饰。依天衣怀。弊衣。身操井臼。与爨。昼则驱驰僧事。夜则坐禅。精勤苦刻。略不少怠。或曰。头陀荷众良劳。本曰。若舍一法。不名满足菩提。欲此身证。敢言劳乎。
不得私取招提竹木花果蔬菜。一切饮食。及一切器物等。
【笺】招提。四方物。即常住物也。一切。非一种也。言一竹。一木。一花。一果。皆是大众之物。私取即盗也。
不得谈说朝廷公府。政事得失。及白衣家长短好恶。
【笺】箴规。山行水次。戒护开谈。张口如弓。发言如箭。雌黄世事。品藻他人。讶食说钱。呵风骂雨。墙壁有耳。法令无亲。忽然虎口遭伤。始见锋头太露。窃议朝廷政事。私平公府客寮。讲国土之凶丰。论风俗之美恶。以至工商细务。市井闲谈。边鄙兵戈。中原宼贼。文章伎艺。衣食货财。既乖福业。无益道心。如此游言。并伤实德。坐消信施。仰愧龙天。
凡自称。当举二字法名。不得云我。及小僧。
【笺】凡应对云我。无乃太慢。应小僧无乃太卑。称二字法名。庶几谦恭有礼。凡有出家者。本师当观其根气优劣。然后立名。一名一字。乃最初开导之法语。令其一生。顾名思议。今之取名字者。不知说法之式。受名字者。亦不知得法之用。所以去古远矣。
灯录。象耳山圆觉。郡守填牒。误作袁。以师俗姓袁。戏谓曰。一字名可。师曰一字已多。守异之。云居显注。凡自称皆当用法名。书本中有刻某甲者。乃因不知前人何名。虚悬二字。今现有法名。见人辄自称某甲。大为非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