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戒律宗
- 律苑事规
律苑事规
加衣师说法(云云)(如要语中讫)令沙弥互跪执衣教如是言。
加五条(正有三品割截揲叶褶叶也下有缦衣从有二十一品随用改之)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此安陀会五条衣受一长一短割截持(三说)。
加七条(正有二品割截揲叶也下至缦衣从有二十二品随改)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此郁多罗僧七条衣受两长一短割截衣持(三说)。
加大衣(正有十八品割截揲叶各九也下至缦衣从有大品随改)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此僧伽棃(若干)条衣受(若干)长一短割截衣持(三说)。
加钵(梵语钵多罗此云应器)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此钵多罗应量受常用故(三说)。
加坐具(梵语尼师坛此翻随坐衣)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此尼师坛应量作今受持(三说 戒坛且作南向)已上加衣法若无对首并许心念作之(衣钵加毕)净人鸣鼓侍者二人至堂仍前鸣引执炉挑灯迎引十师自堂而出举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行至坛所从东绕坛至西阶上第二级投东朝坛一行立礼三拜坛长启白祝圣毕收具复念本师号又东绕第二级坛至西阶上坛上礼三拜次礼建坛四圣三拜并烧香念本师号从西向北入佛后出南依位立定侍者鸣引二下齐问讯俱坐坛下鸣槌一下有声音者作梵讫众诵传香偈散花偈(如结界仪中)坛长鸣尺一下白坛(今时多是不祝圣不礼拜不梵音不白坛径直举差)。
坛长白坛(云云)(如要语中)讫次坛长拈沙弥引标着其名字端正念后差竭磨师教授师坛长云。
第一引沙弥(某甲某甲某甲)将升宝坛从僧求受具戒今请(某寺)和尚为羯磨师(即第二位)某寺和尚为教授师(即第三位)(某寺)和尚答所成法(即第四位)差了次羯磨作白差教授师应先问云(有将此问在问和后问之)谁能与彼沙弥作教授师(教授师答云 某甲)能(告云)长老既能听作法差。
(问)大德僧听僧集不(答)僧已集(问)和合不(答)和合(问)僧今和合何所作为(答)受戒羯磨(此是通答已后不须再和僧差别答云)差别教授师出众问难单白羯磨(后法须和僧)。
已上一节每日初上坛并依此式坛长不白檀直举差也(羯磨师云)差教授师出众问难单白羯磨。
大德僧听(云云)(如羯磨经中)问成不了(羯磨师云)作法既成教授师出众问难 某教授师即从座起整衣持具从北入佛后向西出至佛前复朝东向僧问讯转身从南面西阶而下阶下侍者鸣引引至教授所敷具而坐侍者鸣引教沙弥礼三拜了互跪侍者次第度衣钵袱与师师与沙弥三人各擎之先安慰言。
善男子我受坛上众僧作法差我下来问汝等遮难汝莫恐惧须臾持汝着高胜处汝等三人将升宝坛求受戒法然恐汝等身带遮难障戒不发问难之前先当示汝衣钵名义各有名体色量四种也。
教授师说示衣相遮难等(备如要语中今略提云)。
善男子汝袱中所有三衣一钵名体色量乃恒沙诸佛之标帜贤圣沙门之轨仪比丘受戒之正缘为僧终身之道具祖师道若不已有定不得戒此衣此钵是汝三人已有不(答云)已有衣钵虽是已有要须身器清净方堪进受若有遮难定不得戒我今问汝汝须实答(遮难释相如羯磨经疏中)。
问边罪 污尼 贼住 外道 黄门 杀父母 杀阿罗汉 破僧 出佛血 非人 龙畜 二形更问轻遮 汝各 和尚名 年满 衣钵 父母负人债 下使人 官人 丈夫 五病
汝三人既前无重难后无轻遮可纳戒法(大略如此余如要语中)少刻坛上亦当如是答之汝等今於坛下立我往僧中作法和尚问众僧众僧默可我举手召汝汝可即来。
其教授师令戒子起立为正着七条着履揲具衣钵袱置手中语今於坛下立我当召汝教授师即从座起入坛南面东阶上第二级面西行回身从西阶上至坛上朝东向僧舒手相及处敷具正立合掌白云。
召沙弥入众单白羯磨。
大德僧听(云云)(如上)教授师只一拜收具问讯仍前西入复位坐之 其第二引和尚(即上第一引羯磨师也)拈标差僧云。
彼第二引(沙弥某甲某甲某甲)将升宝坛从僧乞戒受具戒今请某寺阇棃为羯磨师(只第一引教授师也)某寺阇棃为教授师(只第一引答法师也)某寺阇梨答所成法(只第一引第五师也下皆例此周而〔始〕)。
第二引羯磨师差教授师单白词语前后问答并同前 其第二引教授师如前出众从坛上东阶而下侍者引去教授师 其第一引教授师亦从座起於佛后出坛西阶上立举手唤前已教授沙弥云(某甲某甲某甲)来戒子上坛佛前一行立为接衣钵袱次第安佛前小几案上为戒子烧香并四圣处香了令问讯礼三拜却引戒子从右边北入绕佛后转至和尚前为所衣钵袱安羯磨师前小机案上令敷具礼三拜已皆互跪合掌告云。
汝当恳恻至诚仰凭清众求哀乞戒恐汝未能我今教汝。
大德僧听我(某甲)从和尚(某甲)求受具足戒我(某甲)今从僧乞受具足戒(某甲)为和尚愿僧慈愍故拔济我(三乞了)令戒子复座教授师归位坐定次羯磨师对众问难即白云。
对众问难单白羯磨。
大德僧听(如羯磨经中)问成否了(羯磨师说衣钵名义遮难等文如要语中若受戒人多不宜广说)羯磨师作单白已再问衣钵有无及十三重难十六轻遮并同前教授师出众问之一般然后说缘境发心(备如要语中)说了。
秉受具足戒白四羯磨(如羯磨经中)三番无差得戒圆满 作法既了令戒子三人朝外座待第二引教授师上坛作白召羯磨了又待教授师入众生讫听第三引羯磨师差教授师了方令戒子起三拜侍者在坛下鸣引引下坛往望坛处烧香问讯仍引至祖师堂烧香三拜了引入护坛侍者付小六念与之。
次说随相及授四依法。
先说四波罗夷法 次说四依法(其文备如羯磨经中)。
次请师作衣药钵展转净主。
是夜净人打鼓集新僧於坛上侍者至说净师所问讯鸣引引说净师至坛上坐讫参头烧香毕众礼三拜令坐侍者鸣引一下念请师夫头云。
夫因畜长财致使袈裟而离体能行说净免教铁叶以缠身不得明师安知深旨今为汝等一心恭请(某人)为衣药钵展转净施主而况此师诲人无倦接物有方故须专秉一心恭陈三请(引一下众请云)。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今请大德为衣药钵展转净施主愿大德为我作衣药钵展转净施主慈愍故(三请各引一下净主答曰)汝既陈请我当为汝作衣药钵展转净施主所有教示汝须谛听。
净施主说法(如要语中)说净师说法了侍者一人先去请诵经师鸣引从坛东阶而上说净师从西阶而下诵经师就座趺坐讫戒子参头炷香一片同众三拜皆坐次诵经师诵遗教经讫下坛而去众戒子绕坛念楞严咒参头回向此乃一坛受事辨若来日又受戒更如前行。
律苑事规卷第二
律苑事规卷第三
四明演忠律寺住持嗣祖比丘省悟编述
洪 布萨仪
若新受戒人广诵者须预请住持作羯磨并答法人又须和会行事等七人及证戒本一人若夏中常说者维那须於每月(初八二十三)日出差说戒人牌挂僧堂右颊此差不问已来历职事须肩次轮流如有私假公出病缘及不能秉说之人并须自行和会人代之毋得临时失事本律说戒犍度初明先广后略次第八段於相易晓后明先略后广三五说戒皆为八难余缘来有缓急致有要心五阶不同前四阶略第五阶广说者不可云略然而同是难缘某来犹远要心广说故广说之不同无难而广说也今时说戒前后中间广略不定一夏足经一卷虽钞主义立寒热二缘略说而非一席之间有中广三十前略十三后略九十等例此略不出律制其弊久矣久则难变且依旧出说戒秉白上差下 梵音亦上差下 行事四人下差上 今时多是和会。
(白黑)月说戒 (开写) (某甲)律师 梵音 (某甲)律师 秉白 (某甲)律师 今 月 日 堂司比丘 (某甲) 咨禀
一(四月)黑月广四重(余略) 二(五月)白月广十三二不定(余略) 三(五月)黑月广三十(余略) 四(六月)白月广九十提舍(余略) 五(六月)黑月广众学(余略) 六(七月)白月不说戒 闰白月广四重至三十(余略) 闰黑月广九十至众学(余略)
说戒行事 (开写) (某甲)律师 (某甲)律师 (某甲)律师 (某甲)律师 今 月 日 堂司比丘 (某甲) 咨禀
住持亦须预和会首座或老成人答法至说戒前一日晚维那令堂司行者请说戒七人献汤(如常戒)至参前维那令直殿人洒扫法堂仍令行仆两边挑灯暑月不宜湫隘及排住持位於佛左置槌於佛右参罢维那令堂司行者於大香炉前排手炉花柈筹匣水盂汤盂手巾并架如常铺说仍置一蒲团於香炉前中间先一日晚喝头火后维那令堂司行者绕廊疎疎打引报云 习行事 法堂点烛众集坐定堂司行者擎汤茶柈柈中点烛烧香行仆行盏行汤汤罢却习行事加行事人或音声未谙进止有乖维那与老成人须再三依式教之莫待临时有失观瞻先习者为此也习了维那嘱堂司行者收拾物件至来日早粥直日人僧堂鸣槌一下白云。
大德僧听今(白黑)月(巳)日众僧和合(辰申)时就讲堂说戒(次如常法回向)粥了少歇维那亲到法堂点视香花筹水等件件铺设如仪又令堂司行者往说戒人处取香炉花瓶烛台及烛排法座上又令门子挂说戒牌於山门外东首(今多挂法堂上)又令直殿人上诸殿堂香灯却令堂司行者覆头首住持打起绕廊打小板次打大钟(踈踈打之)大众绕诸殿堂烧香集僧堂前依戒次一一问讯叉手而立威仪整肃毋得语笑头首亦依戒次而立秉白人及行事四人在沙弥下肩立唯直日人面对首座叉手而立候住持至杀钟即打鼓鼓绝直日人打引二下维那举集僧闻钟偈(云云)(如结界中)大众皆合掌诵之直日人(打引二下)略问讯於住持前行(疎疎打引)僧众雁行至讲堂香炉前住持问讯大众次第各问讯(此初入堂表所敬也)住持归位立大众一一就位东西两行而立待齐(打引二下)众齐问讯展具三拜(随拜打引)众各互跪直日人未可拜维那拳入堂偈(云云)(如结界中但改结界为布萨)众诵偈了(打引二下)齐收具而立(引二下)众齐问讯摄衣置具而坐直日人方展具三拜问讯坐定秉白人及行事四人便起身整肃威仪齐问讯秉白人先行行事四人亦庠序而行至香炉前秉白人在中间立行事第一人在秉白右立第二人左立第三人又右立第四人又左立如是相间作一行问讯叉手而立秉白自问讯回身东绕至水盂前立略问讯互跪诵水偈云。
八功德水净诸尘 盥掌去垢心无染 执持禁戒无缺犯 一切众生亦如是
(盥手拭巾下皆例此)偈了起身问讯向西行 至汤盂前行事第一人亦同问讯回身至水盂前(二人须瞻顾紧缓相待)一同略问讯互跪秉白诵汤偈云。
香汤熏沐澡诸垢 法身具足五分充 般若圆照解脱满 群生同会法界融
(盥拭手巾下皆例之)偈了第一人诵水偈(如上)。
偈了一齐起身第二人亦同问讯秉白归元立处第一人亦随行至汤盂前第二人亦绕至水盂前三人一齐问讯如是次第相顾问讯说偈盥掌各要齐整至第四人才归位便一齐问讯三步进前略问讯互跪取筹及执汤水盂手巾角秉白人举浴筹偈於左右以汤水浴筹云。
罗汉圣僧众 凡夫众和合 香汤浴净筹 布萨度众生
大众皆合掌诵之偈了五人各执筹木汤巾一齐起身略手朝三步倒退立定亦齐手朝执汤人先回身行至槌所揭槌袱浴槌执巾人亦随至以巾拂槌二人绕槌回至元立处秉白人即往槌所立擎水人亦先回身至住持前半跪以水洒手住持诵水偈(如前)执巾人亦往半跪授巾拭手擎汤人与执巾人至礼亦(如上)住持诵汤偈(如前)其擎水擎汤并二执巾人次第至第一座前洒手授巾循行而去众各诵水汤二偈盥手拭巾既了四人仍回香炉前立定手朝三步进前略手朝半跪置巾於元处令其整齐二盂亦置元处一齐起身略问讯三步退问讯第四人先行次第各归元位问讯而坐秉白人鸣槌一下云。
大德僧听众中谁小小者收护 行事第四人闻白谁小小者便起身问讯至秉白人后问讯离四五尺许叉手而立秉白人再鸣槌一下云。
大德僧听(外有)清净大沙门入 若有客比丘皆集此处(再鸣椎一下云)大德僧听此众小者已收护外清净大沙门已入内外寂静无诸难事堪可行筹广作布萨我(某甲)比丘为僧行筹作布萨事 僧当一心念作布萨愿上中下座各次第如法受筹 白了便离槌所向南行举云 并受嘱授人筹 收护人而徐徐行 秉白人至住持前互跪授筹一条与住持住持双手受之诵受筹偈云。
金刚无碍解脱筹 难得难遇如今果 我今顶戴欢喜受 一切众生亦如是
收护人亦至住持前胡跪双手接筹住持诵还筹偈云。
具足清净受此筹 具足清净还此筹 坚固喜舍无缺犯 一切众生亦如是
秉白人先至第一座前次第循行分筹而去若受欲人须受二筹大众各各受筹诵受筹偈(如上)收筹人亦至第一座前次第一一收筹众各一一还筹及诵还筹偈(如上)秉白人最后分直日人筹了至西南角向西立收筹人亦收了对秉白人向东立齐手朝互跪秉白人以右手擎筹一条诵受筹偈(如上)又诵还筹偈(如上)递筹与收筹人秉白人又授一筹与之收筹人亦手擎筹并诵受还二偈起身手朝秉白人回至槌所收筹人亦同回元立处便急数筹数而点记之(初收筹时亦当先记数庶得无差若沙弥收筹而后亦再如上行之)秉白鸣椎一下云 次行沙弥筹 白了便徐行云。
沙弥筹 (若有沙弥亦次第分筹还〔筹〕并诵偈无则不须也)收筹人便行过秉白人前至住持前互跪白云 大僧几人 (若有沙弥则云) 沙弥几人 (无沙弥则云) 大僧几人沙弥无 筹与住持了起身略问讯便达法座归位而坐秉白人至住持前互跪住持告云 此一住处一布萨大僧几人 (有沙弥则云) 沙弥几人 (无沙弥则云) 大僧几人沙弥无 住持付筹与了起身问讯回身至香炉前立略手朝三步进前手朝互跪安筹於匣内起身略问讯三步退后问讯回至槌所鸣椎一下合掌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