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戒法仪

  僧已忍。与(某甲)等授具戒竟。(某)为和尚。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结词成否。(尊证答云)成。
  善男子。我已作法竟。汝已得戒了。从今下坛已去。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善男子。我已作法竟。汝已得戒了。从今下坛已去。当须专谨护持。切莫毁犯。胜事既圆。当生庆幸。
  其余比丘戒相之法。明晨禀白。
  和尚慈悲。差教授师。为汝分析随相。汝等当一齐识相护持。(新比丘应诺云)依教奉行(三说)。

  弘戒法仪上卷
  弘戒法仪下卷
  比丘白四羯磨受具足戒已次日差阇黎师与说随相法仪第十二

  (佛在世时。有比丘白四羯磨已。舍众而去。虽已白四羯磨得自心洁净法体。然未识佛后所制犯戒之罪相。既不识犯。便造重罪。佛言。自今已去。作四羯磨已。当先说四波罗夷法。故知四羯磨谓之授戒。说戒相者。乃在授戒之后。令其识相护持耳。今人不识佛制。遂不白四羯磨。又无十师证明。便独自登坛。单说戒相。令持受许多罪名。诚为杜撰。兹依古法。必具十师。严白羯磨。后说随相四波罗夷。次日仍差教授。为彼细诵四分戒本。俾持其戒体。防其罪相。是则未受戒前。本无遮难。根身法器已自清净。正受戒时。至诚实语。十师如法。坛仪如法。诸缘咸得清净。受戒法后。不犯罪名。没世身心俱得清净。是为具足戒法。其或不然。师承安得无过。可不慎诸 引请举戒赞)。
  人清法具。体戒圆成。再明罪相。守心城。犯弃佛根刑。圣制当明。四重为君评。
  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诸大德闻罄声。各礼三拜。胡跪合掌。称自己名字。
  昨登具足。十方诸佛证心宗。今说罪名。四重根遮防法障。不由开示。何以发明。我今为汝谨请(某)阇黎。为汝作说随戒法相四波罗夷教授师。请师之语。汝合自陈。恐汝未能。代为唱举。汝当志诚随我启请。
  引请作梵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求示四波罗夷随相法。愿大德为我作开示四波罗夷阿阇黎。我依大德故。得明随相法。慈愍故。(一拜)慈愍故。(一拜)大慈愍故(一拜)。
  阇黎鸣尺云。
  诸比丘等。汝既殷勤伸请。我当为汝作教诫随相阿阇黎。所有言教。汝当谛听。
  伏以心宗无相。非空非假非中。戒相有差。或弃或残或堕。向已选圆心而受体。今当明细相以防非。说戒制戒皆佛世因事。结戒之定规。分重分轻。依律文随事定罪之成法。心非先简。律当预知。譬如知贼设兵筑堤障水。若不长操智刃。永断渗机。戒於无戒之先。行彼绝行之地。何能令三羯之法。常在四白之心不污者哉。是以昨明戒体于坛上。兹示戒相于律中。至重惟四波罗夷。珍重。尔一心谛听。
  善男子听。如来至真等正觉。说四波罗夷法。若比丘犯一一法。非沙门。非释子。汝一切不得犯淫。作不净行。受淫欲法。乃至共畜生。非沙门。非释子。尔时世尊与说譬喻。犹如有人截其头。终不能活。比丘亦如是。犯波罗夷法已。不能还成比丘行。汝是中尽形寿不得作。能持否。(答云)能持。
  一切不得盗。下至草叶。若比丘盗人五钱。若过五钱。若自取若教人取。若自破教人破。若自斫教人斫。若自烧教人烧。若埋若坏色者。彼非沙门。非释子。譬如断多罗树心。终不复更生长。比丘犯波罗夷法。亦如是。终不更成比丘行。汝是中尽形寿不得作。能持否。(答云)能持。
  一切不得故断众生命。下至蚁子。若比丘故自手断人命。持刀授与人教死。叹死。与人非药。若堕胎。若厌祷杀。自作方便。若教人作。非沙门。非释子。譬喻者说言。犹如针鼻缺。不堪复用。比丘亦如是。犯波罗夷法。不复成比丘。汝是中尽形寿不得作。能持否。(答云)能持。
  一切不得妄语。乃至戏笑。若比丘非真实。非己有。自说言。我得上人法。得禅。得解脱。得定。得四空定。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天龙来鬼神来供养我彼。非沙门。非释子。譬喻者说。譬如大石破为二分。终不可还合。比丘亦如是。犯此波罗夷法。不可还成比丘行。汝是中尽形寿不得作。能持否。(答云)能持。(教云)是事如是持。
  善男子。欲识戒相。先明戒体。既云戒者。即不落空。既云体者。即不成有。不可空。则犯戒不得。不可有则执戒不得执。不得犯不得即中道不得。故知犯四弃者。堕有之谓也。执四弃者。亦堕有之谓也。不执不犯者。堕空之谓也。离此执犯与不执犯。即堕中之谓也。一有所堕。便有过犯故。大妄语戒中。若自言得上人法得禅得解脱得定得四空得四果等者。以其堕有故不得言。若言无得上人法之理。无得禅之事。无得解脱空与四果之类者。是即堕无。亦即堕有。其罪更深一步。名为大谤。亦大妄语也。惟此大妄重於杀盗淫等。不可不知。尤严防护。善男子。四谤之法。汝当知之。即堕有堕无。堕非有非无。即有即无之四句法也。犯此四句。即名破前洁白戒体。我今依此四句。略说四波罗夷法。其余十三僧残二不定。堕与舍堕应当学。向彼悔七灭诤等。明辰禀白和尚。另请阇黎。为汝一一开演明白。汝当依教奉行。(答)依教奉行(三说三答下座)。

  比丘将进菩萨大戒阇黎师预前审戒式第十三

  举赞
  将登佛地。合固前基。声闻戒品净方宜。持犯细追惟。谛审倾除。心佛现光仪。
  求忏悔菩萨摩诃萨
  引请白云。
  诸大德等。闻磬声。各礼三拜。胡跪合掌。称自己名字。夫法器久成。犹恐琢磨之未尽。圣阶欲进。先求行履之有初。今则具戒登圆。胜心重砺。我今为诸大德。谨请某阿阇黎。为诸大德审戒羯磨。作升进路。请师之语。汝合自陈。我今唱宣。汝当随和。
  引请作梵
  大德一心念我弟子。(某甲)今请大德。作审戒羯磨阿阇黎。愿大德为我作审戒羯磨法。我依大德故。得入菩萨清净位。慈愍故(一拜)。慈愍故(一拜)。大慈愍故(一拜)。
  阇黎鸣尺云。
  夫化城久息。毋耽安乐之区。宝所近前。合办进趋之志。若不断除往昔诸咎。何能行证最上一乘。兹既发真正菩提心。将进无上菩萨戒。理当审谛。前所授受比丘戒中。一一相内。持犯完缺等事。我今逐一问汝。汝当逐一实答。倾心忏涤。若不实答。纵忏不除。忏若不除。受不得戒。当思菩萨大戒。原于心地。心地夹杂。便作戒器。楞严经云。汝今欲研无上菩提。当以直心酬我所问。善男子等四波罗夷法。
  一 犯不净行。於中清净否。(答云)无。  二 不与物盗心取(如前)。  三 故断人命。叹誉快劝人死(如前)。  四 实无所知。自言得上人法(如前)。
  比丘犯此四法。不得与诸比丘共住。
  善男子等。十三僧伽婆尸沙法。
  一 故出精。除梦中。於中清净否。(答云)无。  二 与女人身相触(如前)。  三 与女人粗恶淫欲语(如前)。  四 教女人以淫欲法供养我(如前)。  五 为男女作媒嫁(如前)。  六 难处妨处无主自作屋。不将诸比丘指授处。所过量作(如前)。  七 难处妨处。有主为己作大房。不将余比丘指授处所(如前)。  八 以无根波罗夷法。谤非波罗夷比丘(如前)。  九 以少分无根波罗夷法。谤非波罗夷比丘(如前)。  十 欲破和合僧。受破僧法。三谏不舍(如前)。  十一 党助破僧者。三谏不舍(如前)。  十二 污他家。行恶行。反谤规正僧。三谏不舍(如前)。  十三 恶性不受人语。三谏不舍(如前)。
  比丘犯此十三法。当行六夜摩那多。仍二十僧中出罪。不满二十众。罪不得出。
  善男子等。二不定法。
  一 与女人独在覆障处。可作淫处。坐说非法语。於波罗夷僧伽婆户沙波逸提三法中。应何法治。於中清净否。(答云)无。  二 与女人在露现处。不可作淫处。坐说非法语。於僧伽婆尸沙波逸提二法中。应何法治(如前)。
  比丘犯此二法。治罪轻重。无定。
  善男子等。三十尼萨耆波逸提法。
  一 畜长衣。过十日。於中清净否。(答云)无。  二 离三衣。异处宿。除僧羯磨(如前)。  三 畜非时衣。过一月(如前)。  四 取非亲里比丘尼衣。除贸易(如前)。  五 使非亲里比丘尼浣染打故衣(如前)。  六 从非亲里居士居士妇乞衣。除夺衣失衣烧衣漂衣(如前)。  七 如上时。非亲里居士居士妇与衣。不知足受(如前)。  八 居士居士妇为比丘具衣价。比丘到其家。赞叹为好故(如前)。  九 二家为比丘办衣价。比丘到二家赞叹。为好故(如前)。  十 施主送衣价。与比丘执事人。执事人不与往取。过五六。更往求得衣(如前)。  十一 蚕绵作新卧具(如前)。  十二 新纯黑羺羊毛作卧具(如前)。  十三 不用二分纯黑羊毛二分白四分尨。作新卧具(如前)。  十四 卧具未及六年不舍。更作新者。除僧羯磨(如前)。  十五 作新卧具。不取故者纵广一磔手揲新者上(如前)。  十六 自持羊毛行过三由旬(如前)。  十七 使非亲里比丘尼浣染擘羊毛(如前)。  十八 自手受金银钱。若使人受。若口可受(如前)。  十九 种种买卖宝物(如前)。  二十 种种贩卖(如前)。  二十一 畜长钵。过十日(如前)。  二十二 畜钵未满五缀。更求新钵(如前)。  二十三 自乞缕线。使非亲里织师织作衣(如前)。  二十四 人使织师为比丘织衣。比丘到织师家。嘱托好织(如前)。  二十五 比丘与比丘衣。后悔复夺。不还彼衣(如前)。  二十六 有病畜酥油生酥蜜石蜜。过七日(如前)。  二十七 先春残一月。求雨浴衣。半月前早用(如前)。  二十八 未满夏。受衣畜。过十日前(如前)。  二十九 有疑畏。有缘事。离衣宿。过六夜(如前)。  三 十 知他欲与僧物。自回入已(如前)。
  比丘犯此三十法。当速问僧中舍。不舍堕地狱。
  善男子等。九十波逸提。
  一 知而妄语。於中清净否。(答云)无。  二 种种毁訾语(如前)。  三 两舌语(如前)。  四 与妇人同室宿(如前)。  五 与未受大戒人共宿。至三夜(如前)。  六 与未受大戒人同诵(如前)。  七 向未受大戒人。说比丘粗恶罪。除僧羯磨(如前)。  八 向未受大戒人。说过人法。言我知是我见是见知实者(如前)。  九 与女人说法。过五六语。除有智男子(如前)。  十 自手掘地。若教人掘(如前)。  十一 坏鬼神村(如前)。  十二 妄作异语恼僧(如前)。  十三 嫌骂僧知事者(如前)。  十四 取僧卧具等。露地敷。若教人敷。去时不举。不教人举(如前)。  十五 僧房内敷僧卧具等。若教人敷。舍去不自举。不教人举(如前)。  十六 於他比丘住处。强敷卧具。令他避我(如前)。  十七 於僧房内。牵出他比丘。若使人牵(如前)。  十八 重阁上坐卧。脱脚绳床大床(如前)。  十九 用有虫水。浇泥浇草(如前)。  二十 作房舍等覆苫。过二三节(如前)。  二十一 僧不差。自往。教授比丘尼(如前)。  二十二 僧差。教授比丘尼。乃至日没(如前)。  二十三 谤教授比丘尼僧为饮食故往教(如前)。  二十四 与非亲里比丘尼衣。除贸易(如前)。  二十五 为非亲里比丘尼作衣(如前)。  二十六 与比丘屏覆处坐(如前)。  二十七 与比丘尼。期同道行。除有疑恐怖。伴行时(如前)。  二十八 与比丘尼同船。除直渡(如前)。  二十九 知比丘尼赞叹因缘得食。食除施主先有意(如前)。  三 十 与妇人期同道行(如前)。  三十一 施一食处过受(如前)。  三十二 展转食。除病时施衣时作衣时(如前)。  三十三 别众食除病时施衣时作衣时行道时船行时大会时沙门施食时(如前)。  三十四 檀越请食。无病过两三钵。受不分与余比丘(如前)。  三十五 足食竟。或时受。请不作余食法。更食(如前)。  三十六 知他比丘足食竟。更受请。不作余食法。故使食。令犯(如前)。  三十七 非时食(如前)。  三十八 食残宿食(如前)。  三十九 不受食若药。着口中。除水及杨枝(如前)。  四 十 无病自为己。索好美食(如前)。  四十一 自手与外道男女食(如前)。  四十二 先受请。若前食后食。行诣余家。不嘱余比丘。除病时作衣时施衣时(如前)。  四十三 食家中有宝。强安坐(如前)。  四十四 食家中有宝。在屏处坐(如前)。  四十五 独与女人露地坐(如前)。  四十六 约比丘同至聚。落竟。不教与食。遣使去(如前)。  四十七 无病四月与药。过受。除常请。更请分请尽形请(如前)。  四十八 往观军阵。除时因缘(如前)。  四十九 有因缘。至军中。若过二夜。至三夜(如前)。  五 十 军中往二宿三宿。或观斗战游军象马等(如前)。  五十一 饮酒(如前)。  五十二 水中戏(如前)。  五十三 击攊他(如前)。  五十四 不受谏(如前)。  五十五 恐怖他比丘(如前)。  五十六 无病半月沐浴。过受。除热时病时风时雨时远行来时(如前)。  五十七 无病露地然火。若教人然。除因缘(如前)。  五十八 藏他比丘衣钵坐具针筒。若自藏。若教人藏(如前)。  五十九 净施五众衣。不问主。辄着(如前)。  六 十 得新衣。不作三种染坏色青黑木兰(如前)。  六十一 故断畜生命(如前)。  六十二 故饮用有虫水(如前)。  六十三 故恼他比丘。乃至少时不乐(如前)。  六十四 知他比丘有粗恶罪。覆藏(如前)。  六十五 年未满二十。与受大戒(如前)。  六十六 诤事如法灭已。后更发举(如前)。  六十七 知是贼伴。故与同行(如前)。  六十八 说淫欲非障道法。三谏不舍(如前)。  六十九 如上邪见人。故供给所需。共同羯磨(如前)。  七 十 沙弥说淫欲非障道法。被摈。比丘与同一止宿(如前)。  七十一 不受谏。反难持律者(如前)。  七十二 轻呵戒律(如前)。  七十三 不一心听戒。无知无解(如前)。  七十四 如上比丘。彼亲友以僧物与(如前)。  七十五 僧断事。不与欲而起去(如前)。  七十六 与欲已后更呵(如前)。  七十七 知他比丘斗争。听此语。向彼说(如前)。  七十八 打比丘(如前)。  七十九 手搏比丘(如前)。  八 十 以无根僧伽婆尸沙法。谤比丘(如前)。  八十一 王未出。未藏宝。入宫门内(如前)。  八十二 自捉宝及宝庄饰具。若使人捉。除僧伽蓝中及寄宿处(如前)。  八十三 非时入聚落。不嘱余比丘(如前)。  八十四 作床过如来八指(如前)。  八十五 以兜罗绵贮。作绳床木床卧具坐褥(如前)。  八十六 以骨牙角。作针筒(如前)。  八十七 作卧具。长过佛二磔手半。广过二磔手(如前)。  八十八 作覆疮衣。长过佛四磔手(如前)。  八十九 作雨浴衣。长过佛六磔手。广过二磔手半(如前)。  九 十 若佛衣等量。长过佛九磔手。广过六磔手(如前)。