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戒律宗
- 律宗新学名句
律宗新学名句
一入时语小二敛身口意三摄心卑恭而行四收摄诸根五威仪庠序生善。
请依止须具五法(僧祗)
一爱念二恭敬三惭四愧五乐住。
二种五法与人依止(增一)
一言善哉二言好三言起四言去五言与依止一若言能二若言可三若言是四言善自修行五言不放逸。
五法与看病人衣物
一知病人可食不可食二不恶贱病人大小便唾吐三有慈愍心不为衣物四能经理汤药至死若差五能为病者说法。
受戒多岁不知五法尽形依止(十诵)
一者不知犯二者不知不犯三者不知轻四者不知重五者不诵广戒。
三千威仪事师二种五法
一旦往问讯二师呼即着袈裟往不单身三当扫地具澡水拂拭床席四若有所作若出入行止当报五受经问解得不得不应有恐意一当数往二至户当三弹指三入当头面礼四长跪问消息五当还向户出。
为在家人作师二种五法(毗尼母论)
一非亲旧不往返二不求形势料理檀越家业三不共窃语令家中生疑四不教良时吉日祠祀鬼神五不过度所求一不应檀越舍止住二不系心贪利三为别别说法等四不与共娱乐五不用不常欲相见。
母论能谏之人五法不须受
一无惭愧二不广学三常觅人过四喜斗诤五欲舍道。
世间五宝难得(四分)
一值佛出世二闻佛说法三闻而解之四如法而行五得信乐心。
梵语五翻(续高僧传)
一秘密故二多含故三此方无故四顺古故五生善故。
五无间业(成论)
一趣异无间舍身生报故二受苦无间中无乐故三时无间定一劫故四命无间中不绝故五形无间皆徧满故。
像法时有五灭法(十诵)
一比丘小得心已便谓己圣二白衣生天出家人入地狱三有人舍世间业而出家破戒四破戒多人佐助五乃至罗汉亦被打骂。
经行五益(四分)
一堪远行二能思惟三少病四消饮食五得定久住。
昔人五药对五篇(资持)
一灭摈二僧法忏三对首三说四对首一说五责心悔。
涅盘经罗剎乞浮囊五喻
一全乞喻犯四重二乞半许喻犯僧残三乞少许喻犯兰四乞指许喻犯提舍五乞微尘许喻犯吉。
五欲(亦名五尘)
一色欲二声欲三香欲四味欲五触欲。
五利使(使以驱役为义)
一身见(於五阴中妄计为身)二边见(互执一边总六十二)三邪见(拨无因果断灭善根)四戒取(於非戒中谬取为戒)五见取(谬计非法生心而取)。
安居五利(事钞)
一畜长财二离衣宿三背请四别众五食前食后至他家。
佛行房五利(僧祗)
一我诸弟子不着有为事二不着世俗言论三不着睡眠妨行道四看诸病人五为年少出家见佛威仪起欢喜心。
五力
一信力二精进力三念力四定力五慧力。
资持五例
一定宗二辨教三叙引用四明破立五示阙疑。
六位羯磨受戒
一中国十人二边方五人三尼中二十人四尼中义立十人五小年曾嫁六遣信。
受欲六缘(事钞)
一佛二法三僧四塔五看病六病人。
归命三宝六义(戒疏)
一荷恩二加护三生信四表敬五显胜六开众生佛法僧念。
宝有六义(宝性论)
一希有义世宝贫穷所无三宝薄福不遇二离垢义世宝体无瑕秽三宝绝离诸漏三势力义世宝除贫去毒三宝六通难思四庄严义世宝严身令好三宝能严法身五最胜义世宝诸物中胜三宝诸有无上六不改义世宝炼磨不变三宝八法不动。
诗有六义(毛诗序)
一风(刺上化下)二赋(布义)三比(取义)四兴(感物)五雅(政事)六颂(成功)。
儒宗六经
一春秋二易三书四诗五礼六乐记。
六群比丘(戒疏)
一难途二跋难陀三迦留陀夷四阐陀五马师六满宿。
亲近恶人六过(资持)
一坏名闻二障学道三丧德行四失正信五伐善根六墯恶道。
俗中六艺
一礼二乐三射四御五书六数。
六根
一眼二耳三鼻四舌五身六意。
六国
一韩二魏三燕四赵五齐六楚。
六斋日(智论)
一初八日(天王使者下)二十四日(天王太子下)三十五日(天王自下)四二十三日(天王使者下)五二十九日(天王太子下)六三十日(天王自下)。
六师持律(事钞)
一唯执四分一部不用外宗二当部缺文取外引用三当宗有义文取外引用四此部文义具明而是异宗所废五兼取五藏通会律宗六终穷所归大乘至极。
外道六师(涅盘经)
一富兰那迦叶二末伽梨拘赊梨子三删阇夜毗罗胝子四阿耆多翅舍钦婆罗五迦罗鸠驮迦旃延六揵陀若提子。
六识
一眼二耳三鼻四舌五身六意。
相宗六释
一持业二依主三相违四带数五邻近六有财。
六趣(亦号六道)
一天二人三修罗四地狱五饿鬼六畜生。
六种成就
一信二闻三时四主五处六众。
六种神通
一神境二他心三天眼四天耳五宿命六漏尽。
六种兰若(集僧篇)
一头陀即上行所依二寄衣即恐怖离衣戒三盗戒即闲静处四僧界即有难无难五衣界即九十离衣戒六难事即提舍尼戒。
犯残六种不忏清净(十诵)
一上座犯残诸人生慢心念不作即得清净二大德多知识三多惭愧四病重不能跪忏五住处不满二十道路遇贼死六众不清净往至他方道路遇贼。
十诵六种盗心
一苦切取二轻慢取三以他名字取四抵突取五受寄取六出息取。
目连问罪报经六聚墯六狱(事钞)
一吉罗墯等活地狱九百千岁二提舍尼墯黑绳地狱三亿六十千岁三波逸提墯众合地狱二十一亿四十千岁四偷兰遮墯嗥叫地狱五十亿六十千岁五僧伽婆尸沙墯大叫唤地狱二百三十亿四十千岁六波罗夷墯焰热地狱九百二十一亿六十千岁。
六亲(汉书)
一父二母三兄四弟五妻六子。
六尘
一色二声三香四味五触六法。
自然六相
一可分别聚落随相二不可分别六十三步三无难兰若五里四有难兰若五十八步四尺八寸五道行界二里六水界十三步。
六足阿毗昙论(发智论为身论)
一法蕴足论二集异门足论三施设足论四识身足论五品类足论六界身足论。
钝根罗汉待时解脱有六(婆沙论)
一须好衣服二须好饮食三须好卧具四须好处所五须好说法人六须好同学。
盗戒六大
一地二水三火四风五空六识。
华梵六度
一檀(秦言布施)二尸罗(秦言好善)三羼提(秦言忍辱)四毗梨耶(秦言精进)五禅(秦言思惟修)六般若(秦言智惠)。
制教六念
一念知日月二念知食处三念知受戒时四念知衣钵有无五念同别食六念康羸。
化教六念
一念佛二念法三念僧四念戒五念施六念天。
污家戒六比丘走入王宫回避
一闻达 二摩酰沙
改过伏从
三迦留陀夷 四阐陀
现在拒谏
五阿湿[(白-日+田)/廾] 六富那婆嗟
六府(赡病中资持)
一大肠二小肠三胃四膀胱五三焦六胆。
此方翻译六别(轻重仪)
一单翻二重译三失译四杂录五疑经六伪引。
六方礼佛(六方礼经)
一东方父母事二南方师长事三西方夫妇事四北方亲属朋友事五下方奴婢事六上方沙门道人事。
式叉尼六法
一摩触二盗四钱三杀畜生四小妄语五非时食六饮酒。
数息六法(戒疏)
一数(摄心在息从一至十)二随(细心依息知入知出)三止(息心静虑)四观(分别推扸)五还(转心反照)六净(心无所依妄波不起)。
食有六味(涅盘)
一苦二醋三甘四辛五咸六淡。
比丘六物
一僧伽梨二郁多罗僧三安陀会四钵多罗五尼师坛六漉水囊。
六欲天
一四天王天二忉利天(此云三十三)三夜摩天(此云善时)四兜率天(此云知足)五化乐天六他化自在天。
六和相和
一身同住 二口同默 三意同忍
体和
四见同解 五戒同遵 六利同均
七觉支
一择法二精进三喜四除五舍六定七念。
阿难结集时忏七吉罪(五百结集)
一不合於佛法中先求度比丘尼二世尊三反请作供养人不作三为佛缝僧伽梨不合脚蹑四世尊涅盘三反告之不请住世五世尊索水不与六如来在世时不问杂碎戒七不遮尼令污佛足。
出家学本七科(业疏)
一出家功由菩萨二有益超世三障出有损四明出已乃行凡罪五出已乃行凡福六出家行圣道行七大小相决同异。
小乘七贤
一五停心(多贪不净多嗔慈悲多散数息愚痴因缘多障念佛二别想念三总想念心无常法无我身不净受是苦)四暖(如人钻火前暖后火令修见道已得前相)五顶(在暖忍之间如山之顶一云如人之顶)六忍(此善根决定更无退动)七世第一(於此世间异生有漏位最第一)。
儒宗竹林七贤(史记)
一阮藉二嵇康三刘灵四阮咸五向秀六山涛七王戎。
七支业
一媱二盗三杀四妄语五绮语六两舌七恶口。
然火七事无利(僧祇)
一坏眼二坏色三身嬴四衣垢坏五坏卧具六生犯戒缘七增世俗话。
盗戒七主(事钞)
一掌护损失主二寄附损失主三被盗物主四贼施比丘物主五收囚缚贼主六狂人施物主七守视人作主。
七种僧
一一人僧二二人僧三三人僧四四人僧五五人僧六十人僧七二十人僧。
七种僧界
一人法二同界二法食二同界三法同食别界四戒场界五受戒小界六自恣小界七说戒小界。
七种自恣
一对五德三说(广自恣法)二对五德再说三对五德一说四难事作白三说五难事作白再说六难事作白一说七难事惊急直去(略自恣法)。
七种衣不作净施(十诵)
一僧伽梨二郁多罗僧三安陀会四坐具五雨衣六覆疮衣七百一供身具。
七种称量前事
一人二法三事四人法五人事六法事七人法事。
七种不损财施(杂宝藏经)
一眼二色三言四身五心六床座七房舍。
七种阙缘方便(戒疏)
一阙比丘缘二境强三缘差四境差五想差六疑心七善心白。
七聚罪
一波罗夷聚二僧伽婆尸沙聚三偷兰遮聚四波逸提聚五提舍尼聚六恶作聚七恶说聚。
善见七种精
一青色转轮圣王二黄色轮王太子三赤色犯媱色多者四白色负重人五黑色轮王大臣六酪色须陀洹七浆色斯陀含。
师资七种共行法(事钞)
一师被治罚弟子当如法料理二师犯僧残弟子劝令悔露三师病弟子瞻视乃至差及命终四师不乐住处弟子当移五师有疑事弟子当以法律教六师恶见生弟子教令住善见七弟子当以法食二事将护。
心论初念无作七种名(业疏)
一彼一切恶戒对治故名律仪二入七众具故名波罗提木叉律仪三善作故名妙行四思愿道故名业道五彼最初随顺解脱故名波罗提木叉六名业业者作所起故七名尸罗尸罗者淳善义。
尼七种受法(羯磨)
一八敬二善来三破结四遣信五小年曾归六二十众七边方义立十众。
食具七罪
一非时提二残宿提三不受提四内宿吉五内煮吉六自煮吉七恶触吉。
持犯七种通缘
一是五众出家二了知是比丘三期心当境四无命难五无梵行难六称本境七进趣正果。
七众(亦号七部)
一优婆夷二优婆塞三沙弥尼四沙弥五式义摩那六比丘尼七比丘。
言语风触七处(智论)
一项二龂三齿四肩五舌六咽七胸中。
四分亲厚七心
一难作能作二难与能作三难忍能作四密事相告五互相覆藏六遭苦不舍七贫贱不轻。
俗中父祖七世
一高祖二曾祖三祢祖四父五己身六儿七孙。
七善律仪(成论)
一五戒二八戒三十戒四具戒五禅戒六定戒七道共戒。
文七非羯磨
一非法非毗尼羯磨二非法别众羯磨三非法和合众羯磨四如法别众羯磨五法相似别众羯磨六法相似和合羯磨七诃不止羯磨。
义七非羯磨
一人非二法非三事非四人法非五人事非六法事非七人法事非。
华梵七佛
一毗婆尸(此云广说)二尸弃(此云火)三毗叶罗(此云一切慈)四拘留孙(此云金仙人)五拘那含(此云金色仙)六迦叶(此云饮光)七释迦牟尼(比云能仁寂默)。
涅盘经七分(天亲涅盘论)
一不思议通返示分二成就种性遣执分三王法实义分四方便修成分五离诸放逸入证分六慈光善巧住持分七显相分。
善见事师七法
一太远恐不闻二太近恐踏师影三上风恐臭气熏师四高处恐成憍慢五当前碍师观望六当后回顾唤难七立於十尺计。
七宝(多论)
一金二银三摩尼(亦曰毗瑠璃即须弥山宝)四珊瑚(亦曰颇离即水精也)五砗磲(青白间色之宝)六码碯(其色如马之碯)七赤真珠(佛地论云赤虫所出一云体赤故也)。
七品慈(涅盘经)
亲三品上亲(师僧父母)中亲(兄弟姊妹同学)下亲(惠我财物或朋友等)怨三品上怨(夺我父母性命等)中怨(夺我兄弟性命财物)下怨(夺我朋友性命等)不怨不亲为一品。
七灭诤
一现前二忆念三不痴四自言五多人语六罪处所七草覆地。
持犯篇七门
一知犯名字二解体状三明成就四明通塞五明渐顿六明优劣七杂料简。
七耀
一日二月三南荧惑四北辰星五东岁星六西太白七中宫土宿。
了论戒护八缘
一如王太子后绍王位二如月光明渐渐圆满三如如意宝珠随愿皆果四如王一子爱惜绍位五如人一目爱之甚重六如世贫人爱少资粮七如国王三事具足(一财二欲尘三正法)八如病人得好良药。
行覆藏八缘失宿行法(忏篇)
一往余寺不白二有客比丘来不白三有缘自出界外不白四寺内徐行者不白五病不遣信白六二三人同一屋宿七在无比丘处住八不半月半月说戒时白。
四分八位法
一但心念二对首心念三众法心念四但对首五众法对首六单白七白二八白四。
如来八音
一极好二柔软三和适四尊慧五不女六不悞七深远八不竭。
八戒
一不杀二不盗三不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华香璎珞香油涂身七不坐高床及听伎乐八不非时食。
八寒狱(智论)
一頞浮陀二尼罗浮陀三诃罗罗四阿婆婆五睺睺六沤波罗七波头摩八摩诃波头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