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宗会元

  疏云。后约圆教。明戒体□□□□□□□□□□□始随妄兴业动与妄□□□□□□□□□□□□心。不得随妄。还沦生死□□□□□□□□□□□者。便命召之入圣戒数□□□□□□□□□□□本。乃就傍缘。广开衢路□□□□□□□□□□□明一切诸戒。皆我心业□□□□□□□□□□□别有戒众生业无量故□□□□□□□□□□□尽。当知二百五十。三千□□□□□□□□□□□始等者。叙教本也心为□□□□□□□□□□□业习妄既久。动便随□□□□□□□□□□□□本。若非佛教。何由思反□□□□□□□□□□□业已息。苦果亦倾不沦□□□□□□□□□□□至云。初唯三语。后加白□□□□□□□□□□□境制。受从境发虽云缘□□□□□□□□□□□(故律等者。并叙小机。小□□□□□□□□□□□□须假傍缘制乃唯心受□□□□□□□□□□□□□□□□)□□□以智决愚□□□□□□□□□□□□□□(□□尘沙万境□□□□□□□□□□段开教文□□□□□□□)。
  疏云。愚人谓异。就之起□□□□□□□□□□□境缘。本是心作。不妄缘□□□□□□□□□□□有此。记云。言愚人者谓□□□□□□□□□□□亦随之。假名字说。通论□□□□□□□□□□□二僧祇计为心。三成宗□□□□□□□□□□□(据第六能造以明所造□□□□□□□所明心种此依章安涅□□□□□□□)□□□□致使灭后分宗各计。故□□□□□□□□□□□诸比丘便说为色。或说□□□□□□□□□□□不解我意。(谓不知佛方便说故)智□□□□□□□□□□□情与非情。二谛等境□□□□□□□□□□□□心作。则一切唯心。既达□□□□□□□□□□□摄心反照。但见一识。识□□□□□□□□□□□造黑白业成善恶报。故□□□□□□□□□□□有彼此也。无始不了徧□□□□□□□□□□□是故如来如法界境。制无□□□□□□□□□□如淫盗等。岂别有戒。纵妄□□□□□□□□□□未受已前。恶徧法界。今欲□□□□□□□□□□故戒发所因。还徧法界。又□□□□□□□□□□水虚空五并无边。戒亦同□□□□□□□□□□□□□□□解既圆明纳□□□□□□□□□□(□□□□□□机教俱□□□□□□□□□□□□全修即□□□□□□)。
  疏云。欲了妄情。须知妄□□□□□□□□□□□藏识。成善种子此戒体□□□□□□□□□□□已发大解。此明修证。先□□□□□□□□□□□积恶时深。虽达唯心。卒□□□□□□□□□□□故云佛所制戒。如猿着□□□□□□□□□□□死流发定慧力菩提基□□□□□□□□□□□并由斯迹。舍此修道。枉□□□□□□□□□□□矣作法之言。通收始终□□□□□□□□□□□境。发动胜心。此心反妄□□□□□□□□□□□起。即如钞云。以己要期□□□□□□□□□□□恶。测思明慧。冥会前法□□□□□□□□□□□熏。犹如烧香。熏业秽气□□□□□□□□□□□成业。业圆成种。种有□□□□□□□□□□□□冥伏。妄念不起。此无作重□□□□□□□□□□识是所依处。亦是所熏□□□□□□□□□□□也。善即简恶。种子是喻。如□□□□□□□□□□义。一从众缘生三体性各□□□□□□□□□□长。五含畜根条。华叶等物□□□□□□□□□□遇时开绽。八子果不差。□□□□□□□□□□□作具此。故以比焉。然种□□□□□□□□□□□四趣为恶。余六是善。次□□□□□□□□□□□三就圣中。三乘是偏是□□□□□□□□□□□文唯简恶。若望人天。是□□□□□□□□□□□行者当知。本所受体。即□□□□□□□□□□□揵云。如来功德庄严之□□□□□□□□□□□法华云。佛种从缘起。即□□□□□□□□□□□否。答。名通体别。由彼不□□□□□□□□□□□非色。故杂心云。调达造□□□□□□□□□□□种名。不专大教。问。大□□□□□□□□□□□□变造。则大小皆同。但□□□□□□□□□□□□不示所依之处。是故□□□□□□□□□□□□今明唯识。则发起有□□□□□□□□□□□□俞。浪从海起。还没海□□□□□□□□□□□□者。不起而已。起则性无□□□□□□□□□□□经生不灭。良由於此。问□□□□□□□□□□□必有同异。当自寻之。问□□□□□□□□□□□若不须受。即应纳大判□□□□□□□□□□□为重发否。问。性无作假□□□□□□□□□□□可相滥。
  资持云。三圆教者。即□□□□□□□□□□□□以祖师。深取大乘圆□□□□□□□□□□□□场受体。意使修持。投□□□□□□□□□□□□明梨耶。随缘变造。含□□□□□□□□□□□□依八起。即异小乘。纵□□□□□□□□□□□□色体别。二明所发。即心□□□□□□□□□□□心无绝。如楞伽中。识海□□□□□□□□□□□无别浪还即海水。能造□□□□□□□□□□□(戒体。即是心识。何则圆□□□法法唯心。岂有戒体。而□□□)□□□□□□□□故说为色(上召戒体。即□□□□□□□□□□□□色真如。到色□□□□□□□□□□□□得色实释论受所引□□□□无作假色与今种色□□□□)□□□□□□□□故说非二(今云非二。与□□种。故云非色□□)□□□□□□□□□便。悟入为先。(前列诸□□□□二各局□□□□)□□□□□□□(□□非二。究竟一实。随召无在。不妨悟入)大小□□□□□□□□(□□□□□□圆意见下二门)。

  二戒先后

  钞云。初解云。如牛二角□□□□□□□□□□□戒。俱有二教。第二念中□□□□□□□□□□□故善生云。世间之法。有□□□□□□□□□□□像等。
  业疏云。今解一时。非先□□□□□□□□□□□本登坛。愿心形限。即□□□□□□□□□□□□云作时具无作是也。□□□□□□□□□□□□作。此与作俱。非乖俱□□□□□□□□□□□(□□潜发。二并为因)二果时无作□□□□□□□□□□□□是形俱。方为本体。以三□□□□□□□□(□□□□□□竟故)三果后无作以通形□□□□□□□□(□□□□□□二念已去分二。即初念□□□□□□□□□□□□通三。即前二念异因时□□□□□□□□□□□□)。

  八种无作(□□□□□□□□□□□□□□□□□□□□)

  业疏云。通叙诸业。依□□□□□□□□□□□□作。随作善恶。起身口。□□□□□□□□□□□□止。能牵於后。不由心□□□□□□□□□□□□作。余七例尔(虽与作□□□缘构。故云□□)□□□□□□□□□作。如今所受。善恶律仪。□□□□□□□□□□□量。随心任运。三者要期□□□□□□□□□□□心所期。如誓而起。亦名□□□□□□□□□□□从愿生。如人发愿。设会□□□□□□□□□□□者异缘无作。如身造口□□□□□□□□□□□作。如无作品云。教人杀□□□□□□□□□□□事也。六者事在无作。论□□□□□□□□□□□若作僧坊。及以塔像□□□□□□□□□□□□一前事毁坏。二造者□□□□□□□□□□□□善例恶。可以相明。如□□□□□□□□□□□□业恒续。七从用无作。□□□□□□□□□□□□施主。得无量福。如是随□□□□□□□□□□□业。与前作俱。有可等异□□□□□□□□□□□同时。随义而别。且如持□□□□□□□□□□□律仪为形俱业要誓常□□□□□□□□□□□异缘前受行之。又是□□□□□□□□□□□□不亡。即名事在。随作。
  心俱。故举一缘便通□□□□□□□□□□□□随心无作。入定慧心无□□□□□□□□□□□定入道。有禅无漏律仪□□□□□□□□□□□入常有。常不为恶。善心转□□□□□□□□□□入本(戒禁身口为支定□□□□□□□□□□□□为本入禅时不住□□□□□□□□□□□□乃至四禅四空迭论粗细)得发无作。□□□□□□□□□□□然。出入常有。虽在事乱。□□□□□□□□□□□定慧。随生死心。恒有无□□□□□□□□□□□不尔随形非心。故经云。□□□□□□□□□□□矣。

  僧体

  (僧儿□□□□□□诸□□□□□□□)。
  业疏(一上)云。有人言。依诸□□□□□□□□□□□成人。人为别用。四人□□□□□□□□□□□□合以不隐没无记为性。□□□□□□□□(□□□□□□报法。是僧之体。上论实法为体)疏(同上)又□□□□□□□□□□□揽指成举揽阴成人。人□□□□□□□□□□□为僧之体。而用无别体□□□□□□□□□□□业。无别有体。还以色声□□□□□□□□□□□律本文。不就义理明□□□□□□□□□□□□由彼成实。正宗四分。□□□□□□□□□□□□未全宗途。揽指成拳□□□□□□□□□□□□体。阴聚为人。望阴是实□□□□□□□□□□□人。实法自体。无记非用□□□□□□□□□□□指成拳。拳能挥举。五行□□□□□□□□□□□为同为异。答。实法成人□□□□□□□□□□□既别。何名是体。答文云。□□□□□□□□□□□乎。上云。人假为体。且偏□□□□□□□□□□□依律本。约数明体。谓一人□□□□□□□□□□清净无非法相。便成僧体□□□□□□□□□□足数。虽举不成。故僧祇□□□□□□□□□□□诵云。清净同见。是名为□□□□□□□□□□□辨体。则五人十人等。□□□□□□□□□□□□列。如心念口言。即以□□□□□□□□□□□□以前证者为体。或能所□□□□□□□□□□□羯磨。能所不定。若前有□□□□□□□□□□□法。同界成僧。便无所为□□□□□□□□□□□四人为体。以三人已下□□□□□□□□□□□人若过。杂心云。四人名□□□□□□□□□□□三人已下。辨法未尽。四□□□□□□□□□□□故独名僧(上局约四人□□体。下明今□□□)□□□□□□□□□通塞。俱非尽办。应不名□□□□□□□□□□□法者。何得不名。秉法之□□□□□□□□□□□为众。止是数收。四人已□□□□□□□□□□□僧体。核论附法。弘在三缘□□□□□□□□□□界尽集。心念众法。辨与□□□□□□□□□□□用为体。(心念说恣筹花□□□□□僧一同大众。故□□□□)□□□□□□上虽约义从用。就相随□□□□□□□□□□□假法成。乖法则百千非用□□□□□□□□□□耶。修六和敬。令僧不断。故□□□□□□□□□□法为众德之基。同受故□□□□□□□□□□□虽复同戒。必同见慧。□□□□□□□□□□□□法。两各得成。故见异法□□□□□□□□□□□须同。邪命利乖。财法□□□□□□□□□□□□至於时务成济。要以三□□□□□□□□□□□和也。应与欲者。谓心和□□□□□□□□□□□三体能顺。三和。随务成□□□□□□□□□□□德用。以辨僧体。(上约德用明体)□□□□□□□□□□□云。僧和以非色心为体。□□□□□□□□□□□故。如律云。僧者四人□□□□□□□□□□□□事辨破体。论云非色□□□□□□□□□□□□揽四以成僧。四外无□□□□□□(□□□□□□□□□□□□者。即目人假。是非二□□□□□□□□□□□□□如何。答。彼乃对前实□□□□□□□□□□□□□体。又复用即德用人□□□□□□□□□□□□□谈假必兼能方济前事□□□□□□□□□□□□者。如济缘云。且偏举耳)。

  羯磨体

  (□□□□□□□□□□□□□□□□□□)。
  业疏云。然此教法。正据□□□□□□□□□□□繁。今但克相以论。实唯□□□□□□□□□□□以声相相续。善色为体。□□□□□□□□□□□(声是不可见有对色故)又见。今依□□□□□□□□□□□相明体。谓心念法。对□□□□□□。

  界体(昔□□□□□□□但□□□□□□□)

  疏(同前)云。有人言。定有□□□□□□□□□□□□无作。若作善事。发善□□□□□□□□□□□□记者。不发无作。地是无□□□□□□□□□□□不起。地是依报。何得不□□□□□□□□□□□标内。皆有业力。事钞□□□□□□□□□□□□不相及。资持云。不与地□□□□□□□□□□□不合故。非不及者。界□□□□□□□□□□□□见云。依相结已。后失□□□□□□□□□□□□失界。乃至云。若人结□□□□□□□□□□□□所。於中竖阁作法者□□□□□□□□□□□□云。结界之地。随其限□□□□□□□□□□□□毁。
  诸文戒体门(终)

  律宗会元卷中
  律宗会元卷下
  诸文戒行门第六
  依体起修名为戒行

  事钞(上一)云。言戒行者。既受得此戒。秉之在心。必须广修方便。捡察身口。威仪之行。克志专崇。高慕前圣。持心后起。义顺於前。名为戒行。故经云。虽非触对。善修方便。可得清净。文诚验矣。记云。方便有二。即教行也。教谓律藏。必依师学。行谓对治。唯在己修。由本兴心。禀教期行以为受体。今还如体而学而修。文明捡察。似偏约行。然离过对治。非学不立。广修之语。理必兼含。捡察即心心即行体。准疏具三。能忆能持能防。一心三用。无非顺受。方成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