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戒律宗
- 律宗会元
律宗会元
四就色声本报方便分别。身口作戒。以方便色声为体。就前身作是方便。而非报者。故心论云。身动身方便故。由报色鼓动方便。方便感二戒也(本报即四大。方便即四大动用。此但简二作。若无作色。如下自见也)。问。如何分别。答。亦一异也。鼓动报身成方便色如屈伸跪拜。何有异也。又解。不一有三别。任运酬因是报义。长矩高下是方便。报色唯无记。方便通三性。报由往业生。方便由现起。如水波喻湿动之相。可以明也。问。方便以报为体。现色是无记。何得说记业。答。色无善恶。从方便缘。故说善恶。若尔。经云何言。善恶二心起时。则善恶二色相现者。心论又云。以清净心。动身口色。答。从缘两现。不妨彼报。体是无记。由心善恶。方便转现。如刀照面。长广不同。像转纵缘。而本面不改。体虽无记。不无相善。顺上文也。言口作戒。唯是方便。以声非报法故也。二种无作。非报非方便者。以从作戒起故。作戒既非报是方便。明知无作非二色。故涅盘云。非异色因。谓非报也。以报是方便色因。方便非报。故说为异。言不作异色因果者。谓非方便色也。以方便是报色之果报非方便。故说为异。是以解者。云非二□。又人解云。如涅盘说。菩提王子。意疑比丘。余□□□。何不失戒。佛答非异色因等者。其心虽在恶无记中。本受不失。唯就方便色中辨之。非异色因者。非受中作也。以作但一念故。不作异色因果者。又非随行作无作也。以俱短故。既非此二。明是受体。无作形俱。纵入余心。不名失戒。即心论解无作云。如善受戒。秽污无记。心现在前。故法随生。不名漏失。
五就方便色声。三性分别身口色声。局善非余。如论文。以善净心。动身口故。名善作等。然初色中。有二十种。谓青黄赤白。光影明暗。烟云尘雾。此十二色。俱无记故。高下长短。方圆□□□之八色。通三性也。身作戒者。唯取后八。来往跪□□收善性。就三声中。简不受声。如风铃等。体唯无□□□业性。取余二声。谓因受声。如言令等。及因俱□□击鼓等俱通三性。今取善声。为口作体。言无作者。通於二性。无记非业。局论禁警。唯局善性。
六始终分别。此善作中。义通始终。核论成业。据终非始。以从请师。至二羯磨。□□未畅。善而非戒。第三唱已剎那思满。即善是□□□切善作。尽是戒不。答。律仪所摄善作名戒。自□□□但单称善。不名为戒。又解云。始终通收。并作戒□□一念。前缘不如。亦应感戒。然既不尔。故知通□□□口色体。为发戒缘。身作色者。始终相续。为眼所□□止之业。非耳所闻。若唯第三。当时无声。应无口作。故知通缘。至三说满。论家克取。成就为言。有人云。唯第三法。一念而得。不妨身相。表口业故。今解戒是有为缘成之法。不请不乞。后戒无从。理须如前。通始终也。故光律师。因立三喻。如麝如轮。如独乐也。桑榆报色也。匠治方便也。与绳俱转作戒也。废绳独转无作戒也。善生经中。亦同斯喻。上通为言。作无作戒。俱□□体。故涅盘云。戒有七种。从於身口。有无作色□□□云。是十种法。或有作色。及无作色。谓有庄严。□□□者。或有作色。无无作色。谓无方便。及成已者。□□□多云。初念戒色。第二念知色等。故知俱也。问。无□□对复非可见。云何名色。答。不以见对。用解於色□□名为色。无作虽非见对。然为四大造。更相障碍□□可分。故名色也。记云由能造是碍。故所造业。身□□声。善恶无记。体性各异故云更相障碍。历然不□□云据所可分。问云。无作是色。色即是碍。复对□□□是障对如何上言。出三有对。答。障对有二义。□□□所俱对色故。二者能所两缘俱障碍故。如眼□□□不闻声。故名障碍有对。无作不尔。虽对意根□□□碍。色非色别。故非障对(已上依二宗出体欲显空有不滥故也)。
次列当世异执
疏云。三列异执。自金河已后。名教互张。五部十八。随机而举。各谓指南皆通经论。年代绵远。余执渐离。唯婆多正量。上座大众。斯之四宗。今盛西域。此方所传。四部乃翻。今时弘者。昙无德部。萨婆多部。最为段矣。(殷乃盛也)然诸讲士。偏竟不□各尚学宗鲜怀通量。自晋南迁。迄于陈世。释门义□□师成实。彼土传律(祖师居京兆。故指江南为彼也)偏弘十诵□□□□。出有部体。中原扰攘。声教奔飞。元魏高齐。□□□论。便依多杂。出四分体。后有硕学。通观两宗。□□□体。各用开律。略叙其说。须得本致。故法正部□□□作是色。何故杂心界品云。无作虽非碍。以作是□□彼亦说为碍。如影随树动。又业品云。形质名为□□作亦非色。彼部通曰。言无作非碍非色者。不同□□□见有对色碍。故言非色非碍。非不是无对色碍□□□无作。虽非色碍。谓是非色碍者。即界品云。过□□□非碍。曾碍故。未来色当碍故。现在微尘虽非碍□□□则碍。岂以微尘不可触。而得名非色。然则微□□微色。即是微碍。故知非者。谓非粗现之色碍□□□法执。次明迷执。如戒一受。愿行须同。焉有受依□□随行实教。故神洲一统。约受并诵四分之文。及论随行。皆依有部行学非唯体相乖各。亦乃缓急随情。至於戒体。理事不同。如昔光师依理明体。谓此圣法。能为道务。如钞所显齐末立体。即受五缘。由此体具。便感前法。此则说缘为体。河北魏部。虽依法数。正解四分。偏广多宗。江南晋师。崇尚成实。依论出体。用□□诵。斯并宗骨颠倒。理味差僻。摘揣过滥。何可胜□(□法执者。乃以空为有以□为空。不晓空有宗旨。浅深乃殊故也。言迷执□□□己见强生构立。非但出体或理或缘。亦且行□□□受体故也。问。江南晋师依成实出体。通於十□。□□前云。以假名宗出有部体是同。则二执何异□□□於教法执空为有。后於受随迷昧不达。前后□□□殊则二执立义乃别请□□□)。
记云。唐朝怀素还依□□色为体。近世霅川岳师。融会假实以为一见。乃□□论。非色非心。还即是色。钞文既云。非尘大之色□□。是细色耳。且空有两宗。竖义立体。迭互斥夺。□□□反。如何和会。以为一见。若体不异。何用分宗。又□□云细色。不知细色是何等物。问。彼据天台妙□□□论人云。色是无教法。不至无色界。岂非成宗。□□□色。答。此乃成论诸师。牒难有宗之语。谓若以□□□教。则应不至无色界。无教既至彼天。则显非□□□不究本文。妄引为据聋瞽来学。为害甚极。
立正义
(问下列三宗。何为正义。答。三宗皆正义也。所列空有。为在决显。但能决之义。在昔未知。并出今家。岂非皆正义耶)。
疏云。四立正义。夫戒体者何耶。所谓纳圣法於心[离-蹂+月]。即法是所纳之戒体。然后依体起用。防遏缘非。今论此法。三宗分别(此法即□□戒体克实论体本唯一法前二□□昔计意任就计决显后立圆宗故统会之则显□□本无分别但叙昔立今对古考体故云三宗分□□利即圆义盖出祖怀也)。
记云。纳是能受之心。圣□□所受戒。能所相冥心法和合而成於业。揽法为□□□基本故名戒体。体充正报。心为总主。故云心□□□则心为能纳。法为所纳。受已则法为能依。心□□依。
有宗 先□□示体
疏云。如萨婆多二戒同□□彼宗明法。各有系用。戒本所起。依身口成。随□□□。通判为色。业即戒体。能持能损。既是善法。分□□□。感生集业。其行在随。论斯戒体。愿讫形俱。相□□□。善性记业以能起随生后行故。记云。各有系□□。□三界系。欲界粗段四大。色界清净四大。所造□□。□感之果。此是色法。无色界天。非四大造。则无□□□。无四大造色。不妨彼天。亦有果色。故杂心问□□□界何故无戒耶。答。戒者是色。彼中无色。无四大□故。若彼有四大者。亦应有戒。彼宗计戒为色。故说彼大无戒。成宗计为非色。故说有戒。
疏引律显正
(前誊彼计。□止决显。彼云。假色但非尘。对今指细□。□是心种。显彼虽得色。名未知色义也)。
如律四分明业天眼所□□色恶色。善趣恶趣。随所造行。如实知之。以斯□□□明业体。是色法也。记云引律即本律受戒犍□□□如来成道。始得三明(宿命天眼漏尽)。天眼中云。菩萨□□□定意清净。结使已尽。以清净天眼。见众生生□□□(果报)善色恶色(业相)善趣恶趣(因中果相)。若贵若贱(善□□□贵贱此因□□□差别)。随众生所造行。皆悉知之。即自察知。此□□身行恶。口行恶。意行恶邪见诽谤贤圣。造邪见□□身坏命终。堕地狱畜生饿鬼中(此释上恶色恶趣等)。复观□□身行善。口行善。意行善。正见不诽谤贤圣造□□□报。身坏命终。生天上人中(此释善色善趣)。是谓见众□□□□等。即如律中佛诃目连。不应以天眼观人□□□诵多论。亦同制之。又十诵云。天眼观犯罪比丘□□两等。并谓彻见善恶色故。至於鬼报五通。世俗。□□尚有见者。况圣人修得天眼耶。若此明色。乃佛□□诸论牟分未穷斯意。况弘论者。罔测可知。
斥前诸说
疏云。如上引色。或约诸尘。此从缘说。或约无对。此从对说。虽多引明。用显业□□此色体与中阴同。微细难知。唯天眼见。见有相□□恶历然。岂约尘对。用通色性。诸师横判。分别所□□□业量。意言如此记云仍举中阴。例显业色。无□□□□类亦同之。中阴亦名中有。谓六趣之外。幽阴□□□□至前趣。在死生之间。故名中阴。有云极善□□□□趣生。非善非恶。四十九日。堕在中阴。形如□□□并小论。一途之说。若准中阴经。岁数久近不定□□大小各殊。应知中有。亦是报处。但由小教。不谈□□故非趣摄耳。如来由此说业为色。诸师不晓□□□□□□□□□□假宗业依心起。故云□□□□□□□□□□□□辨业答。若就宗限。实□□□□□□□□□□□□深决浅。故不局名教□□□□□□□□□□□□所见。那得谈体。却云□□□□□□□□□□□□谈非色。正符宗意问。□□□□□□□□□□□□约何立色。答。如上已辨□□□□□□□□□□□宗假色何异。答。彼对诸□□□□□。
假宗
疏云。二依成实当宗分作□□□□□□□□□□中。分通大乘(小中说大。乃□□□□□□□□□□机获益之者□□□□□□□□□□无德智与教合。揽为宗□□□□□小中以教局故不敢直□□□□□)□□□□□□故胜前计。分心成色。色□□□□□□□□□□□色心为体。是则兼缘显□□□□□□□□□□□色心。无作后发。异於□□□□□□□□□□□□言分通者。四分部中。□□□□□□□□□□□□况明心造。超过有部。□□□□□□□□□□□□则内外色报。率由心□□□□□□□□□□□□是心。色是依报等者。若□□□□□□□□□□□为正。若因果相望。则色□□□□□□□□□□□报之色。显正即正因之□□□□□□□□□□□相从。次辨无作。反作为□□□□□□□□□□□法体虽有而非色心。□□□□□□□□□□□□故云强也。□□□□□□□□□□□□□□□□□□□□□约义考□□□□□□□□□□□□(□□□□□□□能□□□□□□□□□□□□□□□□□□□离□□□□□□□□□□□□□□□□□□□回则□□□□□□□□□□□□□□□□□知且□□□□□□□□□□□□□□□□□□非二□□□□□□□□□□□□□□□□□义为□□□□□□□□□)。
疏云。考其业体。本由心□□□□□□□□□□□冥昧止可名通。故约色□□□□□□□□□□□不得。不知何目。强号非□□□□□□□□□□□是种子能为后习。何得□□□□□□□□□□□要期是愿。愿约尽形。形□□□□□□□□□□□功由心生。随心无绝故□□□□□□□□□□□来招乐果。记云。此问□□□□□□□□□□□□识种。识既常存。种则□□□□□□□□□□□□思即缘境之心。愿谓□□□□□□□□□□□□谢。思无限齐。故种子□□□□□□□□□□□□超前。问。两云。强目是何□□□□□□□□□□□今取通意识达体貌。即□□□□□□□□□□□问。此中后习。与前实法□□何异。答。彼明业为集因此示种能重习。委如下□□□传律。皆以戒体为难。虽祖训坦然。奈后贤□□□□则和会二非还同细色如前已破。增辉谓□□□□乃是聚名毕竟其体是何法耶。答。种子。义□□□□祖师谈种。乃渐入大乘。后又有人立为思□□□□录。谓非色非心名下即体。仍破增辉。名外别□□为骑牛讨牛。今详诸说。俱违祖教霅溪则全迷□□余师则不辨大小。且识藏种子非小教所谈故□□圆教。始可言之。诸师乃以四分二非。即是种子。□□大小相乱耶。若可直示。四分宗师。皆是四依。岂□□知心种之义何用别立二非号耶。又若此宗便□□子。后立圆教何为。又使假宗但有空名。而无实□□慧虽不能究出体相。而斥诸家骑牛讨牛。深有□□□谓若在假宗。定以二非为体。约后圆教。可□□□□资持云。二明本宗成论过分小乘。教虽是□□□□道虽通大乘。非全大乘。比前为胜望后还□□□□体。两楹之间。初明作戒。色心能造。色是本教□□过分。及论所发。非色非心。非色过分。非心本教□□所谓。昙无德师。覆隐法藏戒疏亦云。包括权实□□在兹。若论作戒。犹可循文。独兹无作。历代沉丧□□□□□□□□□□□别。一对作释。如上成宗□□□□□□□□□□□假色心。无作后发。异□□□□□□□□□□□□简教释。非色简小。非□□□□□□□□□□□□是具。无作名非色。即对□□□□□□□□□□□本宗作戒。五遣疑释。□□□□□□□□□□□□非色。及解无作。乃云心□□□□□□□□□□□其体。既是心成。体岂他□□□□□□□□□□□是权。体宁从实。且如成□□□□□□□□□□□六识妄心。是以非色。则□□□□□□□□□□□缘虑。良由善性记业比□□□□□□□□□□□究论体貌。实唯心业。但□□□□□□□□□□□耶故言非心。(问自入正□□□□□□□□□□□皆已知实□□□□□□□□□□□显虽皆克实但且顺计□□□□□□□□□□□□但决体教行末融故□□□□□□□□□□□□□教决空有之律乘即□□□□□□□□□诸行即是妙行使机□□□□□□□□□)□□□□圆教□□以大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