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宗新学名句


海有八奇特法(四分)
  一渐入渐深二潮不过限三不宿死尸四百川来会无复本名五万流悉归而无增减六出众珍宝七大身众生所居八同一醎味。

比丘尼八敬法
  一百岁尼礼初夏比丘足二不得骂谤比丘三不得举比丘罪说其过失四从僧受戒五从僧出罪六半月求教授七依僧安居八依僧自恣。

破戒受持戒礼得八轻法(宝梁经)
  一作愚痴二口喑痖三颜貌丑陋四其面侧戾见者蚩笑五转受女身作贫穷婢使六形体羸瘦夭损寿命七人所不敬常有恶名八不值佛世。

水有八功德
  一清净二不臭三轻四冷五软六美七饮时调适八饮已无患。

八苦
  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爱别离苦六怨憎会苦七求不得苦八五阴盛苦。

毗舍佉母八愿
  一与客比丘食二与远行比丘食三与病比丘食四与随病药五与看病食六食粥七给比丘雨衣八给尼雨衣。

八解脱
  一内有色相外观色二内无色相外观色三净身作证四虚空处五识处六无所有处七非有想非无想八灭受想。

八事失德衣(五分)
  一时竟二失衣三闻失四远去五望断六衣出界七人出界八白二舍。

师以八事量宜听弟子出外(师资篇)
  一伴是处非二处是伴非三事是伴非四伴处是事非五伴事是处非六事处是伴非七事处伴俱非(已上不听去)八事处伴俱是(听去)。

俭开八事
  一内宿二内煮三自煮四恶触五僧食六俗食七水果八陆果(五已下不作余食法)。

比丘八事随身(善见)
  一大衣二七条三五条四钵盂五坐具六漉水囊七针线八斧子。

八识
  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传送识八阿梨耶识。

足食八遮相(僧祇)
  一自恣足二少欲足三秽污足四杂足五不便足六谄曲足七停住足八自己足。

八邪
  一见邪二思惟邪三语邪四业邪五命邪六精进邪七念邪八定邪。

八种塔(十二因缘经)
  佛八重二菩萨七重三支佛六重四四果五重五三果四重六二果三重七初果二重八轮王一重。

八种钱(四分)
  一金二银三铜四铁五白镴六铅锡七木八胡胶。

八种乐(轻重仪)
  一金(钟铃)二石(磬)三丝(琴瑟)四竹(笙笛)五匏(箜篌)六土(埙)七革(诸鼓)八木(柷敔)。

八种浆
  一梨二酸枣三甘蔗四蕤果五蒲萄六舍楼伽七阎浮果八波楼伽果。

八种比丘(注戒)
  一名字二相似三自称四乞求五着割截衣六破结使七善来八受大戒。

八种标相(善见)
  一山二石三林四树五路六江七蚁封八水。

八种因缘(舍功德衣四分)
  一去二竟三不竟四失五望断六闻七出界八共出。

八种胜床(阿含)
  一金床二银床三牙床四角床五佛床六师床七父床八母床。

八种失德衣(了论)
  一竟二成就三出离四失五闻六过位七望断八共拔除。

八种集僧法
  一量影二破竹作声三打地作声四作烟五吹呗六打鼓七打犍搥八唱说戒时到。

多论八种无作
  一作俱无作二形俱无作三事在无作四从用无作五异缘无作六助缘无作七要期无作八随心无作。

本律八种说戒
  一我等得广说应广说二不得广说可至九十三不得说九十可至三十四不得说三十可至二不定五不得说二不定可至十三六不得说十三可至四事七不得说四事可说戒序八不得说序即从座起去。

八种不须依止(事钞)
  一乐静二守护住处三有病四看病五满五岁行德成就六自有智行住处无胜己者七饥俭世无食八行道称意。

舍界八种心(戒疏)
  一有欣厌心二作舍心三决定心四住自性心五久思心六欢喜心七自有心八寂静心。

八正道
  一正见二正思惟(慧)三正语四正业五正命(戒)六正精进七正念八正定(定)。

如来八相成道
  一下兜率二托母胎三降生四踰城五降魔六成道七说法八涅盘。

八藏
  一胎化藏二中阴藏三摩诃衍方等藏四戒律藏五十住菩萨藏六杂藏七金刚藏八佛藏。

八大地狱(阿含)
  一想二黑绳三埠压四叫唤五大叫唤六烧炙七大烧炙八无间。

八珍
  一米二面三盐四醋五李六柰七芥八姜。

八难
  一地狱二饿鬼三畜生四长寿天五北州六佛前后七世智辨聪八诸根不具。

八难余缘听略说戒(四分)
  一王二贼三水四火五病人六非人七恶虫八人难谓有人欲执缚比丘。

八热狱(智论)
  一炭[冢-豖+凡]二沸尿三烧林四剑林五刀道六铁刺林七醎河八铜橛。

比丘尼八波罗夷
  一淫二盗三杀人四妄语五摩触六八事(一捉手二捉衣三入屏处四共语五共立六共行七身相倚八共期)七覆藏八随举。

图经八辈
  一初果二初果向三二果四二果向五三果六三果向七四果八四果向。

八不净财(事钞)
  一田宅园林二种植生种三贮积谷帛四畜养人仆五养系禽兽六钱宝贵物七毡褥釜镬八象金师床。

天龙八部
  一天二龙三夜叉四乾塔婆五阿修罗六迦楼那七紧那罗八摩睺罗伽。

思益经八风
  一利(顺)二衰(违)三毁(违)四誉(顺)五称(顺)六讥(违)七苦(违)八乐(顺)。

八福田
  一佛田二圣人田三和尚田四阇梨田五僧田六父田七母田八病人田。

戒本八篇
  一波罗夷二僧残三二不定四尼萨耆五波逸提六提舍尼七突吉罗八七灭诤。

具八法比丘(将被治人徃俗家忏悔僧网)
  一多闻二能善说法三说已自解四能解人意五受人语六能忆持七无有阙失八解善恶言议。

受前八法
  一请师二安置立处三差威仪师四出众问难五单白召入六对众乞戒七戒师白和八对众问难。

八物相贸(僧祇)
  一时物二夜分物三七日物四终身物五随身物六重物七不净物八净不净物。

别众食九缘
  一病时二施衣时三作衣时四道行时五船行时六大会时七沙门施时八衣时(五分)九僧次(多论)。

佛世舍卫九亿人(智论)
  三亿家眼见佛三亿家耳闻不见三亿家不闻不见。

毗尼九义(了论)
  一比丘毗尼如故出不净等三比丘尼毗尼如独行戒等三二部毗尼如所学淫等四罪毗尼如八缘起等五惑毗尼如三界三品惑等六有愿如沙弥十学处七无愿如白四竟诸戒并起八时处毗尼如边地受五等九一切处如杀盗等一切时处皆应共学。

七九治罚法(僧网)
  一诃责二摈出三依止四遮不至白衣家五不见罪六不忏罪七说欲不障道八恶马治九默摈。

九结
  一爱二忿三慢四无明五恼六[病-丙+(ㄙ/木)]七痴八见九取。

九次第定
  一初禅定二二禅定三三禅定四四禅定五空处定六识处定七无所有处定八非有想非无想定九灭受想次第定。

九事不应俗家坐
  一虽为礼拜心不恭敬二虽往迎逆心不殷重三虽让令坐而心不实四在不恭敬处令坐五有说法言心不采录六虽闻有德不信受之七知有甚多若求与少八知有美食反设粗者九虽供给与如市易法。

三三合九种(十住婆沙)
  一身二口三意四自作五教他六见作随喜七现报八生报九后报。

九种失依止(四分)
  一死二远去三休道四犯重五师得诃责六八戒场上七满五夏八见本和尚九还来(和尚目下住)。

九种非法
  一自斗诤二斗乱他三前后非一斗诤四亲近恶友五与恶人为伴六乐自为恶七破戒八破见九亲近白衣。

九众生居(阿毗昙论)
  欲界人天善趣色界前三地及无想无色前三地及非想。

戒本九处三问
  一戒序二波罗夷三僧伽婆尸沙四二不定五尼萨耆六波逸提七提舍尼八众学法九七灭诤。

九想
  一张想(肪胀如韦囊盛风)二青瘀想(皮肉黄赤瘀黑青黤)三坏想(风吹日[暻-京+恭]裂坏在地)四血涂漫想(脓血流溢污秽涂漫)五脓烂想(虫脓流出皮肉坏烂)六啖想(虫蛆唼食鸟挑其眼狐狗虎狼咀爵攫裂)七散想(筋断骨离头手交横)八骨想(白骨筋连分散狼藉)九烧想(爆裂烟息薪尽形灭同於灰土)。

九疮(亦名九孔九入九漏九流)
  (一二)两眼(三四)两耳(五六)鼻两窍七口八大道九小道。

九代
  一汉二魏三晋四宋五齐六梁七陈八隋九唐。

九道
  一畜生一饿鬼三地狱四修罗五人六天七声闻八缘觉九菩萨。

跪坐制九法(三千威仪)
  一脚前却二阔脚三摇动四竖五交六空三衣覆足七□□八累脚九累[月*坒]。

病人九法横死(僧祇)
  一知非饶益食贪食二不知筹量三内食未消而食四食未消而摘吐五已消应出而强持六食不随病七随病食而不筹量八懈怠九无慧。

九品拜(周礼)
  一稽首(拜头至地)二顿首(头叩地)三空首(头至手谓拜首)四振动(战栗而拜)五吉拜(拜后稽颡吉事而致)六凶拜(稽颡后拜三年服者)七奇拜(一拜答臣下拜)八褒拜(再拜)九肃拜(俯下手拜)。

九品大衣
  上三品(上上品二十五条上中品二十三条上下品二十一条)中三品(中上品十九条中中品十七条中下品十五条)下三品(下上品十三条下中品十一条下下品九条)。

九品受戒
  五戒十戒具戒(各有上中下三品)。

九品羯磨法(业疏)
  心念三法(众法心念法对首心念法但心念法) 对首三法(小众对首法众法对首法但对首法) 众生三法(白四法白二法单白法)。

持通九品之流(业疏)
  上根三品(上上根上中根上下根)中根三品(中上根中中根中下根)下根三品(下上根下中根下下根)。

十诵安居得九利  一十夜(长衣)  (二六夜)(三一夜)(二离衣)  六数数食  七别众  八食前后不白入聚  九非时不白入聚

俗中九流
  一道流(修身治国)三儒流(宗周孔教)三阴阳流(历象日月)四法流(赏善罚恶)五名流(正万物名)六墨流(轨度祭祀)七纵横流(受命转福)八农流(播种百谷)九杂流(学通上八)。

九精舍
  一祇桓二开眼林三东方四东林五西林六王园七受筹八塔婆九还林。

  律宗新学名句卷中
  律宗新学名句卷下
十恶业(十善反之)
  一杀二盗二邪淫四妄语五绮语六两舌七恶口八贪欲九嗔恚十邪见。

十回向位
  一救护众生离众生相二不坏三等一切诸佛四至一切处五无尽功德藏六入一切平等善根七等随顺八真如相九无缚无着解脱十入法界无量。

作法十缘(四分)
  一称量前事二法起托处三集僧方法四集僧约界五应法和合六简众是非七说欲清净八正陈本意九问事端绪十答所成法。

受戒十缘
  一得法已不二请师三教发戒缘四安置立处五差威仪师六出众问难七单白入众八正明乞戒九戒师白和十正明对问。

头陀比丘十缘(听入塔寺十住婆沙)
  一供给病人二为病人求药三为求看病人四为病人说法五为余人说法六听法教化七为供养大德八为供给圣众九为读诵深经十为教化令读诵深经。

沙弥十戒
  一不杀二不盗三不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着花鬘香油涂身七不歌舞及作倡伎等八不坐高床九不非时食十不捉宝。

十界
  一佛二菩萨三缘觉四声闻五天六人七修罗八地狱九饿鬼十畜生。

十行位
  一欢喜二饶益三无违逆四无屈挠五无痴乱六善现七无着八难得九善法十真实。

僧传十科
  译经第一义解第二习禅第三明律第四护法第五感通第六遗身第七读诵第八兴福第九杂科声德第十。

杀生十过(智论)
  一心常怀毒世世不绝二众生憎恶眼不欲见三常怀恶念思惟恶事四众生畏之如见蛇虎五睡时心怖觉亦不安六常有恶梦七命终之时狂怖八种短命业因缘九身坏命终堕地狱中十若出为人常当短命。

偷盗十过(智论)
  一物主常真二心常多疑三非时出行而不筹量四朋党恶人远离贤善五破善相六得罪於官七财物没入八种贫穷业因缘九死入地狱十若出为人求财勤苦。

邪淫十过(智论)
  一为所淫夫主欲危害之二夫妇不睦常共斗诤三恶法增长善法损减四不守护身妻子孤寡五财产日耗六有诸恶事常为人疑七亲属知识所不喜八种怨家业因缘九身坏命终死入地狱十若出为女多人共夫若为男子妇不贞洁。

妄语十过(智论)
  一口气常臭二善神远之恶鬼得便三虽有实语人不信用四智人谋议不得参预五常被诽谤恶声远闻六虽有教勑人不承用七常多忧愁八种诽谤业因缘九身坏命终当堕地狱十若出为人常被诽谤。

饮酒十过(四分)
  一颜色恶二少力三眼视不明四现嗔恚相五坏业资生六增疾病七益斗讼八无名称九智慧少十命终堕三恶道。

十使(五钝五利)
  一贪二瞋三无明四疑五慢六身见七边见八邪见九戒取十见取。

十地位
  一欢喜二离垢三发光四焰慧五难胜六现前七远行八不动九善慧十法云。

丈夫十事
  一能忍寒二能忍热三能忍饥四能忍渴五能忍风六能忍雨七能耐蚊虻毒虫八能忍恶言苦事九渴消十大小便调适。

如来十号(智论钞记道俗篇引)
  一如来二应供三正徧知四明行足五善逝六世间解七无上士调御丈夫八天人师九佛十世尊。

新至比丘十事与之(三千威仪)
  一当避与房二当给所须三朝暮问讯四语以习俗五当教避讳六语请到处七语僧教令八当语某事可食九示县官禁忌十语以盗贼处所。

跋阇子擅行十事(钞记二衣篇引)
  一应两指抄食(足食已得)二得聚落间(足食已两村中间得)三得寺内(得别众羯磨)四后听可(别众羯磨已后与欲)五常法(如俭开八事得常开)六得和(足食得酥油等和一处食)七得与盐共宿八得饮阇楼罗酒(诸果酿酒)九得畜不截坐具十得受金银。

十种衣(衣犍度)
  一拘舍衣二劫贝衣三钦跋罗衣四刍摩衣五叉摩衣六舍菟衣七麻衣八翅夷罗衣九拘摄罗衣十嚫罗钵尼衣。

十种粪衣(四分)
  一牛嚼衣二鼠啮衣三火烧衣四月水衣五产妇衣六神庙衣七冢间衣八求愿衣九王职衣十往还衣(至冢返将来)。

十种正行(了疏)
  一信二精进三念四定五慧六无贪七无嗔八无痴九身护十口护。

分衣十种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